这背后的确是有原理的,我就问问直接嘲讽的答主们,你们说得出其中的原理吗?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并不是定义,而是根据几个基本原理的推论。
首先全等的图形面积应该都相等,而长和宽对应相等的长方形是全等的,所以面积是长和宽的函数f(a,b)。这里我们不限定长和宽的大小关系,也就有f(a,b)=f(b,a)
其次,面积是恒正的函数,不存在面积为负的情况,边长不为0时面积不为0。
第三,面积应该具有可加性,两个图形拼起来的面积是两者之和。对于长相等的长方形,将它们对齐长边,把宽边拼在一起,可以形成另一个长方形,宽是两者之和,这意味着f(a1+a2,b)=f(a1,b)+f(a2,b)
从这个式子中,可以进一步得出:
1. f关于a单调递增(作差利用恒正性)
2. 对于任意有理数q,有q f(a,b) = f(qa,b)
3. f关于a连续(即证明f(a,b)在a趋向于0时右极限为0,首先单调递减有下界所以极限一定存在,其次用第二条证明f(a,b)可以任意接近于0,因此就是0)
4. 对于任意实数u,有u f(a,b) = f(ua,b)
5. 因此,f(a,b)=af(1,b)
6. 同理,f(a,b) = bf(a,1),因此f(a,b)=abf(1,1)
可以看出面积必须是ab的常数倍,为了使用方便可以规定f(1,1)=1,规定是其他的常数也不影响面积的根本性质。因此f(a,b) = ab。
在这其中主要运用的是面积的测度性质和欧式空间属于内积空间的性质。面积恒正可加是测度性质,面积在正交变换下保持不变是欧式空间的内积空间性质。在此基础上可以推出长方形面积的双线性特征。
没有数学的远古,怎样求面积?
靠比较面积!
两片矩形叶子,横着对折,竖着对折,不就想明白了嘛?
这就是人类比普通生命厉害的地方,抽象、总结与推广。
几个高票回答荒谬绝伦,本末倒置,拉虎皮扯大旗。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一个概念,绝不可能是一个几千年后出现的后起概念反推出来的,否则我们在读古籍时肯定有乌央乌央的穿越事件的记述了。各位,请看看高票答案用的词都是些什么词:连续,测度,积分,内积空间,正交变换…… (我的个娘来,往前推十年,光这些词儿,就能把我唬得窜稀。) 这些概念,早的也不过17世纪,晚的甚至是19世纪才出现。长方形面积这么平常的概念,怎么可能是由几千年后的这些新概念反推出来的呢!
概念的拓展和严格化,首先应当保证拓展化后的概念在特殊情况下与原概念一致。在长方形面积出现几千年后,人们把 中Lebesgue可测集 的Lebesgue测度 定义为的面积,至少就应该满足,当为长方形时, = 长x宽,否则它又有什么资格成为“面积”呢?再说了,中Lebesgue测度是怎么定义的?不就是两个一维Lebesgue测度的积测度嘛。那两个测度 的积测度是定义的?最基本的公式: 。搬出了一个19世纪才出现的,非数学专业很可能不知道的新概念,来合理化“长方形面积=长x宽”,然而在这个“高大上”的概念的底层,就隐藏着“长方形面积=长x宽”,这不是拉虎皮扯大旗是什么?
(插一段,有人提到Russell 证明1+1= 2. 如果在Russell的理论中 1 + 1 2, 那他在定义一, 加法, 二这三个概念时就得换符号了。)
还有人说用积分…… 测度这个虎皮还大点儿,能装起来,积分盖都盖不住啊!积分怎么求面积?不就是划成很多小条条,把每个小条近似成长方形,取 长x宽(窄?)然后加起来嘛。在积分的过程中就已经用到了 长方形面积 = 长x宽 的假设,怎么又反过来再用积分倒推长方形面积呢?
再说了,弄测度,就不需要搬出什么内积空间,什么正交变换了。测度只需要一个 -代数结构就够了,就算研究 ,加上一个加法拓扑群结构就够了。内积空间还要在 再定义一个内积…… 我真不明白为什么好几个答案非得要扯上 的Hilbert空间结构。这些结构是独立存在的,不是说非得一个集合上又得有这结构,又得有那结构。是常见的结构都有,但别混淆各个结构的作用。说二维平面的全等,那也请说平移,镜面对称,旋转,因为这些词直观易懂,而且很容易严格地描述。漏了平移,还把镜面对称,旋转合并成一个吓唬人的“正交变换”,没那个必要。正交变换一般是Hilbert空间理论(不完备的内积空间不好玩儿)的名词,没专业学过数学的人并不好理解的。
就算要证明(好的)长方形面积定义 只有 长x宽,只需要假设面积的平移不变性加一个所谓的连续性即可,不需要什么“正交变换”。而且这个方向早已被人家玩到极致了,人家早就证明:在一个局部紧致(Hausdorff) 阿贝尔群上,在相差一个常数的情况下,存在唯一的一个非平凡,平移不变,局部有限,正则([inner and outer] regular)测度,后世美其名曰 Haar measure. 这个Haar measure在 上就是最普通的 ,就是普通的长度;在上就是,就是最常见的面积。当然,对于长方形来说,它的 Haar measure 就是 长x宽。
这个推广,这些词不更显得拉风?不更显得宗教化?不更能引得无脑少年的点赞?我煞有介事,故作高深地讲完这一套屁话之后,然后告诉大家,“你看看,长方形面积 = 长x宽 背后有多么多的故事!”多少人得被唬得一愣一愣的?但这有什么逻辑呢?这明明是 长方形面积=长x宽 所引发的连环惨案(当然还有其它帮凶),而不是 长方形面积=长x宽 背后的故事!“今日適越而昔至”,必然是不可能的;怎么就能靠一些专业名词的堆砌来反转时间关系呢?
任何普通的,大众化的交流,当极力避免引用专业名词,否则很容易陷入一小撮专业人员狂欢的境地。知乎不是学术期刊,把简明的事物解释得让非专业背景的人看着极为费劲的答案,可以说99%以上是在唬人。但凡你有看不懂的答案,请不要冒然点赞!(包括本篇屁话)
不信?我还能给你扯。有人非得把 上Hilbert空间结构和测度联系起来吧,对吧?我能把所有Hilbert空间上的“好的”测度都给你找出来,并且告诉你,没错,它对于长方形还是长x宽。“我给你说吧,长方形面积 = 长x宽 真的就包含了整个数学中最深奥的哲理!爱信不信吧。”
我今晚吃了一个冰糕,不是计算好了要补充多少糖分,多少卡路里,更不是为了在寒冷的冬天里用冰糕刺激我的孤独,以写出美丽的诗篇,寄希望于流芳百世——即便这一切碰巧成真,也不是我吃冰糕的原因。——我吃冰糕,就是路过小超市临时想吃一个冰糕而已!没那么多深意。
那矩形面积为啥是长x宽?简单,好用,直观,用了几千年都没出什么篓子。没那么多深意。
我们先承认以下几个事实吧…
1.边长为1的正方形面积是1
这个假设是很自然的…因为边长1的正方形总要有一个面积吧!定义成啥无所谓的…
2.如果一个矩形是几个内部不相交的矩形的并,那么大矩形的面积是那些小矩形面积之和
这个假设很自然吧…
那么现在边长是整数的矩形的面积等于我们期待的面积公式了
事实上边长有理数的也对,只要假设:
0.边长分别相等的两个矩形的面积相等
之所以用0是因为忘了这回事…
然后,边长分别为1/n,1/m的矩形面积是1/mn,从而对边长有理数的矩形,面积等于长•宽
3.两个矩形的长相等,则宽大的面积也更大,宽相等,则长大的面积也大
这样,对边长是实数的矩形,结论也成立了
事实上这个问题本质上是…Cauchy函数方程的单调解在规范化假设下是唯一的…就是线性的解
如前面的答案所说,可以证明:
矩形面积=单位正方形面积*矩形长*矩形宽
只要要求面积具有一些自然的性质,比如平移不变性+(有限)可加性+非负性。
(以及矩形和其它的一些图形的面积存在)
证明大意是这样的:如果矩形长宽都是有理数,可以用简单地把若干个矩形拼接,再把若干个单位正方形也拼接在一起,指出两者相同,来证明这一点。如果是无理数,则要先把它放缩成有理数,再用有理数逼近它来证明。这样得到了一般实数的证明。
但是我要说的是另一件事:勾股定理可以绕开面积法证明吗?
(这里采用初中平面几何的逻辑体系,虽然可能不够严密,而不是把平面几何定义为二维实内积空间中的几何)
要知道,我们标准初中课本上的证明,比如弦图,或者《原本)的证法,都是用了面积法。
一个比较好的候选的非面积证法,是用相似三角形的证法。考虑直角三角形ABC,角A是直角。做BC边上的高AD。那么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别法,三角形ABC,DBA,DAC相似。于是我们有
和 (这两个公式称为射影定理),相加就得到 ,即是勾股定理。
然而,在证明过程中,我们用到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然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依赖于“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如图,三条水平线两两平行,两条直线分别交三条平行线于A,B,C和D,E,F,则
如果AB=BC,则可以用全等三角形证明DE=EF,此时就是“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中,如果成的比例是有理数,当然可以添加更多的平行线使它们等分线段,再用“等分线段定理”证明;如果是无理数的话则不能直接这样做。更早一点版本的课本有“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证明,还是面积法:
这样看起来,我们的证明又回到了原点;这个勾股定理的证法,还是面积法,只不过面积的应用隐藏很深,非仔细分析无法发现。
然而,其实我们完全可以用“有理数逼近无理数”的做法,用“等分定理”证明“成比例定理”,而不借助面积。我们可以用“等分定理”(它可以用全等证明)容易地证明,如果一个整数之比(有理数)小于 ,那么它一定也小于 ,反之亦然。这样根据实数的完备性,就知道两者相等。用非面积法证明了“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之后,就可以顺着下来,不用面积法来证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勾股定理。
总而言之,勾股定理是可以不用面积法证明的,但是一定要用“有理数逼近一般实数”的手法,用到实数的完备性。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可能给中学生讲清楚的,只能用(未严格定义也没有证明过的,但是直觉上很好理解和接受的)面积法来“投机取巧”。“矩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本身就需要用“有理数逼近实数”来证明,所以这个结论蕴含了这种“逼近”手法,也就可以代替“逼近”法的证明。
如果对两千多年的的古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感兴趣,可以参考《几何原本》的比例一章。当然如果是为了学数学,就不需要看古人的东西了,可以参考数学分析中的实数章节。
题主问这样的问题,有点像哲学上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了?
其实这个问题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古人只用最简单的知识就得出来了。
科学发展到今天,是一步一步,由简单到复杂而来的,并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从猿猴演变到人,从会用火,狩猎采集到农耕放牧,人类在一点一点的认识和改造世界。
这个过程中必然要产生数学,首先从计数开始,发展到加法、乘法等运算。
数学除了计数,自然就是图形。
人类见得最多的简单图形是什么?
必然是圆,因为每天早上抬头就能看到天上的太阳。
看到了圆,人类慢慢的也学会了怎么画圆。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都是用规画圆。
与规伴随的就是矩,矩就是木匠用的曲尺。
为何矩与规伴随?
因为人类画了圆以后,发现圆可以分成四等分。
于是就有了矩。这都是在实践中自然得出的结果。下图中那个直角曲尺就是木匠用的矩。
人类在生活中会计数,过程中也必然会对物体的长度、大小、重量等进行度量。
计数的基本单位就是1。后面慢慢的发展出分数、小数。
长度很好说,很直观,直接累加。
关键就是大小,怎么来度量?大小有区别,比如水果的大小,跟土地田野的大小,肯定度量方式是不一样的。
还是先度量土地大小,土地是赖以生存的基础,有了土地啥都有了。
这里矩就出场了,矩可以很好的画出矩形。
矩形中有一个很特殊的,就是长宽相等的,也就是正方形。
这下就有标准了,如果正方形的边长为1,那么这个正方形就可以作为度量其他图形的基准了,也就是大小就是1,也就是面积就是1。
当有其他长方形的时候,都是可以分割成许多小正方形的。那么长方形的面积不就是这些小正方形的面积相加吗?直接数一数有多少个小正方形就行了。
人类很聪明,在数的时候发现,当小正方形很多时,一个个数起来好累哦。
这时,直接用乘法不就得了吗?
看看长有多少个正方形,宽有多少个正方形。直接相乘,不就出来了。
所以,长方形的面积就是长乘以宽了。这是在实践中一步步得出来的,可以说是从最基本的推导出来的,是逻辑建立起来的。
几何原本就是在最基本的知识和公理上,一点点推导出其他知识。
中国在近代科学上落后,很大原因就是中国的数学是以案例为基础的,不像《几何原本》那样是以公理化体系、逻辑推理建立起来的。
所以,题主,明白矩形面积为何是长乘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