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汽车造型走到头了吗? 第1页

  

user avatar   zheng-kai-ze-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回答与自己有关的问题的时候,总是10%说给别人听,90%说给自己听。内饰设计师自然会认为内饰设计还远远没有到头,不过外饰设计早就到头了。从汽车设计转出去的UX设计师自然会认为汽车造型设计通通走到的了尽头。人总要有自欺欺人才能快乐地活下去。我是一个外饰设计师,所以我来说说为什么外饰设计还远远没有走到头。

首先,什么是“走”?也就是说,对于汽车设计来说,什么才是发展?

这里高票回答 @Wallst Bear 的观点来看,新的从未出现过的造型就是发展。举出来的例子大多都是近10年的顶级超跑,而且还有很多都是极小批量的版本和学生作品。这也是很大一部分人对于什么样的汽车设计“酷”的基本印象。

这种标准的G点在于,看到了日常中不可能出现的曲面和结构,“这个面又插到那个洞里面去了““这里还有第二层尾翼”“这里有四个排气管“这种非日常的嗨感。顶级超跑身负出门装逼的重任,近十年繁复的空气动力学套件发展下,成了这种审美的完美载体。

然而这种对于“酷”的审美是一种类似于吃辣的审美,是没有上限的。这也是汽车设计审美的一个关键分歧。

就我个人的观点来说,汽车设计的发展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美”。

首先声明两个前提,第一,我认为美感是客观存在,主观小范围波动的;第二,我个人是偏好简洁的,但我对复杂的设计没有偏见。

我们来看一台车BMW i8以及它的概念前身vision dynamic。

这台车对于当时的汽车设计震撼之大,无异一记惊雷。片层化的造型语言以及全玻璃门(量产版取消)的设计对于从1950年以来一直把汽车当成一块厚实的板砖做雕塑的汽车设计简直是革命性的。更不要说“轻盈”的主题对于当时一贯强调厚重扎实的汽车设计,立意上高出了一大截。其他的小创新诸如在车身件上使用双色,同时展现一片结构的两面,片层结构化的尾灯等等。这种吃瓜群众都能看出来的“酷”在当时有多流行呢?当年三个学生设计里至少有一个是在抄i8的设计,一个是在做i系列的其他车型。

很多年过去,这个革命性的设计潮流却只是昙花一现。连抄它的主机厂(不是下文说的丰田)都只有一家。

直到去年,我在街上第一次看到i8和一台911并列开过来(他们是同价位竞品),我才一下子悟到。

i8的设计的确前无古人。但是新鲜劲过后,客观上它并没有优化了几十年的911好看。不要误会,i8已经是“复杂设计“里难得的好车,毕竟宝马是比例和姿态的老师傅,世界上也不会有第二家厂可以把i8这样的设计稿完成到这种程度。不信可以看一下唯一一家用了类似风格(也只有一款)的丰田。

(据说i系列概念车的设计师确实被挖去了丰田。看看一个天马行空的点子在没有老师傅把关,没有好的车架底子的情况下可以崩到什么地步。)

然而残酷也合理的现实就是,i8尽管是一个划时代的作品,但它并没有911好看。

实车比照片好看是常识。不过i8这类以graphic取胜的设计大概好看10%,Porsche这类以体量取胜的设计大概好看50%。

Porsche 911是沿用经典设计的典型,说造型被打磨了50年是有些冤枉,但从996算到现代也被设计师上上下下打磨了20年。这样长时间不改变设计风格的成果是显而易见的,911是风云变幻的现代汽车设计里少见的几款可以称得上“完美“的设计,浑身上下几乎找不出一处死角。而其他奢侈品牌,几乎没有几款车禁得住超过十分钟的细看,不是这里有一条消失得很尴尬的特征线,就是那里有一条对不上的缝线。

这种“完美“的设计,在客观美感上,是i8这样一个追求新造型语言并且只打磨了四五年的设计难以比拟的。

讲清楚了这个分歧,就可以正式回答题主的问题了。以“美“的标准来看,汽车设计造型还远远没有到头。为什么呢?因为目前为止,汽车设计里,公认最美的设计是捷豹E-Type。

E-type最美的是1963年的MK2。那么一个很尴尬的问题就来了,50年过去了,汽车设计师都tm干嘛去了?

这里就要说一个现代汽车设计师都不愿意直面的事实了。汽车设计发展的一百年来,从“美”的标准来看,并不是一直在进步的。如果横向对比不同时代的顶级豪华车的话,1910到1930年间因为工艺的改进,汽车的品质有了明显的飞跃。1930-1960年汽车外形的风格因为空气动力玄学五年一变的缘故变动很大,不过设计的美感一直是在波动提升的。目前收藏最热公众知名度最高的名车E-type, 奔驰300SL,法拉利250GTO, 克尔维特C2,丰田2000GT等,以及复古三小车中两台的原版(Fiat500, Mini),也全部出自60年代这个黄金年代。那时候的汽车和赛车审美高度一致,汽车的外形除了符合空气动力学之外就是追求审美。汽车设计还没有出现明显的风格区别,国别风格和品牌基因也还没有开始荼毒汽车设计。

60年代汽车设计到达了如此高的高度,以至于除了继承改良之外几乎没有办法继续进步下去。然而70年代幸运地出现了一批汽车设计大师。70年代的超跑的楔形风格(甘迪尼)和乘用车的折纸风格(乔治亚罗)几乎完成了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未来风格的同时,在美感上几乎可以和60年代相辉映。当然了,只是几乎。

70年代由于职业设计师的入场,汽车设计基本摆脱了赛车风格的影响,创新性上前无古人,开始了对形式感的纯粹追求,美感上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汽车作为工业设计中免疫外来影响的一个异类,第一次体现出了简洁、非仿生、建筑的现代主义美感。顺带一提,70年代最美的赛车是这样的,在造型上基本继承了60年代风格,与当时的汽车设计风格有着显著区别。

80s,90s和2000年,是汽车颜值的一段惨痛的黑历史。也许是因为70年代对形式感的追求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也许是汽车设计师正式大规模成为职业(60年代的汽车设计师大多兼职空气动力学工程师),也许是70年代后接连不断的石油危机和经济危机,也许是不断完善的安全法律。由于各种不可捉摸的原因,这段时间内汽车设计在美感上接连退步。新潮的设计风格被不断出现,每一个都比上一个更丑一些。

以至于到了2000年左右,汽车设计对于新形状的迷恋达到了病态做作的地步。汽车设计乃至工业设计史上都没有出现过这样费心费力地去大规模生产这样丑的设计。

当然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名车,90年代的颜值担当我也公允地放出来,大家可以对比一下60年代和70年代的作品。

90年代的名车们设计上当然可圈可点,也有很多亮眼的新造型陆续出现。但最致命的是,风格的独特和对“酷炫”的新造型的追求被放在汽车设计的第一位。60年代乃至更早的30年代豪华汽车那种一笔不改的“完美感”完全消失了。90年代即使是设计最亮眼的名车身上也充满了处理粗糙的细节和含糊带过的死角。

“They are cool cars, but they are not beautiful cars."

看到了当代的汽车设计是从一个怎样的泥潭里爬出来的,也许作为设计师的我们还能稍微坦然一些地继续说,最美的汽车设计是一台50年前的老车。

车身上没有倒角两毫米的折线,门缝宽的可以塞下一根手指,曲面细看起来也一点不光顺。然而E-type就那样安静地躺在博物馆里,嘲笑着折线越来越锐,门缝越来越细,曲面越来越光顺的“现代设计”。技术可以做很多50年前做不到的事,但却造不出一台更好看的汽车,真是令人唏嘘。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从2000年到当下,我们正生在一个汽车美感直线上升的年代。在花样玩遍之后,汽车设计师们终于愿意甘心坐下来好好地画一台好看的车。当代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设计不断地逼近1960这个黄金年代。

尽管当代的大多数优秀的设计背负着复古之名,造型风格也直指1960黄金时代。但文艺复兴绝不只是古希腊的重演。60年代性感曲面的风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源于手工钣金工艺中,金属在敲打下会自然形成曲率连续的光顺形态。而当代复古设计中的每一点起伏变化,都是经过设计师控制完成的。如果说60年代曲面是肉抹上糖烧就会香的祖传秘方,当代复古设计就是蛋白质结合碳水化合物高温产生美拉德反应的分子料理。“复古”之名,相比简单地模仿,更多的是在精神上向60年代唯美的设计追求看齐。

当然你可以再逼问一句: “说的这么牛逼,为什么分子料理还是不如红烧肉香?”

这个问题的答案当然很复杂,我简单说两个原因。

第一,现代汽车的安全法规的确是太多太严苛了。E-type那个年代的纯粹设计,恐怕已经永远不可能再现了。

我们来看一下1960年的阿斯顿马丁DB4 GT zagato,2007年的DB9和2017年的DB11。

对比一下三辆车的车头,可以很明显地看到DB4有个一个非常前伸的车鼻,造型非常夸张。画一条直线,车最前的一点就是引擎盖。这时候的引擎盖没有溃缩功能,撞到人的话是会很惨的。

而DB9的车头就和大部分现代汽车一样,最前突的部分,也就是最先接触到行人的是下部厚厚的保险杠。行人保护的法规是照顾到了,但是车头的造型就成了下长上短的一个包子形,杀气全无。

而DB11的车鼻就很有意思了。虽然没有DB4那么夸张,但是引擎盖又重新伸到了车子的最前面,并且几乎找不到下保险杠在什么位置。为了实现这个夸张的造型,DB11的引擎盖、格栅甚至牌照架,全部做成了保护行人的溃缩结构。也就是说,为了取消保险杆,整个车头都成了保险杠。这背后增加的工程成本和设计协调成本都是天文数字。这也是只有豪华车才会采用的设计思路。而耗费了这么多心思和英镑,不过是为了最后的造型张力能向60年前的经典再靠近一点点。

复古,简单吗?一点都不简单。

第二,汽车设计师都有自己的抱负。

汽车设计是一个学生生涯长,投资回报率低,成材率极低的行业。大部分的设计师都不会甘心仅仅把设计当成一份赚钱的工作来做。这里对消费者说声抱歉,没有一个设计是只为了消费者做,还有为了设计师自己的设计抱负而做。所以如果有能力,没有一个设计师会只因为前辈的设计优秀,就甘心沿用前辈优秀的设计。每一个设计师都是想在世界上留下一些独特的东西,在自己十分有限的创作生命里去接近完美。当然,久了之后也可能忘掉了后一点,只记得要做独特的东西。到那个时候,燃尽才华的设计师就从学生时代发誓要消灭丑陋的魔法少女,变成了制造丑陋的魔女。

所以我桌上一直有一台E-type的模型。每当我画了什么东西沾沾自喜的时候,我就会看一眼,提醒自己汽车设计还没有到头。

————————————————————————————————————————

P.S 补充一些关于审美的观点,其实“酷”这个审美是和“美”一样是人天生的审美倾向。看到新的东西,每个人都会激动,我也会激动。这没有什么高下之分。但我个人的态度是,新的东西终究会过时。我做设计的目标并不是赢过在座的同班同学,而是几十年后躺在博物馆里赢过所有往届同学和新来的同学。“新“对于时间来说,是一个没有意义的度量。所以我才会从“美“的角度讨论这个问题。

当然,我并不是完全反对创新。我只是反对为了创新而创新和丑的创新。相反,我觉得从纯创新的角度看,外饰设计也还是生机勃勃。

班歌开创的用特征线做雕塑的语言,被各家抄去改进再互相抄再各自改进了快20年。终于在这个语言被宝马玩透,其他平价品牌玩坏的2010年前后,出现了很多非常优秀的破局的概念语言。

宝马自己的片层化语言,不做曲面,做轻体量。但是过于风格化,产品量产的品质不会很好。算是革命派。不看好。

雪铁龙Cactus和最新的本田电动系语言,直接放弃做雕塑。最简单的体量加上简单的graphic。革命派。这种做法会有很简单漂亮的产品,但因为不做曲面雕塑,自废一门武功,也是一个发挥空间有限的语言。造型缺乏层次和变化,在豪华品牌上不大可能流行。

雷诺Dezir 奔驰概念系列,复古雕塑流。用简单的线或者放弃线和细小的雕塑面,用体量表现设计的语言。这样做的好处是曲面饱满,充满复古美感。缺点是,如果没有足够的宽度,在一般乘用车上没有空间体量的时候,这个语言施展不了了。所以这个流派的跑车都足够性感,到了其他车型就有些无聊。

“雕塑流既然到了极限,那就干脆舍弃传统美感看看把普通雕塑流做十遍会怎么样吧。“

日本人就是有这种做事做绝的决心,能做出最见所未见的美,也能做出最见所未见的丑。雷克萨斯是雕塑流里练功走火入魔的一位。目前每一台车都很酷,但除了LC 500 和NX居然还很漂亮之外,其他都是丑酷。走火入魔的代价就是神经刀,但能捅中的都是狠刀。这种设计做起来太累,不会流行(有人抄)的。

既做出了60年代性感曲面的美感,用到的曲面却非常现代,前所未见。虽说还是雕塑流,但居然开启了全新的天地。传统汽车美感最好,实际观感又耳目一新。和革命派放弃雕塑的做法不一样,反其道而行之,在最难创新的那一点做出了创新。绝地逢生,非常看好(肯定被抄)。




  

相关话题

  东北长春后驱车冬天能开吗? 
  18岁第一辆车180万过分吗? 
  手动挡上坡不熄火是不是这样? 
  为什么没有汽车厂商做特定车型的iOS平台app? 
  如何看待比亚迪股价从 2020 年 50 元到现在突破 220 元? 
  兄弟们,这是什么车?求? 
  汽车19-7-1新排放实施,国6新车更划算? 二手车过户有什么要求 ,高标准市场不是要废一大批车? 
  如何看待chiphell站长疯狂给速马力洗地? 
  为什么喜欢奥迪? 
  十五年前或者更早的时候有车是什么体验? 

前一个讨论
什么是studio engineer?
下一个讨论
淘宝哪家店的咖啡豆或咖啡粉好一点?





© 2025-01-0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