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苗阜相声的「bia在墙上」的bia是确有其字,还是象声词? 第1页

  

user avatar   song-zhu-shi-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象声的角度这个字也很好理解,我个人感觉如果有本字也有可能是拟声或拟态词的转写。

先发一个位置最靠前的唇位阻塞音/p/,唇音本身带着圆唇元音/u/的色彩,然后滑到不圆唇的介音/i/,开口处在最小且高度紧张的状态,然后突然接上一个开口度最大的主元音/a/,口腔迅速放松,营造出清脆的反差,而且i+a的舌位都靠前,这样的音就显得特别响,同时辅音b的气流从唇部爆破出来更强化了响度(可以对比发一下bie或dia,很明显“bia在墙上”的拟声感强于这两者)。这样的强烈反差就特别能模拟拍打在坚硬的物体(墙)上的声音。

其实光看表示拍打的拟声词“啪”就有这个“紧张—松弛—爆破”的效果了。这种拟声原理本来就是很多相关汉字的来源,比如在中古汉语里,破-phua(送气跟去声配合),拍-phak,迫-prak,逼-pik(加个k入声拟出急促感)。英语的break似乎也有同样的原理。但“ia”这样的元音组合特别不自然,刻意这么发就显出幽默感,i本身其实也是起到k入声尾这样强化反差的效果,在戏谑的表达里“啪啪”就会被说成“pia pia”。

官话的“dui”,粤语的“duk”,其实也有类似的拟声拟态感觉。但此时的主元音的开口最小,发出来就没有a那么响亮清脆,尤其圆唇的u起到了低沉的效果。/t/这个辅音的气流爆破感不如/p/,但发声时舌头顶上颚的动作有强烈的冲击感(所以不会发成gui或sui,但“tsei你”这样的塞擦音就可以)。这时就像硬物打到一个软的介质上的感觉(相反bia或pa是硬物碰上硬物),发出来的响声低沉、通透。官话“duei”也是一个三元音滑动,这种夸张的滑动也起到了强烈的反差感,正好模拟身体被打的状态。而粤语duk则快速收到了入声k尾上,这明显就表示硬物穿透薄的物体。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duang”这个拟声字的幽默效果很高。du拟的是典型的低沉动作,ang又是一个响亮式动作,两者反差强烈,有一种重物落地又反弹的效果。像biu、biang、guang这样的拟声也是相同的原理。有意思的现象是这些拟声词都不送气,“pia”在墙上,“tui”他,这么说感觉辅音过早的送气把三元音的节奏给破坏了,后面的反差发挥不出来。




  

相关话题

  有没有哪两个汉字相似到难以区分? 
  每一个汉字最末一笔是不是和声调有关系? 
  苗阜相声的「bia在墙上」的bia是确有其字,还是象声词? 
  不考虑可能性的情况下,如果中日韩合成一个国家,会发生什么? 
  毛笔书法是不是汉字独有的特色? 
  为什么汉字文化圈的国家有了汉字还要在汉字基础上自己发明文字? 
  为什么表示呕吐、读 yuě 的字有正字「哕」,网友还都要写作拼音「yue」? 
  把所有汉字叠写起来最后会留下空白吗? 
  为什么很多台湾老演员一口标准普通话,而很多大陆演员普通话不行? 
  是不是广东人说普通话时,不喜欢用部分北方方言里「啥」「咋」「咱」? 

前一个讨论
有哪些笑话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音韵学知识才能听得懂?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运动员在欧美社会中的地位极高?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