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90后们怎么看中国新出生人口不断减少? 第1页

        

user avatar   cheng-qing-q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本90后看来是好事

现普通公司做法:女人当男人使,男人当牲口使;

稍微狠点的公司:管你男人女人通通是牲口

人多了大家都是牲口,人少点才会被当人。

说下我身边的情况,本人91年,老家农村,大学本科毕业

小学同学的孩子基本上上小学了,有少数的二胎;

初中同学的孩子基本上在走路了,大部分不会生二胎;

高中同学朋友群还在晒结婚照片和婚纱照;

大学同学大部分还在秀恋爱。

我自己:单身狗


user avatar   lu-lu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推荐你看一部由达式常老师在1984年拍摄的电影。就可以明白这个问题了。


user avatar   zhao-gan-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些为人口减少鬼哭狼嚎的人,我就问你:

你是怕未来少了流水线工人、外卖小哥这些人,导致你生活成本升高、舒适度降低?还是怕少了拼命买学区房上补习班——就算这俩不让了,家长也努力找办法去卷的人,从而未来可以跟你孩子抢优秀学校名额?


如果你担心的是前者,那你愿意让自己孩子去干流水线工人、外卖小哥吗?你不愿意,很多人也不愿意,所以就精养一两个往上卷,所以就人口少了。这有什么不对?

总不能一边自己卷,一边幻想着别人生大量孩子做底层工作,从而便宜你的生活吧。


user avatar   yan-bu-si-de-yu-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前消息闭塞,大家都在牢笼里面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认为996是福报,是理所应当,是劳动光荣。但是互联网把这个牢笼打破了,什么好的、坏的、恶的、丑的、虚伪的全部呈现在你面前,豪车、美女、游艇、聚会、周末哈皮、年假出国游,人家不工作花不完的钱,只因为有爹,有房子,有背景等等,赤裸裸的不公平就这么呈现在你面前。

有人喝茶,聊天,高工资

有人累死累活加班,工资单上还有扣税的一项

有些东西甚至不需要宣传,赤裸裸的真相在各种媒体新闻中被大家反复的刷,心里的不平衡造成的压力是越来越大,大家也是越来越狂躁,易怒。

世界的真相到不是几个视频啥的能窥看全貌的,但是这个世界因为互联网已经挡不住那些想知道真相的人了。

………………分割线。

谢谢大家的点赞,这个答案写完我就被关了7天,等放出来发现竟然过千赞了,简直受宠若惊。

正如答案所说,知乎可以关我,但是真相是关不住的。


user avatar   Yefeng7 网友的相关建议: 
      

90后真是时代的“宠儿”。

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的时候,房价被炒到老高,996和消费主义也一起杀了出来。

临到中年,赶上经济下行周期,顶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在失业边缘走钢丝,被35岁失业的诅咒,吓得惴惴不安。

延迟退休肯定是没跑的,更惨的是,老了的90后,注定是领不到足额养老金的。

不信?

把未来按年龄段区分的老年人口数据算出来,就能很直观地看清楚。

逻辑很简单,从统计局可查到1990年的新生人口数是2621万,到了2050年这些人60岁了,不就知道2050年60岁的人有多少么?

但他们不一定都能活到60岁,所以就有一个存活率的问题。

也就是说1990年的新生人口数 ✖ 60年存活率 = 2050年60岁老人的数量。

问题来了,存活率如何计算?

2012年60岁的人与2016年65岁的人是同一批。存活率就是计算2012年60岁的人有多少活到了2016年变成65岁。

60岁人的5年存活率 = 2016年65岁人口数➗ 2012年60岁人口数。

好在2016年65岁的人口数,和2012年60岁的人口数,在统计局的官网上是可以查到抽样调查结果的。

各年龄组抽样数据 ➗ 抽样总数 ✖ 当年人口总数 =各年龄组在不同年份的实际人口数。

举例:2016年65-69岁的人口数 ➗ 2012年60-64岁人口数 = 60-64岁人群的5年间的存活率。加减乘除的运算而已,初中生都可以啦。

以此类推,反复计算取均值便可得出的各年龄段的5年存活率,如下所示:

看得比较仔细的朋友会发现为什么别的年龄组都是5年一组,而5-59岁是55年一组?

因为5-59岁的人群存活率很高,不影响大局,为了简洁,就放到一个框里。

从这点也能看出这个计算是很合乎逻辑的,正常的社会状态下(没有战争),5-59岁的人群就是不容易死。

但有个问题,随着社会发展,医疗卫生技术和社会稳定程度都会逐渐提高,上表中的存活率是依据2011-2018年的抽样数据计算出来的,是稍微偏低的。

所以本文的估算出的老年人数字是偏低的,实际情况只会更严重。

得出了不同年龄层群体的5年存活率数据,未来老年人口数量的估算就简单了。

举例:根据2018年各年龄层人口抽样数据可以计算出2018年60-64岁的人口数为8291.23w。

60-64岁人口的5年存活率为96.11%,就可以算得2023年65-69岁的人口数为7967.87w。

算出来的未来老年人口数如下表所示:

做成柱形图更直观。


约在2053年左右,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峰值的5.4亿,这时候,最老的90后是63岁,延迟退休是肯定的事儿。

假设不延迟,都按60岁退休算(女性55岁退休),看看90后老了能不能领到足额养老金。

这涉及到一个社会抚养比的问题,即劳动人口(19-59)交金,退休人口领金。

和目前的情况做个对比。2018年劳动力人口数为8.4亿(2019年的数据统计局不是没有嘛),退休人口2.5亿。

2053年劳动人口(19-59)估计为4.3亿,退休人口为5.4亿。

在上图中,蓝色块养活橙色块。在2018年时,一个人工作养活0.3个老年人。

到了2053年,90后领养老金时,一个人工作需要养活1.3个老人,压力增长了约4倍。

如果不延迟退休其他条件(如税收制度等)又不变的话,未来90后所领养老金大概是当前水平的1/4。

倒不是说现在的老人每月领1w,未来每月就只能领0.25w。也许我们未来也能领1w/月,但是因为通货膨胀,货币购买力只有现在的1/4,这种差异肯定体现在生活质量上。

比如你工作的时候,收入是4w/月,退休后每月进账骤然降低到1w/月,以至于和那个时代正常的生活水平产生脱节。

做个不恰当的类比:大家都用2千元的智能机时,老人们就只能用5百块的砖头机。

别看现在劳动力人口占比好像还挺高的,实际上养老金结余已经很不乐观。

2019年4月,社科院发布了《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表示养老基金当季结余将于2028年转负,累计结余在2035年耗尽。

报告一出,舆论翻腾,大家都在担心将来领不到养老金。

那现在这社保是不是白交?

自己去琢磨,我什么都没说。

恒大研究院人口调查报告贴的数据更狠:

2018年养老保险基金实际盈余为-4504亿元,实际盈余连续6年为负。
当前社保缺口主要在于历史欠账,即计划经济时代国企办社会,部分人群未在退休前缴纳养老保险费,但享受养老金发放福利。

为了缓解大家的焦虑,上头的政策有了几个变化:一是国有资本划转养老基金;二是富裕地区补贴缺额地区;三是个人社保金中公司交的部分划入统一账户进行统筹管理。

不知道您的焦虑缓解没,反正我是越看越紧张,在目前人口结构较为良性的情况下,社保基金就已经见底了,未来还能足额领到就有鬼了。

焦虑没用,问题还是要面对,“靠自己”养老也是个技术活,我这给您支三招。

1)趁年轻还有的选,尽量找那些能够持续积累经验和资源并能在70岁以后靠这些积累继续获得收入的工作。

比如炒股(我只是举个例子,并不建议您去炒股),几十年的风雨搏杀,足够让您成长为一名嗅觉灵敏的老狗。

又比如律师、教师、发明家、科学家、“国师”等。

相对的,码农就不行,年纪越大手速越慢。

2)要是找不到持续积累并在老得快死的时候还能赚到钱的工作,也有让老年生活滋润的办法,要求你抛弃消费主义,开始存钱,直至被动收入可满足日常生活开销为止。

你算一下70岁后生活支出项目每年拢共花多少钱,然后根据这个数字反推,就能计算出你的储蓄目标。

有人就说:“哎呀,我哪知道自己70岁会有哪些花销呀,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70呀。”

我们假设您能活到70好不好?能不能盼自己点好?

假设,那时候你和老伴每年的衣食、旅行、保险、体检等花费加一起的支出和是20w。那么20w ➗ 4% = 500w 就是你实现老年财富自由的储蓄目标。

为什么是4%?

这是某大牌经济学家算出来的,我觉得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话,4%的年度收益对于普通人来说很合理。

要是死了,不就留下这500w吗?

要知道中国人一辈子储蓄中的80%花在了生命的最后28天,那么这钱就可以给您多吊几口气,搏几天命。

要是您深明大义,脑子清醒的时候立好遗嘱——没救的病就不救,省了医疗资源也给后人留了笔现金,不也挺好?

如果不想吊气续命,也不想留钱给后人,那您的储蓄目标可以定低一点,年轻的时候多享受享受。存钱总归是不容易的,房子、车子、孩子的教育、爹娘的医疗……哪一样都很费钱,这就要求比较精细的家庭财务管理能力了,您可以每一样都设计个储蓄计划,按计划有控制地支出。

3)假设就是很难存到几百万,怎么保障老年生活?还有最后一招,就是回农村。

农村因为没有就业不适合年轻人,但老年人就是待城市里也没工作,而农村的生活成本要低得多。又有人问了,那医疗呢,老年人最重要的是求医问药呀?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相信那时候的在线问诊、隔空治疗技术已经很发达了。

退一步说,就算不发达吧,常见毛病吃药打针,县城医院也搞得定。

病得厉害了,再往大医院拉也不迟,如果迟了,那就是命,认了得了。

也别迷信什么大城市医疗资源丰富。上海去趟医院,排队俩小时看病俩分钟是常见模式。

而且您得上疑难杂症的概率并不高,真要得了,那就是命,认了得了。

总之,前路不可奔,退路回农村,前提是农村还有宅基地和生产用地。

别看现阶段农村地区土地价值低,实际上目前这种估值方式是不合理的,农村的生活生产一体化用地,其价值不是商业变现所能衡量的。农村土地的价值不是生产农产品的价值,而是生存空间的价值。

您说生存空间的价值怎么衡量?


user avatar   xiao-bao-33-4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两天社会主义铁拳狠狠砸向了教培行业: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严谨资本化运作,外资不得兼并收购等~


剁碎了K12,

缓解家长焦虑,

针对教育公平,

再结合前阵子3胎,

目的就一个字:人。


现在无产年轻人不生1胎,

中产中年人都不生2胎3胎,

这就很头疼。


而目前政策连招在愚看来,

还只是在外线试探性进攻,

尚没有直捣黄龙。


可能也是因为今天“鸡娃”,

教育不公平、畸形等乱象,

这锅不能全甩给教培行业。


一个教培行业算什么?

他们还翻不起这么大的浪。

教培是外因,

教育体制等内因更值得解决。

愚很希望这套连招是起手式,

千万别到此为止。


好,我们马上切入正题;

抛开这波教育双减,

年轻人的避孕药目前主要有3味:

房子、教育、就业。


愚思考过,医疗的确是民生类第3座大山,但却不是节制年轻人生育的关键原因。


就业才是。


当下就业环境恶劣,

年轻人对未来根本没啥安全感可言,

生育对他们来说风险太高压力过大。


所以年轻人被迫做出正确选择:

不生孩子不消费。

所谓的“躺平”,

并不是啥都不干,

只不过是最低成本地活着。


在这3味药中,

教育是个软柿子,

所以这回先捏它;

那谁又高又硬?

房地产。


愚今天透过教育,

想跟同志们聊聊房地产。


说房地产,就要说一个困扰了国人10几年的终极问题:房价是涨是跌。


愚就用0门槛的语言,

跟诸位解释,

房价崩溃论的合理性。


先声明,愚不是经济学家,

跟大伙一样,群众一枚,

只是经过多年的观察,思考,

以论证“房价崩溃论”罢了。


有不同意见欢迎批评。


跟很多工友一样,

我坚信房价崩溃论原因很简单:

我买不起房。


基于这么纯粹、感性的出发点,

我就在想如何论证房价必然崩溃?

但16年房价飙升跟耳光一样,

把我抽悟了:

要想论证房价崩盘,

要先明白房价因何暴涨?


房价因何暴涨?

有人会说,

是城镇化

是土地财政

是地方收入/债务

是大城市效益

是地区发展不平衡

是没房产税

因为房产是中国货币蓄水池,

等等~


说的都对,但都非根本;

愚以为,

中国房价暴涨根本原因是:

居民有继续负债的空间。


负债分4个财政主体:

地方负债

企业负债

个人/家庭负债

主权国家


我们仅讨论个人负债。


我估计你也听到一种传统说法,

叫中国自80年代起飞速发展,

给人一种感觉,

80年代之前,我们很普通,

80年代之后,我们就腾飞了;

那靠什么起飞的?

是靠科技、芯片?

不,是靠房地产,

房地产靠什么?

靠快速增加居民负债为前提。


负债,是房价暴涨的根本原因。


就像你把你爸妈几十年老本拿出来,

然后透支你未来30年可能收入,

全部提现并在一天内花完。


你这一天是神仙吧?

房价高就是这道理。

但这持久吗?

不能~


08年15年为啥去库存、棚改还能搞?

因为彼时居民负债水平还不高。

但众所周知,

16年之后的房价,

赚的都是断子绝孙钱。

自17年到今年5年时间,

我国居民负债增速是收入增速2倍,

即我负债2万,收入1万。


我没记错的话17到19年,

政策基调是去杠杆吧?

国家三令五申,

居民负债还高到这种地步。

达里奥认为,

居民杠杆率到70%就是极限;

你们说我国居民杠杆率多少?

有必要说清楚1点,

我国居民收入占GDP比重是45%,

发达国家是在70-80%,

即:我们60%相当于发达国家100%。


并且,

中国更多担心养老从而压缩消费,

所以杠杆主要是压在房子上。


我国内需乏力其主要原因亦是如此。


说人话就是:

钱都砸在房贷上,

哪有钱去消费?

只要居民还负得起债,

中国房价就会不停上涨。


为什么房价最后一定会崩?

因为现在负债已经到顶了,

这就不用愚多言了吧?


愚说的再明显一点,

房价崩溃那声哨声,

在于居民杠杆被打破;

只要房价继续涨,

居民负债就会继续恶化;

而同时,现在就业极其拉胯,

毕业生+35岁现象双重暴击,

居民收入整体下降,

这都还不算货币贬值;

一边负债提高,

一边收入下降,

这局面能撑多久,

天知道。


虽然房价极限高位可以马上统计,

失业、负债、人均收入这些都有数据,

有公式有模型直接带进去一算即可。


但何时崩溃,要考虑的是这股冲击波烈度会不会扩大?当枪声响起,人们是团结一致共抗海啸,还是“死道友不死贫道”?


这时考验的不是规律,

而是人性。

涉及人性,别说我,

爱因斯坦都算不出,

所以只有天知道。


我记得我之前写了篇“人口”文章说:

中国的对手不在美日,

而在国内人口老龄化。


我好像还顺便提过房地产3重矛盾;

房地产近期矛盾是:

房地产急切融资但国家阻止融资

中期矛盾是:

房地产跟我国扩大内需双循环战略相斥

长期矛盾是:

人口老龄化,没有接盘侠。


这个长期矛盾可不单指房地产;

看问题看根本,

房子是根本吗?

扯淡,

人口才是国之根本!


这个多米诺牌倒下,

莫说你区区房地产,

莫说你上海汤臣一品,

莫说你深圳湾1号,

百行千业通通给我拉胯。


没人你说个求?

所以这回摸着石头过河,

就先从教育开始。


你们注意到没?你们身边年轻人是不是几乎完全不讨论房价了?


16年时我印象很深,

那年很多中产都在讨论如何上车,

描绘自己如何筹款,光速看房签约,

年轻人一众羡慕或沮丧。


慢慢地我发现再有中产讨论房子,

年轻人不再插话发言,

都自顾自讨论游戏、b站这种。


再后来就是佛系男女,食草少女,

我是亲眼见过朋友圈晒保温杯泡枸杞的。


尤其去年疫情过后,

我微信8000多好友,

我发现很多人都“消失”了;

没动态,也不点个赞,

搞得我朋友圈就剩下一堆微商,

还有一群抱着2条胳膊的“讲师”。


我开始明白,

当人们想要某样东西时,

他们可能会吐槽,自嘲,

但极少会沉默。


在过去10年,房地产已出色完成贫富分化的历史使命,买得起的早已上车,买不起掏空6个钱包也没有卵用。


年轻人以前还讨论2句房子,

现在闭口不提,躺平“消失”,

我个人是完全能理解的。


很多年轻人对生活没有期待,

你跟他讲规划、讲未来有个屁用?

所以在这要提一句90年代日本泡沫。


我看到有很多人,

都在说借鉴日本泡沫破碎的教训,

但最硬核的教训我看没几个人提:

不是房地产泡沫不能破,

而是房产泡沫不能破的太晚。


因为年轻人躺平周期很短,

破早了可以,破晚了不行。


也是愚之前反复所说,

最迟10年,最快5年之内,

相关政策铁拳连招一定要打出来;

这不是我拍脑袋想的,

这是姑娘们最晚生育年龄决定的。


愚反复说今年90后最大的31岁,

最晚生育年龄38岁真不能再晚了,

这个数字摆在这里,就意味着接下来几年这几个硬核行业绝壁不太平。


有极端分子说,

你放心,

房价降了你也买不起房,

ok,买不起就不生。


我说句缺德丧良心的话,

以目前生育情况,

我们能否顶住下次国运之战?


人口问题,

远比我们想象中更严峻。


我就把话撂这,

很多人脸皮薄这话说不出口:

不把年轻人塞进自己的房子,

他们是绝壁不会生孩子的。


我把话说得再露骨一点:

不给房子就不会有孩子。

以前是拿着空间换时间,

今天是要用房子换孩子。


这不是赌气,这是自然反应。

而且我再立帖为证,

欢迎到时候挖坟打脸;

用房子换孩子还仅限最近几年,

再晚几年八成送房都不想生了。


你想想你都40多了,

当然送你套房子你肯定开心,

但你都40多了,

你还想有那心思生娃么?

再啰嗦一遍,

日本泡沫破灭,

我们更值得借鉴的是:

泡沫决不能破的太晚。


破晚了真的他妈说什么都晚了。


这几年变化所造成的影响,

如果不是深远且深刻那种,

还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

那就别怪这届年轻人铁了心“躺平”。


以上

非常感谢你的阅读!

公众号:宝哥胡扯淡


user avatar   xiao-qi-kuai-pao-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老家门前有几平米的韭菜地,我爷爷那辈种下去,历经3代人,小心施肥浇水,下雨要挖排水沟,冬天要盖上玉米秸秆防止冻伤。收割的时候必须小心翼翼,不能伤韭菜根。每次只能收割一小块,然后休养1个月,新韭菜才能长出了。这样能保证一年春夏秋3个季节,有新鲜的韭菜吃。

冬天来临前最后一次全部收割,处理一下,做成咸菜,喝粥就馒头也很不错。

前年韭菜地被邻居偷偷收割,因为不是自家的,下手太狠,韭菜根伤了,再也长不出来了。

农村的,遇到这事也很无奈,几平米韭菜,加起来还不到100块,也没法报警。


user avatar   jian-dan-de-dian-nao-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产业升级的起步,生活成本提高和人口减少不不可逆转的。待到四化建成,人均GDP的高涨也是不可逆转的。

中间恐怕还需1代人的奋斗,虽然其中会暴露出大量的社会问题。但我很期待那一天。


user avatar   warmw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A: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B:这个问题你要去问卵,我们是树枝。


user avatar   zhi-ye-zi-xun-shi-jacky 网友的相关建议: 
      

80后90后大概率是老无所依的一代人,无论结不结婚,生不生儿女,都不影响其晚年凄凉的结局。

或许有人说多生儿女,晚年就有依靠。我看未必,不是有句诗叫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养蚕的人都穿不起丝绸,穷人生的儿女,为了生计只能替资本家打工,哪里还能顾得上赡养老人呢?




        

相关话题

  各行业的从业者,都会在什么阶段面临「中年危机」,又该如何破局? 
  加德满都有多少人口? 
  2020 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 8.52‰,这一数据意味着什么?如何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写英文简历,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无锡沈阳哈尔滨哪个更适合发展? 
  年轻人宁可送外卖也不进工厂的原因有哪些? 
  2022年(今年)出生人口预计有多少? 
  如何评价【北大教授曹和平:人口增量比20年前大减,人均收入会增加】的观点 ? 
  计算机真的已经烂大街了吗,女生学计算机没出路吗? 
  2021 年我国出生人口 1062 万人,这数据说明了什么? 

前一个讨论
以色列在研新药 5 天内治愈 90% 新冠重症者,具体情况如何?如何评价以色列在医学领域的成绩?
下一个讨论
中医黑到底怎么赚钱?





© 2024-11-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