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西奈半岛与以色列和埃及有何历史渊源? 第1页

  

user avatar   deioc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看见 @徐成 邀请我,基本上就知道是想要我答些什么样的内容了,这个回答主要讲一下法老时代的西奈。

西奈这个名字可能来源于闪族人信仰中的月神辛(Sin)但“Ta Mefkat”,或者说绿松石之地(land of turquoise)才是是法老时代埃及人对西奈半岛的称呼。这个得名的由来是这里出产一种被称为绿松石的珍贵资源,总之是一种很漂亮的石头。除此之外,西奈还是诸如铜和花岗岩之类资源的产地,埃及人很早就知道这里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地方。

去西奈的矿山可以走陆路,但也可以走水路,毕竟这里除了绿松石之外就都是贫瘠的沙地。法老很看重西奈的资源,把这里的矿山视为法老的王室财产,每次都会专门从国内派工人和军队前来开采西奈的矿石。埃及已经在半岛南部今天的塞拉比特-埃尔-凯德姆(Serabit el-Khadem,在古代被称为“君主矿山”)建立了一个殖民据点,由高级官员所率领的远征队随时都可以去收集那里开采的矿石。

带上军队的原因是因为去西奈的旅程并不是一帆风顺,这里的原住民叛服无常,他们是一些“沙漠人民”,是埃及人认知里的野蛮人。赫琉沙人(Heriu-Sha,埃及人对当地原住民的称呼)是一群居无定所的游牧民族,喜欢劫掠路过的商队以及绑架埃及的矿工用以勒索赎金,偶尔还会横渡沙漠到达埃及的边境。总之去西奈的路程可能会很“暴力”。

埃及人很早就知道在西奈的岩石里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西奈也可能是世界上几个率先发明出炼铜术的地方之一。早在公元前3300年,埃及人就已经越过了埃及的边界,前往西奈寻找矿产,在西奈马哥哈拉干谷(Wadi Maghara)中我们随时可以发现在岩石里开凿的通道,以及矿工所使用的石稿和坩埚。虽然埃及和居住在西奈的原住民偶尔会发生冲突,这使得埃及经常要派出部队降伏这些“悲惨的”(埃及人很喜欢用类似“poor”这样的词来形容他们的敌人)亚洲人部落,但大致上埃及对西奈的行动都是成功的。

能否组织起一次成功的前往西奈的远征队也是埃及证明自身控制力的行为。在一篇埃及十一王朝(Eleventh Dynasty of Egypt,约公元前21世纪)时期的记载里就提到了在法老组织下法老官员Her-Wer-Re一次成功的开采:

"His majesty of this God has sent the God's treasurer, the assistant and leader of the troupe, Her-Wer-Re, to the mining lands and he said: there is abundant turquoise in the hill…… My expedition returned complete in its entirety … I broke off in the first month of summer, bringing my precious stone … I accomplished my work with great success without a voice being raised against my work, which I have done excellently."
“法老将他的司库、谋臣和这支队伍的领导派往了矿石之地,他说:'在山上有丰富的绿松石’……我的探险全部结束了……我在夏天的第一个月中止了开采,带回宝石……我没有非议地完成了我的工作,非常成功。”

总之说了这么多,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西奈很早就被纳入了埃及人国家的体系里,但是西奈并不属于古埃及人认知里的“埃及”。说这个问题比较麻烦,我们借这个机会讲一下古埃及人眼中的世界:埃及和“外国”

古埃及人将自己的家园尼罗河谷称之为km.t(今天科普特语里的kemet,我们接下来就称其为埃及好了)意思是黑土地。它分为上埃及和下埃及,从尼罗河的第一瀑布一直蔓延到被埃及人称为“大绿”的海洋。埃及的土地肥沃,富饶,是埃及人眼中世界上最好的地方。在圣书字里,它是这样表示的。

埃及南部的边疆差不多以第一瀑布(First Cataract)为界,再往南就是是努比亚(Nubia)或者说“塔塞提”(Ta-Seti,意思是“弓之地”)的地界,埃及人和努比亚人很早就开始打交道,通过定期对努比亚的军事活动,从古王国时代起,埃及就在努比亚地区建立了长足的统治。

埃及的东部边境由一系列的要塞和壕沟所保护,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所谓的“统治者之墙”(Walls-of-the-Ruler)而越过埃及的边境就是所谓的亚洲了。埃及人不太喜欢“亚洲人”,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看作未开化的蛮族,设立这些边防区的用途就是防备亚洲人对埃及的入侵。一条被称为“荷鲁斯之路”(Way of Horus)的古代道路连接着埃及和我们今天所说的“迦南”。

埃及人不会使用“迦南”这个称呼,这个词可能来自闪族语。那个时代也没有发明“叙利亚”这个地名来指代迦南北部的广大区域。青铜时代划分这里地理范围的一个重要分界是奥伦提斯河(Orontes River,也是后来埃及-赫梯的界河)古埃及人将奥伦提斯河以南包括迦南的范围称为罗丹奴Retjenu,更准确一点的翻译可能是“雷切奴”)

埃及人对罗丹奴的亚洲人都很傲慢(埃及人对外国人都很傲慢)认为他们低埃及人一等,埃及在这里的统治属于间接统治,这里的地方统治者臣服于法老的权威。罗丹奴再往北的区域就开始正式脱离埃及的控制了,只有图特摩斯三世才到过这么远的地方。那里被称作纳哈林(Naharin)——既可以指地区,又可以指统治这里的国家(比如米坦尼)

以上大致就是埃及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很奇怪的是,西奈并不属于埃及的地界,也并不属于罗丹奴,它似乎就是“Ta Mefkat”。这一点在很多文献里也能被确定,比如在卡纳克神庙里图特摩斯三世(Thutmose III,新王国法老,大约生活在公元前15世纪)刻下的纪功碑文(以下是用拉的语气说的):

“我已来到,我已允许你征服‘国家面前的人们’把赫琉沙人作为活得囚徒;我已允许他们视你为南方的豺狼,运动的主人,蹂躏两地之人。”

这里的国家明显指的是埃及,即使新王国时期埃及的国力大大增强,原先用于屏卫埃及边界的一系列要塞已经失去作用,古埃及人仍然将赫琉沙人所居住的西奈看作是“埃及之外的土地”。那就更不必说将埃及人与“亚洲人”的地界看的泾渭分明的中王国了。无论在法老时代的什么时候,西奈都不属于“黑土地”


写完了法老时代的西奈,接下来写一下法老时代的以色列……

法老时代的以色列就更难说了,《旧约》里对埃及着墨不多,唯一有很大联系的事情,大概就是出埃及记了。在圣经考古的范畴里,出埃及记并不是子虚乌有,它是一门很严肃的值得被探讨的东西,有关它的研究光是写都能写上一本书了。在这里我们尽量简单的谈一下。

在我很早以前的一个回答里,曾经说过一个结论:

已经被证实的第一位真实可信的《圣经》人物,是《列王纪》中北国以色列的亚哈王(Ahab 875/874-853BC ,首次出现于王上十六)

当然这也仅仅是说以色列人中能被证实的,像是比亚哈王年代早一点的那个劫掠耶路撒冷的埃及法老示撒(Shishak)也能被证实为是真实存在的。

所以,有关那些《旧约》中早于亚哈王的人物,像是撒母耳、扫罗和大卫王。我们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他们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出埃及记亦是同理。

不过,就算我们不能确认,但这也不妨碍我们去推算,出埃及记这件事的具体日期(哪怕它可能在历史上并不存在)这也不是什么难推断的日期,因为《旧约》里面有提到过具体的年份记录:

出十二:40 - 41 “以色列人住在埃及共有四百三十年。正满了四百三十年的那一天,耶和华的军队都从埃及地出来了。”
王上六:1 “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后四百八十年,所罗门作以色列王第四年西弗月,就是二月,开工建造耶和华的殿。”

目前比较能确定的是所罗门王是大约在公元前970年即位的。因此我们把966加上480,最后会得出来公元前1446年这么一个年份。这一时代最有可能在位的法老,是这么一位

这一推论被称为“早年派”。在早年派的推断里,你甚至可以将古埃及历史上著名的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Hatshepsut)认为是发现摩西的那位公主;而当图特摩斯三世发起对哈特谢普苏特的清算时,摩西则趁这个时候逃到了米甸(Midian);继承阿蒙霍特普二世的是图特摩斯四世,他并不是阿蒙霍特普二世的长子;而如果再往前推,来到约瑟来到埃及的时代,那么这一时代的法老则可能是中王国的赛索斯特里斯二世(Sesostris II)……等等等等,我们还是到这里打住吧。

和早年派相对的一派被称为“晚年派”,晚年派和早年派最大的不同就在晚年派认为,《旧约》中所记载的480年,其实本来没有那么漫长。在出埃及记之后的士师时代,士师们“各人任意而行”。所以士师们的统治未必是像《旧约》那样一个继一个的,有些士师统治的年代其实是重叠了,因为他们可能在不同的特定地理范围内管治。

按照“晚年派”的说法,出埃及记所发生的时间大概在公元前1260年到公元前1250年之间,这一时期的法老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拉美西斯二世。

晚年派的说法明显要比早年派畅销,因为大多数人都会把拉美西斯二世当作出埃及记故事的主人(当然也不排除原因是他本人比较出名……)但是晚年派也是有证据的,最大的证据,来自《出埃及记》里的记载:

出一:11 “于是埃及人派督工的辖制他们,加重担苦害他们。他们为法老建造两座积货城,就是比东(Pithom)和兰塞(Raamses)

兰赛,就是拉美西斯的意思,兰塞城的遗址(疑似)目前已经被发现,就位于今天下埃及的三角洲附近,这做城在约公元前1130年的时候被弃置不用,看起来很有可能就是拉美西斯二世时期修建的。(顺带一提,拉美西斯二世的长子也没能活到即位)

那么,早年派和晚年派,到底哪一个值得我们去相信呢

当然两个都无法相信。早年派和晚年派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他们过分追求故事的“历史真实性”而不是在意这件事最初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不能将一个被“润色”过的故事当作信史。举个例子,早年派认为,哈特谢普苏特就是发现摩西的那位公主,但摩西本身作为被遗弃的婴儿在水里被发现这个故事,本来就是copy了一千多年前萨尔贡的故事。

“弃婴”的故事是两河流域的传说里很出名的一个情节,萨尔贡用这一故事来证明他自己出身的合法性。有关阿卡德的萨尔贡(Sargon of Akkad)出生的铭文故事是这样的:

我母亲身份不详,我不认识我父亲,
我父亲的兄弟热爱山岳,
我的家乡在高地,那里生长着草药。
我母亲偷偷怀上我并将我产下。
她将我放在一篮废草中,
将篮子用沥青封上。
她将我放入河中,但河水并没有淹没我,
河水将我带向阿基,她就在河边,
他拿着罐子去河边盛水时,把我拣了上来,
他把我当成自己的儿子一样抚养大,
又让我做了他的园丁。

出埃及记是希伯来人历史里的一个核心事件,没有它就没有后来以色列建国的故事。但在这里盲目的争论它在历史上的真实性并没有太多意义。或许我们可以换一种角度,我是说,也许在历史上,真的存在类似《出埃及记》中所提到的那种压迫、那种反抗,这些类似的故事最终形成了一种“集体记忆”,它们再后来被润色,加上了许多超乎寻常的东西,最终激发了《出埃及记》的叙事……这件事本身就有着很多可能,但在它还没有足够证据被证实确实存在之前,我们还是最好把它理解成一个类似神话/传说一样的叙事。




  

相关话题

  “西方伪史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具体观点有哪些?为什么有这么多国人认同? 
  中东格局中,是什么让以色列会这么肆无忌惮的一再挑衅其他国家,甚至不惜发动局部战争? 
  犹太人为什么没在西罗马灭亡之后顺势建国? 
  如何评价生民无疆说古埃及人口也就十万? 
  如何评价埃及的纳赛尔? 
  如何评价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 
  欧洲一帮总理总统都没有子女,传说这是某组织选代理人的标准之一,是真的吗? 
  如何评价犹太人对华的凯乐奇计划等主张? 
  为什么阿拉伯与波斯不能联合对抗以色列? 
  德国的种族屠杀,为什么犹太人却要巴勒斯坦人给他们土地? 

前一个讨论
用梵漢對音的風格來翻譯歐美、中東、非洲、美洲的常用人名、土著人名、地名的話,會是什麼樣的?
下一个讨论
土耳其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 2024-06-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