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人怀疑十二生肖的用法是唐代从西方经由西域传来的,但1975年睡虎地秦简的出土证明十二生肖在中国诞生很早,且文献也证明至少在西周时期,中国就已经有十二生肖的说法了,且生肖与今日大略相同。
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的对应关系究竟为何如此呢?
是十二生肖先出现,还是十二地支先出现呢?
我们不妨仔细观察一下以上十二种对应关系,如果你了解过文字与动物意向,或者学过一点点阴阳术数,应该可以觉察出其中最明显的对应关系。
即:龙——辰,蛇——巳,猪——亥。
为什么说它们最明显呢?
我们先看“亥”,“亥”与“豕”写法类似,意义也类似,是象猪形。
而“巳”即为“己”(《说文》《辞海》),我们说“杞”,是一种弯曲的树木,汉字加上其代表五行性质的偏旁,就是这种东西形象的高度概括。“蛇”的形象,与“巳(己)”是一致的:
而“辰”,本身是海边之“蜃”的意象,起初是不照应“龙”的。但龙为水内大虫,又为腾空青木之兽(晨起龙兴),后来便代言了“蜃”。有人讲“蜃”是大牡蛎,这不假,又另一说是“水龙”,这就是搞混淆了。
我们应该从中得知,古人在用熟知动物对应地支的时候,采取的是意象相近或完全符合的模式。那么,地支中初始、混元的“子”,又如何照应“鼠”的呢?
“子”是第一个不难理解。
古人类崇拜葫芦、瓜、多卵,它们是“多子”的。
万事万物都有一个萌发、构建的过程。
“子”的意象有三,小、多、混沌(昏暗藏匿)。
“鼠”刚好符合这些意象。
至于民间传说老鼠沾了牛的便宜,那都是后来的附会了。
一个有害的东西,为何能成为一个属相呢?
我们细数中国古代常见的六畜(益)和六兽(害),针对庄稼和人。
分别是:
益:牛马羊鸡狗猪
害:鼠虎兔龙蛇猴
已知十二地支,其中有严格对应地支者,已经敲定,剩余的,依然是根据其五行属性和性格分配。“子”是“初始之态”,排第一个,那么,“鼠”也就分到了第一里,时辰相应为子夜。
其余的,我们打个比方,说“戌狗”。“戌”从的是“戊”,就是“钺”的意思,是兵器。动词里照应的是“戍”,是“戍守”的意思。狗的特性与之高度重合,因此得以分配为“戌”。其他动物,以此类推。
关于十二地支(十二生肖)的顺序形成,可以另开一个话题了,这里就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