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读者抱着所有不黑印度的回答就是吹印度的偏见,这篇回答建议您不要看了。
------------------------------------------------------------------
中国在历史上,其实一直被印度文明输出。当然形式上似乎单单是以“佛教”的形式进行,但其实上影响远远超过宗教,印度对中国的影响包括宗教、道德、哲学、文学、语言、雕塑、建筑等种种方面。
像“做坏事下地狱”这种建国前广大下层劳动人民心中普遍的道德观念就是印度的输入。因为传统中国宗教是没有“地狱”这种东西存在的,你去看先秦的任何典籍都不会有“地狱”这种观念。现在道教的“地狱”,全都是受到佛教入侵刺激的结果,大部分出现在南北朝以后,汉代的道教基本上也不提“地狱”。
后来儒家也沦陷了,宋明理学无非是儒家对唐朝时期鼎盛的佛学理论产生的应激反应,后来甚至成为了帝国的官方意识形态。
佛教征服上层知识分子主要靠哲学,因为中国哲学天生瘸腿,自先秦以后几乎停滞,而印度的哲学在突厥入侵前一直发展的很好。南北朝至唐以前的时期中国上层士大夫流行“般若”,宋以后到明清的高级知识分子主要以“禅宗”为主。佛教征服下层百姓就更简单了,因果论+轮回理论,简单通俗易懂,再配合全套规范的宗教仪式,填补了老百姓的精神需求。因为儒家是“未知生,焉知死”的,老百姓在生死方面的精神需求只能让给佛教来填补。
可见印度文化的洗脑能力是非常强的,连中国这种强大的文明都不能幸免,更何况在地理上更接近印度的缅甸、泰国等地呢?这些地方接受佛教的时间都已经超过2000年了。
汉字需要纸。东南亚的湿度怎么保存纸?
他们的圆圈文字都是为了在树叶上写字不戳破树叶。
此外,种地不方便的地方中国人一般不去。
长山山脉湿热瘴疬,阻绝了汉字传播的毅力
表意字适合原生文明。对于次生文明太困难了,相对于表音字母。
越南被中国统治过所以上层人士学习过汉字也以汉字交流。
而汉字对次生文明并不友好。一个字可能要用多个音表示。也不好学习。不像字母文字,直接拿来使用标个音就行。
我又去翻了翻其他节目,我觉得亮点还有这个
《东方为什么红》
啊这主旋律歌曲也选的的这么好?河南台真的用心了。
实话说我并没有看整个春晚,只看了河南共青团和七海悠仁up主搬运的片段。给我的感觉就是河南,中!
《唐宫夜宴》
这个舞蹈给我的感觉像是河南省博物馆里复活的唐俑,弹幕里有人刷像是文物在逃也是很形象了。尤其这一幕,很有那个感觉哈哈哈。建议名字改为《唐朝少女之博物馆奇妙夜》
截取了几个动图
《白衣执甲》
天波府里走出来的保国臣——巾帼英雄穆桂英。就像弹幕说的,不杀安王贼(新冠),不回家门!
抗疫夫妻双双把家还。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河南话),谁说女子不如男!
希望女拳师不要再煽动性别对立了,河南台把真正的女权榜样给你列出来了。无论男女都一样,想要获得尊重与独立,只有靠自己努力去争取。
真正的女权是像教员说的那样妇女能顶半边天,像穆桂英,花木兰一样,像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一样,像刘胡兰,申纪兰,张桂梅和抗疫前线的女战士一样。通过为国家,为人民,为妇女解放事业,为山区贫困女学生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来获得别人的尊重。
说的有点跑偏,最后我想说的是在中华文明体系里,河南是天下之中,华夏之源。说句中原文化是华夏正统没毛病吧,古代中国人都是以中原文化为尊的,一个朝代首先要占据中原才能说自己是正统政权。但是前些年河南人经常被人在互联网抹黑,名声很不好。这本就不正常,细细想来,河南的在国内的境遇犹如中国在国际之境遇,人口众多,从事农业人口占比高,工业门类全而不强,被某些人(西方发达国家)误解抹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是不是有很多相似之处?中国什么样,河南就什么样。建国初期东北被称为共和国长子,我认为河南算的上是中国远古长子。
现在河南人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发展。让中原文化回到他历史上应有的地位,让那些谣言不攻自破。又恰如今日之中国,在奋力实现中国民族之复兴。
(额,话说燕赵大地啥时候能支棱起来啊?不说别的,咱梆子戏调门可是不输豫剧啊!咱也整一出漂亮的春晚搞一波文化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