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北京地铁在早期规划时犯了哪些错误? 第1页

  

user avatar   jin-wan-da-lao-hu-27-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北京地铁最大的规划错误在于规划部门是一群正常人,正常人是无法预见北京的发展出现了恶性膨胀。

彼时北京虽是首都,但是发展的状态还是比较正常的。建国初的人员分配机制导致了北京的人口不可能恶性膨胀,所以交通规划完全不可能预料到30年后的改开带来的人员流动因素。

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因为国有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加上南方试验田的示范效应,人口流向是向南的,北京的人口依然处于一种低速增长的阶段,这个阶段的规划,考虑的主要也是经济发展人口流动的正常增速,也没太大的问题。

90年代末因为环境原因开始提出疏解北京工业,而且当时北京的流入人员远远不如现在这么纷杂,至少本科毕业一窝蜂北漂的情况还没有出现,人口虽然出现的较以往更快的增长,但是处于一个比较合理的范畴内。

很多人只是在教科书上看过“京津唐”这个概念,并没有对这个概念有着深入的了解,这个概念实际上是民国北洋时期提出的,北京是行政中心,工业在唐山,金融中心在天津,所以称“京津唐”,建国以后因为进入了计划经济时期,经济中心必然和行政中心重合,由于计划经济本身特性,经济中心本身不会带来附加的人员膨胀。改开之后重提“京津唐”三角带概念,本身就有发挥天津口岸作用作为北方金融中心的想法,但是,问题就在于,由于转型时期的特殊环境,金融部门是不可能一夜之间从行政中心疏解出去的,所以金融方面北京又先行一步,就是这一步的先机带来的先发优势,导致实际上天津就没有机会再成为金融中心了。

在21世纪初,情况又发生了一些翻天覆地的变化:

1,90年代末,原有的人才分配机制彻底崩溃(包分配制度取消),原有的人员流动机制彻底退出舞台。

2,90年代末,原有的国有工业企业大范围崩溃(下岗潮),北方经济一夜之间哀鸿遍野,根本无力承担人才就业,传统的就业优势城市比如哈尔滨、长春,就是在这一波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3,教育产业化大学扩招,大学毕业生暴增。

4,土地出让及住房政策发生改变,招拍挂正式大范围铺开,国家不再承担居民住房义务。

结合上述大家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在北方地方经济哀鸿遍野的情况下,根本承担不了就业,而唯一硕果仅存的北京不仅没有崩溃,反而在庇佑之下经济发展的极为迅速,傻子都知道该往哪儿跑,更何况那些受教育十几年的莘莘学子,当然,他们当中绝大部分人除了北京,也没有别的地方可以去。

这些人虽然去了北京,但是他们会去门头沟或者房山种菜么?他们肯定去东西城朝阳啊。。。

毕竟回家去没有工作,在北京博一博,买套房子就能落户,面对整个北方哀鸿遍野的经济,这些人唯一能做的选择就只有这些了,毕竟政策告诉所有人

所以去北京成了唯一正确的选择。

而广大群众,在家乡赚不到钱啊,也就只能跑到北京去,毕竟人员富集,开出租也好赚钱不是。

90年代末导入了CBD的概念,21世纪初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伴随着整个北方人员高度富集在北京,CBD的诞生导致了人员又向CBD富集。

当时投资途径有限,人员资源富集,炒房子也成了唯一的投资途径,而炒房又加剧了资本的流入,后来我们所熟知的几大洗钱行业,比如影视公司、传媒公司也就是在这一时期疯狂落户北京,也就是在这个阶段,北京是彻底炸了,谁都无法阻止的恶性膨胀。

所以你说设计规划问题?你就是把历史上所有的著名设计师全复活了,他也救不了北京的交通。

因为这根本就不是规划问题,而是如此剧烈膨胀的人口密度,根本不是规划可以解决的了的问题。

补充一点,十八大之后提出的“京津冀”一体化,其实是在给前面那十年擦屁股,因为恶性膨胀的事实存在以及其带来的老版的“京津唐”方案彻底崩溃,所以必须有一个兜底的计划,让北京周边尽可能疏解掉北京恶性膨胀的结果,实在是属于接了个烂摊子硬着头皮盘下去。而十六大到十八大这十年的政策,是国内很多问题的根本,包括北京的恶性膨胀。


user avatar   hat60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说到早期规划的话,最大的“错误”(虽然我不觉得要称之为错误,毕竟很多是历史的局限)是没能预测到城市规模的扩张。

PS: 工程设计永远是拿多少钱办多少事,城市规划永远不可能摆脱路径依赖。如果脱离背景就一通猛喷,我只能说你图森破了。


布局。

最初所有的规划都是在连接已有的“成熟”社区。白颐路到香山路也好,丰台镇也好,清河也好,酒仙桥也好,东郊也好,无不是当时已经建成;而其他街区却没有地铁。换句话说说都是跟随需求建设地铁,而不是引导发展。当然要求1980年代初的规划者去把脑子转过来搞TOD好像也为时过早。

实际上市中心也是如此。用北京当年规划的“一环路”来做个参照:新街口-鼓楼-北新桥-东单-磁器口-珠市口-菜市口-西单-新街口这样一个范围。在1973、1983年编制的两版线网规划中画了北京地铁编号的前8条线路,不管外头怎么延,无一例外全部经过这个范围。

而后续的发展表明,北京由于文物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政策,真正的市中心恰恰在一环之外,而且面积远比其他城市要大。——不是说一环内就不应该修地铁(相反更应该修地铁,最好是能彻底取代地面机动交通),而是说这前8条线路没能有效地覆盖那些在我们这个年代里,最主要的城市生活真正发生的地方。

(站名参照现今站名以弥补拓扑图的缺陷,未必是当时的设想,比如奥林匹克公园当时还只是规划了公建区。)

于是乎等到城市真的发展起来了,我们发现2号线实在是太小,不但从9号线开始很多线路不经过2号线以内,而且为了弥补对于城市的覆盖,提出了第二环线。而已经建成或者即将开工的1、2、4、5号线,二环内的文物、建成区,也让线路交叉、换位、改善走向变得非常困难。

最后结果是,今天再回过头来看,能换2号线的线路真的太少了。这也许是2号线本身的错。

更加令人郁闷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10号线也有了点这种影子——比如今年开四段62公里线路,结果那么多线路居然只和10号线相交一次。


运能。

从运量来看,北京的地铁早期更像是参照欧洲大城市的系统建设。但是一方面他们有很成熟的、汽车时代之前发展完善的铁路系统作为支持;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法兰西岛和大伦敦的人口都只是一千万级别,和北京两千万级别(且还在“蓬勃”发展)已经是一倍的差距,地铁运能却差不多。

而90年代复八线(学香港)的尝试又因为全国性通胀和银根紧缩而变成胡子工程,又使得下一批线路走了回头路。

只能说希望赶紧好好看看东京,用地铁把铁路落下的补上——哦对,为了环评和社会风险评价,请全部地下化。




  

相关话题

  济南为什么修的地铁都是“郊区”线路? 
  国外是如何拆迁的? 
  成都的主城区行政区划为什么犬牙交错? 
  10几20年前浙西南闽东北山区那些不通铁路的县如果要修铁路的话可行性如何? 
  现在(2021年)还有多少(%)中国人选择自行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 
  如何评价南宁地铁规划? 
  东北三省中长春的城市规划比哈市和沈阳如何? 
  如何看待象山将建航天发射中心? 
  为什么地铁、火车不会超载? 
  同站不出闸换乘距离最长的地铁站是哪个?最复杂的呢?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把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作为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
下一个讨论
如果遇到了高级PUA男怎么办?





© 2024-11-0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