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机械化,我是双手赞成的,但此事亦不简单,个人用拼音字母的打字机做笔记等等,其事易为,倘要推广到社会上,比方说,公文、报章用拼音字母,则恐怕要很长时期的准备,或者要到我们子孙的手里才可以试行。而且我又有这样的设想:也许五十年后,由于科学进步,电子打字机普遍了,汉字不再是机械化的障碍,而由于教学法的改进,认为汉字也不像现在那样费时,那么,‘舆论’也许又变了方向,以为保存数千年的民族文字(汉字)是必要的了。”
文化部部长茅盾
题主体会的不够深入。
甲骨文到金文的改变,让我隐隐体会到到氏族文化传统流失。
金文到大篆的变化,让我隐约意识到商文化的遗落。
大篆到小篆的简化,让我切实感受到大周传统的没落。
小篆统一六国文字,让我深刻意识到,战国多彩时代的崩溃。
隶楷对小篆的替代,让我对先秦传统的遗落感到强烈的悲伤。
到了各种简化字替代隶楷,我觉得中华文明已然是腐臭不堪,无可救药,几千年来只知道抛弃传统!多想回到写甲骨文的年代,我要重拾祖先的骨矛,穿起古老的皮衣,在龟甲上书写最最传统的文字!这才是绚丽深沉的中华传统文化!
诶?似乎之前还有结绳记事什么的啊。唉,甲骨文也让传统流失了。
诶?无知的智人,你们为什么丢弃了在树上吃水果的传统?
诶?愚蠢的哺乳类。
诶?该死的陆生动物。
诶?该死的单细胞生物。
诶?该死的有机物。
诶?。。。。。。。
简体字就是传统文化流失?
王羲之跳起来就是一张草书十七帖~~~顺道吐槽知网买论文好贵~~~
还有天天喊阶级固化,什么叫阶级固化?知识垄断,怎么搞知识垄断?提高识字门槛让那些“蚁民”连字都看不懂不就是可以随便忽悠了
《宋元以来俗字谱》这本书收集了宋元明清12种民间刻本中所用的俗字(俗字并不相当于简化字。俗字也就是说老百姓日常中俗用的字,《简化字总表》、《通用规范汉字表》颁布,据记载俗体字6240个。
计宋刊《古列女传》 349个,《大唐三藏取经诗话》179个,《京本通俗小说》600个;
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963个,《全相三国志平话》385个《朝野新声太平乐府》628个;
明刊《娇红记》397个,《薛仁贵跨海征东白袍记》304个,《岳飞破虏东窗记》374个;
清刊《目连记弹词》(残) 852个,《金瓶梅奇书前后部》470个,《岭南逸史》739个其中,"宝"、"尽"、"礼"、"声"、"双"、"万"、"与"在各本都重见,"执"、"称"在11本中重见,"听"、"旧"在10本中重见,"个"、"芦"等在 9本中重见。这6240个简化字合繁体字为1604字。平均每个繁体字有3.9 个不同的简化字。与今天《简化字总表》相同的字有:实、宝、礼、声、 会、怜、怀、搀、罗、听、万、庄、梦、阳、虽、医、 凤、义、乱、皱、台、办、战、归、党、辞、断等 330多个。
那么问题来了王羲之等人就开始部分用简体,传统文化该从哪里算起?手动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