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某科普视频通过史料计算出唐朝底层五口之家一天消耗粮食在6到8斤,从而得出唐朝时人们都饿肚子是合理的吗? 第1页

  

user avatar   he-mao-ch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说唐代饿肚子的没吃过饭吗?完全不懂粮食重量的概念吧。

一人一天1.44斤是什么概念呢?就是一年262.8公斤。

一人一天1.3斤,一年237.25公斤。

这就饿肚子了吗?

注意看下面两幅图。可以看到在1965年以前相当时间里中国人均粮食占有也就唐朝水平,而且注意这是“占有”(稍后会提和唐代口粮的区别)。

那么所谓美国1046公斤又是个什么情况呢?如下图所示,美国2007年1046公斤,印度才178公斤(还没有唐代多),中国340公斤,难道美国人都是饕餮?能吃几倍于中国的粮食?

显然不是。因为这个“人均消费量”不等于“口粮”。

如下图,中国1980~2009年人均粮食占有粮基本都在350公斤以上。但是人均口粮却基本维持在200公斤上下(2014年大致只有150公斤了)

而粮食其实有相当部分用于了其他方面,如下面提到的,饲料消费、工业消费等占比其实非常大。


而美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粮食出口国,用于口粮的比例就更加小了。如下图,美国2006年仅用于乙醇燃料生产消耗的粮食就达到3700万吨,可以养活2亿人(注意,这里提到了全球人均年口粮为180公斤,低于唐代的237或262公斤)

那么美国口粮是多少呢?

美国:人均谷物113公斤(但是肉类也有100公斤左右)

欧盟:人均谷物143公斤(肉类65公斤上下)

韩国:人均谷物130公斤。

中国:谷物150公斤左右,肉类45公斤左右。

上面五个地区人均口粮都可以看到,一般口粮中谷物在200公斤以下,而且越发达,谷物越少,肉类越大,但加总也就210公斤左右。

那么200公斤能不能吃饱呢?中国现代口粮需要量分析中认为人均口粮191公斤就符合营养标准了,

结论:唐代人均262公斤,或者237公斤是不用担心饿的(除非粮食用于其他方面了)。


刚才打了一堆字,被吞了,重新发:

上面是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标准。

唐代以正常年份一天1.44斤计算,约605克小米,约2183大卡。

以战争年份一天1.3斤计算,约546克小米,约1971大卡。

都属于现代轻度粮食不安全。但是这里仅仅计算了主食,还没有计算蔬菜肉类等辅食。可以看到要达标饥饿线还是比较简单的(鸡蛋100克144大卡,一个鸡蛋差不多就可以达到了)。


在看印度,2007年谷物178kg,印度主食水稻,按照70%出米率计算一年124.6kg。

平均一天341.4克大米,约为1185大卡(不算出米率为一天487.7克大米,约为1692.2大卡)

牛肉1.6kg,每天4.4克,约5.5大卡。

牛奶36kg,以每天100克计算,54大卡。

加总为1244.5大卡,或者1751.7大卡(不计算出米率)。无论如何都属于极端或者中度粮食不安全中了。





更重要的是,上面印度2007年的数据是全国平均的,而唐代这个数据是“底层五口之家”,以印度平均水平比不过唐代“底层五口之家”,然后得出所谓唐代吃不饱的结论又是否合适?

@田锋

看看你的数据和我的数据差多少,49年之前小麦有没有低于130斤的?谷子有没有110斤的。水稻有没有200斤的?你拿着这样一个数据就敢把中华亩产给平均了,你真厉害啊……


资料出处:

《中国人均口粮需要量分析》——梁姝娜

《中国粮食需求中长期趋势研究》——吴乐

《粮食消费结构变动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简朴

《从我国居民肉类与粮食产量和消费量分析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金藏玉等


更新:

我发现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古人有那么多粮食, 我就上几个资料:

上面第一副图,历代最大耕地面积是摘自历代史书记载。

简要对比一下唐代和清代耕地:

唐代:3.25亿市亩。 清代:8.4亿市亩。清代是唐代耕地面积的2.58倍。2008年:18.25亿市亩。

人口:

唐代:5291万(推测8000万),清代:4.849亿。

清代是唐代的6倍以上。

人均耕地面积:

唐代:6市亩(5291万人计算)4市亩(8000万计算),清代:1.92市亩,2008年:1.35市亩。

唐代是清代的2倍以上,是现代的3倍。

单位亩产:

唐代:77公斤,清代:123公斤(直接将南北亩产加总平均,仅作参考),2008年:330公斤。

清代只有唐代的1.6倍,2008年是唐代的4.8倍。(均以8000万唐人计算)

计算下来,平均每人粮食生产:

唐代是308公斤(按照5291万人计算为462公斤),清代236.1公斤,2008年445公斤(该数据将所有耕地全部按照种粮食计算)。

可以看到,假设按照8000万人计算,唐代的人均粮食占有要远高于清朝,如果按照5291的官方人口记载,则唐代人均粮食占有甚至可以超过2008年。

当然,2008年不可能全部用作粮食生产,但是显然,唐代也不会全部用于粮食生产,也会有蔬菜耕地。所以评论中认为唐代没有辅食的可以消停了。

同时认为现代一定比唐代人均粮食占有高多少的也可以消停了。从数据上看,1974年人均粮食占有才超过300公斤。

唐代虽然粮食亩产低,但是人均耕地占有是2008年的3倍。

又比如明代耕地数量比清代还高,而人口不足清代的一半,在亩产相似的情况下,明代人均耕地数量可以是清代的一倍多,其人均粮食占有量也可以是清代的一倍多(和平年代)。

就粮食而言,民国实际上并没有比清代有多大进步。人口增长超过了粮食亩产增长,实际上生活水平是在下降的。


再次更新:

我发现评论中很多人一直有一个非常奇怪的思维,认为唐代“没有肉、没有辅食、没有油、没有盐”,我真不知道这是怎样一个奇葩的观点。

菜市场:肉和菜都有,而且菜价并不高。

调味品:油、盐。“一家五口所食盐价,不过十钱”

油盐酱醋和肉菜有了。

另外,到现在一直都有人认为这240公斤仅仅是“产量”而非“口粮”。

下面是唐代口粮和产量的记录:

下面一共有6户,每户产量和食用量均不同,有些家庭产量不够食用,但是其除了生产主粮外,还有生产其他经济作物。贩卖了经济作物同样可以买米。

这里同样可以看到唐代普通家庭除了吃主粮,还有大量辅食的。

那么平均口粮如何计算的呢?

如下图文献记载,11口人一年共消耗2573.5公斤。人均233.9公斤,正好和问题所示数据差不多。

这里是官方直接分配的,所以属于口粮(类似文革大锅饭)。

而且平均中很多人拿着自己,或者自己父亲、重劳动力为参照,得出每天吃不够的说法。可以看看下面,重劳动力每天是吃2.16斤,而最小的黄女只有0.57斤,两个人平均下来一天一个人才吃1.365斤。

所以某些人啊,不要老是以自己为中心,拿着一个最大的数据来反驳平均,一边玩田忌赛马,一边气势汹汹的说我的回答有问题,心里没点数吗?


user avatar   bingo-liu-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类没有“进化”(更准确的表达是:演化)出爱情,只是“发明”了爱情。

它不具备演化的以下特征。

1,演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物种存在的基础。爱情不是。

例如直立行走、大脑的应用,都是人类这个种群延续至今必要条件。而爱情在人类的延续的百万年历史中,既不充分也不必要。中国历史上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既没有影响人类发展的数量,也没有影响人类发展的质量。

2,爱情并非必现的结果,它充满了随机性。

爱情不仅不是人类的特征,它更像是一个神迹。人的爱情在不同时刻可以投射到不同人的身上,甚至同时投射到多个人身上,而很多人终生都不出现爱情。

3,爱情无法被明确定义,没有特征。

爱情的定义至今为止只有一个框架,而没有明确的定义。比如其生物学基础“荷尔蒙”,在很多爱情定义中解读为“性欲不是爱情”;比如其生殖导向,被解读为“繁殖恋不是爱情”。……实际上对爱情所有定义,都可以被特例挑战。他不具备任何显著特征。


为什么说爱情是被人类发明的?

我之前就回答过类似的题目,爱情这个概念的出现得非常晚。西方世界里类似于爱情的定义(不可或缺的灵魂伴侣),最早大约出现在1500年前,而且是柏拉图用来描述男性之间的情感。现代意义的爱情实际上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产物,不到500年。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类似爱情的东西,但大部分是现代意义的“喜欢”,如心“悦”君兮君不知。直到80年代末,文艺作品的百花齐放,加上商业话语的逐渐丰富。爱情这个框架,以各种形式和定义“教育”大众,最终形成了今天大家所说的这个没有明确定义和内核的爱情云团。

脱离了这个教育的过程,爱情并不会自发的产生。比如经济和文化不发达的地区,人们会普遍的表现出“根本不懂什么是爱情”的特征。

爱情不是演化的结果,而且和哲学、价值观这类东西一样,是人工发明的产物。




  

相关话题

  持有“刀剑不能破甲”这种观点的人是认为历史上只有刀剑不能破开的重甲而忽视刀剑能破开的轻甲的存在吗? 
  为什么唐朝只有李世民一个秦王? 
  为什么清末极少有汉人大员谋反? 
  唐朝为什么灭亡? 
  以苏东坡的工资,一天能吃多少荔枝? 
  中国人民是全世界最善于忍耐的人民吗? 
  秦王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为什么不改“唐”国号为“秦”,朱棣“靖难之役”后也不改“明”为“燕”? 
  为什么同是在华夏大地上存在的历史国家,就因为不是汉族建立的,有些人就不承认元朝和清朝是中国历史朝代? 
  中国应当从甲午战争中吸取什么教训? 
  古代有哪些猫奴? 

前一个讨论
最近发现以前欧洲人拍照的时候喜欢把一只手放入衣服里,这种姿势有什么含义吗?
下一个讨论
“因为小伟的爸爸不努力所以小伟就活该贫穷,输在起跑线,买不起房子”,这个观点对吗?





© 2024-1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