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40岁老汉,从上学到上班再到上学到上班历时20余年,从红包最泛滥地区到现在无红包地区,从最垃圾的厂矿医院到现在省医院,一路摸爬滚打,见识过医疗下水道的样子也见到过医疗和人性的高光时刻,我就把我理解的医生工资描述一下。我们国家的公立医院属于事业编制,和公务员的铁饭碗还有一定差距,简单来说就是国家财政给事业单位部分拨款,保证基本工资,公务员是全额补款,具体收入由财政划拨。既然事业单位部分拨款,那另外的就要靠自身创收,也就是常说的自负盈亏,以前北方大型国企有自己的医院,统一编制,收入高而稳定,所以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很多医科大学毕业生主动投身厂矿医院,只是没想到经济大环境变了,各地大型医院结合医学院校雨后春笋般的成立了附属医院,同时北方国企举步维艰,所辖的厂矿医院也苟延残喘甚至消失。到这个层面就出现了收入断层,大型医院的综合诊疗能力越来越强,病人出现人满为患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大型医院医生的收入极其有保障并且应该称之为高收入群体,同时药品耗材政策未完善、监管不严格,再加上有很多的省份有送红包的大环境,各种灰色收入加起来可以非常可观,就出现了一边送红包一边骂医生、一边骂医生一边让孩子学医的怪象。而且这种情况如今依然存在,不过确实照以前大幅减少。但基础医院收入就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虽然国家制定了分级诊疗政策,仍依旧挡不住患者只选择大医院,归根结底就是大医院的诊疗流程更完善更透明,基此之上,国家再次推动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旨在提高基础医疗的诊疗水平,但现在看结果并不理想,因为住培基地一般都是三甲教学医院,见识了大医院的水平和收入之后,很多住培学员毕业后根本不想回基层单位就业,所以住培政策是提高了医学生的水平,可并没有解决基层医疗的困境。综上所述其实都是收入息息相关,医疗能称的上高收入的群体还是以大型医院为主,但这种高收入是以透支精力、政策压榨换取的,很多人只看到收入,没有看到超强度超时的工作量,平时大家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其实是想表达再同样的精力付出和身体损耗来和其他行业对比的话,医疗的收入真的不算高。这个结论见仁见智了,也不是真理涵盖不了所有群体。医院的加班夜班无休无止,想报考医学院的确实要慎重,现代医学梯队建设完善,越老越吃香已经成为过去式不要妄想,貌似手握技能但脱离医院根本不会什么,这也是无法离职的尴尬。真正收入高隐藏福利好的是闷声发大财的那些低调的单位,其实公务员国企也一样,收入也是千差万别。回头看我这些年,学医并不是明智的选择,尤其是没有进入现单位之前,暗无天日的生活,十几年前要不是阴差阳错的再回校园读研,我真的已经彻底脱离了医疗,各行各业都有苦衷,现在的医生就是未来的病人,希望互相理解,也希望相关部门真正的敢把医疗不规范的方面尽量纠正过来,具体哪个省份都心里有数就得了,我只想说,收入可以高,但病人不易,在不损害医疗法规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为病人争取利益。
一般来说,高平台的医院,年轻主治全年算下来,平均一个月在15K-20K之间最常见。
不做科研的,收入往往会有一定增幅,只不过没有晋升了。
这也就是知乎用户一般去的医院,既包括全国知名医院,也包括一些发展较好的省级医院。
但因为医院数量多,所以特例也多,给钱多的一个月3万也是有的,给钱少的七八千也有。
下来一档次是发达地区的低平台医院,去了就是看病赚钱。
别问公立还是私立,经营策略没区别,只不过私立不折腾人,公立不逼你赚钱。
这里的待遇总体是最好的,门槛也不高,收入上下限极大。
高的一个月四五万,低的也就万把块,凭本事赚钱。
再下来是发达地区的小型医院,偏基层。
收入相对稳定,前途比较差,工作很安逸。
一般一个月在10-15K,据我了解,也就硕士会去。
再往下就是地市级医院了,其实和发达地区的低平台医院差不多,只不过生活压力小。
这里的差距非常大,要看城市经济,看人口规模,看医院发展。
你刚进医院赶上评三甲,为了调动加班积极性医院什么钱都发,你直接被送去三甲办做台账,一个月发一万五,院长还认识你了。
或者你刚进医院就赶上盖新大楼,院长准备退休之前留个城市地标,烂尾了,你在科室007,月底给你发2000。
800万人口的地级市,全市TOP医院一个月拿2万跟玩一样,80万人口的地级市,拿个一万就不错了。
一般小城市在7-15K居多。
地市级单位的非龙头医院、县医院同理,总体待遇再减少一点。
总体工作是很清闲的,病人少,台账压力小,医院追求也少。
当然,不要用东南某些县城来对比西北某些地级市,你懂的?
只不过县城有特例。
譬如某人口大县,一个县200万人口,市区医院发展弱,周边方圆400公里没有一个复旦百强医院,本地县医院一家独大,待遇直接上天。
我同学有返乡的,那可比我挣得多的多。
再往下就是基层了,别问待遇,直接跑路就行。
三线城市,房价9000,三甲医院呼吸科,50张床4班倒。
编制内主治医师,工资实发3000多,奖金每月3000多。
一个月6000多把自己卖给医院,一个月一平米房都买不起。
不止我们医院。
我们市各个医院的内科系统已经留不住男大夫了,得养家,跑的大夫太多了,人才出现了断层!第一附院消化科最夸张,小大夫跑没了,5个一线大夫都是45岁以上的副高,谁也不服谁,谁也升不上去,奖金每月2000,拿着工资条告院长无用,天天早会拍桌子干仗!心内某科80多张床位跑的只有4个一线大夫了,和领导打招呼让研究生停止轮转组成1班,强行凑了个5班倒。隔壁某三甲医院呼吸科还是省重点学科,已经失去了所有男大夫,做镜子都只能做最简单的了,有技术的去南方私立医院了。
还有一件特别奇怪的事,每个医生计算奖金时,多收一个病人,只能能多50多奖金,不知道怎么分配的,导致各个科推病人,同事之间推病人,搞的各科室、本科室同事之间关系都很冷淡,甚至关系紧张。
来一段消化科大夫们去院长那里闹事无果后的早会,大主任的原话:
你们工资低吗?看和谁比了。你们职称都副高了,挣个6000,奖金还有2000呢,差不多得了,医生是为了救死扶伤,哪儿那么多要求。
住院医师小大夫小声逼逼:我怎么才1500还没奖金???
试用期半年过了就给你发奖金了,主任继续:
中国买不起的房的光棍多了去,不能给儿子买房的更多,医生也是普通人,凭什么不能是其中一员?还有你们研究生抱怨时间努力和将来的收入不成正比有什么用?积极一点,医生就该舍己为人!何况普通大夫过了试用期就3000,以后慢慢涨,熬盼个十多年聘了副高就翻倍了,还不知足!
这段话说完没两天,消化科失去了新招来的两个小大夫,某新升二线俩月的副主任骂骂咧咧的回到了一线。
我一个出身低微的农民人家,为什么坚定学医呢?被蒙蔽了!因为我实习时在省医院,看的好事儿太多了!钱多,医生技术好,各个科室都其乐融融的。省首府和我们市发展差不多,想当然以为我们市三甲应该也不错,考完研发现以后只能是穷逼了。
还有别说学医没转行的,不算已经就业逃离公立医院的大夫,他们数不清了。我们大学毕业后,有4分之1的人没有当医生,研究生毕业后,有3分之1的人没有坚持做医生,每个科里都能出现那么几个能人,转行比在医院挣的多,就辞职走了,编制都不要了。
我自己以后想读个博士去卫校当老师,挣得和现在差不多,但相对之下清闲太多了。
看地方经济发展(差额拨款金额注定基本工资),剩下看科室管理和分配制度
下面是开喷时间
以我个人经历举例,说的话可以说,内行外行都会否认。
外行会觉得我“哭穷”,实际上富得流油,不肯辞职放不下。
内行中没经历过这种经历,生活在发达省份,或发达省份下属十八线小乡镇的,以及当地医疗机构管理分配模式比较好的地方,也会出来骂
首先要声明的一点,我的职称是主治,考下来很久了,从业很多年,985硕士毕业,不是刚毕业没几年的学生,也不是规培生
然后下面开始举例我个人经历
我的收入,大约在6000元左右上下浮动,硕士毕业刚入行时,基本工资1700,绩效第一年按合同是试用期,没有科室奖金。
工作前三年,绩效是3000左右,第四年升为5000绩效,之后就是一直在这个基础上下浮动,没有增长。
我是从事妇产科工作的,工作负荷非常大,科室运营模式是“医疗组”,一个科室分好几个疗区,一个疗区又有好几个主任“医疗组”
每个主任医疗组,都是只用这个主任的工号收患者开药,其他人无工号权,即便他是副主任,也要用这个医疗组主任的工号干活
妇产科的绩效,总之,在我们这是,干的多,绩效低,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收入按小组绩效发下来二次分配
至于灰收入,我们连工号权都没有,灰收入也分不到
下面是对于网民质疑回答部分
1“嫌穷你怎么不辞职,嫌累有本事你不干,你就是有钱藏着掖着,不敢公开灰收入”
没错,正如以上叫嚣我舍不得行业的人所喷,我很想脱离医疗岗,目前为止,辞职过2次
第一次是硕士毕业时,因为读研期间被累垮了,不想去太累的地方从事妇产科,就考了一个二线城市的社区医院事业编。
考上后,工作是十分清闲的,适合养老,和我共同参考的,是几个三十多岁的莆田系产科大夫,她们也是干这行体格垮了,受不了了,赶在35岁之前想找个地方休息。
上岸后,工作很清闲,几乎不加班,需要上夜班,但是夜班基本没工作。
很多其他自称医疗从业者的人,称在自家18线县城干社区,月入过万很清闲,我也好奇他们是瞎吹,还是社区收入财政拨款,他们当地经济条件还行,财政拨款多。
反正我,收入基本工资加绩效,月薪3000,因为我家不是城里人,老家收入特别低,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在工作所在地月薪3000的情况,还要付1500每月的房租,着实生活不下去了,就辞职再找工作。
第二次是在一个挺大的大学附属三甲,算是龙头医院,收入情况就是文章开头写的,科室是“工作组”模式,具体如上,不复述
合同制,硕士没有资格参加事业编考试,另外,继续读博,医疗类博士竞争激烈,名额少,医二代和门路者先上(博导喜欢的嫡系),其他人轮不到,何况现在都申请考核制了,连考试的过场都不走了,所以我至今没读上博。
大多同事,其实都是家境自身不错,想找个大平台发展自己,所以工资低还累也不在乎,他们看中的是未来的可能性,和教学大三甲的医生地位比较高
干了几年,收入二次分配,到手很低,又累,所以合同到期,不需要离职赔违约金后,我又跑了
另外,补充说明,先前工作的医院,即便考上主治,但作为合同制,大多是不被按主治聘用的,有比我资历高5年的合同制,仍是万年住院医
至于有些业内人士质疑的,教学三甲为什么没有规培生 研究生承担住院医工作,还要本家住院医干一线
这是因为,本院青黄不接,又不肯提拔青年医生,几个小住院医伺候一大群独立带组的主任开组,人手根本不够用,很多带组主任是退休返聘的,或没有医学院职称聘用,无带教资格,分不到学生干活,所以就是我们这群一线合同工,加一群学生,伺候头顶一大群庞大的医疗组,人手根本不够。
现在我个人,离职后一整年从事自由职业,因为医疗专业性很强,改行很难,知乎吹捧的“药企”,其实并不是很喜欢招收临床医生,并非如其他答主所说的情况,他们的科研岗,更倾向于招收基础医学专业从业。
所以开始做自由职业
从事自由职业快一年了,收入极不稳定,又开始考了某三甲事业编,现在是第三次入行工作
2“你们地区收入低,为什么不去发达地区当医生,树挪死,人挪活,你不肯离开老家,没有拼搏精神,活该穷死你”
对于这类喷,其实他们都是张口乱说不用负责,习惯性在网上指点江山,其实狗屁不通
不外出务工,就叫“树挪死,人挪活,活该穷死你”
等你真的外出务工了,就叫“你们这群人,不肯留在家乡服务群众,活该你们老家穷成那得行”
或者“臭要饭的又到x地讨饭了”
而且,现在医学专业输出毕业生太多,而医院又不肯扩大招聘,好待遇的地域,岗位容纳本土医学生都不够,更不要说异地从业者。
另外,医疗这行业,晋升也是需要本土根系和人脉的,背井离乡除非是在自己导师人脉所在地,不然干一辈子也是底层
何况,医疗岗招聘,要么收应届生,怎么收科室带头主任,不上不下的,虽不明确说不要,但是大多数地方潜规则就是默认不收
说了这个,其实以前我类似回答下,也有自称医疗从业者的喷,说我说的不切实际,很多地区招聘无限制,如何
实际上他们是仗着网络不实名,瞎编出来的,你问他说的是哪个地区哪个医院,他就说不出来了,勉强编出一个医院名,我上网查其官网或当地卫生部门发布的招聘信息,根本对不上号
3“全组都用主任工号工作,全天下都没有这样的,你骗人,你肯定没考下职业医”
说出这种话的,基本都自称是医疗从业者,而且很喜欢杠
反正我们这都是这样的,分科室,基本一个地区的科主任,都是一个系统教出来的,科室管理分配模式都差不多
其他科可能不一样,但我们科都这样,包括我新换去的单位
你要让我说我们单位是哪,这种得罪人的话,谁敢在网上说
而且对于工号使用权这个问题,是要看具体科室带头人,比如我们省一些三四线医院,管理模式反而比较宽裕,住院医也可以自己收患者
4“嫌穷嫌累,农民工人 掏厕所的 洗碗端盘子的,哪个不比你累,凭什么你觉得自己就配高收入,觉得穷而愤愤不平”
“嫌穷,你怎么不去工地搬砖”
“再穷你都比当地普通人收入高,凭什么叽歪”
当然,这些质疑的原话,是十分难听的,其中该带着浓重的酸臭
对于这些质疑,我只能说,当地平均收入,我估计当地底层工薪阶级收入应该是5000这个程度,普通白领和好一些的单位应该是5000-7000这个平均程度,再高的收入,我认为已经超出“平均”这个概念,没必要加进来硬抬高平均值。
当地房价,今年是平均13000一平
我的收入情况,应该和当地中学教师和普通白领齐平,但工作量天差地别
作为产科大夫,我的实际工作情况,正如我的身份“住院医师”,基本就是住在医院,基本没有串休天天蹲医院,法定节假日也要免费加班,因为自己组住院的患者,每天都要开药查房做处置写病历,我不去就没人干。
前文以提,我考下主治,但单位不予合同制员工聘用相应职称,包括年资比我高很多的老住院医
至于“掏厕所 刷盘子”做类比,我们产科接生的时候,大多产妇用力时都是屎尿一齐向外喷,我们工作时不但得“掏屎”,而且是现场新拉的,所以你们不用在这对比了,产科大夫工作本就免不得“掏屎”的部分
拉产钳的体力消耗,比工地轻一些,但工地好歹还知道三班倒,产科工作起来就没头了
而且我们科做引产 人流 顺产,用完的器械托盘,因为人手不够,都是我们大夫自己刷
所以我们日常工作,就包括了掏屎 刷盘子和类似搬砖多种工作
你们也不用在这类比,抬杠了
5“还是你没本事,又不肯努力,不然不会混成这样”
这世上很多东西,就不是努力两个字简单就能做到的
原生家庭,人脉,气运,缺一不可
与其说很多人认为努力就能获得成就,不如说是命运放过了捉弄你,让你过得太顺
网络上尽是“不食肉糜”之人,包括逼乎类似“收入一万在国内算什么水平”的回答,80%都不符合实际情况,都是在装逼,或某些“高等人士”站在自己同温层坐井观天
别人举的实际情况,就会被喷“你们那太偏僻”
6带有讽刺的语气“那你们那人真没素质啊,我们这产科生孩子都给大夫2000元红包,不给就拿捏患者,你个产科大夫还哭穷”
答,没素质没底线的是你,不是我,不要把自己未能实现的灰色意淫,强加给一个团体
医院到处摄像头,以前管得不严时,产科红包确实是灰收入大来源,我不否认
但近年来,医院管理严格,监督检查医风医德严格,这种灰收入,除了个别胆大的,没人敢收
而且我入行前,早就开始严抓了,所以这种收入我没收过。
而且妇产科是吃官司最多的科室,没有之一,扯皮率比医美整形还高
7“为什么不去私人医院,私人医院赚钱多”
私人医院收入确实高于公立医院,但一切向钱看,职称上升受限很大,而且一般只收公立医院退休主任,作为主刀医生
下面写病历打下手的大夫,都是耗材,效益不好时随时辞退
前文提到,我第一次入职考社区事业编,一同考试的人,很多都是私人医院近35岁大夫
他们收入高,但同样,被压榨非常狠,一脸惨白没有血色,快超龄了受不了,在被行业“优化”掉前,来考事业编
8“为什么要留在大城市,不去内卷不重,压榨不狠的三四线城市和县医院”
三四线城市和县城的本土医学生,他们不想在老家待遇很好的地方上班吗
9“为什么你不回老家的社区医院”
老家人口流失严重,地方财政连年亏损,社区卫生所拨款很少,月薪能有3000左右,和我之前考的社区事业编差不多,不累,又可以在家住省房租。
但因为人口少,工作量低,财政拨款少,医院连年亏损,早就不收人了。
前几年倒是还偶尔招一两个本地回流的免费生,回当地社区医院上班,现在连招都不招了。
总结
医疗行业,其实收入很迷,主要看绩效,绩效如何看科室带头人管理分配模式
和所有行业一样,符合2/8定律
收入情况有高有低,我看知乎哭穷的,确实大多数是本科生 规培生和在读研究生
但他们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医生,根本没入行,不值得参考
即便是规培和研究生,收入也是天差地别,有的只能拿国家几百的补助,有的导师和科里还给分绩效,收入七八千甚至过万
同为三十岁到四十岁上下的正经入职大夫,收入视地区财政 科室效益,和主任分配模式(有的按个人工号量分配,有的服从二次分配)
反正天差地别,有的确实是在假哭穷,有的其实是收入还行,但觉得配不上自己的努力和学历
有的现实中很富裕,也不屑于加入这类话题
有的正如我这样,很穷很累,但没时间上网吐槽
我有时间上网吐槽,是因为我憋的受不了了,看网上自称同行,或者自称“我有个亲戚,朋友,我听说”的人,说话太气人了,不过脑子
而且你们说的收入情况,看的我也嫉妒,觉得为自己愤愤不平
更何况网络和现实,对医疗这个行业带有有色眼镜,总提及“高收入”“医生黑没道德”“为灰收入创收乱开药和检查”“富的要命还为了掩盖灰收入哭穷”
底层收入很低,又没地位的体力劳动者,更喜欢用各种带有嫉妒和讽刺的话和臆测,来辱骂和抹黑这个团体
我反正是,没吃到一口肥肉,还被这群人抹了一身脏水,气不过,才抽空写写回答
不为别的,也不是为了掩盖收入,就是单纯的想发飙
反正我就是说说个人情况,不代表整个群体,因为这个群体的收入,具体如何确实天差地别,凭网上一家之言没什么可参考的。
这个收入如何,真的看命,看领导,跟开盲盒一样,反正网民和包括很多匿名或不匿名自称医生的人,说的情况是真嫉妒得我咬牙切齿
有些人酸唧唧的跳出来骂我,各种抬杠,也让本就睡眠不足过劳,没吃到行业任何好处,还被冠上名不副实高收入名头的我,气的够呛
最近不是在一个和知乎同名的视频网站水视频,一位中医id的朋友,对我的视频表示很无语,说他认识的临床医生,工资都在2w上下,这行业凭本事吃饭,你吃不上饭还怨别人了?
这种问题,咱们就要看数据了,根据丁香人才发布的《2021 年度中国医院薪酬报告》显示,2020 年中国医院员工薪酬平均年收入 19.7 万元,约合一个月1.6万。但平均数不算数,我们细看一下。
北上广和郑州的平均薪酬都在30w以上,也刚到2w的坎。
而剩下的地方上的三甲医院就十分拉胯了,号称京冀鲁豫核心城市的邯郸,平均年收入只有5w。
然而这还不是更拉胯的,这些数据,没有统计三级甲等以下医院,没有统计规培生研究生这些医院的主力打工人群。可以说基本都代表的是主治以上的收入。真要把所有人算进来,中位数5000不能再多了。
而且,三甲医院国内有1600家,协和是三甲,郑大是三甲,川北中心医院也是三甲,这收入,根本没有可比性。
所以像是谁谁谁来曝光三甲医院收入,我从来都不看,根本没有任何代表性,医生的收入就是典型的金字塔结构,赢家会所嫩模,输家吃糠咽菜,各位专硕,我说的就是你。
当然我不是针对这位学中医的朋友啊,只是想说,在座的哪位学医如果冲着月入2W去的,现实可能会狠狠打你的脸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