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刘慈欣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流浪地球》? 第3页

                       

user avatar   lulueh 网友的相关建议: 
      


user avatar   chen-ka-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按照这个拍摄水平,我们希望下一个被拍摄成电影的刘慈欣科幻作品是










《全频带阻塞干扰》


user avatar   grwdkdy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喜欢的一个词“饱和式救援”,这才够劲,部分美国大片里各种国家危机人类危机地球危机宇宙危机基本就靠主角团几个人去拯救,开什么玩笑,救就该要万无一失的饱和救援。

电影里,有为了保护火石牺牲的司机,有徒步拉火石冻死的救援队,赤道转向发动机有三台点火,飞机坠毁后还有其他人补上,空间站里打算出仓的也不止吴京和毛子,点燃木星的主意也不是主角一行人先想到的,我感觉这才是全人类孤注一掷的救援,所有人都在拼,无论救援队和科学团队基本都智商在线,而美式电影,《妇联》这类事发突然主力来不及准备,主角们作为高机动精锐临时顶上还算合理(能在非洲疙瘩突然刷出队正规军去打灭霸的火星兵反而不合理了),但《环2》、《独2》这种为了应对危机准备几十年,结果被人一波捅穿,就只能靠主角几个人撞大运,最后几个人点死对方boss对方就集体歇菜,就实在开玩笑了

当然,能做到逻辑自洽都是好片,但能体现出世界级灾难整个世界都全力以赴并智商在线的(或者至少像妇联那样体现出世界没有全力以赴的原因的),立意、逻辑和合理性肯定要更高一筹


user avatar   jin-chong-h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动力火车《当》,不就是唱的流浪地球吗?

https://www.zhihu.com/video/1078677742467448832

user avatar   zhangt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影片开场不久世界各国电视新闻报道中,模拟埃及电视一频道的埃及新闻节目中,阿拉伯语书写出了一点小问题,具体如下图,这个问题在文本排版引擎不支持阿拉伯语的软件中很常见,早些年欧美电影也偶遇这种问题,后来慢慢消失了,终于国产电影也开始遭遇这个问题了,也算是,一种进步吧(?)

UPDATE 更新(05/2019)

在Netflix及国内网站上线在线播放版之后,这个bug被修复了!(感谢 @张文治 提醒)

由此可见影片制作方的认真,表示敬佩和感激!


user avatar   zhan-yu-98-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已经有很多称赞回答了,我来泼泼冷水说说问题吧。先申明,本人非黑,仅希望中国电影能改正问题蓬勃前进。

一、背景铺垫不足

电影前半场主要聚焦在刘启兄妹的某些中二情节上,花了太多篇幅,腻了点。关键是,对于背景的介绍实在是太少了,仅几句旁白,事先没预习的观众理解起来很吃力。

特别是在后场中阻碍主角的很多背景,应该介绍一下。比如为什么要去地底,地面上为什么那么冷,不是每个人都是科学家,这么重要的环境变化,哪怕给几句科普,也比一声不吭的好。另外部分内容实在是简略了一些,比如抽签,比如弹弓原理,比如木星引力捕获地球的问题,对于非科幻迷来说,最好还是要说明一下,不然大家完全不知道为什么要去和木星亲嘴。


二、关于牺牲与拯救

这个理念其实是贯穿整个片子的,但其实并非每个人都能理解,也许导演认为已经用事实来说明了问题,但我认为,在当今饱暖娇奢的人文环境下,最好能再血淋淋一点。比如老头的死,那个同死的王磊,可以改成本已逃脱,但看见主角咆哮,转身回去救人,结果两人皆死,张涵予(经提醒改为李光洁)及时阻止第三人送死,触怒刘启。这样冲击力更明显。比如周倩放弃行动那里,可以更深刻的点出,她们希望不再死人,其实只是自我欺骗。


三、关于危险

很多地方,我们知道很危险,但看上去总感觉差点东西。老头死那里,绳子断得很故意。老何死那里,有的莫名其妙。俄罗斯人那里,感觉死得太随意了点。其实本片作为灾难片,各种危险完全可以更细腻一点。

四、废话太多

有几处本来已经很紧急了,但一开口尽是废话。比如他们发现的新办法,想说服人帮忙,尼玛完全可以直接说我们有办法救地球,激发人们的求生欲呀,实在不行暴力制服几个也好,欺骗几个也好。结果说了半天,都憋不出一句有用的。最后韩朵朵在争分夺秒的时候好不容易拿到广播权,居然开始哭着自我介绍,“我叫韩朵朵,现读初二了,我们老师告诉我……”真想骂一句尼玛的!

五、煽情

实话说,该煽情的地方煽得不够,比如主角一家人,可以说的东西绝对可以拓展很多。李光洁背后的故事应该也可以很感人。但韩朵朵的表演确实很糟糕,关键时刻强行煽,很让人恶心,可以说这一段是本片最大的败笔。


总的来说流浪地球拍得很不错,超过了预期,我认为比某些逻辑不够强行凑的美国大片好。


user avatar   chun-chun-85-6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答主80后,腿上有些残疾,这给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没办法跑跑跳跳,也就少了很多乐趣。读科幻小说,看科幻电影便成了我最大的兴趣。我2000年开始订阅《科幻世界》,在当年的第7期上读到了大刘的《流浪地球》,便被这篇作品彻底震撼和折服了,后来又陆续读到了他的其他作品,逐渐便成了大刘的铁杆粉丝。他的作品并不励志,但却激励了我:既然全人类面对宇宙时都那么卑微,那我也就没什么好自卑的,用一颗平常心,走好自己的路就行。十几年来,我经历求学、就业、成家,从最北的黑龙江折腾到了最南的广东,很多东西都丢弃了,但有几十本科幻世界我却一直带在身边,虽然平时很少去翻看,但作为曾经的精神食粮,我舍不得扔,其中就有刊登了流浪地球的2000年第7期。

而我也一直关注大刘的动态,希望能有机会见一见他,圆一个粉丝的偶像梦。

机会来的挺快的,2018年9月,我进入南方医科大学开始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学习,12月,得知流浪地球剧组要来搞一场校园见面会,来的人是大刘和郭帆。我很激动,就早早去抢了一张票!

活动那天,提前近两个小时到场,找了一个前排的位置。

大刘一行比预定时间晚了半个小时吧,但当他们出场时还是赢得了千余名同学的欢呼和掌声。

那天主办方选择的交流主题是“我和我的倔强”,主创人员就此谈了谈电影创作时的一些经历和体会,大刘也再次强调了自己还是倔强地把更多的目光投向星空,而不是像目前的西方科幻作家那样,去挖掘人性。

接下来就是互动环节,我第一个举了手,因为相比于见到大刘,我还有些别的想法或者说,私心。

https://www.zhihu.com/video/1077009126948667392

在郭帆导演的提议下我上了台,和大刘握了手,他给我的杂志签了名,我们合了影。



这是我人生第一次追星,能有这样了结果,算是很圆满了。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主持人问我有什么话要对大刘说,我光顾着对他表示崇拜了,说很喜欢他的作品特别是三体云云,把之前想问的事忘个精光。事后想想挺后悔。其实我想问的是,他的作品会越来越多的搬上银幕,最后可能形成一个刘慈欣宇宙,他有没有考虑过在里面客串些角色,就像斯坦李那样。

至于我怎么评价这个电影?

这是一部好电影,它为什么好,好到什么程度,好出了什么意义大家说的差不多了,我就不多说了。我只希望它票房越高越好,最好能像预测的那样破四十五十,只有这样,才会给中国的科幻电影发展打入一针强心剂。我那几十册杂志里的精彩故事,有大刘的,当然也有王晋康,何夕,韩松等其他作家的,才能可能越来越多的成为中国电影人的素材。我们有以大刘为代表的一批科幻作家,我们并不是缺乏想象力,而是缺乏发现想象力的眼睛。以前,我们把太多的目光投向过去以挖掘人性了,现在需要开始投向未来去征服星空了!祝中国科幻电影好运!


user avatar   zhang-yu-mi-3-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更新:

西方:把精英迁走

中国:精英?老子连人带球一起拖走

群众: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尖叫!)带着地球一起孤独的流浪!这也太浪漫了吧!!!

刚看完零点上映,

心里只有一个想法

西方科幻片:迁移人类精英,留下地球。

中国科幻片:不仅迁移全部人类,我还要把球带走。

相比较西方的精致利己主义,中国的观念更体现出全体的大局,集体的利益

流浪地球格局更大,特别是结尾各个国家的人都返回去救援的时候,真的泪目了。

主角不是超人,不是一个人拯救全世界,他只是提出一个方案,然后需要全部人的力量才能成功。

这种“团结合作”,“齐心协力”的元素,恰恰是中国独有的集体主义观念,包括整部电影的“带走地球”,不只是为了带走人类精英,包括平民,家园。

最有力的证明就是莫斯对吴京说人类的种子计划的时候,吴京说了一句话“没有人的文明,不是文明”

反击了很多西方科幻片里“带走人类精英”的观点,它体现的是中国一种观念,就是全体民众的重要性。


user avatar   luo-yij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给 8.5 ★★★★☆ 总体上说是与《星际穿越》同等级的作品,而且特效上不虚。

《流浪地球》就是我理想中的科幻电影:没有插科打诨、没有三角恋、没有狗血剧情、没有让人违和的设定、甚至没有卖爱国人设,所有人物的动机和行为都符合逻辑。一切都为科幻服务。

对外可以输出这种电影,终于可以自豪地说一句:这电影是中国拍的了。

(以下内容不涉及剧情,含有轻微剧透,和主线没有任何关系。截图都来自预告。)

1.完成度极高

我觉得电影最出色的点是科幻完成度特别高。从汽车到火箭到航天飞机内饰,都是全新设计过的。没有任何细节会让你出戏。

比如下面这个货车车的方向盘。其实如果完全用已有的设计大家也不会觉得违和,但电影不但设计了一个全新的货车内饰,还把方向盘换成了球形的↓

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赤道转向发动机的入口↓

给重元素聚变发动机挖掘原料的矿区↓

全世界的救援队大出动↓

这样无数的信息度很高的小细节,让整个电影呈现出非常精致、可信的感觉。科幻的质感就是这样一点一滴营造出来的。

还有就是宏大世界观的塑造了。在美国的很多灾难科幻电影比如《星际穿越》、《2012》里其实都存在一个问题:主角光辉太大,后期感觉全地球就他一个人在努力,而忽略了整个人类群体的大叙事。简单的说就是格局不够大,看的时候你会觉得:主角那么努力,XX机构,XX部门在干嘛,别的国家在干嘛?

而《流浪地球》则是完全没有整个问题,你能感觉到全人类每一份子都在竭尽全力为我们的生存而战。主角一行人的故事则是这个大背景下的一部分,电影会一直提醒你:与此同时别的人正在做什么。

也正因为全人类都孤注一掷,这一次危机才显得可怕地让人窒息。

2.剧情

严格意义上说,其实这次电影版《流浪地球》并不是改编小说,而是在小说宇宙中进行的二次创作。

男主角刘启不是小说里的主角,至少没有明确表示出来。但他可以看到男主的影子,在人物基本设定上是相符的:比如爸爸是空间站宇航员,爷爷是上海人等。如果要在第二部中拍原作的叛乱剧情,是完全可行的。

剧情改编上我觉得是优秀的。而且说实话,情节对于这部电影并不那么重要,设定和背景才是。大刘原著设定加持,这不是硬科幻就没有硬科幻了。

情绪上踩点都踩得很好,前半段介绍设定的时候场面宏大,后半段几次爆发点真的想哭。

人物塑造上,除了主角以外很多角色都让人印象深刻,都是有性格、有血有肉的人。比如和吴京要好的俄罗斯宇航员、mike隋演的北京人、还有几个科学家等。基本上做到了让人能记住,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我觉得《流浪地球》与美国的很多科幻灾难片相比,有一个很出色的点就是【牺牲感】特别强烈。每一次灾难,每一次救援不及时,就会产生牺牲,而且电影会有意去展现、提示观众这些东西。而不像很多美国电影那样,明明死了很多人,主角还可以开玩笑。

另外,电影里面出现了俄罗斯宇航员、还有日本、韩国、美国、以及印尼的救援团队。每次出现外国人都毫无违和感,外语至少我自己听不出问题。这点比美国很多科幻片都强很多。

日本救援队在得知地球无望以后拔枪自杀,真的有点感动↓

(不是主要角色,只出现过一次,大家不要担心剧透)

最厉害的是这电影一点也不战狼。完全没有一点china no.1的地方,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强调全世界大团结。我党都没出现,地球完全被联合政府把持。

另外,在电影上映前,很多科幻爱好者的态度是科幻大片很难拍,中国应该专注于那些小格局的专注一两个点的电影。但《流浪地球》拍出来后我想说,这个大招是完完全全地憋出来了。就是史诗感爆炸,就是格局特别大!

然后提一嘴:预告片有点不好。

《流浪地球》预告片里最让人感觉出戏的镜头就是这一批中国宇航员拿着花束在演讲台上敬礼,有一种又战狼又土鳖的感觉,也让我略微对电影有点紧张。

但是在成片里!这个场景在一串蒙太奇中一晃而过,而且是出现在新闻媒体报道里面的。在预告片里的这个片段比成片都长!

导演为了给大家惊喜真的是用边角料剪了一个特别低调的预告片。这部电影最终版预告片里真的真的只出现了1%的特效镜头。真的应该重新弄个预告片,现在的这个预告片实在太低调了。

3.只有中国能拍出的故事

我一直觉得:每个国家有怎么样的历史,就决定了他们能出什么样的科幻电影。

比如美国科技行业发达,历史上是一个勇于探索、扩张的民族。这种环境让他们有了很适合科幻电影的土壤,诞生了无数经典科幻电影比如《星际迷航》《星际穿越》等

而日本可以拍出《EVA》这样的作品,是因为他们经历过二战战败,感受过真正的末世和全民皆兵。所以也只有他们才可以把末世感拍的那么精准和精致。

《流浪地球》则拥有完完全全的中国内核。除去显而易见的春节和回家不说,电影里展现出来的:【国破山河在】、【家园遭到破坏但希望还在】、【保存火种延续文明】、【为了保护大部队而牺牲小部分人】、【小我和大我的矛盾】等等,观众其实在潜意识里再熟悉不过了。因为它们都可以在我们的历史,尤其是近代史、抗战中找到对应的地方。

《流浪地球》最终版预告片强调了电影的主题是【希望】。这种希望让人类有勇气离开太阳系,而也正是这种对未来的希望支撑着中华民族艰难地走过了屈辱的近代史吧。

YouTube上有一个评论我至今印象深刻:当灾难来临的时候,美国人选择坐飞船离开,而中国人则想要拯救这个地球。

我们是四大古国里面唯一尚存的文明,历史细细的红线可以一直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多年。还有什么能比带着地球去流浪更能体现【文明延续】这种中国特色执念的呢?

4.一些致敬

电影里能看到很多致敬别的科幻片的桥段。

比如太空站可以看出星际迷航的感觉:

还有太空站的这个智能机器人MOSS,简直就是《2001太空漫游》里面HAL的翻版。

当然,因为影片本身质量上乘,这些致敬给人感觉毫无违和,反而有些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感觉。懂的人看到了也都能会心一笑。



哭了,爆炸。求求大家了,过年一定要看。

这就是你们期待的科幻电影!



最后... @徐慧琳 同学的这个赌,我觉得是输的彻彻底底的了。


她在答案中看衰《流浪地球》的几个点,后来都被证明是多想了:

  1. 预告片卖战狼和吴京,呈现出来的质感不好。

嗯,上面也说了。这个是预告片和宣发的锅。预告片一直把电影里面好的东西藏着掖着,宣发则想依赖吴京。这没什么好说的

2. 喜欢科幻的人不爱国

这点我觉得很傻逼。喜欢科幻的人以前不是不爱国产电影,只是不爱烂片而已。其实中国只要有一部好莱坞水平中规中矩的科幻片,大家就会吹爆。

而事实证明,《流浪地球》的水平远超好莱坞科幻片平均水平。

3. 收爱国税?!

要说有没有爱国情怀?我觉得是有的,但我觉得完全是在合理范围内。没有任何直接展现中国强大的地方。

而且电影其实可以更加战狼,但他们还是优先选择了地球大团结这一主题,在所有出现政府、爱国情绪的时候,都把情绪导向联合政府和全人类。

4. 卖惨

不说了,不是黑点。其实首映会上他们还在卖惨2333,吴京说片方是空手套战狼,本来是客串结果忽悠去当资方了。

5. 道德绑架

不多说。你不去看我当然不会说什么。但我还是会强烈建议任何人去看这部电影

6. 无法展现原作核心

我绝不相信主创有胆色,敢忠实大刘原著,讲一个“造反派”的反英雄故事。我们多半会看到一个子弟兵抗震救灾的主旋律电影。

这点怀疑我觉得在电影上映前的确是很多人担心的。电影剧情在最后走了完全不一样的选择,我在上面说了,剧情很大程度上是在流浪地球小说宇宙中的二次创作。但这次创作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而且展现出来的主题:世界末日,人类团结,绝望与希望,文明的延续,已经足够支撑起这部电影。

关于叛乱,电影只是在细节处点出,但没有进行发展。有没有第二部,就看票房了。

大刘在现场就说过:电影拍得完全符合自己的预期。



user avatar   lizaid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1.北京第三区交通委提醒您: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大投资的交通安全公益广告。

2.济宁市政府或成最大赢家。

3.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名不虚传。

4.真香。




                       

相关话题

  若是中国明天真能批量造出来类似《流浪地球》什么都能烧的聚变反应炉,会如何影响我们和世界? 
  如何评价《流浪地球》豆瓣评分迅速下跌,热评区差评比率异常? 
  战锤40000里的帝国和星球大战全势力对打,谁会赢? 
  假如科学家可以实现你想象中的一种发明,你希望是什么? 
  如果将三体问题中的三个太阳改为三个月亮,是否有解?第二种情况如果是三个火星或者J0523是否有解? 
  《流浪地球》和《星际穿越》谁更优秀? 
  为了生存,我们该不该吃掉一个美女? 
  如果人类无法超越光速,太阳系最后会发展成什么模样? 
  人类何时能够打破工业和星际文明间的壁垒? 
  在《三体》三中,如果歌者借到了大眼睛结局会变吗? 

前一个讨论
《王者荣耀》教会你哪些道理?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 2019 年央视春晚的百度红包,不到一块钱还需要下载 App 才能领取?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