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片子可以挑的瑕疵其实是很多的,所以我也能理解这部片子的最终分数不会高得特别的离谱。
但是这部片子把刘慈欣的风格和好莱坞风格结合的完成度是非常高的,远超出了我的期望。科幻本来就是一个很小的题材,这种科幻灾难片都很多年没有拍过了,最近的也许是独立日2?但这部片子在这个题材范围内应该是完全超越和碾压性的存在,甚至可以说是当年的《终结者》那样的地位。
《流浪地球》电影其实不仅仅是《流浪地球》原著的改编,其实吸收了很多刘慈欣科幻小说中的元素,刘慈欣也不吝啬,一次性把很多脑洞和桥段都贡献了出来,拍出了这部完全超出期望的作品。
强烈推荐,尤其是喜欢刘慈欣小说风格的,这部片子绝对值得一看。甚至我很悲观的觉得在最近几年不会再有比这更好的科幻片。
最后,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这是投资了几个亿吧……
真诚推荐大家去看《流浪地球》。
去看之前我曾怀着各种担忧,看完之后怀疑全无。这部电影没有狗血剧情、没有违和设定、更没有大卖爱国和民族主义。可以这样说,这部电影的格局之大,完全是超越了国与国、民族与民族的界限,完完全全基于面对宏大宇宙的人类文明整体的设定,如果说有什么主义的话,整部片倒是氤氲着一股国际主义的气息。
无论是操着一口北京话的中澳混血“中国心”,还是与吴京角色通力合作的俄罗斯宇航员马卡洛夫,无论是绝望自杀前“想吃一碗白米饭,最好配上味增汤”的日本救援队员,还是陷于崩溃的韩国救援队员。外国人的元素并非陪衬,你几乎看不到西方科幻里面突兀的“东方面孔”,你只会看到面对危机,人类是以一个整体的姿态出现的,并没有什么“一国一人拯救世界”的鬼畜观感。
影片展示的不过是中国人、中国文化面对人类共同的危机展示出自己应有的反应。主角一行人的故事只是人类为生存而战的大背景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流浪地球》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就是:在处理中国和世界关系的时候,中国文化首先应该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并基于此散发魅力和光芒。
如果说《2012》里的中国力量表现在中国的造船能力,如果说《火星救援》里的中国力量表现在中国能够独立进行太阳探索、制造大推力火箭,那么《流浪地球》里的“中国力量”超脱物质,集中呈现为中国人的故土情节、集体主义、恪尽职守、家庭观念。当然,还有中国人从以老子为代表的不可知论战胜有神论,从此走向世俗化社会的精神内核——人定胜天。
从开场不到十分钟开始,我几乎处于泣不成声、浑身颤抖的状态,“早干嘛去了。”“来得太晚了。”我不断抽噎,一个181的大老爷们在影院哭个没停。这确实是我的真情实感,我前前后后哭去了半包纸巾。事后回想,其实电影哪里催泪,哪里伤感都是有定数的。
我一哭《流浪地球》的炸裂式优秀,二哭中国科幻和中国科幻电影的委屈。面对近千年来人类对灾难和危机的思考这一共同话题,中国人本来是极具话语权和想象力的,在依赖多感官刺激的“科幻电影”时代,中国人独特而庞大的文化与叙事无处施展,任由他人挑三拣四地演绎一番“中国形象”,彼时我们只能看美国大片满足视听和想象力,终于在我这个最爱科幻、最喜欢联想的年纪,我能看到一部完完全全对标国际一流科幻、真正与中国硬实力匹配的科幻电影,我的哭、我的笑,也就没那么难以理解了。
不论他人如何说,我热情赞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不是说张前无唐诗,而是从张诗开始,唐诗才有灵魂。
同样地,当我们热情赞颂《流浪地球》是“中国首部硬科幻电影”的时候,当我们称呼2019年是真正的“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时候,不是说《流浪地球》和以《流浪地球》为代表的当下的中国科幻电影有多么多么地不可超越和优秀,我们只是说这是一部“开山之作”。
正如《春江花月夜》之于唐诗,《流浪地球》之前中国也有科幻电影,《三体》得雨果奖之前中国也有科幻小说,但他们并不愧如此盛名。
古往今来,从零到一的跨越,是值得尊重的。
多年以后,当我们回首质疑《流浪地球》何以得到那么高的赞誉,当下的科幻毫无疑问更牛逼的时候,我们应该知道,作为开山之作,确实是它将原本牢不可破的石山凿了一个洞。这个洞不大、边缘还毛毛糙糙的,或许也容不下几个人,但就是从这个洞开始,坚固的石山被劈开,宽阔的大道才可能建成。当我们感受大道的宽阔平稳的时候,我们或许会忘记是谁砸下了第一锤、是谁凿下了第一洞,但这开山之功将永不褪色,堂堂正正、一笔一划地记在历史的荣辱簿上。
2.07 上午 更新 春节上映版最终评价
这应该是在导演剪辑版亮出来以前的最后一次更新了,在这次更新中,我修改了一些前文的小错误。(比如北京市第三交通委……)顺带一提,我没完成十刷的目标2333,这些票都是陪老爸陪老妈安利亲戚动员同学推荐朋友的时候买的。在三刷四刷五刷六刷的时候,今年春节档的大战走势已经走飞了,原本以为是神仙打架,结果变成了菜鸡互啄,旁边杵着一个11公里高的行星发动机……
这个版本的破球真的删了贼多的东西。
破解硬件的老何重伤挂掉是之前的小型塌方事故中被掉的板子砸了个结实。
王磊和朵朵在备用电梯那里,只有朵朵一声尖叫,王磊一句小心,镜头被删了。
达叔便当的时候,达叔和火石到79层的距离差不多,但是王磊他们救援队全在拉火石。所以后面逃出大楼后刘启和朵朵非常失态。(接上了后面刘启对王磊发飙的剧情)
如上几个镜头是删节感最明显的,要么只在荧幕上停留了一两秒,要么干脆就只有两句话。喝口水的功夫你就漏剧情了。
就我所知,删掉的镜头还有包括但远远不仅限于:
姥爷韩子昂是他挂掉的那栋楼的建筑工人
CN171-11小队在拖火石去杭州的路上看到了同样拖着火石的冰封的俄罗斯救援队队员。
脱离运载工具(就是货箱)的火石只有三个小时(不到)的自持力,救援队的黄明把自己电池包接在火石上,给火石供电维持状态,然后自己冻死了。顺带一提,上一条的俄罗斯救援队队员也是这个死法,这两条内容(加上王磊同志在看到杭州地下城被岩浆吞没以后神志不清)是后面周倩发飙,直接开枪打废火石的原因。
破球官方实锤删节内容至少有二十分钟(据某某群中某某官方大佬所说,破球的初剪版长度是168min,预计全片剪完有155min,最少最少也应该是145min的版本),这些内容的删节直接导致了现在版本的破球的情节.逻辑问题还有电影中段的不明节奏,我放个卫星:导演剪辑版的破球将能做到逻辑和剧情的完全自洽,节奏也会比现在版本好上一个层次,完全体的破球有和星际穿越掰掰腕子的资格。
此外,对于我而言,流浪地球展现的不仅仅是灾难,还有现实。
流浪地球展现的情节是极其残酷的,在面对天灾之时,人类的脆弱被展现无余。一个板块位移,整个CN171中队除了11小队全部报销。刚子拼命救下姥爷,只让姥爷多活了不到三分钟戏份。整个杭州地下城被岩浆渗入,35万人的死只有两个镜头。
150万救援人员,加上征召平民组成四十万多只救援队护送七万六千颗火石前往四千七百七十六座停机的发动机——只要一颗火石成功到达就能修复一座发动机,却仍然有29%停机的推进发动机彻底损毁无法修复。
直到最后MOSS算出来成功率是0的计划就是失败了,如果不是冷锋同志徒手拆了MOSS开着空间站回家,木星不会被引燃。
正因为这种现实,我觉得流浪地球的表达真实度要远远超过绝大多数“好莱坞科幻大片”。对比一只精英团队带着几项黑科技就去怼外星人,就去拯救人类;1500000,76000,4776,29%这几个数字还有“饱和式救援”和“最高优先度,不计一切代价”更能给人一种震撼——和哪怕地球相比,人类都是如此渺小,可人类面对困难和绝境所迸发的努力与精神却又是如此惊人。
最后多插一句,建造10000座行星发动机,用持续100代人.2500年的时间执行一项距离四光年的计划,是只有有5000年历史,有世界上最庞大工业体系的我们能想出来的计划。
被大海淹没,就把大海填平;被大山挡住,就把大山挖走;十个太阳太多,就射下来九个;最后那个要爆炸,就把地球带走。
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羿射九日,流浪地球。
最后的最后,再次感谢,并且见证2019国内票房年冠的诞生。
——北京第三区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2.05凌晨 更新 二刷
二刷的我哭得比一刷还惨……
评分出现了比较反常的现象——豆瓣开局8.4的高分涨到了8.5,而淘票票上则是只有9.2的评分(有几分钟闪过,现在应该是暂无评分)。
熟悉“豆瓣-淘票票-猫眼分值换算”的乎友应该知道九成九是有一个评分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脱节。大家都知道资本薄弱的流浪是一部非常吃口碑的电影,一旦被黑子刷差评,百分之二百会影响最终票房。而《流浪地球》的票房……决定着华语硬科幻特效大片在未来的走向。
流浪地球是一颗种子,我们希望它能种在每个人的心里,激励更多人加入科研、探索宇宙。希望它能够为中国科幻电影铺上一块基石。它可能不够完美,但已经足够优秀。所以,答主已经准备好在淘票票/豆瓣/猫眼上火力全开。
任何想要阻止我们仰望星空的人,都是目标!
1.30凌晨 更新 非剧透评价
评分 105/100
很幸运,有幸应邀参加了1.28在北京英皇电影城的点映。从看完电影后我就一直处在被电影“轰炸”的震撼之中,直到不久之前才回过神来,能静下来写这篇影评。
并且,我发现自己对电影上瘾了,然而首映过后没有电影可看了,现在全靠吸预告片和主题曲MV维持生活的样子……
有关对电影的具体评价我在豆瓣有一篇评论中国科幻电影,终于来了,虽然目前仍然没人回复~
在知乎我想谈谈一些其他的东西。
1.首先,很高兴看到了一部彻头彻尾的中国科幻——创意、拍摄、制作整个流程下来几乎全都是“中国制造”,但更重要的是,这部电影给了我们更充实的理由,去支持国产电影——中国人的、讲汉语的电影。
不是强迫你去爱党爱国,不是“爱母拆腻思“,而是因为很多电影里的很多东西只有汉语十级的人看到才会“会心一笑”。举个例子(为了不剧透,说个预告里已经有的),终极预告约56秒处地下城背景的电子牌上打的“公车私用,从严……(治理)”,还有主题曲MV一分五十八秒左侧吊车上一闪而过的“安全生产,预防先行”,对我们来说是个有趣的细节,而老外看电影的时候百分之二百会把它当成背景板——哪怕你把这句话翻译成英语字幕在电影里滚动,他们也不能像我们一样Get到G点(——这样的地方电影里还有很多,大家可以到电影里找找到处都是)。而这样的东西、细节,至少在科幻电影的领域里,是以前外国大片里我们不能感同身受的,体会不到的小细节。
如今,我们终于不用像看《变形金刚3》那样,看着所谓的“导演为中国观众专门安排的”、生硬的舒化奶广告(这里不是对变3的贬低,但是必须得说这个情节让我不舒服),而是可以在电影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场景不经意间看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亲切的元素,让你不由自主地觉得“这才是我们的科幻电影,也只有我们能拍出这样的科幻电影”。
2.感谢郭导,感谢大刘,感谢编剧,还要感谢所有的剧组成员,谢谢你们为中国硬科幻电影——宽泛一点,完全可以说为中国科幻电影打下了一块如此厚重的基石!正如很多乎友所说,《流浪地球》的探索,为中国培养了一支有能力制作优秀科幻电影的队伍,并且为后来者打下了基础——道具、布景、剧组内各个小组的职能分工、一批编剧和一整套制作流程。《流浪地球》踏低了制作优秀科幻电影的门槛,降低了重工业科幻电影的制作成本。假如以后的科幻电影需要机甲道具,直接租来流浪剧组的稍微改改就能用,而不是还要自己重新做一套。
我们的剧组很谦虚,他们说“自己迈出了一小步”——我想说,《三体》迈出的那扯到蛋的一步让中国科幻走向了世界,电影《流浪地球》迈出的这抽了筋的一步让中国科幻飞向了星空。
再次感谢郭导,感谢大刘,感谢编剧,感谢所有的剧组成员,你们制作了一部完全不输于好莱坞一流水平的科幻电影,你们制作了一部只有中国人才能完全看懂的科幻电影。
感谢你们,让迟到了这么久的中国科幻电影有了一个梦幻的开局,让中国科幻电影一开始就站到了世界的大舞台上,拥有和最优秀的那位舞者同台共舞的资本!
3.最后,泼点冷水(一毫升),然后简单说说评分。
诚然,流浪已经被我吹上了天,但不能因此自满——我们必须看到,《流浪地球》有他的不足之处。
比如,特效还有提升的空间。
比如,电影中期情节交代较杂乱。
比如,背景铺垫有些不足。
还有很多。
当然,我知道,这里面有很多问题是非人力因素,比如特效的问题是剧组实在没钱了,要是能再给卢卡斯·帆一个亿的经费,特效能做到日天;比如情节交代的问题,据说是因为成片为了适应春节档期,从150+的时长硬生生砍掉了30分钟变成125+(即使如此,125时长的电影在面对一众90+的电影时,排挡仍然毫无优势,不得不拱手相让至少到大年初五的相当一部分票房);即使是人因的不足,我们可以说,这是第一部电影,有些不足完全可以体谅balabala……
我想说,这些不足需要正视,它们并不妨碍该吹的吹爆,但是它们是以后的剧组再拍科幻电影的宝贵教训,也是郭导执导下一部科幻(流浪地球2?)的宝贵经验,我们完全有底气去正面看待这些不足。
当然,需要说出和听到这些不足的是专业影评人和电影剧组,我们作为普通观众,接受特效轰炸和催泪弹海就好了。
也正是因为是普通观众,我给这部电影的打分不是一个职业影评人的打分,可能会不这么理智——105分。
因为就个人而言,完全是以对标《星际穿越》的期待在看电影,而小破球已经超出了我对它最热切的预计。心甘情愿给这样一部电影打上105分,顺带一提,破球如果上映时间稍久一些,我决定十刷。
最后,电影里还有很多很多会火的梗,但是本着不剧透任何一点东西的原则,在这里只祝大家观影愉快。
最后的最后,希望大家记住一句话:
——北京第三区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这句话会火的,相信我。
1.15修改,修正了一些表述和猜想。
知乎新人,一般科幻爱好者凑个热闹。
*关于电影。
其实没什么可说的了,三支预告和三支特辑展现的是满满的诚意。可以说,流浪地球最终的成片质量,只会决定我是三刷、四刷还是N刷——一刷致以中国科幻,二刷致以先行者们的努力,三刷和更多送给片子的质量。
我相信一个认真的剧组,这个剧组为了做好这部电影制作了简版的两个多小时的动画概念片,3000+概念设计图、8000+分镜头画稿、10000+-的道具,搭建了10000+平米的布景,尽心尽力的联系公司做特效。
从预告片来看,特效可以先给4分半,实景和道具可以给满分,剧情和演技之类的现在不好说,没看到成片,但至少父与子里京哥还是很用功的。
*关于吴京。
不是京粉,但愿意尊称一声京哥(甚至是京叔?),他在小破球最困难的时候雪中送炭。至于PTSD患者,希望在最新的父子版预告出来以后能稍微收敛一些。
*关于导演郭帆。
真的,给他5000万美元,他能日天……(借用某位乎友的感想)
*一些金句,戳中燃点和泪点。
——“你什么时候回来?”
——“从流浪地球计划启动的第一天起,就再也回不去了。”
“地球上的人被放弃了?我儿子还在下面!”
“中国新年的第一天,作为一名父亲,我不想这次团聚是最后一次。”
——“爸爸,你真的会变成一颗星星吗?”
——“会啊,你只要数三、二、一。抬头,就看到爸爸了。”
“这发动机的声音听起来像心跳。”
“无论最终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选择希望。”
“我知道已被忘却,流浪的航程太长太长。但那一刻要叫我一声啊!当人类又看到了蓝天,当鲜花又挂上了枝头,地球,我的流浪地球……”
*关于剧情。警告,这只是一次疯狂地想象。
分割线。再次警告,下面内容充满了各种根据预告做出来的脑补。
刚刚看到最新的吴京“父子版”预告,再结合一些能看点映大佬的透露的只言片语,推测流浪的小破球可能经历的是天灾加人祸。
最新的预告片里提及了一句“地球上的人被放弃了”,猜测可能是地球利用木星的引力弹弓加速的时候出了事故(因为数据计算的错误?),在木星强大的引力作用下,地球被吸住了或者地壳变的极其不稳定使得人类的地下城将遭受毁灭打击,同时行星发动机也因此故障(或者发动机为了挣脱木星引力功率全开从而过载)。
这时候,可能联合政府(或者是空间站AI?)可能做出让空间站里的人放弃地球(或者至少放弃还在地球上的人)这一决定,之后京哥饰演的刘爸爸可能进行了各种违规操作(在这个过程中,那位毛子宇航员领了便当)……结合那句“流浪地球计划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活下来”,应该京哥是牺牲了空间站(看预告里有一个空间站分离的镜头,也许是空间站的一部分舱体?)然后救了地球。(怎么救的?)
据说电影中会有内战/叛乱,有个大胆的猜测,因为政府(AI)做出了让空间站放弃地球的决定,所以各种不满的人就各种和联合政府不对付……只是猜测。
甚至有可能是京哥在空间站违规操作的同时地球上打的正欢,双线同时进行?(更是猜测。)
令人惊恐的最后一个猜测,人类是不是选择了牺牲自我而保住地球?
最后,感谢大刘,感谢京哥,感谢郭帆,感谢达叔,感谢流浪剧组的每一位成员。
感谢《流浪地球》。
来给流浪地球挑挑刺。
《流浪地球》很早就被各大电影类的营销号吹上了天,公映前看了预告片,有点失望,原著气质阴郁绝望,绝对不是这种家国天下的鸡血感觉。
终于等到公映,看完了电影,走出影院,想到之前刘慈欣放下豪言——堪比好莱坞一流的特效制作水平。
呵呵……刘慈欣是什么人?
蝉联1999年—2006年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2011年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奖,2010、2011年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科幻作家奖,2015年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第一个获得该奖的亚洲人。
差不多是中国当代科幻第一人,“科幻小说市场”的启蒙者吧。
这个坏老头真没骗我,也多亏得他作为监制而不是编剧参与电影。
对吴京有点反感的诸位也不用担心,吴京不是主角,没有占主片长。
电影节奏把握到位,没有那些狗屁爱情故事磨磨唧唧,也没有在家庭感情上生怕你不哭用力过猛,但我还是看哭了,并且深深感激刘慈欣没有担任编剧,按这个坏老头的习惯,不把故事写到令人窒息的绝望是不会停笔的。
我就是那种资本市场最不愿意伺候的“难搞的书迷”,吹捧的文章已经很多了,我结合原著讲讲这部改编电影。
我没见过黑夜,我没见过星星,我没见过春天、秋天和冬天。
这是原著开篇的第一句话,充满平静冷酷的绝望,绝望最深的一层,是麻木,麻木而不自知,连自己都不知道那种情绪叫做绝望。
电影做了提取,将那个名之为“希望”的词,灌注进电影核心的灵魂。由那个看似不重要的初中女孩始,也由她画句号。
往后,电影除了用小说中“刹车时代”、“逃逸时代”和“流浪时代”的创意外,几乎与原著再无关系,搭建在小说骨架上的,是一付全新的血肉,这也是我最初看完预告感觉到不屑的原因之一。
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原著剧情,因为电影完全改编,所以不会涉及到剧透。
原著里,太阳和恐怖是划等号的,你们觉得浪漫的看日出这件事基本上比见鬼还可怕。
当科学家发现太阳的爆发将毁灭地球后,所有的人类都在被太阳毁灭的阴影下生活,每天都是等待末日的心情。
这种环境下,路上遇到一个陌生少女可以立马来一炮,然后马上结婚,再离婚,就和活着就会呼吸吃饭一样稀松平常。
随后,流浪地球计划启动,人类经过努力逃出太阳系,并且终于有空也有胆再观察那颗曾经带来恐惧的太阳。
令人惊讶的是,太阳一切如常,没有任何科学家预测的异常爆发现象。
人类震惊,地球被出卖了!人类被出卖,文明被出卖了!离开温暖太阳怀抱的人类投入了冰冷的宇宙,而这一切竟是一个骗局……
叛乱爆发,背叛联合政府的起义获得了全面支持。
重压之下,参与流浪地球计划的五千多名科学家与地球派被集体判处死刑。
人类执行了正义。
也就在正义降临的一小时之后,太阳爆发了,太阳最后一次把光和热撒向人类。
太阳死了,幸运的是,人类还活着。
几万字的小说到这里就结束了。
够黑吧?
电影完全没有这股气质,剧情主要集中在逃逸时代,塑造了末日景象的地球,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种惊喜的科幻视觉展现下,《流浪地球》仍然不属于许多科幻迷嘴里常提到的“硬科幻”概念。
不能说完全没有,五十吨的巨型卡车,雅典神殿般大小的地球发动机得到了出彩的视觉还原。
作为中国科幻电影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流浪地球,不适合着重向大众硬塞科幻知识,这也是电影目前取得改编成功的原因之一,我们不能奢望在一片荒芜的科幻市场里,打响第一枪的是拒绝圈外观众的小众向作品。
我可以想象到的,在如潮好评过后的不久,必然会有追求不同声音的电影自媒体高喊反对声音,比如剧情没有亮点,所有反转和人物设计都是标准的工业化流水线水平,所谓的中国第一科幻不过如此……
可是,这恰恰是我们的科幻电影应该踏出的第一步。
有时候作为一个写故事的人看电影会失去很多乐趣,我在观影过程里会不自觉地想剧情如果写到这里该往下怎么写。
比如这个时间点该设置障碍了,这个人物的作用到这里……好像该设计他死了?
结果剧情真的这么走了。
我也曾经带着傲慢苛刻的心情想要挑刺,看每一个人物出场,判断这些人物的剧情推动价值,判断剧情的转折走向,最后确实没有太多意外和惊喜。
甚至有些地方的设定,比如主角和救援队长的矛盾显得有些刻意,父子矛盾的设计和市场上所有的大片如出一辙……
但是,但是啊,它依旧感动了我,不需要反情节和怪诞的设计。
这些说不上惊喜的地方,恰恰是其成熟与成功的保障。我们曾经自以为是的剧本设计,带来彻底的节奏失衡、隔靴搔痒、用力过猛,就是为了标榜所谓的创新。
在没有到达那种实力的时候,踏实一点。
对细节的把控认真一点。
像流浪地球这样,在放映前就有足够的底气放出大量的物料。
我们可以看到严寒冰封的东方明珠瑰丽壮阔,
看得到闪过画面的兰州拉面招牌细节。
能想象千年后化冻的贝加尔湖有孩子在钓鱼,
俄罗斯朋友在重庆火锅店说比钓鱼痛快得多,
曾经的高级驾驶员坐在沙发上平静地摘下头盔,
地球发动机爆发出全人类努力的等离子光柱……
就和电影的核心思想告诉我们的一样,那是一种名之为“希望”的东西。
一步一个脚印,让我们观众可以看到中国电影也开始有了坚持,用心在好好做事的人,不要再让那些碰瓷好莱坞特效团队,投资两亿的大片恶心市场。
直到有一天,我们仰望星空,能看见属于我们自己的星星。
搬运在其他相关回答下的内容,之后票房海报都在这里更新啦!要跟导演同一阵地嘛!哈哈
2.8导演跟制片人“威胁”我不要再做海报了!哈哈哈,那不行我要做到50亿(其实已经没有存粮了,2333)
看了1.28首映,当场哭到不能自已,瞬间变身自来水。
跟这个片子有点失之交臂的渊源,更使我情感上波动极大。
作为中国电影人,真的到了保卫我们的未来的时候了!这片子票房上去了,中国科幻IP未来才能遍地开花,设计师们才有好的故事可以演绎。
不多说了,我去画倒计时海报跟票房海报了!
第一个十亿达成了!
还有早之前的动图
流浪地球自制概念动图 https://www.zhihu.com/video/1076537886391951360感谢导演及官博肯定!希望自来水们水涨船高!
大年初一一大早就去电影院看了,然后关注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回答
因为一直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觉得这部电影好。。。
直到我今天看到了这张图
话糙理不糙!
忽然就明白了我自己对流浪地球电影的感觉和当初看到小说的感觉究竟是什么样的
我可以看不懂情感纠葛,可以不在乎人物塑造,可以不计较剧情发展
你给我牛逼的宏大的设定,我就高潮给你看
人类建了三座墙把自己关在里面,墙外面是一个个长得歪瓜裂枣的巨人,人还可以变成巨人干TMD巨人,然后外面还有别的人类想破坏墙内人类政权,这种设定你跟我说情感纠葛?
一个世界有外星人,有神,有魔法,有超级士兵,有自己做铠甲的富豪,有在社区行侠仗义的高中生,还有聚集宇宙创生力量的六颗宝石,把这些人塞到一起斗来斗去还能把故事说的基本清楚,这种设定你跟我说人物塑造?
太阳要爆炸了,人类决定把地球开走,开两千五百年,这种设定你跟我说剧情发展?
把设定甩到我脸上,让我自己躺着脑补都能兴奋得打滚,这种时候剧情人物什么的都不重要了
罗兰巴特说“作者已死”,还有理论说“当故事设定完成之后,作者就已经无法控制剧情的走向了,只能简单地把已经确定了的故事揭露出来”,现在也有“尾田就是个画漫画的,他懂什么海贼”,都是这个道理
也就是因为这样,才能有红学,才能有高中阅读理解,才能有“邓布利多放弃斯莱特林学院”的阴谋论,才能有对美国队长品格的讨论
在讨论这些的时候,却有人来说“作者/编剧根本没想那么多”,就很扫兴了,因为在读者眼里,这些作品中的世界“都真实存在着,所有角色都曾热烈地活过”(无色方糖)
在流浪地球或者三体或者魔戒这样一个庞大又复杂的世界中,作者只是一小部分,几部作品只能表现这个故事很小的一面,真正重要的是,作者把整个世界送给了每个读者
牛逼的作品创造牛逼的设定,并且把这个世界揭露得尽量真实,作品本身的任务就完成了
流浪地球做到了
只给设定打分的话,我给个10分满分,不过分吧?
2500年后,新家园,我们的子孙后代,将延续我们的文明与希望。这确实是一部只有中国人才能拍的出来的中国式科幻。与富有浪漫个人主义的阿凡达等国外科幻相比。个人永远是服务于大局的,只有强调大局观、子孙观的中国人才能理解这部作品的内核。也只有文明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国人,才可能做出文明延续与个人生命这样可圈可点的探讨。国外的科幻,极少这样深刻的科幻中的死亡。观影过程中,数次绝望感与宿命感,压的人喘不过气。这是一部有数次高潮的电影,故事讲述的非常完整。纵然年轻演员有一些表演上的生涩。仍不影响这部作品的地位。希望这部中国式科幻只是开山之作,逃出首次即巅峰的魔咒。ps,电影实在是懂中国人,“人多力量大”的质朴观念,以及春节元素、传统习俗的融入,看来是很有信心在春节档抢票房的。推荐大家有条件尽量看巨幕,效果震撼很多。
看到努力认真并且真诚的人能赚到钱,真是件开心的事。
《流浪地球》一定要破60亿啊!
不请自答。
首先是震撼于想法:太阳是可以毁灭的,地球是需要转移的,人类是经历着灭顶之灾,人类想出的策略,实施的计划
其实吴京并不是天上的眼睛,而是地球的人类希望。
先觉得吴京很可怜,背离亲人驻守空间站十七年,到最后,觉得吴京很幸运,可以作为空间站的一员,为人类文明传递活下去。
吴京的作用在前面是微弱的,只能侧面帮助他们,而最后,联系联合国,以身殉职为谋求希望,不禁令人感动。
大部分剧情都是流畅且自然的。但除了女孩子的演说过于累赘化,儿子的惊险脱逃过于不可思议。
儿子之前的态度和最后的态度有一个很大翻转的变化,他先是以亲人为主,最后愿意舍己风险,虽然没有表明对待亲人和对待全人类的区别态度,但是侧面能体现他心智的变化。
真正的正确是不存在的,首先,前提计划没有成功,那么是不是相聚一响胜过力求生存呢,个人的感情是否高于存在的可能呢,或者说,个人存在是否是因为感情呢。
其次,计划没有成功,吴京运用了空间站的能量,那么空间站其他人怎么生存下去呢,人类注定全军覆没,不会有文明的传承。
故事中很多地方可以戛然而止,但导演并没有止步,落悬疑的地方可以有很多,列如发射冲击波,冲击波能否拯救地球,冲击波失败了,吴京再接的自我牺牲,是否能让地球生存。
从96年看《科幻世界》的读者。
我爱中国科幻,我怕它完了。所以一开始是不看好《流浪地球》电影的(逻辑满分)。
幸好,没完。站住了。
按好莱坞科幻电影来说,可以给及格分。
按中国电影来说,现在的8分左右不怕他骄傲。
感觉看了一部改编的《流浪地球》,还看了半部《全频带阻塞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