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刘慈欣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流浪地球》? 第4页

                       

user avatar   hei-sen-lin-mu-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结论,艺术高度上比《星际穿越》不遑多让。

它对于酝酿已久中国科幻电影来说,就像是一个新手起手就是一个四个2,让人惊讶后面会是什么神一般的出牌,甚至会因为太超越期待而忧心忡忡。

其实行业标杆一旦竖立起来,足以让那些准备揽科幻电影这个瓷器活来圈钱的资本,好好掂量掂量手里有没有金刚钻。而对于那些技术面兢兢业业的从业者来说,《流浪地球》无疑是一计强心针:

国产科幻电影的崛起给小鲜肉流量经济的棺材板钉上了最后一颗钉子。

关于电影本身,欲扬先抑吧。

不尽意之处:

1、部分服装、道具太新,比如兄妹和爷爷韩子昂身上的几套制服。

人类损失了几乎全部地表生态资源,还要维持35亿人的生存,即便已经掌握核聚变技术,循环利用与节约资源是必须的。因此,地下城资源管理采用应该是没有“货币”参与的计划经济甚至配额制,所以爷爷才感叹“以前的人为一种叫“钱”的东西忙碌”。

当然电影里也有“支付成功”的画面,这可以解释为物资券类似的有价电子凭证,这种凭证只用来换取物资而不能转账或其他金融行为。兄妹俩与“黑帮”交易采用物物交换也就不仅仅是随意设定,而是紧贴故事背景了。

这种资源尽可能充分利用如何表现呢?除了旁白之外,一个表现的细节就是陈旧感。

2、哥哥长大后感情戏铺垫不足,个性外溢的角色太多。

Mike隋很有喜剧天赋,但在《流浪地球》中显得很多余(尬),融合进哥哥的个性里可以让人物更加立体——与吴孟达扮演的爷爷可以充分互动起来(电影里吴孟达也确实和Mike隋互动了)。这样一来,刘启乐观的性格、兄妹的淘气叛逆与对父亲早熟的怨念形成鲜明对比,增加情感戏的感染力。

救援队的角色已经覆盖武文、男女、主次,不知道是不是理科生的执念——智囊这个定位弄出了软件工程师和硬件工程师两个角色(其中一个还是来自另一个救援队的幸存者)。虽然合理但是剧情上冗余,在一部背景信息就非常多的电影中增加观众的观影负担。

3、爷爷韩子昂之死的前因后果设置很突兀。

电影里,爷爷死亡是因为缆绳承受不住两个人和火石的重量。

但两人和火石一起上是哥哥的坚持的结果,且与救援发动机大目标之间的冲突,显得哥哥角色从擅自偷车开始就过于胡闹。

其实爷爷完全可以合并救援队那个次要角色,以主动牺牲的方式(而不是被拖累致死)完成剧情的转折,一样可以激化兄妹与救援队的矛盾,让哥哥的情感波动与变化变得更加顺畅、合理,降低观众理解的门槛。

总之,信息太多、角色太杂、转折太硬是很多人在前半段观影体验不流畅的重要原因。但对于中国第一部真正大制作的科幻片来说瑕不掩瑜。

符合期待的点:

1、特效。虽然比好莱坞大制作精细度不足,但已经足够让当代科幻片爱好者入戏了。遗憾一点是缺乏近景人物到远景大场面一镜到底的长镜头,地下城这样重要的设施的布局和功能也没交代清楚,希望能有续集。

2、太空戏。

这应该是中国电影第一次出现太空戏,包含太空行走等场景,稳扎稳打,没有让人失望。

3、满满的细节

4、剧情完整度和转折高潮,比肩好莱坞优秀大制作。

最后是必须吹爆的地方:

大刘的设定与想象力是世界级的,比起西方“太空歌剧”式个人主义的科幻片具有更强烈的理性色彩。

饱和式救援、以色列预测过的最终方案、其他发动机救援队相似举动……

这一切都告诉观众主角们只是人类面临巨大危机时的一个剪影。这个电影的背景是人类穷尽所有理性,去博取那唯一的生存机会。

然而,终极理性的最终结果却是无力摆脱的宿命感。

接下来就是电影的神来之笔……

Moss所代表的终极理性,只能给出延续人类火种的最差解,但刘培强父子的情感却带来了真正的希望。

其实,刘培强父子的违规举动初衷几乎都是一己之私、一家之私……这也是有些黑子无法理解电影的地方。但是如果把绝对理性的宿命感拿出来的话,刘培强父子的看似不理智的感性却具有截然不一样的意味:

电影暗示观众,刘培强父子再怎么为大局着想又有什么用呢?为大局着想的人、遵循绝对理性的人多了去了:

联合政府、救援队、以色列团队、Moss……

但他们都失败了,因为绝对理性只意味着回归大概率——而地球命运地的大概率就是与木星相撞。

理性无能为力才是最深的绝望!

于是只有感性驱动才能让人类去博取那一个渺茫的机会,这就是剧本让刘培强父子如此执念于家人情感的根本原因。

这一点与《星际穿越》的主角为再见女儿而改变科学家极端理性下做出的决策,最终拯救了地球大多数人类是一样的,但是《流》中的意图更加明显。

人何以为人,社会何以为社会?理性成为必然趋势的人工智能时代,人和人文的价值如何体现?那句反复出现的北京交通委的提示话语,其实是对于绝对理性的略带调侃的反思。

从这个角度来看,《流浪地球》的哲学深度已经触及人类存在方式与意义的终极思考。

这一点赋予了本作在同类作品中无与伦比艺术价值与思想高度。


user avatar   li-peng-83-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根据目前评论区的问题补充几句,也聊聊成片的一些问题,春节档之战硝烟四起,希望北京文化别找我(>﹏<):

1、原著改编程度:我看下来改编之处还是不少的,但是总体感觉不错,电影和小说是不同的艺术门类,各有各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不能说改编程度大就说片子不好(比如西游记和大话西游)

2、关于片子的一些问题:作为硬科幻影片,和《星际穿越》这样的片子比,BUG实在是多了点,特别是结尾终极一战,实在让我这个科学素养略高的理工男感觉尴尬。估计上映后知乎会引起大批知识分子疯狂吐槽加强制科普。但大部分观众看电影并不在乎影片本身bug多少,看着爽图一乐而已,我也觉得不至于因为一些BUG影响对电影的总体评价。

另外的问题就是有些情感转折有些突兀,吴京父子之间尤其明显。

3、关于对电影的评价:我坚信《流浪地球》是一部改变中国影史级别的片子,作为中国首部重工业科幻电影,即使他还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但超出预期的完成度和诚意依然会让观众惊喜不已,中国观众看过太多好莱坞视觉系电影也见怪不怪,难免会用用极高的标准去对比《流浪地球》,可以感觉到制作团队的巨大压力。但如同我们用惯了GPS还是得有北斗、苹果虽好但华为崛起我们也由衷高兴。上映后也请大家为中国电影工业的重大进步鼓掌,多多传播买票支持。

——————————————————

感谢知友提醒,删除了涉嫌剧透的表述,可以安全无忧的看了。

另外曝光个小彩蛋, @张小北 老师在片中有精彩出演:-)

————————————————————————————

刚看完第一场内部放映,以下轻微剧透:

超乎预期,今年春节档最大黑马无疑,而且在中国影史上也会有这部片子的地位,毕竟突破国产片类型桎梏,意义非凡。

看片感受优质,真没想到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国产科幻片会这么好。

本质上是灾难片,充满亲情、温情和中国人会心一笑的小细节。结尾几处泪点周围女生都在抽纸巾。

吴京是主演,不是之前传闻就演了五分钟。特效比好莱坞顶级科幻片还有差距,但不是想象中那么大,观感不错,及格以上。

总的来说大场面不缺、惊险刺激的桥段不少,也没有战狼那样是让人尴尬的强奸式爱国主义教育,台词和细节处理都上佳。

第一次在科幻片各种高科技装备里看到这么多中国字,感觉好奇妙

中国几个主要城市地标式建筑都有出镜(摧毁后的)这种镜头国内观众肯定没看过。也包括cctv、东方卫视的新闻画面,很亲切

很多镜头设计不输好莱坞大片,特别是地球要挂的几处

最后有个梗会火,先剧透一下

北京第三区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共勉共勉…


user avatar   uthelio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么说呢,看到最近各种尬吹《流浪地球》的言论,不禁想起15年《三体》拿雨果奖时满互联网的情形,作为一个十年老磁铁,实在满身不适。除了秀优越的装逼犯,爱好者们都乐意看到自己的喜好得到他人同样的肯定——但任何一个稍有理智的爱好者,都不会愿意看到这般不合实际的捧杀。

对于国产科幻影片,《流浪地球》或许称得上是划时代的;但如若抛开五花八门的主观情怀,正儿八经地评价这部作品,却又只能见其乏善可陈。技术硬伤和逻辑漏洞众多,人物塑造完全失败,部分表演充满尴尬,这些都姑且不提,这部片子最大的问题就是拙劣的剧本。

刘慈欣擅长的是给定一个科幻化的虚拟情境,然后描绘该情境下的人类社会图景。具体到《流浪地球》上,就是描述在流浪过程中,地球人的生活与地球社会的变迁。而这部影片除了借用"流浪地球"这一设定外,全无一点刘氏风味:它把所有的戏剧冲突完全集中在了解决木星问题这条线上,而忽视了对地球生活的描绘——当然,对北京地下城的描绘隐约是照着刘氏的路子来,可惜后末日图景太过刻板,于是满满地全是粗制滥造的塑料味——叛乱情节是原书中的升华点,而电影不能拍,这可以理解;但把全部故事集中到一条主旋律的线上,这种刻意讨好观众的取巧法,决定了它只能是一个俗透了的故事。

拍这样的科幻片,从故事上来说实在太简单了。 主打灾难/末日背景,描写人在其中的抗争或绝望,最后迎来结局问题解决的反转,再辅以个体的英雄主义牺牲来煽情,这简直是一条完整的流水线,《日本沉没》、《2012》乃至《火星救援》大体上都是这个路子。而《流浪地球》的剧本,充其量也就是个《环太平洋2》的水准。

只用"流浪地球"的设定,却不对地球社会图景作描述,这对于刘氏故事来说就是舍本逐末:如果你不能把“整个地球的逃亡”的宏大感展现出来,那《流浪地球》较之詹姆斯·布利什在三四十年代就写成的《飞城》,究竟还有什么优势可言呢?

整体而言,《流浪地球》能相对完整地讲述一个科幻故事,已经是在水准线之上了。但理性的粉丝应该意识到,对于科幻作品,这部片子的故事实在太过单薄。在刘慈欣的小说中,《流浪地球》本已不是最佳;而拍《流浪地球》的电影,还要进一步删减故事。讲一个这样的故事,还远不能说明我们讲故事的水平达到了多高的高度。我们还是应该着眼未来,如果《乡村教师》、《中国太阳》、《全频带阻塞干扰》等故事能在大银幕上讲好,那才应该吹起来。


user avatar   qing-cong-nian-shao-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韩子昂,高级驾驶员, 北京市第三交通局提醒您: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user avatar   mu-rong-che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一部论制作水准,足以媲美国际一流商业影片的国产科幻电影,是中国电影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影片立意极具东方化和中国色彩,带着地球去流浪,面对危局选择带着自己的家园一起,去寻找生机,长达数千年时光几十代人生生不息、前赴后继的救亡图存,精卫填海,后羿射日,愚公移山,这是中国人自己的宇宙浪漫!

单单这种深埋在我们每个人血液中的英雄情怀传承,被充分激发出来,就足以让这部影片的票房和口碑实现巨大丰收。

无论豆瓣评分、猫眼分还是淘淘票评分,第一天就都在春节档同期影片中一骑绝尘,本是理所当然,票房30亿以上,复制去年《红海行动》的逆袭之旅,拿下今年春节档冠军,没有太大悬念了。

而影片注定的票房成功,不止是将让原著小说作者刘慈欣的很多作品ip,就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中国电影人,取之不竭的宝库。而且,影片对中国电影未来开拓新领域的意义,更超过了此前大获成功的《战狼2》和《红海行动》。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一部接一部的好莱坞商业大片在全世界各国疯狂收割票房。而在商业电影中,科幻片、动作冒险片、战争片是对观众感官刺激最大的三种类型,也是好莱坞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持之以征服全世界影坛的三大利器。

也正是这三种类型的“重工业电影”的不断产出,对电影技术革新的需求日益更新,又多出了奇幻改编片、漫画改编片等变种,才造就了如今独步天下唯我独尊的好莱坞影业。

面对好莱坞大鳄的虎视眈眈,中国电影人十多年来承前启后,摸索出来的成功有效之路,便是靠合家欢类型的“轻工业影片”来收取本土观众的票房,从成龙的硬功夫+喜剧,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到新一代成功电影人的《囧》系列、《疯狂》系列、开心麻花系列、《唐人街探案》系列等等,这固然是一种“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但上限也仅仅就如此了。

如果中国电影永远只满足于做好莱坞电影一时无法取代的校园青春片、本土喜剧片、古装武侠片,那就永远也做不出自己的《泰坦尼克号》,自己的《阿凡达》,自己的《漫威超级英雄》《哈利波特》,自己的《速度与激情》《变形金刚》《星球大战》,只能固步自封于本土市场,任由好莱坞那些商业大片,年复一年地在世界各国内收割票房,将他们的魔法特工、宇宙大战和超级英雄,推广到全世界各个角落。

所以,当两位同样创造了一个宇宙和无数英雄的老人相继离世时,全世界都在悼念斯坦·李,而只有华人才知晓金庸;

所以,当杰克·罗琳女士已经完成了她《哈利波特》全系列电影,又开始《神奇动物》五部曲的征程时,

同样拥有一个恢宏瑰丽的梦幻世界的刘慈欣,他的代表作《三体》遇到了极不靠谱的合作方,至今搁浅数年,另一部作品《乡村教师》虽被宁浩这样名导看中ip,黄渤沈腾这样的票房巨星出演,却也必须完全改头换面,变成荒诞搞笑喜剧片《疯狂的外星人》,这种华语市场最卖座的影片类型……

更加可怕的是,之前那些最成功的中国影人也好,广大中国观众和影迷也好,都已经默认了这样的现实,觉得自己只要在每年特定的几个“国产保护月”里,拿下了几十亿票房,就算是牢牢守住了本土市场,就此心满意足,而对更加辽阔的市值更加巨大的海外市场,都不敢抱有丝毫奢求,甚至觉得任由欧美特效大片横卷一空,不留下残羹冷炙,本是理所当然。

我们生活的,是堂堂一个工业产值世界第一、gdp产值目前第二未来也注定第一的世界两强之国度,从“中国制造”到各类商业投资也早已遍布五洲七海,又在短短十几年时间就已经建立了世界第二大的电影市场,

然而对好莱坞电影真正横行肆虐全球的王牌利器,包括科幻电影在内的商业特效大片,多少人打心底里就不敢有丝毫争竞之心……认定中国人绝不可能做出这种影片来。

这样的现实,难道有志于中国电影之崛起的广大电影从业者,可以甘心么?难道期盼中国电影之崛起的广大影迷观众,可以接受么?

《寻龙诀》《湄公河行动》《战狼2》《红海行动》……近几年国产商业电影的制作水准的一次又一次突飞猛进,无不是告诉每个中国影人,无需怨天尤人,切勿自命不凡,只要脚踏实地、扎实苦干,用心去满足观众的观影需求,我们便也可以凭借着14亿人口的巨大电影市场,拍出票房和质量均能达到好莱坞一流水准的成功商业类型片。

所以,既然已经可以在军事动作片和战争片的领域,连续取得了成功,下一个成功的,又为什么不可以是科幻片呢?

在2019年,终于有一部《流浪地球》,开始探知这个华语电影的未知新领域,光是从短短几分钟的预告,就足以让无数中国科幻迷,无数中国特效大片影迷,燃起了热切期望。

而到影片正式上映后,不负所望!天工重彩,鬼斧神工!

本片的特效水准,固然比起好莱坞最顶级影片,仍有不少差距,两位年轻男女主角的表演也仍有瑕疵,但论本片的综合质量,只要不带对国产影片的“有色眼镜”,都会认可,确实超过了绝大多数已经工业流水线化的好莱坞同类型影片。

感谢刘慈欣这位导师,感谢郭帆和吴京两位船长,是你们联手开启了这段《流浪地球》的启航,标志着中国电影真正开启了探索自产科幻大片的历程。谁都知道这条路何等艰难,充满荆棘险阻,但是天步惟艰,再苦再难也要有人走下去。

只因发展包括科幻电影在内的重工业商业类型片,切实提升自己电影工业的水准,便是中国电影仅此一条的崛起并追赶好莱坞之路,便是中国电影强盛之根本。也期待所有有志于振兴中国电影的华语影人,都能笑看一时名利得失成败,前赴后继踏上国产重工业大片之旅。

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奇迹就是用来创造的,梦想就是用来实现的!二十年前我们还不能载人航天,十年前我们还没有一艘航空母舰,两年之前,谁又能想象一部国产军事动作片,能横卷8.7亿美金的全球票房杀入世界影史前50名?而如今飞速发展的中国,已经创造了一个个从前看似绝不可能的奇迹!

中国电影人的终极奋斗目标,便是打造出一个接一个的能与好莱坞超级IP稳定抗衡的华语电影系列ip,进而抗衡好莱坞整个的电影工业。不论是科幻片、动作冒险片、战争片、还是奇幻改编片、漫画改编片,都要一个接一个地追赶好莱坞,战胜好莱坞!

令我国的电影工业也足以和我国日益强大的国力相称,将我们自己的超级英雄、科幻IP、奇幻世界全都推广到全球各国,书写将来注定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


user avatar   zhang-san-88-6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刚刚看完回来,很震撼,但是回过头来想想,怎么说呢……似乎有种……煽情过度的感觉。

原著里面,人类在灭亡的巨大压力下,整个社会心理都发生了剧变:

在这个时代,人们在看四个世纪以前的电影和小说时都莫名其妙,他们不明白,前太阳时代的人怎么会在不关生死的事情上倾注那么多的感情。当看到男女主人公为爱情而痛苦或哭泣时,他们的惊奇是难以言表的。在这个时代,死亡的威胁和逃生的欲望压倒了一切,除了当前太阳的状态和地球的位置,没有什么能真正引起他们的注意并打动他们了。这种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关注,渐渐从本质上改变了人类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生活,对于爱情这类东西,他们只是用余光瞥一下而已,就像赌徒在盯着轮盘的间隙抓住几秒钟喝口水一样。

可以看出,在原著里面,人类为了逃生,已经几乎顾不上其它感情生活了,但是电影中却还在反复强调“家人之爱”,感觉跟原作的基调不太符合。

而且,为了完成这个几乎不可能的计划,人类的整个生活应该完全聚焦于逃生计划,一个人的生活,从生下来那一刻开始,就要接受严格的控制、训练、培养,人不再是人,只能作为逃生计划的一个实施单位而存在。但是影片中的日常生活虽然只有开头短短一段,却仍然与现实生活差不了多少。在按理来说应该非常狭窄、拥挤的地下避难所里,学生却还跟以前一样上课,物资甚至还能富余到允许黑市的存在,这些都是不太合理的,没法体现出人类社会为了逃生而作出的牺牲之严酷。

当然,电影毕竟是一种以情动人的艺术,假如影片中的人类社会真的变成了像蚂蚁或蜜蜂一样的社会,从社会学来看,固然更加符合逃生计划的要求,但这样是很难打动观众的。普通的观众会为角色的拼搏、奋斗和感情流露而感动,但是,对于一台整齐划一的机器,观众是无法产生移情的,这也就是电影艺术必须作出的妥协吧。


user avatar   shen-dun-ju-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用三句话分别总结原著小说和改编电影:

原著的精髓在这三句:

“你在平原上走着走着,突然迎面遇到一堵墙,这墙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这墙是什么?”我打了一个寒战,接着把这个谜语告诉了身边的小星老师。她想了好大一会儿,困惑地摇摇头。我把嘴凑到她耳边,把那个可怕的谜底告诉她。
死亡。

对死亡的恐惧。

我们理解所有的人,因为在已经进行了四十代人、还要延续一百代人的艰难奋斗中,永远保持理智确实是一个奢求。但也请所有的人记住我们,站在这里的这五千多人,这里有联合政府的最高执政官,也有普通的列兵,是我们把信念坚持到了最后。我们都知道自己看不到真理被证实的那一天,但如果人类得以延续万代,以后所有的人将在我们的墓前洒下自己的眼泪,这颗叫地球的行星,就是我们永恒的纪念碑!

对信念的坚守。

啊,地球,我的流浪地球……

最短,却是最感人的一句话,这是对未来的希望。

而如果用三句话总结电影的精髓:

从“流浪地球”计划启动的第一天起,就再也回不去了。

遗憾和惋惜。

我原来以为家在身后,现在才知道,家在前面。

慨叹与无奈。

无论最终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决定,选择希望!

坚定与不屈。

很巧,这三句话,全都在预告片中已经呈现。

原著与电影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这一点我们都能看出来,我读过原著很多遍,很多遍,多到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

因为《流浪地球》真的很短,但真的很伟大,它是担得起史诗二字的。

我从不觉得原著和实际效果的区别是什么遗憾的事情,要知道很多原著党的怨念本质上是一种“富贵病”,就像肥胖症是一个生产力发达、经济基础良好的社会才会产生的一种社会性疾病,我们国家的电影工业水平达到了让优秀的科幻小说改编成电影的要求,才会产生实际效果和原著的不同,要知道,这一点能把多少优秀的小说扼杀在影视化的大门前。

你只有先拍出来,才能有原著党前来抱怨。

正如漫威电影每当走上荧幕,总会引起无数美漫原著党的吐槽,要知道,这就是“富贵病”,是拥有强大电影工业流水线的国家拥有将小说、漫画搬进影院的能力,才能让大家任意指摘的。

我读过一篇文章,刘慈欣的文章。

你没看错,是文章,不是小说。

这本书的腰封我撕了,现在想想有点后悔,那上面写着一句话,大致意思是“读懂了这本书你就读懂了刘慈欣”,我觉得一点没错。

在大刘的访谈、评论、演讲合集中,我找到了一篇他当初完成《球状闪电》后的访谈:

这个访谈发表于2004年7月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的《星云Ⅱ·球状闪电》。

15年了,大刘等到了这一天,我们也等到了这一天。

这部电影的拍摄很艰难,大刘不止一次说过。

剧组人员面对着内部资金不足的压力和外界质疑讽刺的压力,一步一步地让庞大的地球移动起来,推动地球飞向远方的不是一个人的力量,而是全人类的力量,是一万座地球发动机的力量;正如郭帆导演不是一个人推动了电影的诞生,是他,大刘,吴京,以及无数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电影人共同的力量,让地球开始伟大的流浪航程。

从最开始的海报,我们这些科幻迷就有种“稳了”的感觉,无他,细节感!

当恢宏壮阔的行星发动机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唯有被其高耸和巨大所震撼。



这种细节,只有真正用心的剧组才会精雕细琢,我能想象他们就像米开朗基罗雕刻象征力量和正义的大卫雕像那样,勾勒出每一个细节的场景。

在电影上映前,官方发布了很多款预告和特辑,父与子版预告、终极版预告、科幻特辑、创想特辑、口碑特辑……在这之前是更多的精良的海报,当我们看到这些的时候,一种信心油然而生。

他们做的似乎比我们想象的要好。

如今,当电影真的上映,褪去了所有面纱,我们除了惊叹,再也没有别的话可讲。

赞美之词在别的回答中已经太多,我不过是回味了一下从很多年前这部小说创作到拍摄过程中的无数艰辛和挫折,但是他们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梦想终于成真。

地球开始流浪。

科幻开始启航。

我知道已被忘却
流浪的航程太长太长
但那一时刻要叫我一声啊
当东方再次出现霞光
我知道已被忘却
启航的时代太远太远
但那一时刻要叫我一声啊
当人类又看到了蓝天
我知道已被忘却
太阳系的往事太久太久
但那一时刻要叫我一声啊
当鲜花重新挂上枝头
……
每当听到这首歌,一股暖流就涌进我这年迈僵硬的身躯,我干涸的老眼又湿润了。我好像看到半人马座三颗金色的太阳在地平线上依次升起,万物沐浴在它温暖的光芒中。固态的空气融化了,变成了碧蓝的天。两千多年前的种子从解冻的土层中复苏,大地绿了。我看到我的第一百代孙子孙女们在绿色的草原上欢笑,草原上有清澈的小溪,溪中有银色的小鱼……我看到了加代子,她从绿色的大地上向我跑来,年轻美丽,像个天使……
啊,地球,我的流浪地球……

感谢大刘,感谢郭帆,感谢吴京。

感谢无数科幻爱好者们。

感谢你们。


user avatar   zorrot-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给流浪地球10分,但是我可以很明确的说这就是鼓励分。

姿态上我一定要支持,但缺点也一定要面对。作为观影者,你可以说给本片低分的人全都是黑子,白左,ptsd,那是作为观众的自由;但是中国电影不行,有伤口就必须消炎。当然在这普天同庆的时候,吹爆一部认真,良心,不圈钱的中国科幻片不能算自我麻痹,本片也确实是春节档最值得一看的片子。但我们比上不比下,“国产大片”所透露出的种种顽疾至今悬而未解,已到了不谈不行的地步了。

这个缺点不用猜,就是剧本!剧本!剧本!

当我们讨论一部大成本制作的时候,其实就在讨论两件事,形式和内容

应该说我们对流浪地球的满意,基本就是满意在了形式上:中国电影也能承载一部视角宏大,特效精致,并且具备本土气质的作品。应该说我在观看流浪地球之前就在心中预设了标准,如果它只是一部照猫画虎的低配好莱坞电影,我就会毫不犹豫给1分。好在它没有令人失望,这是难得并且罕见的。通过加入生活气息,例如兰州拉面,方言,海草舞等私货,虽然算不上高明,但是对亚文化的利用确实使影片整体透露出令人信服的本土痕迹。尽管场景设计都不太亮眼(除了推进器),但是大刘的原著还是对科幻概念上有比较大的帮助,使其没有纯粹的炫技,同时也展示出了唯物主义者人定胜天的风貌。总的来说,确实是非常中国,非常科幻的观影感受。一些小问题,比如说大气被剥离时,地球光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烟雾特效复用太多之类的CG问题,想必也是经费问题,所以我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吹的差不多,是时候来谈谈痛心疾首的剧情了。说惨不忍睹可能夸张了,但要说拉低了成片整体档次,我认为并不过分。可能有人会跟我说本片某些思想上的优点,比如说国际主义情怀,集体主义价值观等等。但我们必须明白,立意脉络和剧情内容并不能画等号。就以爱情打比方,有人拍出了红白蓝,有人拍出了情书,有人拍出了东邪西毒;相反的,也有人弄出了情圣,弄出了匆匆那年,弄出了分手合约。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我说剧情有问题,那问题到底出在哪了?是某个演员演技掉线?还是桥段不合逻辑?还是煽情台词狗血?我认为讨论问题不该纠结于现象,而应该看到错误的本质,那就是对形式和技巧过分执着,而缺乏对人物的塑造与逻辑的考究。

应该说这样的问题还真不是中国电影独一家,甚至可以说好莱坞就是罪魁祸首,所以豆瓣逼王看不上商业电影很正常。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北美电影用票房上的成功,形式感的冲击掩盖了它,使得效法者将这个致命基因引进到了本土电影制作中,而恰恰本土电影又不具备好莱坞强大的宣发能力和工业标准,因此下场必然是肝脑涂地。这点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除北美之外,中国乃至世界范围的本土电影都是喜剧和悬疑类的小品之作居多。应该不客气的说,流浪地球所有的优点,都在于它和好莱坞不同的地方;反之,缺点就在剧本创作上的亦步亦趋。

过去几十年我们批判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之类的样板戏限制了文艺的发展,而如今,样板戏不过是换了身人皮,就获得了簇拥无数。这样板戏,毫无疑问就是好莱坞的套路片;这身人皮,说好听了叫英雄之旅,说难听了就是打怪升级。或许你感觉进口大片的剧情大致上还流畅,但这不影响其粪的本质:对陈旧的故事孜孜不倦的换皮。你可以说我没做过电影,所以意识不到这种“工业化”的珍贵,但我必须指出这种对样板的痴迷,已经事实上毁灭了许多本来可以做得更好的电影,比如流浪地球。我们必须意识到,形式上完美但内容上空洞的作品,也是可以迷惑观众的。如果不能正确的认识这点后果将是灾难,即剧本的四不行,人物不行,逻辑不行,动机不行,结局不行。下面我来具体谈一下影片中表现出来的这方面问题。

(不过批评之前,还是应该肯定本片的结构是很完整的。在段落的安排上也尽量想排除矫情的元素,比如队员和亲人即使死了,救援队也没纠结太久。从情感上也没有安排常见的圣母思想或动机,而是出于维护集体的自我牺牲。所以大体上是符合中国人口味的。)

一个首当其冲的问题,人物塑造。基本上我可以说,人物立住了,剧情就差不了,七武士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极其简单的架构脉络,纯粹依靠人物的个性特征充实剧情。要做到这点,说简单也很简单,那就是要从人物出发,联系剧情;而不是先设计样板,再拿人物强行套进去。相信各种编剧理论大家都很熟了,比如说电影需要用矛盾制造戏剧冲突,所以我们就安排了刘氏父子不和,但这么做给剧本带来了亮色吗?我们被感动的时候,都在于刘启试图阻止自己的父亲,亦或者是他们早年短暂的温馨时刻,但这些都是典型的正面情感,和父子矛盾没什么本质联系。试想,如果我们把剧情安排成上阵父子兵,利用这种家文化的团结来煽情,效果真的不好吗?这算是一个典型被好莱坞思维毒害的例子:为了制造矛盾而制造矛盾,浪费人物设定。剧情应该跟着人物走,如果坚持要让父子俩之间存在矛盾,就应该将其放大,并且整合到剧情脉络中影响走向。比方说刘父提意见,儿子偏不听结果惹出麻烦。反之,用框架套人物,会让感情失真,令人一头雾水。

另外一个问题是人物形象如何丰满。抱怨流浪地球人物单薄的观众不在少数,但至于为什么单薄,却并没说出个123。我认为人物形象的塑造,关键就在于设计人物的时候,要让设定物尽其用。比如说,我现在突然告诉你,星际穿越里面的安妮海瑟薇其实是个摇滚迷,你会对剧情有新的解读吗?如果没有,那就说明这个设定是多余的,人物也就是失败的。举个例子,达叔饰演的韩爷。尽管导演已经比较用心的去给他设计了不少戏份,比如贿赂狱卒,擅长驾车,回忆往昔等等,但是它起到了多少作用呢?剧情依靠了这个人物的特点推进了吗?如果你是说驾驶,那么刘启也会驾驶。或者是韩叔死前让刘启照顾好妹妹;但要是他平安归来,难道刘启就不会好好照顾妹妹吗?所以它在剧情中并没起到独特的作用。言下之意,就是把韩爷换成张叔叔,王叔叔,剧情发展也没有任何问题(虽然可能少了些情怀)。如果引入一个这样的情节:导航仪损坏,众人迷失在上海之际,老上海韩爷凭着记忆带领大家穿过冰雪,同时展现他过去生活过的街道和小区的废墟,这样不仅使得人物设定发挥了作用,也有着比三言两句更好的煽情效果。

应该说流浪地球的内容从脉络上看其实没什么大问题,但是具体到细节上就过于粗放了。一些对剧本技术的过度沉迷,使得影片出现了许多完全不必要,甚至是许多观众不喜欢的桥段,比如韩朵朵的演讲,队员枪击火石等。还好流浪地球没整个什么爱情支线,不然真的可能会被定向爆破。守住科幻的原始趣味,就这点上说算是流浪地球在内容上的可取之处,没进一步弄出什么危急关头还要和政府勾心斗角之类的鬼玩意。但是人物的塑造真的非常死板不讲究,没有给演员足够的发挥空间,而是目的性和套路性比较强烈的,半小时轮到你牺牲,再过十分钟轮到她煽情 ... 也许我们可以强行说这样能体现人在宇宙中的渺小,但我觉得越是坚强,越是鲜明的人物遇到了困境,才越能让人感到敬畏和无奈。

(有人在评论区谈到了镜头问题,比如有蒙太奇过猛导致叙事不流畅的问题。这个我觉得随着导演的经验逐渐丰富,应该未来会自然好转起来,所以不故意挑刺了。)

我实在感觉中国大片太需要重视剧本了,不然很难树立全方位的里程碑。尽管流浪地球已经很有诚意,但真实的批评声还是同样刺耳,他们甚至就是我身边真实的同学,朋友,亲人。我们应该做的并不是把所有差评的人都拉黑,或者带上舔狗的高帽子;而是应该认真的听听他们是否有真知灼见,如果没有再拉黑也不迟。流浪地球是中国科幻的起步之作,但是恐怕短期内难以效法:它是一个把钱花在刀刃上做特效,剧组又有初心,同时还有贵人相助才面世的作品,三者缺一不可。此后的科幻作品不再有运气和先行者的加持,上述问题将会被无限放大。不过批评归批评,该捧场还是要捧场的。

(被黄总和张总点名了,激动啊⊙∀⊙!)


user avatar   chenq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1,韩子昂脱下头盔,带着对养女的爱和回忆,用一个老地球人的方式走向死亡。

2,Moss在木星引力变化后的0.42秒就已经计算出人类的命运,于是操纵领航员转向,打算牺牲全地球,用空间站物资完成火种计划。

3,Mike隋和刘启合作,千钧一发修复卡住的发动机。 何工程师在死亡前最后一秒连接硬件,完成程序上传。

4,刘培强和俄罗斯宇航员的交情,俄罗斯宇航员推开刘培强而牺牲,贝加尔湖的冰总有一天会变成水,而他们的子孙千年之后能在湖上钓鱼。

5,韩朵朵演讲,希望像钻石一样珍贵。各国救援队返航,大家一起推撞针,完成最初5000公里的火种发射。

6,刘培强和刘启的分离17年的父子情,在木星的大红斑中的对白,用30万吨燃料完成最后2000公里火种,给地球的命运赌上一把。


以上六个点,你觉得哪几个能最能打动你?

先说我自己看完电影后的答案,2、4、6。

这三个点,存在一个共同特点——都和空间站有关。剩下1、3、5这几个点,只和地球上的救援队有关。

为什么我要专门提空间站?因为就是通过和空间站的相关剧情,《流浪地球》呈现了一个史诗级的补拍效果。

细心的观众可能已经发现了,每当空间站与地面救援队联系时,会出现台词对不上口型的现象。为什么呢?之前有答案已经隐晦提到——在吴京带资金进场之前,电影已经拍完,关机了,而所有的有空间站的内容,包括和空间站相关的剧情,全都是吴京进组后,重写补拍的。

所以我们会看到,刘培强联系韩子昂时,若救援队镜头里有多人,韩子昂王磊等人必定不会直接回答,如果有回答,那么要么口型和配音对不上,要么就是在镜头给到刘培强时韩子昂给一个画外配音。

所以我们也会看到,刘启、韩朵朵、王磊等人在和刘培强进行比较重要的口型一致的对话时,也必然是单人出境。


想一想,如果电影去掉所有和空间站相关的剧情,整个电影还剩下什么?

当然,还会有华丽宏大的背景——太阳变成红巨星,人类开始带着地球流浪,但故事内核却是一个救援队牺牲多人后在最后时刻发出“希望像钻石一样珍贵”的感召感动了人们最后修好发动机拯救全世界。

到那时,《流浪地球》还会像现在这样吸引人吗?

换个严苛点的问法,在一个经典宏大的设定下拍出一个陈腐无趣的故事内核,中国电影中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空间站部分的剧情扭转了这一切。

看到Moss无情的计算时,我心里想的是,这个部分真的太有趣,也太刘慈欣了,在刘慈欣的作品里,这样的“无情”桥段比比皆是。我后来也才了解到,本剧的所有编剧都对刘慈欣的作品了如指掌,在独创剧情是也和刘慈欣有相同的趣味。

看到俄罗斯宇航员和刘培强千百年后再贝加尔湖的约定,我想到的是愚公移山,是“子子孙孙无穷尽也,而山不再高”的坚韧,这种为了一丁点的希望而坚韧不拔的寓言,可能是中国人独有的。

而刘培强最后的对白和剧情,与之等量齐观的应该是《独立日》、《绝世天劫》甚至是《星际穿越》里最抓人的父子(女)情和为了全人类的牺牲精神,都是反叛的儿子或者女儿在父亲生命的最后阶段才达成和解,然而此时不善言语的父亲正要为了人类而牺牲。为了比较,我专门又看了一下《独立日》和《绝世天劫》的相关片段,《流浪地球》的这一段绝不在他们之下。

人工智能的绝对理性和人类的感性间的冲突,一个人或者一代人的死亡与作为物种的人类的希望的冲突,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冲突,让《流浪地球》在原著框架下做到了超水平发挥。

《流浪地球》2015年立项,本就只有地球救援队的部分,2017年就把地球救援队的部分拍完关机了。然后再找钱,再有北京文化和吴京投资进组,看到了电影有改好的潜力,再重写剧本,再开机,补拍大量素材,重新剪辑,到最后时刻才完成配音。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一个电影从普通变得优秀,到底需要什么。他当然需要好的设定,需要漂亮的特效,如果是科幻电影,还需要各种能让人侃侃而谈的符合设定的细节。

但这一切都需要一个故事内核来呈现。

感谢这一次史诗级的成功补拍,为《流浪地球》注入了真正能抓住人心的内核,也为为中国的科幻电影开启了新的机会。点石成金。


user avatar   lisongw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流浪地球》引发的轰动是现象级的。围绕它的情绪或者可以说情怀,已经远远超出了一部作品的文本本身。看一下这几天的朋友圈,大概率会有这些表述:里程碑,元年,文化输出,吹一辈子牛逼,逆袭,国产科幻大片的启航……

对这种热情,我提供一个不同的分析角度。

叫做:过程与文本内容的平行关系。

什么是文本内容?电影已经有无数人看过了,没看的也被剧透得七七八八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灾难,所有人齐心协力,带着地球跑路。团结。拼搏。饱和式救援。无数人前仆后继地牺牲。最后逢凶化吉,地球踏上了征程。

悲壮,牛逼,奇迹。

再来看看过程。这部电影是怎么做出来的呢?最近也被宣传得很多:第一次,没有经验,外界唱衰。7000人的团队齐心协力,要创造一部中国的科幻大片。饱和式拍摄,3000多张概念图,拍几个小时只用了几秒钟的镜头……高强度劳动,几十斤的装备,一边吸氧一边拍。很多人为此牺牲,卖房卖车。还有惊险一刻,被撤资,差最后一把火的时候吴京救了大家。最终呈现出让所有人惊艳的高质量作品。国产科幻大片启航了……

一样悲壮,一样牛逼,一样奇迹。

——注意到这两段叙事有什么特点了吗?

没错,这部电影外面发生的事,跟电影的内容,在形式上产生了非常奇妙的呼应。这不是设计的,设计都设计不到这么巧。比如很多人津津乐道的万达撤资(对应MOSS理性计算后的撤退)和吴京救场的情节,简直是量身定做。

在心理咨询里,这种现象叫做平行关系。假设我给一个心理咨询师做督导,发现他跟来访者的关系是指导式的,有很多对错评断,我就批评他:「哎,咨询师要中立一点,不可以评判对错!这是咨询的大忌!」他可能会反驳:你说不该评判对错,可你说「不该评判对错」的这个过程,就是对我的评判啊。——这是一个反面教材,是一个悖论。很多心理问题的延续都是悖论造成的。

《流浪地球》恰好是一个正面的例子。它的形式和内容是高度统一的。逆境中的奋斗,团结,专注与热情,为了达到共同目标的牺牲,这些核心情绪从银幕上无缝对接到银幕之外。拍电影的历程活脱脱就是电影的现实版。

现在电影拍出来了。我们看电影,冲票房的过程,正好就可以接入电影情绪当中。

借用怀特海的逻辑层次概念,「小破球」这个词,现在同时有两个不同层次的所指。第一个层次是《流浪地球》里的地球,剧中角色的家,在一段2500年的征程里流浪,在冒险,带着剧中所有人的希望。第二个层次,则是《流浪地球》这部电影本身,它就是小破球本球。它正在冒险,在春节档的票房激战中逆袭!攀升!在最初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引爆奇迹!甚至还可以在上面附加更多的文化意味:中国科幻电影!中国电影!甚至,中国。

所以我们喊:小破球,冲鸭!它的层次太丰富了。

爱科幻的人,心里在喊的是科幻电影冲鸭;爱国的人,喊的是中国冲鸭;就算没有这些情怀,你总对某些事抱有希望吧?「小破球」就是希望。我们与剧中的角色产生了共振:「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通过电影激发出的情感,完美代入到现实生活中。反过来,你在现实中的经历、情怀,对某种宏大叙事的渴望,又自动加成到这个电影上。银幕上的地球在流浪,而银幕外的观众化身为自来水,摇旗呐喊,贡献票房,都是在为「小破球」护航……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动电影。你融入了故事内容,你亲手把「小破球」托向远方。

什么是人剑合一,这就是人剑合一。这个团队不只是做了一个东西,而是把他们这几年的人生,情感,甚至更宏大的命运,跟这个东西合起来了。

所以其它电影怎么比?完全不在一个维度。比剧本?比台词?还是演技?几乎全部《流浪地球》的好评,一开始都说:「我知道它有一些瑕疵……」瑕疵又怎么样?瑕疵是用来品评一个「东西」的,但人到了另一个层面,在说这个「东西」以外的东西。观众都进入了这种状态,你说还怎么比。

传说中的降维打击,就是这样。

上一次构成这种平行关系的,我记忆中是《大圣归来》(文本层面的孙悟空觉醒,平行于现实层面的中国动画崛起),人人欢呼孙大圣。一旦对应上了,就是爆炸式的好评和传播力。再往远了说,周星驰的《喜剧之王》也是如此。

但是《新喜剧之王》就不行。因为星爷封神了,不再是跑龙套的本套了。失去了这一层关系,人们就回到内容本身。这剧本,这演技,唉呀。

所以说这种现象很难复制,可遇而不可求。你让卡梅隆来拍,可能工艺比现在的《流浪地球》更精湛,成色更好,但是口碑也不可能更轰动了。可以想象,郭帆导演的下一部电影有多大压力。会拿到更多钱,调集更好的资源,更专业的团队,以更工业化的方式生产下一部片子。但他失去了这些悲壮和逆袭的底色,观众会就事论事地说作品:这里做得不好,那里有待改进,怎么找不到流浪地球的感觉了?——其实呢,东西可能更精良了。

不过也是好事。怎么说呢,富贵人家才有挑三拣四的余地。人们只会在第一顿吃白米饭的时候热泪盈眶。让我们流泪的,不只是米饭本身的味道。

也恭喜《流浪地球》团队。有生之年,能看到自己做成这样一件事,把人生融入进去,值了。




                       

相关话题

  假如人类和牡蛎的智商突然替换了,会发生什么?人类智商的牡蛎该怎样发展? 
  若是中国明天真能批量造出来类似《流浪地球》什么都能烧的聚变反应炉,会如何影响我们和世界? 
  赛博朋克到底是什么意思? 
  假设科技终将为人类带来灾难,那我们拼命发展科技意义何在? 
  看了很多科幻电影,为什么每个人工智能都想成为人类呢? 
  流浪地球在现实中的科学逻辑上能否成立? 
  《哆啦A梦》中哪些道具最有合法赚钱的潜力? 
  为什么三体中的韦德最后选择了听从程心,放弃曲速引擎? 
  如何看待人工智能领域的很多专家认为「人工智能将对人类存亡造成威胁」的观点? 
  如何看待玉兔二号在月球背面发现神秘方块体? 

前一个讨论
《王者荣耀》教会你哪些道理?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 2019 年央视春晚的百度红包,不到一块钱还需要下载 App 才能领取?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