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党在大陆时,始终在竭尽全力的攻击共产党的土地改革,基本的宣传口径就是认为中共的土地改革无外乎是挑动地方流民无赖“吃大户”的土匪行为,是一种把生产资料分光吃光的“蝗虫行为”,对经济建设毫无帮助。
甚至在个别地区,国民党还会抓住中共土地改革扩大化和“左倾”行为,攻击土地改革是“抄家灭门,扰乱地方,强买强卖,横征暴敛”。
结果1949年败退台湾后,蒋介石立足刚稳,马上宣布要进行台湾“土地改革”。
从1949年到1952年,国民党在台湾陆续施行了“三七五减租”、“公地放领”和“耕者有其田”政策,基本上就是照搬了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实施的“二五减租”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到了1953年,台湾自耕农比例上升到了55%,半自耕农比例为24%,佃农比例为21%,基本消灭了地主。整个台湾的土地集中程度和各阶级农民比例神似1943年实行完土地改革的淮北抗日根据地……
这还不算完,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土地改革不断深入,台湾也有样学样的在1958、1964、1968年、1970、1977、1980年屡次大幅度修改自己的土地改革政策,基本上就是大陆有一个新的土地政策,过上大概五年到十年台湾方面就能山寨一个差不多的……
直到1980年2月,台湾宣布实行“第二次土地改革”,这个改革先是仿照大陆的“五年计划”搞了一个“四年经济计划”,然后推行了包括“农地重划”、“辅导小农转业”、“共同经营”等一系列政策在内的“一揽子改革方案”。
其中“农地重划”基本就是大陆的“十八万亿亩红线”,“辅导小农转业”和“共同经营”政策加一起基本上就是大陆人民公社的“初级社”版本……
国民党大陆台湾加一起作为执政党满共不到八十年,前三十年拼命反对土地改革,为此不惜和兄弟党兵戎相见,后五十年年拼命推行土地改革,至死方休。
你说香不香?
看图,不解释
常公年轻时有一次路过香港,他在日记里面写道:“香港乃花花世界,余能否经受考验,就看今天!”结果,当天晚上,他还是上了妓院。之后,他在日记上写道:“我的毛病就是好色也!”
《朝鲜日报》合订本。
1950年6月26日:“北傀不法南侵”
27日:“国军一部突入海州,射杀敌1580人,击毁战车等58台,国军阵亡19人”
28日:“制空权完全掌握,国军夺回议政府”
28日号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万岁!”
拿破仑(指着墙上的画像):“这是谁?”
部下:“奥地利的公主。”
拿破仑:“这么丑,只有傻子才会娶她。”
来自电影《皇帝在奥斯特里茨》
这两天就刚刚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的集体性“真香”事件。
去B站下面看《革命机》相关影评。直到今年上半年评论区的画风都是这个样子:
至于评分的话……
2017.11.7 评分7.3
2018.5.3 评分8.1
2019.1.31 评分8.3
2019.9.8 评分8.4
虽然说和最初一度跌到4分甚至3分的境况相比,评分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但考虑到《革命机》在世界观设定、人物情感刻画和机甲对战方面的亮点,这个评分还是符合其段位的。总体而言众人对于《革命机》的评价仍然比较稳定统一。
2019.11.15 评分8.7
2019.11.15 评分9.5
2019.11.15 评分9.6
2019.11.15 评分9.7
2019.11.15 评分9.8
9.8的评分是什么概念?
公认的神作《紫罗兰永恒花园》也只有9.7啊!
然后评论区变成了这个画风:
——————————————分割线——————————————
真香归真香,其实我们认真想一下,那些当初在看《革命机》时感觉被喂了屎的观众们,真的因为这次“预言未来”而从根本是改变了对《革命机》的看法吗?
很显然是没有的。《革命机》被人疯狂吐槽,并不仅仅因为是学生建国这个在观众看来毫无逻辑的情节。《革命机》的真正问题在于剧本结构和人物设定。男主的过早死亡,导致前期挖的坑几乎一个都没有填上,整部动漫成为一个没头没尾的故事。通过牺牲男主以搏壮烈的方式,鲁鲁修的零之镇魂曲玩一把也就够了。继续这样毫无新意地玩,非常让人怀疑大河内的水平。女主的种种无脑行径,固然推动了故事发展,增加了张力,但在逻辑上颇经不起推敲(脱衣服以博取学生会信任这种事情还是不要提了)。此外,相较于《反叛的鲁路修》中对帝国主义、官僚腐败、贵族垄断、骑墙政治旗帜鲜明的抨击和对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直接描写,《革命机》在政治上的内容显得乏善可陈。学生建国仅仅是因为后来莫名其妙地得到了印证而被人吹捧。而《革命机》之后包括《罪恶王冠》、《甲铁城》在内的一大批著名高开低走烂作,以及最近《复活的鲁鲁修》的神之剧情,无不证明了在没有高水平团体协助下的大河内一楼完全具有将高画质和神配乐一把全毁掉的蜜汁编剧能力。
所以,不要以为大河内是一个具有深邃目光和敏锐观察力、如同布鲁诺一般不被时人理解的孤高的艺术家,他真的只是一个一旦控制不住就会在剧情上放飞自我进而导致人物情节集体崩坏的蜜汁编剧而已。
1909年,摩尔根在文章中讥讽孟德尔的理论是“高级杂耍”。
摩尔根:我摩尔根就是饿死,死外边,从这里跳下去,不会承认孟德尔遗传定律,不会吃你孟德尔一个豌豆。
1910年,摩尔根在实验中意外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进而研究发现孟德尔的理论是正确的。并以此发现了伴性遗传,创立了染色体遗传理论,成为了现代实验生物学奠基人。
摩尔根:真香。
Leo VI是第一个在法律意义上把婚姻与教会挂钩的基督教君主,并且主导制定了男性原配去世后只能再续一弦的规矩。
然后他自己先后娶了四任皇后,弄得教会气急败坏。
2002年夏天,美国以反恐为名,准备入侵伊拉克,推翻萨达姆政权。而时任德国总理施罗德与法国一道,反对美国入侵伊拉克。2002年德国国会大选时,施罗德也将外交作为竞选的核心议题。
8月5日,施罗德在汉诺威的歌剧院广场展开街头竞选中提到:“我们准备团结一致,但这个国家在我的领导之下,将不会为冒险活动效劳。” 这里的“冒险活动”毫无疑问指的是小布什可能入侵伊拉克的行为。群众报以热烈的响应,施罗德继续说道:“我只能警告大家,小心战争或军事入侵这些玩意儿。”在群众的掌声里,施罗德话锋再一转:“这些我们都不参加。”
当时针对美国在伊拉克的行动,德国国内也有大量的分歧。彼时的默克尔作为议会反对党基民盟的领袖,尽管她也不赞成立刻入侵伊拉克,还认为美国国务卿克林鲍威尔提出的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斌不可靠,但是她更担忧是德美的关系受到影响。
2003年2月20日,《华盛顿邮报》刊登了一篇默克尔的文章。默克尔在文中谴责施罗德玩选举花招,批评法国政府“攻击”东欧新的欧盟成员国,“只因为他们向泛大西洋的伙伴投诚”。她警告大家注意德国外交的噩梦:德国可能会再度在历史上被孤立,被排除在外。
然而,等到默克尔自己担任了总理,面临类似的局面的时候,却“真香”了。
2011年,利比亚危机爆发。反抗运动从2月中旬开始横扫全国。3月月初,当权者展开反击,逐渐收复失去的地区。空军使得当权者卡扎菲拥有极大的军事优势,米苏拉塔、东边反叛军堡垒班加西的城郊,都遭受政府军炮火的攻击,反抗运动岌岌可危。
3月16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在安理会中坚持主张,因为战争一触即发,应该将利比亚上空划为禁飞区。而当时的德国作为非常任理事国,应该如何投出自己的一票?德国是否希望设置禁飞区,甚至出兵利比亚?
默克尔不希望被萨科齐拖入战争,她本人还认为利比亚发生的政治骚乱,并不能让人从中看出这个国家未来的政治走向。同时美国在伊拉克的失败的经验,让默克尔担忧美国是否有坚持的能力。在她看来,美国应该不会再容许一场类似于伊拉克的可以预见的前景不妙的战争。
然而,出乎德国政府的意料,美国在3月17日早上发动了突袭。原本德国从五角大楼的得到的消息是美军反对进驻,但国务卿希拉里和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苏珊·赖斯则成功地说服了奥巴马总统。奥巴马总统改变了立场,却没有和德国联系,在德国人看来这是一种蔑视。
而当时联合国安理会即将举行新一轮投票。德国驻联合国大使维蒂希向国内请求指示:是支持禁飞区,反对,还是弃权?默克尔在同国防部长与外交部长讨论后,决定德国将在这个问题上投出弃权票。
执政联盟没想到这个决定遭到了德国国内外的口诛笔伐。绿党和一部分社民党人士谴责德国不团结、实行孤立主义,“特殊道路”的鬼魂又出现了。默克尔在2003年是德国反对伊拉克战争政策最严厉的批评者,而当年的批评如今却全部用到了默克尔身上。而在北约组织会议上,北约秘书长安诺斯·福格·拉斯穆森出言责备德国,德国代表愤而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