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機會”,局部性的就是“資源”(亦即“道天地將法”中的“地”,全局性的機會是“天”),而資源和能力(“將”)的對立,正是許多重要社會議題的根本。
我們討論貧富差距、階級固化、濫用特權等等問題,其實基本上就是要排除獨霸資源以尋租的現象,容許有能力的人辦實事以推進整體福利。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有天然的擴大貧富差距的趨勢,正來自資源的稀缺性和重要性。BNP的那位首席交易員,並不是不知道我所貢獻的算法是公司盈利的關鍵,但是他認爲把我開除之後,他就獨占所有既有的資源,那麽我再怎麽有能力,要複製同樣的系統所需的大量資源也很難從陌生人獲得,他勝利的機會是99.9%。雖然在這個例子裏,我撞上了0.1%的好運,但是人生不是電影,運氣在現實裏是可一不可再的事,下一次我的境遇就回歸機率分佈的平均了。
資源的關鍵性,是客觀的事實。控制資源本身並不邪惡,反而是創造社會新福利的必要元素;邪惡的是獨霸資源來尋租,因爲它打擊新生的、更高效的競爭對手,以損害社會整體為代價來謀求小集團利益的最大化。我們討論不同的政治體制,正是要找尋能鼓勵把資源分配盡量做到有利於全社會的制度。
美國商學院的全套學説,其實濃縮到核心,就是教人怎麽爭奪然後獨占資源來尋租。這是他們對美國文明腐化的貢獻。
美國在雷根之後的政治、外交、經濟、宣傳體系由富豪掌控,基本上就是把商學院那一套應用到全球治理。商業文化不應該被推廣到文明社會的所有層次和方向,是這裏的基本教訓。
中共的人事體制雖然絕非完美,但是相對於美國和台灣來説,有一個很大的優越性,就是它並不主要依據資源獨占的程度來提拔人才,因爲每個地方官都有同一級別的資源,成就上的差別就能反映出個人的能力。
中國商界的成功人士,如同美國的一樣(如Musk),絕大部分也是撞上或騙到關鍵性的資源;其實真正辦事的,是大衆所不知的幹部(如Musk手下的火箭專家)。企業家對公司和經濟的真正貢獻,是識別並扶持有能力的幹才,把稀缺的資源做最高效的再分佈,這是市場經濟的正常運作,沒有什麽不好。學術界也有類似的現象;在找到更好的資源分配體系(例如E-Government)之前,沒有必要過度抨擊。
王孟源 於 2020/01/23 04:56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