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知乎的局限性有哪些?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乎最大的局限性源自于「幸存者偏差」

  • 我们每天在知乎上看到的文字、图片,以及背后的知识、体验和故事,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的「幸存者」:

第一步筛选:习惯上知乎的人,大多是社会阶层中有较高经济实力、知识水平、人文素养的人。

相对于街边早出晚归的摊煎饼小贩、在工地挥汗如雨的搬砖民工、在田间日夜劳作的农民兄弟,知乎用户有着足够的闲钱与闲情,足以每天抽出几十分钟甚至几小时上一个并非充斥着娱乐八卦、股票推荐、惊天阴谋等「低级趣味」的网站,来探求知识、经验与见解,说明大多数用户已脱离了底层生活的束缚,对生活品质有着更高的追求。

第二步筛选:来知乎积极回答问题的活跃用户,是知乎用户中的中坚力量、行业精英。

他们或在金融、法律、IT、互联网、艺术等「高端」领域浸淫多年,拥有着深刻的行业洞见;或就读于国内外知名高校,对各学科的研究成果、各国的风土人情如数家珍;或游历过大江南北,在你从未踏足过的角落领略过最美的风景。相对数量庞大的「三零用户」「知乎小白」,这些人时刻关注着世界最前沿的动向,他们知道如何结识行业的大牛、去哪能品尝到最独特的日料、如何鉴赏艺术大师最得意的作品。在这一点上,知乎虽然浏览的门槛近乎于零,但持续积极参与、输出高质量回答的门槛却很高;甚至,除了广博的见识,连文笔的好坏、表达能力的强弱,都成了用户在知乎活跃程度的决定因素之一。

第三步筛选:你最终看到的回答,是经过社交群体与媒体甄选,「希望」你看到的东西。

大多数人获取知乎信息的渠道无非是首页 timeline、知乎日报、发现栏目、微博微信转载的推送,这些渠道已经经过你关注的行业精英、有趣的用户、知乎大 V、各位媒体小编们的精心挑选,代表了知乎知识海洋中的精粹。然而,通过关注用户来获取信息的形式决定了,你所看到的大部分内容,是经过你关注的少部分人甄选过的、使你被动接受到的信息,在形式上和微博、微信朋友圈、豆瓣甚至 QQ 空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正如

@不鳥萬如一

(Lawrence Li)在「

个性化阅读是不是个笑话?

」中提到:「個性化閱讀是跟個性最無關的閱讀。越有個性的人,越是主動型讀者,也就越不需要程序算法來幫他推薦該讀什麼。」;同理,我们似乎可以说:「越有个性的人,越是主动型的读者、体验者和发现者,也就越不需要通过关注他人的动态来帮他推荐该看什么」(知乎运营除外)。

经过三层筛选,最终「幸存者」数量有多少?

按照

国家统计局

的数据,我国目前人口约 13.7 亿人;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告诉我们,截至 2014 年 6 月,我国网民人数已超过 6.3 亿;然而,根据

2015 年 3 月的一篇报道

,知乎用户目前约 1700 多万人,按照 1-2% 的活跃用户比例推算,真正发言的人仅 20 万人左右;实际我们每个人关注的几百号用户中,只有少部分会每天会在知乎上码字,而平均每天被大家浏览、阅读、最终点赞甚至收藏的回答,我猜不超过 50 个。按照每年上 300 天知乎计算,我们每年所阅读的 1 万多个知乎回答,不过代表了极少数拥有特定社会地位、处于特定生活状态中的人,在 13.7 亿人面前,不过是沧海一粟。

归根结底,最终映入你眼帘的知乎回答都是经过层层选拔出的精华,它代表了你密切关注的、有实力发言、善于表达的部分高端人群的或多或少经过 PS 的人生,从这个意义上讲,知乎不止是带你发现了「更大的世界」,更是带你发现了远比世俗生活「更酷炫、更有趣、更高端」的「极少数人的世界」。


  • 当然,「幸存者偏差」并不是知乎的错误,反而正是知乎以及其他类似网站所必然拥有的特征。

正因为知乎所拥有的局限性,才保证了网站的专注度以及信息传播的高效性,使得你我与「星辰大海」「诗和远方」中间只隔着一次简单的鼠标点击,只要你肯动一动手指,便可以实现与大牛的近距离接触。


  • 只不过,可能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知乎上的「世界」和真正的普罗大众的「世界」相距甚远。

离开了知乎,你的生活不再是「如何看待 XX 产品 1000 万美元的融资」「吃遍米其林三星餐厅是怎样的体验」「世界上最好的滑雪场在哪里」,而是「如何用仅剩的 1000 块工资过完这个月剩下的 20 天」「吃遍海淀区的沙县小吃是怎样的体验」「菜市场里又便宜又好的土豆在哪个摊位」。「星辰大海」「诗和远方」停留在了屏幕之上,而绝大多数人平凡、平庸的生活仍在继续。

从积极的角度来说,知乎是一个完全免费的旅游向导、百科全书式的生活指南,能让我们借助互联网这个伟大的发明,足不出户,以近乎零成本围观大千世界的多姿多彩;但是,正因为成本太低,让许多普通用户产生了一种错觉,误以为「知乎即普通人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进而不免产生以下两种的想法:

  1. 为什么知乎用户的生活都如此的丰富多彩,而我的生活却如此的枯燥乏味?为什么我和他们生活在差距如此之大的两个世界中?
  2. 在知乎看遍了他人「轻描淡写」的高大上生活,我似乎也可以不用费吹灰之力,「骑最快的马,爬最高的山,吃最辣的菜,喝最烈的酒」,迎娶白富美,荣升 CEO,走上人生巅峰。(如同 @曾加 在「你听过哪些「最真理」的句子?」中所说:「在一群出色的人中间,常常误以为自己也是其中一员,然后忘了努力。」)

依愚人之见,在知乎上,我们最需要牢记的两点并不是时刻保持友善和认真(当然这些非常重要),而是:

  1. 你在知乎上所看到的,是经过层层筛选的、或多或少被 PS 过的生活,它并不代表普罗大众的真实生活状态;
  2. 知乎的作用是 「带」你发现更大的世界,而不是「代」你体验更大的世界。

希望在知乎带我们领略了别人眼中「更酷炫、更有趣、更高端的世界」后,你我能够回到现实生活中,用双脚丈量、用双手创造出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世界」。


user avatar   jidan-49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乎有一个奇怪的逻辑,那就是内行的问题由外行来决定。

由赞同与反对一起构建的答案排序机制,大多数读者并不具备足够的知识和逻辑去对答案进行判断,只能利用主观的印象去赞同或者反对。

这实际上和用选票选出医生的民主一个逻辑。

在这种逻辑之下,即使是客观的、正确的答案也必须尽量的中性化,不能偏激。否则会被得到许多情绪化的反对,导致自己的排名一落千丈。

这么一说好像连简单民主都算不上,最多是个贝壳放逐法。


该如何改进,大方向已经有了,那就是专业加权。但是具体如何实现,我这种文科狗从技术上给不出来具体的方案。

一个理想的知乎应当是在一个论域内:专家+民众共同组成的。

偏向于民众过多,知乎上抖机灵的人会越来越多。

偏向于专家过多,知乎上就会变成一片Paper的海洋。放眼望去都是)(!@*&¥)(*……这样。

同时调整在赞同与反对的权重,我感觉现在知乎上反对的权重的太高了。

如果长期这样下去的话,会使得答案越来越中性,为了获得最多的赞同,作者在撰写答案的时候会有意识地回避分歧比较大的方面。这样也不利于讨论。

先写这么多,看着大家回复我再添。


user avatar   zhang-wen-xi-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乎的可怕之处在于,浪费时间的同时有着学习知识的错觉。


user avatar   fu-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题主拿个人生活中的困惑来提问时,时常下面大片大片都是教别人做人的答案,这些答案通常都百分百符合知乎对于“友善”的定义,但是看了实在影响心情。


user avatar   yolfilm 网友的相关建议: 
      

稍微多说两句。

其实华人在海外,尤其是欧美社会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意识不到种族的重要性。近代以前,中国基本都是处于一个“国家=天下”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在面对近现代以威斯特法伦体系为基准形成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概念,因而在欧美,尤其是在北美(USA/Canada)这种移民国家里生活的时候政治上十分受挫。

不管你承认也好,否认也罢,一个人在美国的社会认定更多地来自于一个人的种族(race)而非阶级(class).以我们最关心的教育为例:大学录取会很大程度上根据你的种族来决定录取标准,而不是社会阶层,更不是政治倾向。不管家境如何,只要你是亚裔,那么你就有大概率碰到录取标准的歧视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一个有智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在美国这个大背景下,在争取自身(个人/族群)权益的过程中,种族的优先级是排在最前面的,其次才是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填表的时候,不会让你选你是conservative还是liberal,只会让你选你是“white",“Asian”还是“Hispanic”. 而事实上,只要一个族群能够意识到美国社会种族优先的前提下,内部的政治光谱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优势,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犹太人。

犹太人在美国有多成功想必不用多说。但是犹太人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左翼或者右翼,而是通过在不同政治光谱上的发展,成功的让自己的种族在美国取得优势。说右翼,犹太人里面的一大票银行家企业家大家也有所耳闻;说左翼,犹太人中的囧叔,主持界传奇larry king,喜欢谈笑风生的华莱士等等都是业界传奇。这样他们右手掌控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左手掌控了舆论和传媒的力量,最终让族群取得成功。可见,以族群利益为先,则族内各个政见派系均受益;以政见利益为先,则族群分崩离析。

反观以叫兽为首的旧华“精英社会活动家“是怎么做的呢?不仅不去积极组织和联络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政治基本盘(一个越来越壮大的华人群体),反而主动地去做出例如:损害自己族群的利益以换取一小撮外部政治利益(SCA5),试图不断的分裂族群内部力量(亚裔内部细分法案)等等赤裸裸乃至荒唐可笑的背叛种族利益的行为。这种叫兽,如果不是脑子进了水,那就只能是因为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实在太差,吃枣药丸


----------------------------


断脊之犬,狺狺狂吠。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我特别震惊,不单单是文章内容,更重要的作者身份:美国百人会会长及首个法学院院长?这样的人竟然说出如此粗鄙之语?不过回想一下,这倒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作为一个在美国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种族,作为一个平均收入和学历都远超平均线的种族,作为一个贡献了马友友,关颖珊,刘玉玲等杰出人才的种族,为什么美国华人的政治地位如此的低下?为什么华人的权益总是受到系统性的侵害和歧视?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华人,尤其是旧华人及其后代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荣誉感低到令人发指?现在看来,这些旧华人中的“精英”“社会活动家”政治水准低到不堪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其实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明白,各个族群之间有竞争,有合作,也有斗争。但得到尊敬的条件只有一个:拥有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是经济力量,可以是知识力量,当然也可以是政治力量。所以这次大选华人主动出击,参与助选的行为我是非常认同的:重要的不是你站在哪一条队,而是展现能够左右选战结果的政治力量,这才是华人赖以发展的基础。相反,任何一种任凭意识形态洗脑而站队的行为都是政治水准低下的弱智行径。

其实稍微看了看叫兽的个人经历,未免有些可怜他。作为一个数次试图否认和摆脱自己华人身份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习得性无助”十有八九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崛起,新华人一步步向前的大背景下,他就像一头曾经被锁链拴住的幼象,完全没有意识到力量的对比总是会转化的,而华人政治家真正的基本盘只有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旧华人的社会认知,一种貌似平等实则歧视的社会认知,只会进一步地被抛弃,最终由新华人引领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旧华人畏畏缩缩的活了一百多年,却连美国这个国家的一点基本精神都没有学到,而这些分明写的很清楚: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毕竟,大清都亡了,也请你们这些遗老遗少们滚回历史的尘埃里吧。 -------------------

原答案

这个所谓教授才真是把“歧视”二字阐释的淋漓尽致。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稍微多说两句。

其实华人在海外,尤其是欧美社会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意识不到种族的重要性。近代以前,中国基本都是处于一个“国家=天下”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在面对近现代以威斯特法伦体系为基准形成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概念,因而在欧美,尤其是在北美(USA/Canada)这种移民国家里生活的时候政治上十分受挫。

不管你承认也好,否认也罢,一个人在美国的社会认定更多地来自于一个人的种族(race)而非阶级(class).以我们最关心的教育为例:大学录取会很大程度上根据你的种族来决定录取标准,而不是社会阶层,更不是政治倾向。不管家境如何,只要你是亚裔,那么你就有大概率碰到录取标准的歧视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一个有智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在美国这个大背景下,在争取自身(个人/族群)权益的过程中,种族的优先级是排在最前面的,其次才是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填表的时候,不会让你选你是conservative还是liberal,只会让你选你是“white",“Asian”还是“Hispanic”. 而事实上,只要一个族群能够意识到美国社会种族优先的前提下,内部的政治光谱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优势,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犹太人。

犹太人在美国有多成功想必不用多说。但是犹太人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左翼或者右翼,而是通过在不同政治光谱上的发展,成功的让自己的种族在美国取得优势。说右翼,犹太人里面的一大票银行家企业家大家也有所耳闻;说左翼,犹太人中的囧叔,主持界传奇larry king,喜欢谈笑风生的华莱士等等都是业界传奇。这样他们右手掌控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左手掌控了舆论和传媒的力量,最终让族群取得成功。可见,以族群利益为先,则族内各个政见派系均受益;以政见利益为先,则族群分崩离析。

反观以叫兽为首的旧华“精英社会活动家“是怎么做的呢?不仅不去积极组织和联络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政治基本盘(一个越来越壮大的华人群体),反而主动地去做出例如:损害自己族群的利益以换取一小撮外部政治利益(SCA5),试图不断的分裂族群内部力量(亚裔内部细分法案)等等赤裸裸乃至荒唐可笑的背叛种族利益的行为。这种叫兽,如果不是脑子进了水,那就只能是因为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实在太差,吃枣药丸


----------------------------


断脊之犬,狺狺狂吠。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我特别震惊,不单单是文章内容,更重要的作者身份:美国百人会会长及首个法学院院长?这样的人竟然说出如此粗鄙之语?不过回想一下,这倒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作为一个在美国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种族,作为一个平均收入和学历都远超平均线的种族,作为一个贡献了马友友,关颖珊,刘玉玲等杰出人才的种族,为什么美国华人的政治地位如此的低下?为什么华人的权益总是受到系统性的侵害和歧视?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华人,尤其是旧华人及其后代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荣誉感低到令人发指?现在看来,这些旧华人中的“精英”“社会活动家”政治水准低到不堪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其实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明白,各个族群之间有竞争,有合作,也有斗争。但得到尊敬的条件只有一个:拥有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是经济力量,可以是知识力量,当然也可以是政治力量。所以这次大选华人主动出击,参与助选的行为我是非常认同的:重要的不是你站在哪一条队,而是展现能够左右选战结果的政治力量,这才是华人赖以发展的基础。相反,任何一种任凭意识形态洗脑而站队的行为都是政治水准低下的弱智行径。

其实稍微看了看叫兽的个人经历,未免有些可怜他。作为一个数次试图否认和摆脱自己华人身份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习得性无助”十有八九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崛起,新华人一步步向前的大背景下,他就像一头曾经被锁链拴住的幼象,完全没有意识到力量的对比总是会转化的,而华人政治家真正的基本盘只有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旧华人的社会认知,一种貌似平等实则歧视的社会认知,只会进一步地被抛弃,最终由新华人引领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旧华人畏畏缩缩的活了一百多年,却连美国这个国家的一点基本精神都没有学到,而这些分明写的很清楚: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毕竟,大清都亡了,也请你们这些遗老遗少们滚回历史的尘埃里吧。 -------------------

原答案

这个所谓教授才真是把“歧视”二字阐释的淋漓尽致。




  

相关话题

  网传美的创始人被劫持,已抓获 5 名犯罪嫌疑人,无人受伤,个人居家安全应该怎么保障? 
  为什么有一部分人对大西北戴着有色眼镜? 
  有没有内行人笑到死外行人看不懂的笑话? 
  在知乎上交到知心朋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知乎上有哪些好的程序员可以关注? 
  如果女权主义运动能显著造成一个社会生育率的降低,是否意味着女权主义是文明社会的“毒药”? 
  为什么行人闯红灯被车撞到最多只负30%的责任? 
  天灾时期,饿死军人是否比饿死百姓更为严重? 
  为什么在知乎上无论是怎样的答案(和持答案者)都有人反对,而在现实中很多选举都能零反对通过? 
  是否应该取消民族划分,又有何利弊? 

前一个讨论
二本生能进BAT之类的公司拿1万以上吗?
下一个讨论
高考生如何看待老师「高考一分相差一千人」的说法?





© 2024-05-1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