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晋朝中书省如何控制朝政? 第1页

  

user avatar   dan-xia-jia-ming-y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泻药,题主理解的还是有些错误的。东汉魏晋南北朝,录尚书事一直都是权臣的标配,没有之一。若要宰割朝政,不录尚书事便是空谈,录尚书事后来在南朝更是成为权臣篡位的标志。中书省和尚书省职责不同,中书长官并不能控制尚书台,若是有,也要像东晋的中书监一样以录尚书事的名义控制朝政。两晋南北朝尚书令仆才是宰相,在西晋,尚书台基本上已经取代三公九卿成为国家重要的行政机关,不仅要处理日常的行政事务,还要监督百官执行各项决策。因此,尚书长官的职责和任务都要比中书和门下繁重,担任宰辅对于富有学术才华的荀勖的来说,并非所好。当然从中书令转尚书令是升迁无疑;从权力的空间结构上来看,尚书台不在禁中,中书省则距离禁中较近,并且有起草诏书的职责,容易受到皇帝的垂询,在重大决策上发挥影响,可以参与时务,荀勖这个人是非常热衷于权力斗争的,自然对尚书令的任命没有什么好感。晋武帝临终前,杨骏擅自篡改诏书,就是很经典的例子,而中书越往后,权力越下移,西晋后期开始,具体起草诏书的职责已经由中书侍郎负责,到东晋,基本上中书监中书令只是负责审查核实中书侍郎的起草诏书而已。南朝时,起草诏书的权力又被中书舍人夺去,中书长官的权力已经是明日黄花,早已不能参与朝政、影响决策了。自中书省草创以后,中书监令对朝政影响最大的时期是曹魏和西晋前期,越往后权力越小。而后门下省侍中开始独领风骚。

西晋由于晋武帝主威独运,曾一度不设置录尚书事,八王之乱起,军权最重要,因此录事制度存废不定;东晋由于特殊的国情在此,所谓的"号令威权多出强臣",正是录尚书制度发挥重大作用的时候。主弱臣强,权臣自然是通过录尚书事宰割朝政。淝水之战前,东晋录尚书事的一共有13人, 皇族有二人,高级士族十人。庾亮担任中书监未录尚书事,则是因为资历尚浅,无法和创业功臣王导比肩;更为重要的是庾亮妹妹为太后,庾亮还可以通过太后牵制王导,因此并未录尚书事;而后庾亮和王导争权失败,引发祖约、苏峻之乱,引咎外镇,自然也谈不上录尚书事了。而后王导死,成帝又开始“征亮为司徒、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庾亮不久病死。谢安正处于晋孝武帝主威独运的时代,孝武帝宁康元年到宁康三年,谢安和王彪之以尚书仆射、尚书令的身份控制朝政,我猜测谢安王彪之不录尚书事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尚书台长官,负责尚书省事务,可以决定重大台省决策。

淝水之战前夕,孝武帝以征西将军桓豁为征西大将军,领军将军郗愔为镇军大将军,中军将军桓冲为车骑将军,加尚书仆射谢安中书监、录尚书事。此时谢安担任仆射,可能为了加重谢安威权,故让其录事。东晋的中书监同时录尚书事,也是东晋主弱臣强的具体反映。谢安不单是中书监而且也录尚书事,因此不可以单独以为谢安以中书宰割朝政。




  

相关话题

  刘渊、石勒、苻坚、慕容垂、拓跋珪、拓跋焘、拓跋宏、高欢、高洋、宇文泰、宇文邕十六国及北朝君主谁最强? 
  革命需不需要冒险精神? 
  能否以史实来公正评断项羽和吕布谁在武力上更强? 
  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武则天的统治? 
  目前中越战争的退伍老兵的待遇如何? 
  怎么评价谭其骧在1981年5月下旬召开的"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学术座谈会"上的讲话“何为中国”? 
  史书中有哪些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很残酷的话? 
  汉唐和宋明有什么本质区别? 
  为什么东北历史像一个谜?穿成线的东北历史应该是什么样的? 
  哪些历史人物与其官方人设严重不符?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键政大手子这波手撕碧蓝?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贸易投机商集中攻击纱布棉花,上海棉纱价格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上涨了3.8倍」?





© 2024-11-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