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知乎上的历史大V为什么不将己见发表于学刊? 第1页

  

user avatar   ma-qian-z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不敢说“们”)的大多数观点(不限于历史)本来就是从论文中抄来的,再“翻译”成大白话贴到知乎。这些简化版的二手货怎么敢再拿回学术圈?怎么好意思拿去评职称?

反过来说,大多数知乎网友没空看论文,行家不屑于写大白话科普,当然是我这种二道贩子出来当大V啦。时无英雄,竖子成名,各位愿意勤搜索、多打字的话,也可以每天几千赞啊。那些不用知网账号就能看的论文足够横扫知乎了。

而且这也很合理。术业有专攻,把内行晦涩的文字转化成普通人喜闻乐见的内容,本来就是(自)媒体人擅长的工作。强悍的中介年入千万,优秀的翻译买车买房,我靠文字“翻译”能力吃口饭,在外行读者面前摆摆伪专家的架子,有什么不对?引用的段落都显著标出了啊。

当然啦,再自信的伪专家也脱不出一个“伪”字。我的大学同学守着土木本行当真专家,纷纷评教授聘总工,收入的零头都能砸死我,动不动就开出几倍的月薪诱惑我去非洲修路,说是以工代赈,校友扶贫。对此我也心态平衡,谁让我上大学不好好做实验,工作了不虚心请教前辈呢。搜索工和码字匠人要是真的收入丰厚,早就有一大票天才蜂拥而至,挤得我去非洲了。所以眼下的状态挺好,起码对百度熟练工很不错。学刊什么的,我还不想自取其辱,偷偷下点免费论文就好。

相关回答:

马前卒:在知乎以单个账号累积获赞达 100 万,是种怎样的体验?

马前卒:为什么有些事对别人来说是举手之劳可他们却不愿帮忙?

马前卒:你在生活中用过最高端的数学知识是什么?

马前卒:马前卒有那么多高质量的回答,为什么不是任何话题的优秀回答者?


user avatar   qiu-yuan-89-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分三块说吧。

一直在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院,最早是做中国近代史新闻与社会传播发展史,主攻以时事戏剧为主的戏剧变化;最近几年来从事中国北方民族宗教文化演进的研究,目前取得成果最多的,是卡尔梅克蒙古与布里亚特蒙古方面。之前发表过一部中国近代租界华人社会新闻娱乐传媒对华界影响(报纸、无线电广播、燕子窟、默片等西方娱乐传媒方式,最早是通过租界进入中国,再由租界传播到华界,而租界内与华界,又施行两种不同的内容审查机制),也是自己的毕业论文。

在知乎上,这个是特别冷偏的话题,即便在历史话题下,也极少有人会关注。我在知乎没看到过相关问题,也就从来没提过。

蒙藏宗教文化这方面,在知乎是敏感话题,我在16年10月前,比较认真地写过几个答案,解释外蒙古历史上和清朝的政治关系、与西藏的藏传佛教的影响,藏传佛教在蒙古各地的发展特征,卡尔梅克蒙古人受佛教与土耳其伊斯兰教文化影响下的左右摇摆等等。

这一段,是遵照知乎管理员发来的私信,再次删掉的内容

写中亚腹地的蒙古汗国和卡尔梅克蒙古在历史上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答案,可能是里面讲到了回回教的一些事吧,也给我删了



二,

我目前很大一块精力时间,是用于翻译。在最近一年多,为了写自己一部设计到十八~十九世纪鸦片贸易的历史通俗读物,我需要先提前接触相关文献资料,所以我先用一年多时间翻译他们。其中也有相关历史学家的著作。

这些著作里,已经有外国史学前辈的观点和结论了,观点不是我的,是人家通过反复研究后得出来的劳动成果。我只是把仔细看,他们翻译过来,考虑自己是否能采信就得了。

另外,还有很多英国东印度公司、英印总督与英国驻华公使、法国上海法租界公董局的一些原始信件、函件与官方文件;英国、美国洋行与印度巴斯人商行之间的信件、私人日记等等。我把这些也都仔细看过并翻译出来,但谈不上什么系统研究,只不过是从中了解到更多有关鸦片生产、贸易体系与价格行情、鸦片贸易变迁与十九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十九世纪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医药化学工业的进步对毒品行业产生的影响等等方面的各类知识而已。

这些通过阅读和翻译,而了解到的知识,能大大的丰富我自己作品中的内容,能让我讲出别人讲不出来的故事。这就可以了,我不需要、也从没考虑过在这方面,去做专业的研究




我对知乎的态度,就和本问题下另一位答主回答里的一句话相同:没必要。

我个人在知乎这近两年来的感觉,是知乎的历史方面,主要就是“扯淡”和“听别人扯淡”,哗众取宠+神侃,是主流。

真认真写的答案,不一定能有人在乎。


最后,我是最现实的想法——知乎又不支付我稿费,我凭什么每个问题都认认真真的答、仔仔细细地写呢?

在知乎差不多两年,我的私信里,收到最多的,就是各种能不能把我某个答案转发到公众号的请求。在知乎之外,则有更多的公众号,连私信都不发,直接就把我的答案都抄过去了。

我费劲费时写答案,给别人提供内容,何必呢~

所以,我把我写的最认真的内容,都留给自己有实际价值的出版物去。在我书里,我会仔仔细细讲的事物,在知乎上如果遇到有人邀请回答的话,简单说个皮毛轮廓就得了

凡是遇到在我的答案下做出评论,说我的答案里错别字多、病句多的,我的答复就是,我就是利用点限于时间写,您看答案也不过是图个好玩有趣,免费白看的东西,就别挑三拣四的了~


user avatar   472218459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开始的时候想吐吐槽,不过既然 @時客 说到发表的问题,还是稍微认真写两句吧。

应该说,目前学术发表体制和网上撰写文稿的工作方式区别还是很大的。

比方说好一点的史学类C刊,稿子大概要一万到一万五千字上下,一般分为4节,除了每节开头结尾的论说段落可以不太投放史料,其余每个自然段至少投放2条史料——甚至可以说,大多数段落里的句子除了开头结尾的总括句以外,就是史料句和对上一句史料进行简要分析的句子,每页脚注大概在5-10项不等。而且史料要有分层——不仅要有《清实录》、《清会典》,档案、文集、方志、稀见史料等等至少还要有一种。档案至少要两个方向,文集也要有多个人。对于稍微综合性强一点的题目,这篇文章背后的史料长编大概是在2-3万字左右;为了提炼史料长编,看的文献字数更要数倍于此。这个工作量就算再怎么简化,写一篇大概最快也得1-2个月。对于博士研究生而言,期刊一般要求比在职人员更严,工作量也就更大。

我之前跟人讲了一圈的某篇文章,其中的核心史料来自台北故宫的某一件孤本,今年8月赴台看到真书,9月写出一些草稿,10月初为了补充内容再去看一轮,然后等到文章初稿写出已经是11月初了。而在8月份以前我做过多久的工作呢?从2016年夏天开始断断续续做,大概是12-15周左右的工作量。

我不知道知乎历史话题下经常出没的各位朋友,写一篇答案要多久。但我觉得大家不太可能花20多周来写一个答案吧!

而且文章初稿写出来,不算结束。一般这篇文章要先在课题组/师门小范围内传阅一圈,然后在不同的工作坊讲一次或多次,听取大家的意见进行修改。然后再开始投稿。即便运气非常好,只投一次就中,而且基本不排队(事实上不可能),等到刊出大概也得半年以后了。算下来,一篇C刊出炉大概要多久,你也可以猜到了。

这还是对于史料处理比较粗疏的清史领域。对于史料处理要求较高、前人成见纷繁复杂的中古史,要精读的东西远胜于此,发表周期也更长。如果你想投一些较好的刊物,而且又没有强有力的大佬来罩,那么投稿周期可能会长达4-5年——《历史研究》就不乏此类情况,超过了一般博士生的毕业周期。大概没有知乎答主会这么写答案吧!

我觉得知乎写答案很类似于写本科课堂的小论文——一个比较浅显的问题,选取一个点做一层展开,史料不必复杂、用词不必斟酌,但论证逻辑要明显、“话术”比较重要。这种小的论述,也许可以构成期刊论文的一部分,但肯定不是期刊论文本体。我在知乎贴过数次论文,从大家反响来看,阅读效果并不是很好。当然这也是知乎能存在的一个原因:总要有人看了一些专业研究,然后再翻译成大家看起来容易读的文字嘛。

——————

看到很多人说版面费的事情,其实现在C刊里较好的刊物(一些学校会把核心刊物再分等,这些刊物一般会划入B类)往往是不收版面费的。原因很简单:好的刊物管理比较严格,稿源稳定(不缺高质量稿子,不需要降低标准),稿子质量高,看起来也省事。我上面说的就是这类刊物的情况。我自己投中了两篇,都没要版面费。收版面费的刊物一般是C刊质量较低的部分以及非核心的所谓“省刊”,编辑部管理较差,刊物在编审工作外开支较多,而且目标人群有强烈付费意愿,捞一笔是一笔。这类刊物的稿件写作周期我就不清楚了。

评论区里期刊中介做广告的一律删评拉黑。正经投稿人投稿不顺都是你们这帮收钱加塞的人闹的。


user avatar   li-xiang-1-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几个人看,没几个人评论,没有点赞机制,没有粉丝机制,没有稿费,没有大V软文广告费,甚至还要收版面费,而且还要被审稿好几轮,发表出来黄花菜都碳化了,对于不需要评职称的人,发表在学刊上真是花钱买罪受!

学刊高贵论,是互联网时代下的印刷术思维,迟早是要被滚滚的时代潮流吞没的!浙江大学的举措只是一个开端。

所以,我们的问题应该是,在学刊上发表论文的专家们,为什么不发表知乎上呢?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谢

@sxc

邀请。非常非常感谢。

为了防止邀请我的sxc老师撤销邀请,我不得不截图。


@朱峰女士,你的答案,为了防止你进行修改,我已经截图了。没错,如你问题当中所说,礼貌是不是软弱?

当然不是。

我自问是一个普通人,在知乎得到关注多,也只是因为我勤勤恳恳,一个字一个字写得多,仅此而已。

我去咕咚网之前,当过记者,做过公关,我也不是什么名校毕业,但是我深深知道,原创是品德,是节操。做记者,报道要如实,要客观,要中立,要还原事情的本来面目。

我为什么要在微信群“红包体育”里面和你抬杠,为什么要质问你,想必你已经不记得了,然而我记得清清楚楚。


我不关注你的微信号,那是有非常重要的原因的。朱峰女士,你说你没做过亏心事,那么想必在你看来,未经他人许可引用、转载他人原创的内容,不算是亏心事了。


你不记得的事情,我一点一点帮你回忆起来吧。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

当你加入“红包体育”的时候,我对群主说了一句话。【我很高兴,我有不删除任何聊天软件当中聊天记录的好习惯。】


这里截图当中的日期是一直就存在的。至今我的iPhone 4S也一直在用呢,不可能改掉。


你为什么和我说抱歉,你忘了?2015年3月3日你所说的,是真的都不记得了?


当时我的反应,算是很克制的了,毕竟当着“红包体育”群里这么多人的面。

为什么我过了这么久,才再次在“红包体育”群里质问你,我想你应该明白。我知道每个人做自媒体不容易,想靠着才华变现,更加不容易,当时你肯道歉,说你会改,那么我也就得过且过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改了吗?如果你改了,你就不会不经过

@式微

同意,转载她的答案,而且还将她列为“第二作者”。

你的所谓声明,夹杂在你的正文内容当中,而不是正式开辟一个子栏目道歉,被诸多的信息噪声遮盖着,这就是你的诚意?

上述三张截图,是2015年6月17日早上8:43时截的。我现在还很怕诸多水军说我图片造假呢。下面两张图,是2015年3月3日晚上20:49时截的。那个时候,你的微信ID还没有“太阳表情”。

这个总不能说我作假了吧?



而你在面对我的质疑的时候,说了些什么话,你还记得吗?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截图的原因。

二次编辑加了些东西,就可以等同于你自己的原创,是吗?


事实证明我当初心一软得过且过,才是真的错误。


你说了“最初开时,格式内容混乱,但转载内容标明了作者”——我还是那句话:用了我的东西,问过我吗?

你说了“微信对于转载格式有了新要求后,我们也跟着学习,把之前来源不明的全部删除。之后再也没有出现不合规的转载“——来源不明?请看看截图,你自己说过的话,怎么就这么快忘了呢?”是从虎扑、知乎、直播吧很多来源的文章“,这还算是来源不明?

你说了“暴力行为冠以道德名义,缺又恰恰选择了一个认真做事的自媒体下手,无论是出于要稿费,还是炒作涨粉,都不会实现的”——暴力冠以道德的名义?我质问你,就是暴力,你不告而拿,拿了我的答案,也拿了知乎上别人的答案,这种偷窃行为,就是道德的?


另外,请弄清楚,到底谁在炒作?我只是把原文作者式微老师带到了“体育红包”群,让她自己和你说清楚,这就是炒作?式微维护自己正当权益没有成功,自己写了篇专栏,以正视听,这叫炒作?

你说了“另外。。。您在背后诽谤我的许多聊天截图我已经给了律师。我们没做亏心事,我们礼貌但不软弱,真的,用法律途径解决,只对我们单方面有利啊。但您若真的要这样苦苦相逼,请也不吝给我一个您的地址,给您去一封律师函”。


我在背后诽谤你?请把截图放出来,让知乎用户都看看,我到底怎么诽谤你了。


你没做亏心事?没做亏心事我会质问你为什么不经过我允许转载了我的内容?


说我苦苦相逼?到底谁逼谁?“咕咚-李旸”是我在“红包体育”群里的ID,那是因为之前说过要标清楚所在的企业、媒体和姓名,所以我这样写。


我再说一次:质问你,是因为你在知乎未经我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了我的内容;我质问你,是因为你在知乎未经式微老师的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了式微老师的内容。


知乎上的回答问题,是我业余时间所为,工作忙的时候我只能下班回答问题,晚上写公众号内容,或者把知乎的答案放到我自己的公众号上去。关于足球篮球的内容,和咕咚网没有一点关系,全部是我自己的业余创作。


而你,直接找到了咕咚创始人、CEO申波先生,也就是我的最高领导,去质问我的行为是代表咕咚,还是代表个人。


我在知乎的ID和个人说明写得清清楚楚,没有和咕咚有任何的关联。你没有经过我个人的允许,转载引用我在知乎的内容,被我质疑你转载了别人的内容,居然好意思说是“法律层面的诽谤”?居然还去和我供职的企业对质?


到底是谁苦苦相逼?


所谓认真做事的自媒体,是把知乎用户的文字答案,变成自己的声音和话语,放到视频当中去,是吗?


所谓认真做事的自媒体,是未经他人许可,擅自转载、引用他人在知乎的原创答案,是吗?



最后我很想问一句:你既然深知自媒体人的成长有多么不易,为什么你还要去做“未经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其他自媒体人的内容”这样的事情?


最后,是我放出的所有截图的具体信息。



我在这里声明:我是知乎用户李暘,在知乎的每一个答案,在知乎的每一篇专栏文章,不敢保证完美无缺,逻辑严密,没有错别字,但全部是我自己的原创内容,任何人未经我许可,转载、引用、抄袭我的答案,即为侵权行为。


user avatar   bu-ha-l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宋太祖、明太祖、唐太宗这三位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英主,不存在不能相提并论的问题。同样的,汉高隋文光武康熙也可以与这三位还有秦皇汉武相提并论。


user avatar   xiaobaoj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宋太祖、明太祖、唐太宗这三位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英主,不存在不能相提并论的问题。同样的,汉高隋文光武康熙也可以与这三位还有秦皇汉武相提并论。




  

相关话题

  历史是谁书写的,如果是胜利者书写的,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历史? 
  什么叫“气数已尽”? 
  为何西方历史书中描绘的中国古代地图偏小? 
  历史怎么学!!? 
  古代中国是不是总是领先于世界?如果三百年前发生工业革命保持领先会发生什么? 
  我们现在是不是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代? 
  中国崛起过程中,遇到不利的外部环境,该如何克服来发展? 
  晚清中国如何才能走向君主立宪制国家?君主立宪制如何才能取得成功?难道注定失败了吗? 
  新清史运动为什么会在美国兴起? 
  成化犁庭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前一个讨论
哪一瞬间,你觉得这个人特别懂你?
下一个讨论
历史上有哪些体型比较肥胖的皇帝?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