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现在已有的科普中,我们支持和批评的具体方面有哪些? 第1页

  

user avatar   luyao-z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扯大概念,具体回答题主的问题,列几个我的看法

支持信息可靠有根据,反对个人臆测和以偏概全

无论何种形式、何种层次的科普,「科学」都应当是其内容的基石。科普创作应当秉持同样的科学精神,言必有据。如果在创作中夹杂个人观点,应当与转述的事实做明确的区分。

当然,科学本身当然也会犯错,而且前沿科学领域许多都存在争议或者搞不清楚的地方。这是科学本身的面貌,没关系。但在传播前沿科学,尤其是尚存争议的内容,以及存在多种流派的领域时,不能以偏概全。不能将尚未被普遍接受的某种观点,某种流派,有失偏颇地表达成板上钉钉的真理。

支持力所能及,反对不懂装懂

创作科普作品创作者本身能力范围内的作品。面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和题材,如果一定要做,一来加强自身学习,二来请教专业人士把关。不能不懂装懂,做出一番「老子天下第一」的态度。

支持真实还原,反对过分夸大

和科学研究相比,科普作品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大众群体看得到,看得懂,在内容组织和表达上肯定要更贴近民众,减少佶屈聱牙的专业术语。在对科学原理进行通俗化阐述的时候,可以进行一些表述上的加工、采用一些创作手法。但是不应当过分夸大,以至于偏离科学的本意。也就是说,不能太标题党。

支持原创,支持版权保护,反对剽窃抄袭

支持原创内容。引用、编译的内容需要获得授权。素材本就为开放授权的,需要注明出处。反对各种窃取他人创作成果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抄袭、剽窃、洗稿等等

支持开放交流,反对一言堂

科学本身就是开放的。科普创作者也应当秉持这样的科学精神,开放交流,知错就改。反对搞一言堂,搞绝对权威,反对拒不认错的行为。


以上。




  

相关话题

  从古希腊开始,欧洲对科学和哲学的研究,都是远超现实需要的,是什么让他们在这条路上一直发展的呢? 
  什么是可证伪性? 
  为什么中国不能给科学家比美国更优厚的物质条件呢? 
  为什么有时候东西掉到地上就再也找不到了? 
  除了NASA,还有哪些科研机构科普做得特别好? 
  如何用你所在的领域专业知识证明人类的本质是「套娃」? 
  科学是如何运作的? 
  让自己多赚钱、多学习知识真能帮助国家富强吗,为什么? 
  为什么现在关于超弦理论的相关科学研究成果几乎听不到了? 
  X 战警中那些超能力有何科学解释? 

前一个讨论
分子、原子的运动有多剧烈?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刘大可先生 2018 年 11 月 22 日晚上的这篇声明?





© 2025-04-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