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鲜卑化汉人跟汉化鲜卑人各自算什么民族? 第1页

  

user avatar   dai-wan-q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一圈发现居然完全没有人回答题主的问题……

先说结论,把北燕视为汉族政权是很不负责任的说法,因为北燕是一个在政治上极其胡化的政权,不仅在统治阶级的构成上排斥汉族官员,其制度上也回到了一百年前的匈奴汉赵政权时期,放到整个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的诸胡族政权中也是极其反动的,即便冯跋是汉人,也绝不应当将北燕视作汉族政权。

并且,冯跋真的是汉人吗?

我在这个回答中提到了内田昌功的《北燕冯氏出身与<燕志>、<魏书>》一文,在这里我以这篇文章的几个观点为基础简单探讨一下冯跋为汉人的可能性。

一、冯跋的名字

内田昌功考证了唐末以前正史中出现的名字含“跋”的人,计有:

猝跋韩 (虏大人)、忽跋邻 (鲜卑) 、莫护跋(鲜卑)、叱卢乌孤跋 (非汉族,疑为鲜卑) 、 尉地跋 (卢水胡)、范龙跋 (林邑)、頞跋 (非汉族,疑为鲜卑) 、匹候跋(柔然) 、和跋 (鲜卑) 、陆石跋 (鲜卑)、苟洛跋 (鲜卑) 、仓跋 (汉人) 、跋提(柔然)、勿六跋(纥奚部)、宇文悉跋堆 (匈奴)、跋利延(高车)、跋陀罗 (天竺)、跋陀(西域沙门)、跋地设 (吐蕃) 、宇文跋 (匈奴)

不难看出,汉人几乎不以“跋”字为名,而名字中含“跋”的,大部分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尤以鲜卑、柔然、匈奴为主。

而冯跋的小字(《魏书》记作小名)乞直伐更是一个典型的胡人名字,这应当是冯跋的鲜卑名,可能与慕容廆字弈洛瑰一样,《宋书》就说若洛廆是他的鲜卑名,正好与吐谷浑对应。

再看冯跋时代的冯氏族人,冯素弗(长弟)、冯丕(弟)、冯弘(弟)、冯买(从兄)、冯睹(从弟)、冯万泥(从弟)、冯乳陈(从兄子)。

这其中只有冯买和冯丕的名字是汉族常用的,其余的人名都是典型的胡人名字,至于冯弘,他很有可能是和冯跋一样,在称帝后改为汉式的单名,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冯跋的父祖冯安、冯和大概率也是这种情况


二、冯素弗墓的随葬品

这部分内田昌功主要依据黎瑶渤《辽宁北票县西官营子北燕冯素弗墓》、宿白《东北、内蒙古地区 的鲜卑遗迹——鲜卑遗迹辑录之一》两篇文章中对冯素弗墓葬的考证得出的结论:

冯素弗墓中所见到的汉人特征是因为墓主人是高级官员,这种特征是比较普通的。而汉人墓中所 常见的随葬品,如家畜俑、人俑、铜钱则完全不见。另一方面又具有同时代鲜卑墓的一些特征。 因此,可以说,冯素弗墓中有汉族、鲜卑族两方面的特征。与其说是以汉文化为基础接受了鲜卑文化的影响,不如说是以鲜卑文化为基础,接受了汉人文化特征,特别是官人文化的影响 , 这种 看法妥当些。

葬俗这块基本上属于我的知识盲区,就简单引用一下原文了。但是我个人认为内田昌功的结论是更符合冯氏家族经历的,原因放在下文中说。


三、《魏书》对北燕史料的修改

冯跋,字文起,长乐信都人也,小字乞直伐,其先毕万之后也。万之子孙有食采冯乡者,因以氏焉。永嘉之乱,跋祖父和避地上党。父安,雄武有器量,慕容永时为将军。永灭,跋东徙和龙,家于长谷。幼而懿重少言,宽仁有大度,饮酒一石不乱。三弟皆任侠,不修行业,惟跋恭慎,勤于家产,父母器之。所居上每有云气若楼阁,时咸异之。尝夜见天门开,神光赫然烛于庭内。及慕容宝僭号,署中卫将军。——《晋书·冯跋传》
海夷冯跋,字文起,小名乞直伐,本出长乐信都。慕容永僣屯长子,以跋父安为将。永为垂所灭,安东徙昌黎,家于长谷。跋饮酒至一石不乱。母弟素弗,次丕,次洪,皆任侠放逸,不修行业,跋恭慎勤稼墙。既家昌黎,遂同夷俗。后慕容熙僣号,以跋为殿中左监,稍迁卫中郎将。后坐事逃亡。——《魏书·冯跋传》

《晋书》与《魏书》在对冯跋早年生平记载有几处明显的差异,首先《晋书》记载后燕灭西燕后,东徙和龙的人是冯跋本人,而《魏书》的记载则是“安东徙昌黎”。这个差异是非常耐人寻味的。

根据《晋书·冯跋传》可知冯素弗“弱冠 ,自诣慕容熙湛尚书左丞韩业请婚”。也就是说冯素弗应当是出生于381-387年之间,而冯跋在慕容宝称帝的396年已经出任中卫将军,那么此时他的年龄保守估计也应该在16岁以上,所以冯跋最晚也应当出生于380年前后,据此可知在慕容永被灭,冯氏迁往昌黎的394年,冯跋至少已经在14岁以上了。

但是要注意,以上年龄全部是根据《晋书》的记载推算出来的,而在《魏书》中,能够较为准确的推算冯跋年龄的记载全部消失了,只能得知冯跋在慕容熙时代大约是成年了。但《魏书》则多出来一句“既家昌黎,遂同夷俗”,联系上《魏书》中的“安东徙昌黎”,很显然,《魏书》的记载正是为了强化冯跋是在迁居辽东后才“遂同夷俗”的印象,因为如果按照《晋书》的记载,很容易看出冯跋迁居和龙时可能已经成年了,这种情况下再“遂同夷俗”就显得十分牵强了。

当然,这部分内容不能简单的断定是《魏书》有意为之,但是内田昌功发现,《魏书》有意隐去了北燕政权的胡化属性:

群臣固请,乃许之,于是以太元二十年乃僭称天王于昌黎,而不徙旧号,即国曰燕,赦其境内,建元曰太平。分遣使者巡行郡国,观察风俗。追尊祖和为元皇帝,父安为宣皇帝,尊母张氏为太后,立妻孙氏为王后,子永为太子。——《晋书·冯跋传》
群臣推跋为主,僣即天王位,大赦,令曰:"义贵适时,不必改作,故陈氏代姜,不徙齐号。即号燕国,改为太平元年。"追尊祖和为元皇帝,父安为宣帝,子永为太子。——《太平御览引十六国春秋·北燕录》

《晋书》与《十六国春秋》中都记载冯跋是称“天王”,封冯永为太子,并追尊父祖为皇帝。天王在十六国时期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政权首领的称号,名为天王,实际上级别等同于皇帝,其继承人称为太子,有资格追尊父祖为帝,自己死后的谥号也是皇帝,《北燕录》就记载冯跋“葬跋于长谷陵。伪谥文成皇帝,庙号太祖。”

太宗初,云为左右所杀,跋乃自立为燕王,置百官,号年太平,于晨永兴元年也。…………神麚二年,跋有疾。其长子永先死,立次子翼为世子,摄国事,勒兵以备非常。——《魏书·冯跋传》

而《魏书》却记载冯跋自立为燕王,其子冯翼为世子,其级别是要低于天王的,且冯跋父祖的尊号以及他自己的谥号也全不见记载,其目的应当是为了隐去北燕胡人政权的面貌。

以其太子永领大单于,置四辅。——《晋书·冯跋传》
乃许之,遣单于前辅万陵率骑三百送之。——《晋书·冯跋传》
寻而魏军大至,遣单于右辅古泥率骑候之。——《晋书·冯跋传》
三年七月,以太子永领大单于,内置四辅。——《十六国春秋·北燕录》

单于及单于台官员也是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实行胡汉分治的制度特点,一般来说是以储君出任大单于建单于台统辖胡人,但是以上与单于相关的记载均不见于《魏书》。

另外,《魏书》对于各政权统治者的记录,是严格按照级别和时间顺序分卷的

  • 卷九十五为:匈奴刘聪 羯胡石勒 铁弗刘虎 徒何慕容廆 临渭氐苻健 羌姚苌 略阳氐吕光
  • 卷九十六为:僣晋司马叡 賨李雄
  • 卷九十七为:岛夷桓玄 海夷冯跋 岛夷刘裕
  • 卷九十八为:岛夷萧道成 岛夷萧衍
  • 卷九十九为:私署凉州牧张实 鲜卑乞伏国仁 鲜卑秃发乌孤 私署凉王李暠 卢水胡沮渠蒙逊

《魏书》卷九十五至卷九十八所记载的君主称号均为皇帝或天王,在级别上是一致的,而记载在卷九十九上的就是称王之人,那么如果按照《魏书》中记载的冯跋为“燕王“,则他应该出现在卷九十九。也就是说,《魏书》在编纂过程中,其记录者是清楚知道冯跋实际上是称天王的。


四、冯跋汉人说溯源

虽然《魏书》对冯跋的记载作了大篇幅的修改,但《魏书》成书于北齐年间,肯定不是最早记载冯跋为汉人的史书,《魏书》极力强化冯跋的汉人身份,其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北齐对孝文帝改革极为推崇,强化孝文帝及其生母冯太后的汉化属性很有必要;另一方面长乐冯氏与元魏皇族长期联姻,在北朝的政治能量不小,他们也极有可能向《魏书》的编纂者施压,保护自己汉人高门的形象。

而检阅相关史料可知,最早记载冯跋为“长乐信都人”的,是《太平御览》引崔鸿《十六国春秋·北燕录》,已知崔鸿是一个治史非常严谨的人,他为了避免《十六国春秋》受到北魏朝廷的干涉,其生前并未公布此书,所以他应当没有理由去修改北燕的相关史料。

而《十六国春秋》是崔鸿整理晋魏前史编纂而成的,据《隋书·经籍志》的记载,十六国时期关于北燕的史书只有一本,就是十卷《燕志》:“记冯跋事 , 魏侍中高闾撰”。而高闾生活的年代比崔鸿要早一些,那么《十六国春秋·北燕录》的原始史料,极有可能就是出自《燕志》。

高闾是渔阳郡人,渔阳离北燕非常近,北魏撰写十六国政权史书时通常是让和原政权有亲缘关系的人来做,例如《秦书》的作者是左民尚书姚和都,他出身南安姚氏、北凉国史《凉书》的作者是高谦之,他父亲高崇是沮渠牧健的外甥。所以高闾也有可能有亲属有北燕仕官的经历或其他关系。

虽然高闾和北燕的关系很难考证,但是他和北燕冯氏的后人冯太后的关系却是显而易见的:

文明太后临朝,诛浑,引闾与中书令高允于禁内,参决大政,赐爵安乐子。…………文明太后甚重闾,诏令书檄,碑铭赞颂皆其文也。——《魏书·高闾传》

可以说,高闾是在冯太后的赏识下得以让自己的政治仕途更进一步的,那么他作为冯太后的近臣,受命编纂《燕志》,在冯太后的授意下,将冯跋的出身改为“长乐信都人”是非常合理的。

关于这一点,还可以参考南朝对北燕冯氏的相关记载:

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治黄龙城,拓跋焘伐之 , 修之与同没人邢怀明并从。——《宋书·朱修之传》
祖母冯氏,黄龙人,助治国事。初,佛狸母是汉人,为木末所杀,佛狸以乳母为太后。自此以来,太子立,辄诛其母。一云冯氏本江都人,佛狸元嘉二十七年南侵,略得冯氏,浚以为妾,独得全焉。——《南齐书·魏虏传》

朱修之传直接称冯弘是鲜卑人,朱修之本人在北朝生活效力过,他的看法是有一定可信度的。《南齐书·魏虏传》则提供了两个说法,一个是黄龙人,这个显然是按照冯太后父祖的籍贯来的,另一个说法是江都人,这个看起来像是民间传言。但不管这些说法的可信度如何,起码能证明的是,南朝人并不知道冯氏为“长乐信都人”的说法,按理来说,冯弘子冯业在北燕灭亡后渡海投奔南朝,被刘宋封为罗州刺史、怀化侯,如果冯氏确为长乐人,为何南朝史书中没有任何记录?恐怕连冯业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长乐人。

综上所述,我认为内田昌功在《北燕冯氏出身与<燕志>、<魏书>》提出的观点是很合理的,我们从北燕政权的结构,性质和北燕冯氏成员的习俗姓名来看,冯氏本身就是鲜卑人远比他们是鲜卑化汉人的说法要靠谱。

所谓长乐信都人,是冯氏进入北魏后,攀附汉族高门所编造出的谎言,从“永嘉之乱,跋祖父和避地上党”开始,在时间线上就不太经得起推敲了。由于冯太后的执政,得以通过官方编写史书的方式来合法化这一说法,又由于冯太后是北魏汉化的先驱,所以对北魏汉化政策十分推崇的东魏北齐进一步的编造了北燕冯氏的历史,强化了其汉人的身份。


user avatar   he-liu-hun-29-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去,总感觉这个题目在内涵俺...

所谓的鲜卑化其实是孝文帝汉化不彻底所产生的区域性文化差异,随后在政治资源不平衡的助推下逐渐发展为一种“胡化逆流”

鲜卑化汉人有代表性便是高欢这种六镇边卒,从他们的身份认同上来说当然是天然的靠向鲜卑

就像我一个满族同学从小在回族自治州长大,生活习惯然的向回族靠拢

这也是为什么高欢对往日部下多称“乡客”,这也是万绳楠提出“怀朔集团”的原因

你怀朔镇出生的,你的乡党自然也是怀朔镇的

但是

这里就有但是了,六镇群体的汉化并不能说是没有,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六镇的汉化程度被人忽略了

而六镇豪酋大族的汉化程度是很高的,比如对读书识字的重视,还有墓葬品反映出浓重的汉化色彩,还有可能性颇大的鲜卑语—汉语,双语制

况且六镇起义的真正导火索其实是镇兵无处就食,而非尖锐的“民族矛盾”

所以这就能解释为啥六镇一乱一大堆既得利益者的六镇豪酋卖力的去镇压起义,反倒一些汉人下层官吏还去加入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

当然高欢是后者中最有野心的那群人之一

所以说洛阳那些汉化的鲜卑族或是六镇鲜卑化的汉族其实只是不完全汉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族群归属模糊的阶段性产物

这样的身份在政治人物的一番包装下显得更加拧巴

但如果把视野扩展到整个北周北齐,我觉得用这段话总结是最好的:


user avatar   yi-li-bi-ya-bu-b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汉化的鲜卑人当然是鲜卑人。

鲜卑化的汉人依旧是汉人。

难道你认为大野渊,普六茹坚是鲜卑人?

清时逼迫剃发的是满人?


user avatar   li-yang-ke-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姑娘听说挂号300就千里迢迢来到医院了,她的需求是“今天看上病”,别家医院挂号再容易那也是明天的事了。挂号资格都在黄牛手里,这就是医院的供应。结果就是黄牛可以随便报价。

这4500体现的不是真的医患供需关系,而是特定情景下的趁人之危。

原价再高,都避免不了这种状况。


黄牛广泛出现在兼具时效性与稀缺性的交易中,例如演唱会、球赛、火车、医院门诊,其中前两样普遍是市场经济,一样有黄牛卖天价票。

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有时效性,价格就很难反过来影响供应与需求。

而黄牛一旦内外勾结,就可以自己来影响稀缺性。

10年前我曾有过以3倍价格买了张黄牛火车站票,因为我有急事儿但火车站没票,结果一路上车上满是空座。




  

相关话题

  元朝和清朝,属于外族入侵,为什么还被归到中国的历史朝代里?难道这不是一件耻辱的事情吗? 
  鲜卑人与蒙古人同属东胡,为什么鲜卑历代出高鼻瘦脸帅哥,据记载独孤信慕容冲等都是帅哥,而蒙古人却没有? 
  太平天国对清政府最大的打击是哪方面的? 
  汉族历经这么多朝代,汉族还有所谓民族服饰吗? 
  刘渊、石勒、苻坚、慕容垂、拓跋珪、拓跋焘、拓跋宏、高欢、高洋、宇文泰、宇文邕十六国及北朝君主谁最强? 
  为什么满族在清朝时没有被汉族同化? 
  吴三桂麾下的关宁军将领士兵都是怎么想的?他们全都就心甘情愿地给是自己世仇的满清卖命屠杀汉族同胞吗? 
  满族在明代的时候是外来民族吗? 
  当初汉族人口那么多,被满族的清朝统治近2个世纪,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有一些中国人听到“相对其他民族汉族血统纯、南北汉族父系遗传差异小”后会不高兴甚至强行“科普”? 

前一个讨论
不同国家的斯瓦希里语使用者说本国方言,可以彼此理解吗?斯瓦希里语是否存在一个类似普通话地位的方言?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清末云南杜文秀?





© 2024-05-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