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其实对日本战国史了解不算很多,强行答一下。
在这个问题上,我是从军事和地理方面来看的。
在我看来,要想统一全日本,有两个地方是必须完全掌握的,那就是关东和近畿。关东,也就是指著名的关八州,包括相模,武藏,上总,下总,安房,常陆,上野,下野八国;近畿其实指的是围绕京都的五国,又称五畿(日本有五畿七道之称),即山城,大和,和泉,摄津,河内五国。
既然提问者问的是为什么是德川家康而不是武田信玄或者上杉谦信统一了全日本,那么我们就有必要纠正一个算不上错误的小错误:德川家康是站在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的功绩之上完成对全日本的统一的,要说的话事实上织田信长在本能寺之变前就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天下人”了,所以,本回答将主要讲解为何是织田信长而不是武田信玄或上杉谦信取得统一天下大势的原因。
回到前面的话题上。之前我们说,要想统一日本,就必须完全控制关东或者是近畿。可以说这二者可以看作是中国的中原和关中,谁能控制他,谁就能占据先手。
织田信长的发家史已经为人所熟知,我就不再赘述了,我们先来看一看关东发生了些什么。
关东,事实上指的是东海道的铃鹿关,东山道的不破关和近江的逢坂关三关以东,陆奥,出羽以西的地区,因为有八个分置国,因此被称为“关八州”或者“关八国”。历史上掌控关东进而虎视全国横扫近畿的例子并不算少,例如源平之争中终结乱世的源赖朝就是以关东豪族为基本盘西进击破平氏,进而掌控近畿,建立镰仓幕府统治的;之后的足利尊氏也是以关东为基本盘,反攻近畿击败后醍醐天皇,建立室町幕府的;再之后德川家康也是以关东为根据地西向,在关原合战中“依靠”毛利三神(开玩笑,重点点名关原战神)击败西军取得天下的,我们甚至可以断言,得关东者得天下。
那么为何在战国时期没有人能彻底掌控关东呢?原因其实在于关东在那时局势混乱不说,能臣将相和睿智奇葩都层出不穷。
关东局势其实早在近畿掀起战国先声应仁之乱前就已经打的一锅粥了。早在天下还算安定的应永二十三年(1416),关东就爆发了“上杉禅秀之乱”,紧接着又在十六年后的永享十年(1438)年爆发永享之乱,两年后又爆发了“结城合战”。可以说乱的一批。究其原因,是在于关东极其复杂的政治局势。
自从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以来,几乎所有的幕府都以关东为统治核心,但是由于将军及其参谋和亲属大多集中在京都,对关东的统治不算有力,因此幕府在镰仓设立了“关东公方”一职来统治关东,出任第一任关东公方的是室町幕府首代将军足利尊氏次子足利基氏。关东公方直接统辖武藏,相模,伊豆及上总下总等地,而为了辅佐关东公方,又设立了关东管领一职,关东管领一般由上杉家担任,需要注意的是上杉谦信原名长尾景虎,不是上杉家本系,属于养子过继继承了原上杉的名氏和家徽。上杉家分为多个分支,其中最强大的是山内上杉家和犬悬上杉家,犬悬上杉家在“上杉禅秀之乱”中造到毁灭性打击,余族迁往京都。犬悬上杉家覆灭不仅使山内上杉家膨胀,也使得上杉家另一分支扇谷上杉家崛起,其中山内上杉家主要领地是上野国。
扇谷上杉家崛起的机遇正是“永享之乱”和随后扫荡镰仓公方余党的“结城合战”,也就是关东管领山内上杉家和关东公方足利持氏之间的斗争,在永享之乱里足利持氏身亡,而扇谷上杉家则借助此次机会迅速攫取包括武藏,相模,下野的领地,实力迅速发展。然而永享之乱后幕府再立足利持氏之子足利成氏,这就为关东的再次混乱埋下伏笔
果不其然,永享之乱爆发后十七年,由于幕府规定关东公方所有文书必须由管领副署,使得上杉家和关东公方关系急剧恶化,享德三年(1455)十二月,关东公方足利成氏诱杀时任关东管领的山内上杉家当主上杉宪忠,山内上杉家家宰长尾景仲和扇谷上杉家不服,于是又一次大乱,即享德之乱爆发。
此时关东可以以旧利根川为界,以西,包括下野一部,及上总,下总,安房,常陆等是支持公方的,其中包括关东公方直辖领和以下野,常陆,下总为领地的“坂东国人众”,主要是下野的宇都宫氏,坂东的佐竹氏,以及下总的千叶氏和结城氏,也就是关东公方的“奉公众”;而旧利根川以东,包括上野,武藏,相模大部,伊豆等支持上杉家,其中上野,武藏西部,下野南部和伊豆由山内上杉家控制,而武藏东部,相模由扇谷上杉家支配。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越后守护越后上杉家是山内上杉家的从属。
一开始占据先机的足利成氏连连得手,先是在岛河源击退了独自来袭的扇谷上杉家上杉持朝军,迫使其放弃相模一带退往武藏。又在关东奉公众的支持下在武藏分倍河原的决战(享德四年1455年一月二十二日)中击败山内-扇谷上杉联军,长尾景仲退往常陆国小栗城笼城坚守,同时足利成氏发动常陆和上野豪族加入自己的阵营,于是常陆佐竹氏,上野岩松氏相继加入公方阵营,尤其是上野岩松氏岩松持国加入公方阵营给两上杉带来很大麻烦,这使得山内上杉家无法动用上野地区的兵力南下解除小栗城之围,越后上杉家南下反击的道路也受到阻碍。所幸长尾景仲死守小栗城,直到五月才落城。在此之前,由于幕府管领细川胜元的力主下,幕府宣布足利成氏为叛贼,发动骏河,信浓,越后兵力全力围攻足利成氏。骏河守护今川范忠联合信浓守护小笠原光康,组成东海道联合大军反攻相模,击破留守的武田信长军,夺取镰仓;新任关东管领,上杉宪忠之弟上杉房宪作为总大将进入越后,联合越后守护上杉房定率军南下联合上野军进攻岩松持国。
此时丢失镰仓的足利成氏改以古河为御所,联合关东诸侍积蓄力量。然而,在此之前下野宇都宫,常陆佐竹和下总千叶氏相继倒戈加入两上杉方。接下来的一年里双方打的你来我往,然而随着佐竹氏,千叶氏相继发生内乱,宇都宫氏内乱同时被南陆奥结城氏和那须氏夹击,家主宇都宫等纲被迫隐居,改由支持公方的其子宇都宫明纲接任,关东公方再度取得上风。随着战斗持续,上总,安房相继被隶属于公方的武田信长和里见义实夺取,这就基本奠定下之后一百多年关东西部的格局。
长禄二年(1458),幕府策立足利政知为新的关东公方,即崛越公方。长禄三年(1459),两上杉联军与公方军在武藏上田庄一带大战,上杉军再败,次年以骏河守护今川范忠为大将镇守镰仓的东海道大军回国,今川范忠病死,公方军对相模发动反击,一度突入伊豆。
当关东打的你死我活的时候,近畿发生了著名的“应仁之乱”,幕府再无力插手关东事务。终于在打打停停二十多年后,文明十四年双方议和,以利根川为借钱,以西为古河公方统辖,以东为两上杉管理,史称“都鄙合体”。
之所以要讲这段乱七八糟的历史,事实上就是为了说明在“上杉禅秀之乱”后关东就陷入了常年战乱的窘境之中,两上杉也好古河公方也好,根本无力彻底掌控关东。尤其是西关东,关东诸侍实力不弱还有相互联盟(日后的佐竹-宇都宫联盟),完全是一块咬不碎砸不烂的硬骨头。
之后发生的故事就为人熟知了,北条早云借助骏河今川家和占据伊豆的崛越公方内乱,先占伊豆,再趁着扇谷上杉家和山内上杉家内斗(长享之乱),加入扇谷上杉-古河公方一方,夺取了小田原城为核心的西相模,经过几次拉锯,两上杉在长达近二十年的长享之乱里耗尽元气的同时北条家占据相模国,开创了雄霸关东的后北条氏基业。
在之前的讲述中,我们经常提到长尾家。事实上跟上杉家和关东公方的关系一样,长尾家就相当于上杉家的管领,属于几个上杉家的重臣。而且长尾氏也给上杉家带来不少麻烦,最大的恐怕是在“享德之乱”中爆发的“长尾景春之乱”,几乎使两上杉输掉这场战争。
这一次我们把目光转到越后,看一看上杉谦信之父,长尾为景的发家史。
长尾为景属于越后长尾氏,是越后守护越后上杉家的重臣,为景之父长尾能景,以及上一代重景,赖景都是越后上杉家的守护代,忠贞不二,可以说是历代重臣。然而随着能景去世,长尾为景和时任越后守护上杉房能的关系急剧恶化,最终永正四年,长尾为景发动叛乱,逼死上杉房能,立房能养子上杉定实为傀儡守护。
作为关东管领兼上杉房能亲哥哥的上杉显定于次年发大军北上进攻长尾为景,长尾为景不战而逃往佐渡国,于永正七年反攻越后,在长森源之战里击破上杉势,上杉显定阵亡。随后长尾为景先后在永正十年(1513)享禄三年(1530),天文二年(1533)和天文五年(1536),镇压了上杉定实之弟上杉定宪联合扬北众发动的反攻,最终确立支配越后的地位。
至于甲斐武田家,命运同样不佳,先是在永享十年(1438)才进入甲斐落脚的武田信重发现自己完全被守护代迹部家架空,在被篡夺前(宽正五年,1464)靠着武田信重之子信昌联合信浓诹坊氏才灭掉迹部家,紧接着又面临甲斐豪族如小山田氏,穴山氏等豪族相继作乱,武田家根本无力一一镇压。再加上骏河今川家和北条早云先后入侵,甲斐武田家处境可谓悲惨。直到永正四年(1507)武田信虎继任家督,次年击破其叔父武田信惠和小山田弥太郎联军与,永正十二年(1515),永正十七年(1520)和大永元年(1521)三度对大井,穴山两大豪族用兵迫使其臣服,最终统一甲斐。之后武田信虎又支持山内上杉家与北条为敌,北面和信浓诹坊氏交战,插手今川家“花仓之乱”支持今川义元建立甲骏同盟,使得骏河今川家和相模北条家两个盟友反目成仇,开始了长达十二年的“河东一乱”,解除了武田南部的威胁。然而天文十年(1541)年甲斐武田家爆发内乱,信虎之子晴信联合板垣信方,饭富武昌等重臣发动政变流放信虎,自立为家督。
从上面的讲述中不难看出,关东八国也好,甲斐武田家也好越后长尾家也好,在当时都经历了长时间的动荡和内乱。关东八国内乱不仅使关东公方衰落,也使山内上杉家和扇谷上杉家实力大减,新兴的安房里见氏和老牌国人众常陆佐竹氏,下野宇都宫氏等趁机扩大领地,后北条家借此机会合纵连横先占伊豆再据相模,奠定基业;越后自从长尾为景叛乱立上杉定实为傀儡后内乱不止,尤其以扬北众为主的越后北部豪族不稳,叛服不常;甲斐武田家尽管由武田信虎,武田晴信两任强人掌权,依然面临家臣谋反的困境,再加上南边是老牌强权骏河今川家,东边有新兴霸主相模北条家和关东管领山内上杉家,发展空间受阻。
讲到这里,我们就不难看出一点,织田信长和上杉谦信,武田信玄乃至北条氏纲,氏康,氏政谁能取得天下,主要就是看是织田信长率先压制近畿还是上杉谦信/武田信玄/北条三代率先完成对关东统合。事实上如果武田家能完成对信浓,越后,越中,能登,加贺,越前,骏河这七国中四国的支配,其实力也足以统一全国。
那么我们可以分段来看看这几位在发展初期,中期和后期面对的局势及应对如何,先来看初期。
先来看看上杉谦信,也就是长尾景虎初期面临的局势。应该承认,与武田信玄和织田信长以及北条三代比,上杉谦信面临的局势是最麻烦也是最困难的。天文十三年(1545)年河越夜战后山内上杉家彻底失去和相模北条家抗衡的能力,北条家开始逐步侵入上野威胁越后,天文二十一年(1552)年拿下山内上杉家当主上杉宪政居城平井城,迫使上杉宪政流亡越后;紧接着天文二十二年(1553)年北信浓豪族村上义清败于武田晴信被迫逃亡越后,武田家势力扩展到善光寺一带,严重威胁越后,迫使长尾景虎在当年四月出兵,击退武田前锋协助村上义清复国。而长尾景虎本人则在前一年十一月派出本庄繁长等人南下上野击败北条军,夺回平井城,正式接替山内上杉家,与北条展开了关东争夺。紧接着天文二十二年九月,长尾景虎亲率大军前往北信浓与武田家交战,并在布施之战击败武田军前锋,两军对峙一段时间后长尾景虎撤回越后,武田信玄也撤兵甲斐,这一战双方基本平手,越后长尾家确立了以北信浓为阻挡武田北进的前哨,而武田家基本吞下了北信浓核心领地。紧接着天文二十四年(1555),弘治三年(1557)双方又在善光寺和川中岛出兵对峙,二者开战的原因在于武田晴信挑动长尾家重臣谋反,天文二十四年是北条高广(前一年谋反),弘治三年是大熊朝秀(也是前一年),由此可见长尾家家臣独立性多大,尤其是谋叛专业户北条高广,叛变失败后长尾景虎每次对他处理都算宽大,先叛武田再投北条,实在是……
这还不算完,永禄四年(1560),长尾景虎又应里见家请求南下侵入上野,展开了关东侵攻。由于北条家对上野,下野,武藏等地的独立豪族控制不稳,大量大名倒戈向拥立上杉宪政的长尾军,北条氏康被迫放弃对里见家的进攻,转而针对南下的长尾景虎展开部署。永禄四年(1561)年长尾景虎迅速推进,在拿下河越城,古河御所等要地后兵临小田原城,展开围攻。尽管联军兵力雄厚,但是面对坚固的小田园依然无计可施,被迫撤军,在此之前的闰三月,长尾景虎在镰仓的鹤岗八幡宫接任关东管领一职,并袭承了上杉宪政的姓氏和家徽,改名上杉政虎。值得注意的是前一年,也就是永禄三年(1560)三月,长尾景虎还接受椎名康胤的请求出兵越中击败神保长职。
从上面来看,不难发现上杉谦信其实展开了三条战线,与越中神保氏,椎名氏及一向宗的北陆战线;对抗甲斐武田家的北信浓战线,以及对抗北条家对关东战线,如果再算上不太稳定的扬北众,用内忧外患四面临敌来形容上杉谦信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简单理一下初期长尾景虎出兵线:天文二十一年(1552)十一月,派本庄繁长南下对抗北条—天文二十二年(1553)四月派军支持村上义清对抗武田晴信—当年九月亲自出阵—当年年底上洛面见将军足利义辉和后奈良天皇—天文二十三年(1554)镇压北条高广—天文二十四年(1555)出兵善光寺与武田信玄对峙—弘治二年(1556)八月镇压大熊朝秀叛乱—弘治三年(1557)四月出兵川中岛—永禄二年(1559)上洛,幕府承认其继任关东管领—永禄三年(1560)三月应椎名康胤请求出兵越中击败神保长职—当年九月应里见家请求出兵关东—永禄四年三月围攻小田园城—当年闰三月在鹤岗八幡宫继承山内上杉家姓氏,家徽。几乎没闲的时候,越中,信浓,关东三地跑。
此处引用等人大大佬的图
再来看看武田晴信(信玄)。晴信的初次面临作战是天文十年(1541)七月面对关东管领上杉宪政的大军,初出茅庐的晴信畏惧而不敢出阵,靠着诹坊赖重死命相抗以及上野爆发的动乱才熬过上杉宪政撤军(出处为一级史料《神使御头日记》,日本战国史研究者,对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研究极深的秋风萧落吧吧主星野横专门就此谈论过,本处采用此说而不采信甲阳军鉴等后世军鉴)。紧接着天文十一年(1542)联合信浓豪族高远赖继侵略诹坊家,诹访赖重力不能支,轻信晴信诱骗投降被杀。随后高远赖继又背叛武田家和矢岛满清瓜分了诹坊氏旧领,这使武田晴信大发雷霆,随后再度领军杀入信浓击败高远-矢岛联军,随后的天文十二年(1543),武田晴信又和信浓守护小笠原长时恶战一场,凭借战前收买小笠原方山部持胤惨胜,天文十四年(1545)在高院城攻防战中未能拿下高远城,转攻福与城结果惨败,被迫求和(出自一级史料《妙法寺记》《二木寿斋记》);天文十五年又发大军进攻佐久郡,击败佐久郡豪族联军,攻克志贺城,杀城主笠原清繁及高田,依田等族三百余人。天文十七年(1548)北上进攻村上义清,村上军先败后胜,杀武田军大将板垣信方,算是给快速扩张的武田家踩了刹车。随后武田晴信在诹坊郡击败小笠原长时,算是挽回一点颜面,随后的山口城之战武田晴信大败村上义清,根据《妙法寺记》武田军阵斩五千余人,算是一次大胜。然而天文十九年(1550)户石城之战村上义清再次击败武田晴信,次年村上义清又和小笠原长时联合反攻,尽管村上义清临阵退缩,小笠原长时依然在野野宫之战击败武田军,但由于和村上义清的同盟断绝,小笠原长时在经过两年死战后被迫放弃领地逃亡,小笠原氏灭亡。天文二十二年(1552),武田晴信再度发兵北上,在盐田之战大败村上义清,于该年年底击败得到越后军支持的村上义清,于次年统一信浓。
客观来说武田晴信用了整整十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对信浓的征服,但这一场并不能说打的特别好,毕竟遭遇了一票败仗,跟织田信长和上杉谦信,北条三代比,武田晴信的周边局势是最好的,东部山内上杉家遭遇河越夜战惨败,自顾不暇;南边今川家和北条家的“河东一乱”打的不亦热乎,武田家还是不是过去插一脚,相比之下北条家的武藏,上野,下总攻略几乎是顶着山内上杉家,越后长尾家,关东诸侍和安房里见家,甚至还有骏河今川家的围攻展开的,上杉谦信的北陆侵攻也是顶着北条武田两大变态大名围观下进行的,织田信长更是初步怼东海道第一弓取今川义元,下一步对抗斋藤道三之子斋藤义龙,再之后跟近江六角,浅井,越前朝仓以及本愿寺在内的信长包围网抗衡,跟他们比武田信玄压力最小,但是速度也没有明显超出。
放图
北条三代中属于初期的五个人的是北条氏纲和氏康前期,北条氏纲灭亡扇谷上杉家和小弓公方,压制上总,对抗今川,可以说在北条早云的基业上有所扩大;氏康继任更是将势力渗入下总,进一步压制山内上杉家,构建甲相骏三国同盟,抵抗关东联合军进攻,压制里见家,推动北条家走上高峰。应该说北条家的扩张一方面是基于关东长享之乱以来的混乱局势,利用山内上杉家和扇谷上杉家的矛盾夺取相模,再拉拢关东诸侍联合进攻两上杉,反过来再压制关东诸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包括北条纲成,氏照等能臣被重用和氏纲,氏康父子励精图治,君臣和睦。
织田信长前期面临内部分裂(清州织田家和织田信行),外部强敌(骏河今川家),但是他能以雷霆手段一一处理干净,并且在面对美浓斋藤义龙和骏河今川义元夹击下能不败,最终在永禄三年的桶狭间一举击溃今川军,这可不是单单一个运气能解释的。
中期后面慢慢更
说了这么多,其实主要是为了介绍越后长尾氏,甲斐武田氏和小田园北条氏以及尾张织田氏的基本盘,那么现在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之后各国的动向。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看起来关东和东海道地区的斗争是分开的,但是事实上二者关联紧密,因此不能单纯的将其分割开来看。
在这里我选择1563年,也就是永禄六年的势力地图来分析。原因在于:就东海道局势而言,骏河今川家的家督今川义元在两年前的桶狭间身死,今川氏真继位,但这个时候甲相骏三国同盟依然有效,而新兴的松平家又于织田家组成清州同盟,可以说东海道局势并没有发生彻底的转变;关东来看,尽管两年前上杉政虎的关东出阵一路A到小田园城下,但是随着上杉政虎撤军,北条军迅速北上收复失地。随着第四次川中岛合战的展开,北条氏康迅速安排军队北上,武田信玄也开始对上野用兵,意在配合北条家的武藏攻势,永禄五年(1562),下野,常陆等国的豪族,如佐野氏,宇都宫氏等相继倒戈,这就使上杉政虎在关东本就不稳的势力范围大大缩水,与此同时为了救援越中豪族椎名康胤,上杉政虎又被迫在九月出兵越中,直到紧接着又出阵关东,可以说好不容易稳下局面,可以说无论是关东也好,东海道也罢,在这个时间点上各家都暂时获得了稳定,可以开始谋划之后的发展方向。
我们先来看越后方面。在1563年,上杉家主要掌控了越后及越中一部和飞騨(上野,下野及常陆部分是属于上杉家臣属,具有较强独立性,不算直辖领)。按照太阁检地的数据,越后石高为39.1万石,越中则为38万石,飞騨3.8万石;而庆长乡帐的数据差异比较大,越后高达45万石,越中更是飙升到53. 1万石,飞騨3.9万石,在这里我才用太阁检地数据(下同)。
按照太阁检地的数字,上杉家顶破天(不考虑越中,飞騨未完全控制)有39.1+38+3.8=80.9万石的领地,同样的,占据甲斐,信浓两国的武田家则有22.8+40.8=63.8万石的领地,北条家更是占据伊豆,相模,武藏三国,7+19.4+66.7=93.1万石的领地,即便再算上上野,下野,常陆,上总,下总和安房的国人众(就当是完全归属上杉家),上杉家能用于跟北条,武田两家相抗的领地有80.9+49.6+37.4+53+37.9+39.3+4.5=302.6万石,而北条-武田联合起来有63.8+93.1=156.9万石的领地,看起来不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上野,下野及常陆的大部分地区是由当地豪族掌握的,这些豪族完全是墙头草随风倒,武田来了归武田,上杉来了投上杉,北条来了转北条,而下总和上总处在里见家和北条家反复拉锯之下,对于上杉家而言,整个势力范围是十分脆弱的,原因在于除了安房里见家,常陆佐竹家等盟友还算靠谱,包括上野,下野绝大部分豪族都是迫于上杉家的军事压力才臣服的,一旦上野有变,越后军不能迅速南下威慑各豪族,上杉的势力范围就会被分割为两大块,任由北条,武田两家瓜分。
面对这种局面,上杉政虎不是不想尽快稳定上野,下野局势,但是武田信玄针对他构筑的“越后包围网”给上杉家造成了巨大的困扰,一方面武田信玄出兵上野,威胁越后军南下通道,另一方面又煽动越中一向一揆(武田信玄和本愿寺家有亲戚关系),挑拨椎名,神保两家和上杉家作对,再者又在善光寺一带屡次屯兵,极大的牵制了上杉政虎的能力,如果不是里见义尧出人意料的多次击退北条对房总半岛的侵攻,配合上杉谦信出兵关东,上杉家只怕是要在永禄七年的臼井城,和田城两次大败后就完全丢掉关东,而不是一直拖到天正二年上杉谦信惨败给北条氏康丢掉武藏羽生城等据点。
我们以这张地图为例,来看一下越后地区南下争夺关东所面临的困难。
从这张图里我们不难看出,从越后进入关东的最好方式是板户城-吉野城-沼田城一线,然后可以考虑向东进入下野,沿唐泽山城-宇都宫城-鸟山城进入常陆,进而南下抵达下总一带,或者向南经白井城-厩桥城南下进入武藏。在这两条路线中关键的在于上野,一旦上野有失,越后方面就不得不绕道岩松城一线再南下,地形更加难走。客观来说,从越后攻略关东,单纯就地形上来说难度要比依托相模北上难度大。
如果再考虑到当时的势力范围,那么情况更不妙。此时上野的要害箕轮城遭到武田家威胁,把守上野重要支点厩桥城的城主又是已经叛变过的北条高广,可以说上杉谦信完全是被关东束缚住了,而且更糟的是一旦关东有变需要上杉谦信出阵,那么上杉谦信既要防备武田家在善光寺一带的直接军事行动,又要提防武田家对箕轮城展开的攻势,还要防备武田家煽动越中反上杉势力作乱,实在是辛苦至极。
永禄六年(1563)二月初,上杉谦信罕见的在冬季翻山越岭南下救援松山城
然而很遗憾的是在上杉军抵达前几天,松山城投降,这场劳师动众的远征徒劳无功,这令上杉谦信极为恼火,于是转攻倒向北条方的骑西城,骑西城城主小田朝兴投降后越后军转而向下野地区的北条阵营发动进攻,先后迫降小山秀纲和佐野昌纲,最终在四月下旬结束了这次出兵。
紧接着,由于永禄七年(1564)年盟友里见家在第二次国府台合战中败北,面临灭亡之灾,上杉谦信迫不得已再度出阵关东救援里见家,结果在下总臼井城遭受极大惨败,先是攻坚城不下,再是被援军围殴一顿,输的极其狼狈,不信邪的上杉谦信又想在武田家身上找回颜面,联合上野,下野及常陆的关东诸侯进攻上野和田城,意在拔除武田家进出上野的通道,为箕轮长野家消除武田家的威胁,然而很不幸的是上杉谦信显然是个攻城小白,围攻一月不下,再一次被赶来的武田援军用铁炮痛殴一顿狼狈撤退。当然客观来说当时攻城战都是比较难打的,武田信玄在攻略信浓的时候也在福与城,户石城遭到惨败,北条氏政,北条纲成也在面对里见在佐贯城坚固防守时寸步难行,结果遭到三船山惨败,即便是织田信长也在本愿寺和杂贺众身上吃了好几次大亏(元龟元年野田,福岛,天正四年石山本愿寺),有“谋神”之称的毛利元就在攻击已经日薄西山的尼子家的时候也在山吹城连吃两次败仗,可以说上杉谦信在攻城战惨败还不算是特别难看,但是永禄九年上杉谦信再攻臼井城,又一次惨败就实在丢大人了,而且这一次输的可算是大发了,连带下野宇都宫,常陆小田,下总千叶等豪族倒戈北条,就连上杉家在上野的重要支点厩桥城城主北条高广也倒戈了,这直接导致上杉家在关东势力急剧缩减,同年武田信玄最终攻克箕轮城,上杉家进出关东的道路受到严重威胁。
综合这些,不难发现上杉谦信出兵关东大都是在面临武田家威胁的情况下劳师远征,结果攻城不克反被击溃,可以说本身就不佳的地形和周边局势本就不允许越后军打一场漫长的围攻战,必须要速战速决,但上杉谦信偏偏又是个攻城新手,结果就是越后军在城池底下一顿猛操作效果一般,结果对面援军一到不是被迫撤退就是先被痛打一顿再被迫撤退,实在是丢脸。
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关东对上杉谦信而言已经变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因而上杉谦信不得不在后方不稳的情况下两次三番越山而来,结果却极其失败,虽然保住了安房里见氏来牵制北条家在东利根川一带的攻势,但是几乎丢光了上野,下野和北武藏的据点和国人众。
我们再转头来看看上杉谦信的北陆侵攻。永禄五年(1562)年十月,为了救援被神保家几乎灭亡的椎名康胤,上杉谦信再次出兵越中,尽管再一次在富山城下打的丢了人,但是依然落城,并迫使神保长职臣服。然而谦信对神保长职过于宽大的处理让椎名康胤不满,于是椎名家开始跟武田家有所接触 。终于,永禄十一年(1568)年三月,椎名康胤倒向武田家,进攻神保长职,神保家内部也发生动乱,重臣寺岛职定和嫡子神保长住也支持武田,跟家主神保长职决裂。结果就是在第二次臼井城之战中惨败刚缓过神来的上杉谦信不得不在八月再次出兵,救援神保长职。尽管上杉谦信迅速扫平椎名氏和神保家内部反上杉派,但是由于受武田信玄授意,越中一向一揆持续暴动,迫使上杉谦信撤军。元龟二年(1571),刚安稳没两年的越中又遭到飞騨豪族姊小路赖纲的进攻,迫使上杉谦信在当年三月再度出兵救援盐生城城主斋藤次郎右卫门,连败姊小路赖纲部将盐生秋贞后回头收拾了在武田信玄支持下不安分的椎名康胤,之后班师。
好了,讲到这里,大家基本看明白了:站在上杉谦信的角度,要想争霸天下有两条路:南下上野,进攻武藏,常陆,相模,至少要压制住北条家,同时争取关东诸侍的支持;要么进攻越中,延加贺-越前一线直抵近畿,跟近江浅井,南近江六角家死磕,完成武力上洛,顺带还要跟称霸近畿的三好家,占据伊势的北畠家打几仗。
如果要评价这两条路线,两字足矣:做梦。
原因很多,只说几个最主要的:
第一个就是占据信浓的武田信玄,这是最大的麻烦。可以说即便是让上杉谦信吃了好几次败仗的北条家都没有武田信玄一个人破坏力大,原因很简单:武田信玄作为甲相骏三国同盟中的一角,跟北条家有盟约;再算上跟本愿寺家有亲缘,能发动越后,加贺,越中,能登的一向一揆;再加上武田信玄自己又是个谍战高手擅长煽动家臣谋反,可以说武田信玄不死上杉谦信无论是东进越中,能登还是南下上野,武藏都注定是徒劳无功的,至于北上,大哥放着好好的越中上野武藏不要非得跑去陆奥地区吃雪有意思吗?再加上本身东北地区被伊达家的“洞之乱”搞的局面复杂无比,上杉家进去不怕被最上,芦名,伊达,南部几家大名围殴?再者北上道路可比进出关东困难好几倍。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是武田,北条两家瞎了眼或者猪油蒙了心没在上杉谦信屁股后面搞事情,下野上野的关东诸侯们也都全力支持上杉家北上个个卖肾援越后,上杉谦信又真的军神附体,把芦名,最上,伊达,南部家挨个打成傻子,那又有什么用呢?本身东北地区道路条件差不说,自然环境还恶劣。越后自己就常常因为大雪封山逼迫上杉谦信多次赶在冬季降雪前回春日山城,你就是拿下了整个东北,第一,总共出羽国和陆奥国总石高是38.1+167.3=205.4万石,看起来很高,但是受限于环境和道路,你就算是调集军队也得花好几个月,行军期间的粮食消耗和来回翻山越岭,战斗力能有几何?第二,地盘如此之大,地形又分割破碎,很容易形成割据势力,按照上杉谦信的家臣统御能力,我很怀疑是不是谦信前脚刚走后脚东北就乱成一锅粥,这样的局面打东北不是扩大领地,是又找了个难伺候的爹,关东越中那摊子事都已经烂的没法收拾只能裱糊几番,就是武田条不找事都已经忙的快累死的上杉谦信是有多想提前挂在厕所才会去北上?
第二个就是日常倒戈的关东诸侍。其实平心而论这帮人也挺倒霉的,先跟着关东公方混,啪叽公方跑到古河来个东西分治,结果自己内部这摊子事还没解决完,哐当来一个北条早云,偏偏占据着相模武藏的扇谷上杉家和山内上杉家还搞内讧,搞来搞去白白让北条家捡了桃子,等回过神来联合夹击北条家,结果山内上杉家也好扇谷上杉家也好都暴露出自己废柴的本性,死活打不过北条家,河越夜战往后关东诸侯发现自己靠着上杉家活不下去了,古河公方又成了北条家傀儡,那就臣服于北条家吧,结果偏偏又有内乱,一有内乱北条家就插手,关东诸侍可以说是敢怒不敢言,好不容易等来长尾景虎关东征伐一路推到小田园城,结果死活拿不下来,后边靠北条家吧,上杉谦信一来北条家不一定能及时救援,出城野战又打不过,守城不一定能撑到援军过来,投上杉家吧,等北条家兵临城下越后军还不一定在哪苦哈哈爬山呢,所以只好谁来谁是爹。
上杉谦信也很头疼,你说北条家打这帮小弟,一方面自己挂着个关东管领的名头,有救援的责任,另一方面又是自己的臣属,有救援的义务,可武田信玄这个老不死的总在后头捣乱,不是煽动越后越中一向一揆就是出兵上野,要么就是煽动家臣谋反,实在是在关东拖不起,可我辛辛苦苦爬山过去还不一定能救得了,就是救下来了也就是勉强维持现状,真想给北条家实质性打击,北条家又缩在城里不出来,偏偏上杉谦信攻城无力,围攻半天对面北条一波援军背突就是惨败,实在是难得要死。
第三就是一向一揆,这帮子人大概可以算做现在的ISIS一类的宗教民兵,其中大部分战斗力不算强,但是其中的特殊雇佣军“根来众”装备大量铁炮,战斗力极强,再加上越中地形相对复杂,上杉谦信是怎么打都不得劲。
说句实话没想到还有人看,那我就必须得把这个写完了,当然时间会比较久。
接着上面,上杉谦信面临着三个方向上的敌人,很难真正做到集中全力解决其一,尽管意识到武田信玄不死上杉家难以取得重大突破,但是永禄三年(1561)年九月的第四次川中岛合战双方的战损比十分惊人,导致双方此后极力避免正面交战,因此上杉谦信不得不一次次的在关东,越中和善光寺一线疲于奔命。
我们在来看看武田信玄。
其实武田信玄打的也很难受,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因为武田信玄在拿下箕轮城之后发现自己打发展空间受阻。往南是盟友今川家,往西则是刚刚兴起结为同盟的织田-松平家,往东是北条家,往北式越后,越中。
客观来说如果不考虑政治局势,最好的选择是全力南下骏河或者北上越后,原因很简单,这两国都是临海之国,而且经济相对富庶。要知道尽管在那个时候石高确实是衡量大名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但是并不意味着石高高低就能直接代表大名实力的强弱,事实上商业和矿山也是能给大名带来巨大财富的,例如西国的石见银山,就因为其巨大的银存储量导致了尼子家和毛利家的反复争夺,朝仓家一度北据一向宗,南向抗衡六角,西向压制若狭武田家,就是靠着越前相对发达的商业,织田弹正忠家的发迹也是从夺取热岛一带的商业重镇开始的。越后靠近佐渡国金山,海上贸易又想相对发达;骏河自然不用说,但是骏河作为盟友一开始是无法进攻的,西向进攻松平家又要面对织田-德川联军,而且获益较小,所以从天文二十三年(1554)年统一信浓直到永禄十一年(1568)武田-德川大井川密约分割今川家的十四年里,武田信玄一边出兵侵攻上野配合北条家对武藏,下野,上野攻势,一边直接出兵善光寺一带跟上杉家直接对峙,顺带挑动越中神保,椎名两家以及一向一揆,应该说在战略上武田信玄的选择是没有错的,原因很简单,既然南下西进都不成,那么在北条家的配合下北上夺取越后是唯一的选择,之后依靠甲斐,信浓,越后三国的实力,完全可以同时渡海夺取佐渡国金山,向西占领越中,能登,依靠自己和本愿寺家良好关系加贺的控制也不会是难事,这样就可以介入越前,近江一带,如果在考虑永禄八年(1565)德川家和武田家联姻,那么甚至可能出现织田-武田夹击浅井-朝仓的局面。
然而这一切的前提都是武田信玄能拿下越后,尽管武田信玄使出吃奶的力气构筑越后包围网,但是上杉谦信凭着自己的军事能力屡次挫败武田信玄的企图,战国战国,终归起来一切的谋划最终都要在战场上实现,武田信玄死活打不过上杉谦信,尤其是永禄八年(1565)年和永禄十一年(1568)武田信玄连续两次发动的联合攻势被上杉谦信瓦解让武田信玄彻底明白北上是没戏了,因而转头谋划拆除甲相骏三国同盟,转而建立岐甲同盟,最终在永禄十一年共同肢解了今川家。但是这一举动的后果极其严重,愤怒的北条家转而和死敌上杉家联合,建立越相同盟,同时感到危险的织田家也和北条家结成同盟(岐相同盟),这些都发生在今川家灭亡的永禄十二年(1569),随着永禄十三年(也是元龟元年,1570)年第一次信长包围网建立,织田家忙于跟六角,浅井-朝仓作战,武田家取代上杉家联合包括安房里见,常陆佐竹等关东诸侯再一次组成反北条联军,围攻小田园城,而北条家的回应是加强越相同盟和岐相同盟,成功击退武田军。元龟二年(1571)年北条氏康病死,继任的北条氏政迅速摒弃越相同盟,重建甲相同盟,同时跟会津的芦名氏结盟,上杉家再次面临重大危机。作为回应,元龟三年(1572)织田家和上杉家正式建立岐越同盟,同年以甲相同盟为核心的第二次信长包围网建立,武田信玄终于展开了自己的西上作战,在此之前他煽动了越中一向一揆作乱,让上杉谦信一直忙到十二月底才勉强平息。可以说这个时候的武田家声势达到了顶峰,尤其是织田主力在西方向作战无暇东顾,武田军又在三方原击溃德川主力,作为盟友的上杉军还在越中跟一向一揆苦苦争斗,信长包围网一时有绞杀之势。然而元龟四年(1573),武田信玄病死,第二次信长包围网瓦解。
客观来讲武田家的战略决策基本没出现太大的问题,吞下信浓,侵略越后,插手上野,武藏,这都是没什么大问题的。一开始挑动今川和北条交战稳固自己后方安心攻略信浓,再后面甲相骏三国同盟背靠背向外走,再到撕毁同盟转而和松平家分割骏河,远江,基本上都还算符合实际的举措。但是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内部家臣,我们说过从武田信虎开始武田家两代都是强人政治,靠着家督的手腕和战功迫使家臣,尤其是原先的本地豪族臣服,武田信玄尽管对此做过努力,包括扩建城下町让武将的家属聚集在家督的居所附近,颁布甲州法度次第,实行检地,但终归还是有老毛病:如果继承人不够强势或者说势力不足以威慑其他离心力,那就很容易出问题。
至于另一个,就是上杉谦信了。上杉谦信尽管在关东和越中的城墙底下碰了一头包,但是你不得不承认他确实有非凡的军事才干,尤其是能在三面临敌内忧外患的情况下稳住局面,这让武田信玄颇为头疼,太能打的上杉谦信让信玄北上吞并越后的计划落空,北上通道堵死,那只能考虑南下或者西进,就有了接下来的大井川密约和三方原之战。
至于北条家,应该说尽管是关东霸主,但是向东没解决房总里见,向东北没法彻底镇压常陆,下野的佐竹,宇都宫等豪族,向北吞并上野也是困难重重,应该说尽管实力强劲但是不能太高的估计北条三代的能力。尤其是北条家之后的作为基本上是局限于称霸关东,而没有以关东为基本盘,以越后,越中或骏河,远江为跳板西向争夺天下的意思。
织田信长的成功历史无需多言,事实上相对于上杉,武田和北条而言,织田信长面临的局面还是相对而言有很大的腾挪空间的,尤其是今川义元西上失败身亡后,关东格局处在巨变前夜,稳定的武田家无暇西顾,今川家忙于稳定内部,而美浓斋藤家也面临内患,再加上近江和越前的六角,浅井,朝仓家关系复杂,这就给了织田信长合纵连横的机会,能各个击破而不至于像上杉,北条和武田家一样势力稍有扩大即被四面强敌围攻。尤其是在迎接将军上洛后,信长其实在近畿的实力已经是第一了,尽管之后麻烦不断,但终归还是能有余地。相较之下关东争霸更加残酷,施展空间也更小。西国此时正处于毛利家征伐阶段,尼子大内两家奄奄一息,战乱频仍且还没有出现一个足够抗衡信长的势力,等到信长围攻石山本愿寺的时候,信长其实就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就算毛利家统一了西国,在人口,兵力,财力上都无法与之抗衡。
那么我们来看看上杉,武田,北条家该怎么打才能有能力统一全日本。
先说上杉。事实上等人大大佬的策略我是基本赞同的,但是我不认为过早的介入局势复杂的东北地区是个好主意。况且上野,下野,常陆这几国地方豪强的势力很大,北条家尽管早就占据这几个地区但是真正开启分国法将其从附属转化为领地也是过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才完成的,南下的策略不能说没有错,但是有武田信玄在这个策略是一定实现不了的。所以我建议:如果可行,最好能抢先在甲相骏三国同盟结成前跟武田,今川家议和,重建北条包围网,最起码也要避免跟武田家再次刀兵相见。其次可以考虑跟芦名,伊达两家和好,最好能实现上野-武藏和下野-常陆两线夹击北条家,同时居城前移到上野一线作为支点,避免上野被武田侧翼威胁而无法作为南下通道的尴尬。最先也是最重要的是拿下关东,而拿下关东必须处理好跟武田家的关系,这其实算是个死结,除非能实现甲越同盟,武田放弃北上转而南下攻击今川家,上杉才能彻底放手发动全力与关东诸侯一起击败北条家。平定关东后把居城改到小田原也好,江户,镰仓也好,主要是要以关东作为根据地。然后北上,至少保证会津掌握在自己的盟友手上。再出兵经略越中,能登,加贺作为自北方南下介入近畿的通道。然后可以考虑从关东北上加越后南下两路灭武田,也可以考虑先不这么着急,把安定关东和经略东北为第一要务,至少保证东北处在分裂局势。这时候既可以联合织田家,组成针对武田两面夹击,这个时候坐拥关东越后抗衡武田不算难事;也可以考虑维持甲越同盟,一边向东一边向西,只要能掌握关东和会津,就基本上具有了跟掌握近畿者抗衡的实力。
之后看信长吞美浓上洛之后怎么变,如果武田家有异动,则联合织田家夹击灭武田,具体一路从越后经川中岛,善光寺攻击北信浓,一路从上野西进,牵制从甲斐出发的武田军主力,主力可以考虑待武田主力北上后出关东北上直指甲斐,也可以考虑直接在甲斐组织决战,同时织田家从信浓,远江两路出兵夹击,基本上可以完成灭亡武田的任务。当然拖到武田信玄身死之后成功率更高。然后派大军主力经东海道,一路经信浓攻三河,一路经越中,加贺击越前,近江,联络本能寺家和毛利家,灭织田,在之后就大局已定。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击败北条家,拿不下关东一切都是妄想。
武田家就比较简单了,要不考虑上杉谦信,拿下越后,进而吞下越中,能登,出兵越前,近江进而争夺近畿,要么南下夺骏河,远江,再两路攻击三河,尾张,美浓,换句话说,骏河和越后武田必须至少拥有一个,之后再考虑向西争夺近畿亦或者东向争夺关东。
北条家的话,先是要确保上野稳固,把越后军堵在上野,不能让其进入武藏。再平定安房,下总的里见家和常陆,下野关东诸侍,北上攻略会津(可以在这个时候让武田家给上杉家添堵),再之后可以考虑联合武田夹击上杉,掌握佐渡金山,再考虑要么走老路平定越中能登加贺走北线,要么联合今川西进走三河尾张近江。这个难点在于平定会津和北上解决越后,在这之后就比较容易了,如果武田信玄没异心在你攻略会津的时候背盟的话。
老虎是开局出生点不行。
二十万石的贫困山区。周边被强敌环绕。
北条今川,姐姐都是强敌。
向北扩张缓慢。
憋气死了,向南背盟今川与北条撕破脸,打了数年才夺得俊河。
讨伐信长时惨遭剧情杀。
姐姐就是统治能力不行。
越后之地非常不错。东边西边都有一堆弱鸡可以讨伐。
但是姐姐对内统治力度不够各种叛乱(也可能是因为姐姐自身家格不够,下克上的缘故。)
似乎国人家臣化程度不够。
元宇宙就是大型网游,那些什么元宇宙里的资产就像网游里的装备。
问题是现在还没确定以后谁的元宇宙是统一标准,现在投资根本就不知道你投的这个元宇宙能不能成为标准。
这就好像你现在你想给趁一个游戏火之前先充满氪金以后卖账号,但是你怎么知道哪个游戏会火哪个不会火。
一样的道理,我完全赞同以后元宇宙里的资产会很值钱,现在投资会很赚钱,但是你投哪里啊?你投了Facebook的元宇宙,过两年facebook倒闭了,苹果发布VR眼镜成为元宇宙主导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