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电影《流浪地球》取得巨大成果是否说明「国内文化创作环境不好」只是借口? 第1页

     

user avatar   jiang-zi-bin-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要因为几条漏网之鱼就替网辩护。

即便是苏联那样残酷的审查制度之下也一样能诞生伟大的电影,但这是艺术工作者的伟大,不是政策制定者的伟大。

我们的电影行业勉强取得一些进步,就有人急不可耐地想替审查制度出头。今天看到一种十分荒谬的论调,说既然《我不是药神》和《流浪地球》能上映,那么只有那些拍不出好电影的人才会“甩锅”给制度。

这些人不是年纪太小就是记性太差。《药神》为什么从《印度药神》到《中国药神》再到《我不是药神》三易其名,徐峥为什么要在上映前特地发条微博告诉大家“龙标到手”,文艺工作者的“九九八十一难”到某些人嘴里就变成了轻飘飘的一句“怎么人家拍得出来你们就拍不出来?”。

五年前就拍好的《无问西东》和《狗十三》为什么去年才上映?《烈日灼心》片尾为什么要加上王砚辉那一段真凶自首的情节?《无人区》里的警察为什么“死而复生”?被视作例外的《战狼2》《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和《人民的名义》的背后为什么都有一个级别比总局更高的单位?

别揣着明白装糊涂。

还要一种更荒谬的论调认为电影行业需要把把关,否则全是流量小鲜肉的烂片。

天地良心,这些“流量”“圈钱”的烂片有哪一部是没有通过审查吗,就连《逐梦演艺圈》不也光明正大地上映了吗?你确定有人在这方面把关吗?

看衰《流浪地球》这类科幻电影你还可以说是资本的短视,可拉上《药神》又算哪门子事,韩国电影的例子就摆在眼前,中国有哪家电影公司不知道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卖座吗?

《我不是药神》上映之后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立项有变多吗?远的不说,你去查查看翁子光2016年筹备的那部鲁荣渔号惨案改编的电影为什么没了下文。

这么浅显的道理真的别再争论了。

我们可以庆幸枪口抬高的那一寸,但这并不代表枪口是正义的。


user avatar   cai-tou-hui-f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许多编剧接受媒体访问时已经说的够多够好了,我就摘录几条:

编剧汪海林:薛定谔的“国民党抗日”

媒体:假如别人也要拍一个《北平无战事》那种剧的话,流程是不是会比一般的历史剧更长,风险也会更大?

汪海林:有可能,原来广电总局有个领导说过一句话,在中国干意识形态工作,或者干影视工作,你如果智商不够,你就不要玩这个,就不要抱怨那个被毙了那个毙了——就是说,还用我来告诉你这个会被毙吗?你们拍的时候就应该想一想会不会被毙,智商不够就别玩这个。

我觉得拍历史剧对于我们中国当下的创作者跟出品单位的老板要求提的会比较高,这个高就在于创作者对中国的历史、现实很清楚,或者说对于当下的政治形势需要你往哪方面去使劲你要很清楚,如果我们平时更多的关注时事,关注当下的东西,你一般来说不会出现特别大的错误,因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比如我们的戏里面如果涉及到国民党,国民党你不能写他是好的,但是你也不能写他是坏的。你不能写他是抗日的,你也不能写他是不抗日的,这个对编剧的水平就要求非常高,很难把握那个分寸,那么怎么写?上次有人要做关于国民党松山抗日的剧,我就跟他们说,你去模仿《甲午风云》那个写法,《甲午风云》是怎么写的呢?就是中下层军官,尤其是士兵是坚决要抗日的,没问题,上层是腐败的,还有卖国的。你把这个结构套到国民党的叙事里面是没有问题的,审查就不会有问题,而且你中下层军官里面最好还有一个是共产党,或者是从共产党掉队的伤兵。《甲午风云》就是这样,他里面庞学勤演的那个角色原来是太平天国的士兵,大家都对他政治上是非常警惕的,但他是坚决抗日的,这就是政治上设计的很好。所以你要有政治智慧,这个实际上对编剧的要求就非常高。

《杀虎口》导演:只能展示日军凶残,不能展示日军素质

2009年,导演徐纪周曾在自己的第一部抗日剧《杀虎口》中尝试还原更真实的历史,比如适当展现日军的军事素质,结果他接到了整整两页纸、多达八十余条的修改意见,其中一条是:“可以强调日军的残酷凶狠,不能展现日军的军事素质。”这让徐纪周哭笑不得:“那我何苦还吃力不讨好?只要把日本人弄得白痴化、简单化就好了。”在这样的创作环境下,观众只能看到一群比傻瓜弱智强不了太多的“鬼子”,一个个如活靶子般,争先恐后地跳出来让我们的游击队员一枪一个地报销,甚至成为横店名菜“手撕鬼子”。2010年,徐纪周创作第二部抗日剧《永不磨灭的番号》时,也懒得再费心刻画反派人物,直接照搬了日本漫画《浪客剑心》的角色斋藤一

当正面人物被神化,反面人物被丑化时,娱乐效果便出来了。对于这种“笑果”,广州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田秋生认为负面影响很大,“一方面,观众对抗战那段历史的的悲剧感、庄严感开始消减;另外一方面,娱乐化的抗战剧满足了大家一种瞬时的快感,这背后深层面的东西就不管了”。编剧余飞也感叹,这会颠覆大家的历史观:“它导致的结果就是让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根本不知道当时的抗战是怎么回事儿,也不知道当时的日本和我们的力量如何悬殊,以为我们很容易就打败了日本人。”除此之外,不少专家认为,雷人抗战剧还会让观众的审美力甚至智力下降。田秋生说得很直接:“我自己是不看这种剧的,不是说我就特别有精英情结,我只是觉得,这种剧是不是会降低我们的审美力呢?”

《箭在弦上》编剧九年:中国编剧全世界最牛

我觉得不能说抗日剧有这种限制,其实各种剧种都会有方方面面的限制。抗日剧相对来说还比较宽松一点。你要是写现代剧那限制就多了,因为所有的社会矛盾都不能提,你只能提一提家长里短什么婆媳、邻里矛盾之类的。所以前段时间,婆媳家斗剧那么多。

要是如果,婆媳家斗也不让写了,那就更没得写了。写医患矛盾,医生要收红包,能写吗?去报警,警察不在,打120,20分钟没来,能写吗?所有的行业矛盾都不许写,社会要和谐,所以现代剧其实比抗日剧难写,抗日剧相对还好一些。

最宽松的还是神话剧,但神话剧也有限制,你不能真写封建迷信,不能写真有鬼,我们的影视剧作品都是这样。所以说我觉得中国的创作者是全世界最厉害的,全世界最牛的。


user avatar   zhang-yun-yi-91-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逼乎电影话题(某些其他话题大概也是如此)最大的问题就是——我连审查是什么玩意儿都不知道,我连电影的发行机制都不了解,但我就是能扯出来一大串子有的没的。

然后正经答题。

@顾扯淡 给这位高票修正性补充一下——这位给的数据是立项备案,就是拍摄前的报备,而不是说影片就做拍摄了。但是立项后啥情况,都是没准儿;你要是按备案来算总数,通常总局这块两三个月的备案就能顶我国一年的电影产量了。

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看,虽然大部改制,总局都改名了,不过大概是各方面都没移交完,这网站还挂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名头。

另外,电影局这块每年都有相关数据发布,媒体也都有相关文章,数据在每年的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相关报道中都能找到。

2016年,我国电影产量为944部,上映473部,其中40部分账片;

2017年,我国电影产量为970部;上映376部,其中38部分账片;

2018年,我国电影产量正式破千,为1082部,上映影片504部(其中35部分账片)。

每年起码一多半的电影,别管什么原因,反正你就是见不到。

引进分账片在名额不断削减,并且在“电影院应当合理安排境内法人、其他组织摄制的电影的放映场次和时段,并且放映的时间不得低于年放映电影时间总和的三分之二(直白地说就是,国产电影院线放映总时间每年不得少于三分之二)”的前提下,依旧达到175.2亿的票房,单片平均票房超过5亿。而整个2018年分账片票房尽管同比2017年下降十个八百分点,依旧达到了214.6亿,票房占比37.8%。

结果这还能吹捧出所谓“"baidu.com/link?">2018中国电影:民族精神大力彰显 票房口碑高于外片”。

2015年以后,中国电影票房已经结束了飞速飙升的阶段,票房越来越靠近天花板的上限——尽管靠着分账片刺激市场、以及撞大运的爆种片续命。

然而整个产业的虚浮、市场的虚假繁荣,和基数增长的放缓所带来的产业危机,已经越来越难以掩盖。

我们的电影产业也许在和我们的观众一起,向深渊滑落。

所以有关于审查的辩护,都是不理解,审查不是独立的、单一的,起到的作用也不仅仅是破坏电影创作和发行环境——尽管这已经是破坏命脉了。

审查是整块行政管控机制中的核心,是直接作用于电影的制作与发行的一环。

审查的本质是什么?——是懒政和自由裁量权下的巨大利息链条

但这个机制的恶性循环,不仅是因为审查,还因为以无标准人治的审查为主导下,其他方面的缺失。

相关的院线扶持、人才培养、电影节的实施等方方面面都是形式主义,再辅助以审查机制,直接破坏电影产业发展的生态,这才是根本。

而更可怕的是——1979年以来,“审查意识”不仅是自上而下,更是深得民意,深入民心。

看看《流浪地球》这次的闹剧吧——一部分人首先自我审查,从而否定这部片子;而另一部分人又要审查这部分人的“不合理”,乌烟瘴气的闹剧愈演愈裂。

这个过程中,已经没有人是真的关心什么电影了,只是在用自己的意志,来强行审查别人的意志。

从这方面来说,底下人的思想,和上头的懒政是一致的——这样的环境里,审查怎么可能休止呢?

————————————————————————

关于审查。

审查直接贯穿于电影的制作与发行。

我这里简要说一下大部改制前,电影的摄制、发行流程。改制后主管部门变动,但这套程序应该是没什么变化的。

电影在摄制前,首先要依据《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电影片管理规定》《电影管理条例》,广电总局关于改进和完善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电影片审查工作的通知,进行立项备案。

这一块就是上述 @顾扯淡 给的备案的数据,实际上是整个流程当中,第一道审查关口。

由制片单位向当地广电提出备案,省级广电作出决定后再上报总局,总局公布结果后,再由省级部门下发回执单。如备案不通过,则“修改后拍摄”或者“不同意拍摄”,一般需要有对制片单位的书面说明。

取得备案回执后,一部电影才可以进行摄制。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影片因种种原因决定不拍了,还需要进行“影片撤项申请”——这一申请,应该占了每年备案的大部分。

摄制完成后,就要面临中国所有电影面临的致命关口,——审查。

制片单位需要进行“ 国产片审查报审”,递交材料主要有这些。

我国审查的执行主体是电影审查委员会。

根据《电影故事片送审须知》: 影片摄制完成后,先进行初审(内容审查),广电总局电影审查委员会自收到初审材料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查决定。审查合格的,发给《影片审查决定书》和《电影片公映许可证》片头。审查不合格或需要修改的,在《影片审查决定书》中作出说明,通知制片单位。

2017年实行的《电影产业促进法》中也有具体说明:进行电影审查应当组织不少于五名专家进行评审,由专家提出评审意见。法人、其他组织对专家评审意见有异议的,国务院电影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电影主管部门可以另行组织专家再次评审。专家的评审意见应当作为作出审查决定的重要依据。

前款规定的评审专家包括专家库中的专家和根据电影题材特别聘请的专家。专家遴选和评审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电影主管部门制定。

另外,已经过审取得公映许可证的影片,如果需要更改内容,还需要重新报审。

17年央视专访电影局局长张宏森,其中关于审查这块有这样的对话。

张宏森:我们现在强调电影的审委会的委员构成审查一部片子,一般不低于10人。

古兵:10个人,但是意见发生争执怎么办?

张宏森:以三分之二的票数,作为一个基本参照的这么一个标准。那么如果发生严重争执,审委会要展开讨论,要展开二次审查,最后取得一个共识。

张宏森:我们还是强调每一个审查委员会的委员,不以个人的审美爱好为标准,不以个人的这样的一个审美的好恶作为评判一部作品的尺度,那么大家要依法、依规来进行审查。

古兵:但你们这个标准怎么样具像来理解呢,您刚才谈的依法依规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

张宏森:对,今年3月1日,我们实行了电影产业促进法,第15条到第19条,全是涉及关于电影审查内容的一些相关的标准、程序、行政许可的期限等等,应该说规定的非常详细。

审查主要面临两方面,技术审查和内容审查。

技术审查一般都很快,而内容审查,就不定期了。

我这里说一下,《电影产业促进法》关于审查的具体内容。

电影不得含有下列内容:

(一)违反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煽动抗拒或者破坏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实施;

(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尊严、荣誉和利益,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

(三)诋毁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侵害民族风俗习惯,歪曲民族历史或者民族历史人物,伤害民族感情,破坏民族团结

(四)煽动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迷信

(五)危害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宣扬淫秽、赌博、吸毒,渲染暴力、恐怖,教唆犯罪或者传授犯罪方法;

(六)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或者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七)侮辱、诽谤他人或者散布他人隐私,侵害他人合法权益;

(八)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

这一块,实际上就是照搬的01年新修的《电影管理条例》和04年公布的《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电影片管理规定》,只不过是直接把“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或者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塞了进去。

这一套充满弹性的标准实行了二十年,结果落实到具体,就是因为“法条的笼统”而泛滥的无标准人治。

所以千呼万唤的《电影产业促进法》出台后,审查相关还是依样画葫芦。

我国电影审查的趋势,从12年国务院将电影制片单位以外的单位独立摄制电影的审批权下放至省级,表现出审查标准不变,但在行政上逐步加大了地方政府对电影审查的自主权这样一个态势。

所谓的“要依法、依规来进行审查”,实际上还是“依人”来审查。

而我国的审查能玄学到什么地步呢?

进入院线时代,很多中国人没经历过、又或者已经遗忘了,90年代中国漫长的独立电影地下时代。

而问题是,审查明明从未结束。。

已经去世的导演路学长的代表作之一《长大成人》,拍摄到杀青只用了三个月,当初审查用了三年。这部作品本来定的名字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路学长后来回顾这段经历提到——当时最想不明白的是审查“没有意见”,“电影局没有具体意见,但就是不行”。

05年的《狼犬丹尼》,06年的《黑社会2》,电影发行因电影局审查不予许可,结果DVD出版当时因为是文化部门审查,居然顺利发行了。

06年张艺谋《满城尽带黄金甲》在北美定为R级片,然而在大陆各种大胸镜头也没删掉,堂而皇之就这么上映了。

06年冯小刚的《夜宴》,里边多少限制级镜头,删了吗?没有。

而06年李安的《色戒》又是怎么过审的?既然是能过审,总局接着又封杀相关演员干什么?

09年张艺谋《三枪拍案惊奇》又被定位R级片,国内不还是正儿八经的公映了?

2011年送审的《午夜火车》,因为恰逢“723动车事故”,结果拖到13年上映,期间不断被要求修改,剧组也提前解散,也许本来就很烂,反正经历了这么一出,成片更是烂的没边。

而同样是审查,12年上映的铜雀台,导演赵林山却表示:“其实在这一关上,审查部门并非传说中的不尽如人意。《铜雀台》的审查只用了3天,其中周润发的一些台词被修改了,不过整个周期非常快。审查部门会照顾到影片在院线的排期,如果非常临近,会加急。”

贾樟柯的《天注定》,甚至遭遇了13年已经过审,结果回过头又被禁最终也没公映的一波闹剧。

而且别说没公映,公映了也没用,我还可以回头怼掉你。

13年电影《被解救的姜戈》,在已经公映的情况下,又被紧急禁停。据传是因为“电影审查委员会在审片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姜戈》中有男性正面全裸的镜头出现(也许因为光线太昏暗,主角又是黑人),但不幸的是有某领导恰好在公映前看了该片,且眼尖的看到了姜戈的下体,觉得无法忍受,于是留下一句话:打回去重新修改。”

再像《我不是王毛》这种题材的影片过审,和导演赵小溪是卡了《无人区》四年的审查委员会委员赵葆华的儿子,多多少少有没有关系?

《红海行动》因为是解放军海政艺术中心的片子,特殊题材特殊领域,轻松就给过审?

10年《让子弹飞》里,卖大胸掏肠子的情节为啥能过审?

而12年已经拿下龙标的《浮城谜事》,为啥砸头情节就被下建议“有关人员认为影片结尾处男主角乔永照用锤子砸死拾荒者的镜头太过直观——非常残忍地砸了10多下,建议删减至两下。”

同样的题材,有些电影为什么能过?有些为什么不能?

到底什么题材能过,什么题材不能过?

为什么有的三天过了,有的三年也不过?

我们不得而知。


user avatar   zhang-xue-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国内电影环境,可以说条件非常优越,也可以说非常差。

其中,优越的部分是努力也无法改变的,差的部分是努力可以改变的。(同样的话可以送给国足)。你再怎么努力,韩国票房不可能超过中国。但是,韩国可以努力拍出比中国更好的低成本影片。当然,对中国,上面这句话要反过来。

影视行业三大影响力,团队,资本,国家(f分为中影和中宣部)。最差的是大部分团队,落后的思维和手工模式。其次是资本,短平快,流量。最后才是国家,而公司又比中宣部重要,这个不熟我就不谈了。

很多人举例受影响的全部举的是艺术片(连僵尸片鬼片都没几个举例的),我就呵呵了,韩国影片拍得好都是艺术片吗?就算是艺术片,我举的红高粱现在无人问津是怎么回事?你们把大部分片子分开一项项比较,服化道,剧本的纯技术部分,演员,然后再看看影片的艺术追求,特么除了“政治隐喻”部分全部低人一等,就放开一项有个屁用?

成龙拍的片子和审查关系大吗?国内有几个成龙级别的敬业演员?(葛大爷?)

好吧国内有好演员,电影里面上吗?

打戏怎么样?特效怎么样?语数外洋洋稀烂说讨厌政治所以考不了高分?喵喵喵喵?

你倒是大部分都是流浪地球这样水准的,你说审查影响了我当然承认,你说有审查所以破罐子破摔,你是鸡丁?

就算拍了你们喜欢的霸王别姬,今天拍出来票房不崩才怪!你们说的几位导演可不是没拍,大投资大制作拍了好几部亏了好几部,著名某类作家(倾向是什么大家都知道)严歌苓原作已经拍了正常上映已经亏了好几部了,你们什么年代了还在做什么千秋大梦!

现在就算是泰囧、熊出没这样的题材都能轻松压倒严歌苓、陈凯歌,冯小刚都放话这届观众不行,言犹在耳,你们记性可是真好!

======================================

优越的是客观条件。大陆有除了北美外最大的海外票房市场,而且有进口电影配额,等于是有几十亿美元旱涝保收的票房。这都不叫好,那还有什么叫优越?

即使国内票房没起飞的时期,市场规模也是世界前十的(台湾地区第14名,香港第20名)


除了票房,大陆有正规的院校和大型企业,有早期除了经费外并不算差的服化道,有近年来国际二线的电影特效工作室。这就已经超过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里面大部分根本没法正规拍电影的国家地区了。

===================================

从政府条件来说,有审查,这个对艺术片和B级片是一个极大打击。但是大家可以找一个对照组,台湾地区。台湾地区电影高峰期,还正好是戒严时期。这说明审查,真的不是最大原因。

当然,审查是一个不利因素,而且是一个比较大的因素。但是相比其他的高度营养不良,癌症,截肢程度的不利因素,审查真的已经算是感冒级别的富贵病了。

审查这东西有的确实是胡来,比如对死人和裸露的禁忌。有的特别是政治上面已经是一种双方争论升级的胡扯了:大家都记得中学家长不让玩游戏吗?家长认为不玩游戏就会去学习,小孩认为游戏不影响学习,双方吵得不亦乐乎。最后如果家长放弃随便小孩玩,这小孩就会玩完了顺便学习一下?

不可能,不管玩不玩游戏,某些小孩都不可能学习。同样,不管玩不玩游戏,少数小孩都会学习。电影圈大部分人在审查上面的态度,大家都知道。放开审查就能拍好电影?你的努力到了需要突破天赋的地步吗?

大陆电影最大的桎梏是电影制片厂体制,而这个体制早就可以绕过去了。如果说大话西游时代,绕过这个体制还颇难,现在早在十年前就已经不算什么了。

=====================================

大陆电影圈天天羡慕好莱坞,羡慕香港,结果到了需要学习好莱坞体制,香港体制的时候,你们是怎么做的?

票房至上,工业管理,注重技术,长期策划

国内是什么?演员第一,草台班子,不注重技术,快进快出,权力中心的等级制度

看看大家对张艺谋和冯小刚态度,和对陈凯歌态度的天差地别,我替你们说了:封建传统不可丢,八十年代补贴体制不可改!导演第一,文艺万岁!

然后拍丢死人的低成本喜剧贺岁片,拍偶像流量片。真香。

最大原因是什么?是主观条件。拍电影的人不求上进,或者拍电影的目的歪了,那就没办法了。


拿大陆来举例,可能大家会带来偏见。那我就举台湾和香港和新加坡。都是华人地区,台湾有解严前后,新加坡政治威权经济宽松,香港完全自由。票房台湾远大于香港远大于东南亚。


香港一枝独秀。


台湾长期靠政府补贴拍艺术片。

大陆则是八十年代还能拍下少林寺这样的商业片,自从霸王别姬和红高粱之后就一门心思拍国际得奖片了。


后来还是张艺谋拍英雄总算转过来,又一头扎进明星流量片。


拍电影的自己只把电影当工具,当政治手段,当洗钱手段,那是谁也没办法。

你们听说过红高粱吗?看过吗?看到陈凯歌在知乎自动高亮标搜索词,张艺谋屁都不是,什么感想?到底谁才是国际拿奖,带来一个诺贝尔奖,影响更大那位啊?

得,陈凯歌根正苗红,电影贵族。张艺谋只能算抬旗,贡献再大洋人再看重,那也是不得放肆的。


@孟德尔 说的伊朗片,其实也是特例,艺术片。而且严格来说,伊朗那叫限制严格?

呵呵,你们怕不是被美国洗脑糊涂了。

你去沙特拍个片试试?(好吧我知道沙特资助了很多影片拍摄,除了自己国内)

不要以为一个国家,执政党就是唯一的权威。反对派永远存在。霸王别姬的票房,真的以为百分百是群众自发啊?你们忘记某年电视上突然滚动播出的河殇了?喔,忘记你们那时候还没出生咩哈哈……


当然书记的例子不恰当,但是话糙理不糙。毕竟还有土耳其香港印度这样的电影输出地区。也有德国澳大利亚这样票房和制作不成比例的弃疗地区。


大陆就属于国家有糖有鞭子,奈何电影圈一票标准国企作风的磨洋工。那都是贵族老爷。

霸王别姬好在哪里?好在拍出了电影圈对演员地位的真实心态。本大爷玩你屁股,你应该感谢我!

你要和美国比,那自然比不上。但是真非要美国条件才开工,那就真是鬼扯了。美国哪怕再牛再文艺的导演,亏一部冷藏十年,你们怎么不学?

严歌苓原作已经大亏了至少三部了,冯小刚已经亏了两部,芳华照样拍出来。

如今国产电影体制有好几个婆婆,最大的婆婆不是中宣部审查,是资本。是中影。是几个导演身边的圈子。

是你们圈子内部人。

就看看流浪地球拍出来的困难,这叫条件好?

拍完一顿黑,这叫条件好?

可这困难是电影圈外部的吗?


user avatar   gu-hong-ying-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敢说,即便是知乎上,中国本土科幻作家,除了大刘外,至少得有一半人一个名字都叫不出来。

中国科幻为啥这么一副死样子,是真不知道啊?


开始是评论家站在科学普及的立场,批评小说中科学知识的错误,作家们则认为,科幻是文学,更重要的是激发想象力和对科学的兴趣,不是传授具体的科学知识。这样的争议渐渐升级,触及到了科幻小说的本质,是“科”还是“文”?
《中国青年报》的“科普小议”栏目成为辩论意见最为集中、尖锐的一块阵地。一边是科学评论家们批评“违反科学的幻想”,一边是科幻作家们的自我辩护。作家们没有后援,评论界则获得了部分科学家的支持,钱学森曾多次表示,科幻是个坏东西,因为科学是严谨的,幻想却没有科学的规范。科学和幻想是两种不相干的、敌对的东西。

为了应对科文之争,郑文光曾提出“硬科幻”和“软科幻”之分。HardSF的代表是凡尔纳,更多从哲学、社会学角度反思科学的SoftSF则有代表人物威尔斯。但这样的理论建设并没有化解科文之争,更大的观念冲击和正面冲突已经势不可挡。

科幻有多超前

也许我们必须了解科幻在中国有多超前,才能真正知道科幻在当时多么不容易被正确认识和理解。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老编辑叶冰如的一段回忆可以作为当时佐证。1978年,她约到了《飞向人马座》书稿,却完全看不懂。当时,经过十年动乱,国家还很贫弱,买米买豆腐都需要“票”,“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仍是多数人的生活梦想,买个立柜就算添了件大家具,新婚夫妇惹人眼红的“三大件”是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学生能有支钢笔挂在胸前是很可骄傲的事情,社会上的人在谈论出身、平反、四人帮,进步一些的,谈论刚恢复的高考、夜校……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居然还有一群人,嘴里蹦的词是中微子,星际航行,转基因,大爆炸,时间隧道,基因武器,宇宙空间站,黑洞,太空移民,智能机器人,生物工程和星球大战……学中文、爱语言、做文学编辑,叶冰如却无力切入科幻作家们的语言系统,一般人说“想不起来”,他们说“脑子短路”,一般人说“像木头人一样”,他们说“成了植物人”,这些新词对叶冰如来说,陌生又新奇,似乎带着另一个世界的气息。

叶冰如的感觉或许能折射出当时科幻对社会上普通读者的冲击力。科幻创作之超前还可以举个例子:给《飞向人马座》书稿配插图。所有的人都认为插图应该富有现代感,但插图画家很发愁,怎么才能有现代感,谁都不知道。小说中的人物穿什么衣服?当时人一般穿蓝色制服,街上能见到的只有深蓝、浅灰、纯黑三种颜色,风气才刚开放,最时髦的也不过是白色或微带粉色的“的确良”。结果画出来的宇航员,统统穿四个大口袋的笔挺制服。文中有一张能上下升降、全方位转动的金属椅子,插图作者只见过方木椅、长木凳,再高级一点,领导干部坐的藤椅、沙发……画来画去,脱不出这类模样。“能转动”的“金属椅”?没听说过,更没见过,也想象不出来。

那是1979年的事。

如果说科幻对于普通人来说超前了太多,那么对于科学界恐怕也超前了几步。《太平洋人》说从太平洋底分裂出一个行星,上面的猿人复活了。科学评论家指出,“死而复活违反自然规律”,“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标志,新石器时代的人属于智人”,小说里二百万年前的猿人能制造陶罐“无论如何也讲不通”,“是对人类发展史和考古学的极大不尊重”。《世界最高峰上的奇迹》描写科考队在珠穆朗玛峰发现恐龙蛋化石并孵化出古代恐龙,被古生物学家批评为“伪科学”,会毒害青少年的。于是牵扯到科幻小说的社会性问题,限定给少儿看的小说,不合适写爱情、犯罪、社会反思。否则就是“低级趣味”,但科幻作家对科学、社会、人性的反思,如何表现?

争论的本身是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理论辨析和建设对于科幻创作本来是大有帮助的,却在彼此恶意攻击的吵闹中被搅成了浑水。批评的焦点很快从这些纯技术问题转为科幻小说的性质问题、社会影响,最后上升到政治问题。评论界最集中批判的是风头正健的叶永烈,他的高产被认定为赚稿费的唯利是图。魏雅华的成名作《温柔之乡的梦》写机器人妻子对主人百依百顺,温柔之极,却不能让人满意。被批评为“反社会主义”、“一篇下流的政治小说”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草

就在科文之争闹得不可开交之际,1983年,“清除精神污染”运动开始了。
……
据时任《人民日报》副总编王若水的说法,胡乔木对讲话不满,但没有直接当面表达,却临时调整会议安排,旋即出现理论文艺界“存在精神污染现象”的论调,称精神污染的实质是散布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腐朽没落的思想,散布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和共产党领导的不信任情绪。很快,“精神污染”字样出现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和社论中,相关文章连篇累牍。

在这场运动中,科幻在行政上被定性为“精神污染”,受到直接正面的打击。批评科幻“散布怀疑和不信任,宣传做一个‘自由自在的人’。”“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和商品化的倾向,正在严重地侵蚀着我们的某些科幻创作。”“极少数科幻小说,已经超出谈论‘科学’的范畴,在政治上表现出不好的倾向。”一时间,所有的科幻出版部门风声鹤唳,噤若寒蝉。出版管理机关多次发文禁止刊发科幻小说,相关杂志纷纷停刊整顿,已经试刊成功的《中国科幻小说报》,申请刊号的报告再也没有下文。最严重的时候,中国没有一个地方能够发表一篇科幻小说。

科幻创作界受到重创,郑文光刚完成的长篇《战神的后裔》预计作为《科幻海洋》头条发表,杂志都已经制好版,突然接到上头命令,《科幻海洋》停刊,海洋出版社作为科幻出版重镇,被勒令整顿。1983年4月26日,编辑叶冰如把这个坏消息告诉郑文光,并约好第二天去办公室取回文稿。

但是第二天郑文光没有去取稿,他早上突发脑溢血,卧床半年后,终于能够站立并歪歪斜斜走路,但右手完全萎缩,不能正常发音。他的创作生涯从此结束――这一年,他54岁。

叶冰如说,郑文光那时候是科幻界实际上的领头羊,他也是第一个倒下的科幻作家,随后,叶永烈退出科幻界,童恩正和萧建亨先后出国,其他科幻作家纷纷封笔。有一段时间,全国没有一篇科幻作品,果然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

“清污”很快就在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干预下偃旗息鼓了。但对于科幻来说,1978年,其兴也勃,1983年,其亡也忽。虽然1980年代后期,新一代科幻作家开始成长,并时有佳作,但再也没有恢复到1978年的“举国繁荣”,而直到今天,2009年3月,中国的专业科幻作家仍凤毛麟角。好像国际科幻界不在乎缺中国这一块,中国的科幻还有未来吗?

如果当年,中国科幻的生存环境稍微好一点,如果科幻自身的生命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强一些,如果有更成熟、更有说服力的作品产生……



大刘是熬出来的,那些没熬出头呢?

大刘说的很有意思,但现实没那么有趣。

这还是获得外国人的认可,得了个“雨果奖”——算是为国争光了,舆论上才有的宣传,否则你又有几个认识他的?

如果没了这个名气在,《流浪地球》这个项目能不能存在,什么时候启动都是个问题。

怎么刚吃上一顿饱饭就忘了当初怎么饿肚子的了?


补:

除此之外,还有我们可以看看豆瓣的top250中排名前列的,《肖申克的救赎》涉及监狱官员腐败,《阿甘正传》调侃美国总统(在总统面前露屁股),《教父》更是有“三观不正”嫌疑的黑帮片,而国产的《活着》和《霸王别姬》则被部分人认为“靠丑化中国获奖”……

我个人喜欢的罪案片,像《沉默的羔羊》那种,只能看港片,大陆版肯定剪的没啥了,要么压根不上映。

我记得乔布斯说过顾客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类似的话)。

其实很多人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影视剧,你得做出来给他们看他们才知道,观众群是要一点点培养的,我们这代人中很多类型的影片观众都是看好莱坞和港片培养起来的,因为大陆压根不能拍这种,当然也有些是客观上没有这种文化。

有人说大家都爱看什么爱情、玄幻、修仙,这就搞笑了,大家也喜欢《人民的名义》,你倒是再拍个看看,我还喜欢《绝命毒师》呢,你拍个看看!现在留给观众的选择其实不多了,不然你以为什么翻来覆去老一套?

资本都是逐利的,与其冒着不过审的风险,当然还是老一套保险了。


对于很多人用烂的”人民群众喜欢你算老几”,吓吓普通人和豆瓣没问题,在审查面前是无力的,就算你是“国师”也一样。


user avatar   zhan-yu-98-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要明确的回答,无论流浪地球是否成功,那些已“国内文化创作环境不好”在粉饰垃圾的言论都是在找借口。

一个文化作品,可以有很多内容。如果是一个好的作品,那么应该来说大多数内容都是好的。而如果说一个作品大多数内容都是一坨翔,肯定不可能是因为某一方面的阻挡就让他变成了翔。

看看国内那些翔吧,他们说是因为创作环境不好,各位看官,你们可以去做一个实验,试试把这种翔改造成一个不错的作品,做了这样的实验你们就会知道,哪里是因为环境不好,是什么都不好。这种作品从头到尾每一个地方都要改动才能看,这能怪广电总局?

广电总局说,不能色情,你非要变着方的露,难道不露点就不能出作品了?众所周知,我国从宋朝开始在两性方面就比较保守,宋朝之前也难言开放,难道古人的创作环境都差了?那么多伟大的作品咋出来的?

如果说你就是一个专门研究性学的艺术家,只会搞裸露艺术,你说被广电打击了,出不了作品,这锅广电背很正常。你一个写散文的、写小说的,一个拍电影的,除了色情、暴力、犯罪、反动之外,啥都不会,不让你写这些作品,你就只能写一托翔了,这锅广电还真不容易背。

我们不否认,可能是有部分作品,确实是被审核了,但这些作品比例有多少?是不是除了这些作品之外,其他作品就不能有个人样了?有一个很可笑的现象就是,近年来经常有一些影视作品,还没有拍出来就不断出现各种消息,其中一种出镜率最高的消息就是,“我被广电剪刀了”。反正有了这个理由,拍出来不好看就有了借口。然后还可以卖一种叫做“未删减版”的东西。我看过几部所谓的未删减版,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但凡是一托翔的,未删减版依然是一坨翔,最多是连续点的翔而已。反正我从来没有发现某一个作品,删减后是一坨翔,完整版就变成金子了的。如果各位有这种案例,可以拿来让我开开眼界。

下面说说文化作品国内出不了精品的真正原因:

一、X传部、X化部、X电总局作风僵化,不思进取

不错,我是要批他们,但是我批判的是他们的作风僵化、不思进取。因为这几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应该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但是他们的不作为,导致了官方的失位和错位。这是需要批判的,但绝对不是说所有的锅都该他们来背。

其实我们看看网络小说的发展就知道,网络小说是自下而上的发展,并没有太多官方的影响,表现得很繁荣,虽然小白文泛滥严重,精品依然不多。但观察其中出现的精品,它们之所以精,绝对不是在于一定要有什么犯禁的内容,就算有些地方不入老爷们的法眼,但把这些地方稍作改动,依然是一篇精品。就算是一些小白问,能盛行的,也自有其肯定之处。换句话说,那些自以为自己很高端的所谓文学家、导演、艺术家们,连小白文作者都不如,真不知道这些人凭什么自我感觉良好。

二、从业人员素质低

不错,就是素质低。本人毕业于重庆大学,重庆大学有一个影视学院,张国立是名誉校长。本人没有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影视学院是个什么污七糟八的地方,估计大多数人都心知肚明。这帮人出来之后来引领艺术,能搞出什么好的作品?因为其素质普遍较低,又能赚钱,又能一夜成名,所以这个圈子从来都是以乱著称的,我想大家都知道娱乐圈是个什么样子,我就不多作赘言了。

这些人是不是偶尔成名之后,就马上变得热爱学习,热爱知识,努力修身,天天向上了呢?反正我是看不出来。各种娱乐节目中,搞艺术的人一个个都苦大仇深不容易的样子,好像就他们辛苦他们累一般,我是觉得和现实中看到的差距太大,不敢直视。

所以说这些人乱搞关系的、吸毒的、不学无术的、信教的、精神外国人的,我认为再正常不过了。当然我没有贬低他们的意思,能出淤泥而不染的人实在是不容易,如果能发现几个洁身自好的、勤奋上进的、知耻近乎勇的,真不容易,好不容易发现一两个,一定要当宝贝供起。

三、藐视管理部门权威

有一个很奇葩的现象,某些行业明知道被某部门监管,他们总是在被罚之后才哭天抢地,但他们从来没有真正的正视过监管部门。

你们觉得这帮人真的怕广电吗?什么叫怕?我自己决定自己什么时候出版,根本无视还没有通过审核的事实,这叫不叫怕?之前腾讯的WGGAME上准备出怪物猎人,自己就上架了,根本不鸟广电,结果被教做人,你们说他怕不怕?

不错,我见过有很多企业,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出版,但根本不提前为审核做工作,甚至连审核要求都懒得学习一下,而是像个大爷一样,非要等到最后关头,才让一些临时工带着不知道是否齐全的资料拿去审核,审核不过了才去哭天抢地。当然并非全部都这样干,但这样干的并不少。

你们别看他们哭天抢地的时候把广电捧得老高,好像可以一手遮天的样子,这不叫真怕,你问问这帮大文学家、大导演、大制片人,谁能完完整整的背出广电总局的审核规定,不说规定了,就是广电总局对他们作品的审核意见,这帮大牌们谁能完完整整的说清楚——正如我前面写的一样,提审的执行者多数是打杂的小工,大牌们连自己为什么被PASS都懒得弄明白了,不明白为什么被PASS自然不知道该怎么改,只能视为玄学。这些人真的怕广电吗?就像我们读书时背诵鲁迅的文章一样。我们是真怕鲁迅,因为我们真背了他写的文章,因为我们真的因为没有理解他写的某段话含义而被老师批评过。

一个真怕的人在审核时应该有如下对话:

A:XX老师,请问我们这作品有什么问题呢?

B:这里,这里,这里有些问题。

A:我看了XX规定,您看这里的问题这样改一下行不行?

B:确实是这样,你们以后要注意一下。


一个假怕的人,在审核时一般是这样对话的:

A:XX老师,我们急着上线了,您看今天能否帮我们审核了?

B:再急也得排队呀。

A:我们实在是没有办法呀,领导要求我们今天必须过审,我们马上就要上线了,您老能否行个方便。

B:唉,好吧,我看看。嗯,这里,这里,这里有些问题呀。

A:有什么问题呀?能不能通融一下嘛,

B:你看这不符合规定呀。

A:老师能否帮个忙呀,我们领导要求我们一定要通过审核呀。

B:那你改改吧。

A:怎么改呀?

B:你看这里有规定,你照着改吧。

A:好吧……我回去给领导汇报。

——————3日后——————

C:XX老师您好,我是XXX公司的工作人员,上次我们有个项目没有通过审核,我们不知道怎么改,怎么办呢?

B:规定不是都给你们了吗?

C:哦,规定呀,我们工作人员都不太懂,你能说说怎么改吗?

B:你这样问我怎么回答你?你们没有专业人员学习一下吗?

C:啊,我们学习了呀,就是不知道怎么改,你看能不能帮个忙。

B:嗯,这样吧,这都是专家的意见,我也没有办法,要不然你去找专家组问问。

四、职业素养低下

这里说的与第二点不同,第二点主要是知识、学问、人格等方面素质的问题,这里主要是职业素养的问题,就是说,应该怎么办好事,应该用什么态度来创作作品。

一个平均线以上的作品到底需要完成哪些工作?你写一个故事,总得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吧,塑造一个人物,总得把他的特征体现出来吧。如果你要表现某种高端,总得真的体现一些高端的东西进去吧。请问这些东西,有哪一样是会被广电总局压制的?

但是恰恰好笑的是,这些垃圾作品,明明连最基本的工作都没有做好,却一个个自命不凡,把锅推给广电总局。一个历史剧,历史水平还不如袁腾飞,这怪广电总局?一个斗智剧,智商直逼小学生,这怪广电总局?一个故事剧,把剧情理顺了一看,还不如茶馆龙门阵水平,这怪光电总局?你们这帮创作者,我要求不高,你们把话说清楚了,故事理顺了,人物塑造一下,智商提升一下,甭管你被广电怎么剪刀,也不至于像现在一样搞出一坨翔来。

我来看看那些经典的作品,我们要求严格一点,你拿把剪刀,把其中某些可能被剪的地方都剪了,再看一看,也许确实对作品有所削弱,但人家依然是一个优秀作品。红楼梦就算把对封建社会的抨击主题给剪了,人家在人物塑造上,在故事性上,在诗词水平上,在各种描写上,依然是世界顶级水平。再看看现在那些哭天抢地说被广电压迫了的人,拿出你们的作品来看看,你们要说自己被迫害,也得先证明自己在平均线以上吧。


user avatar   Ivony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说,国内文化创作环境不好,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不能够因为拍出了《流浪地球》就否定这个事实。


但是,的确很多人挂在嘴边的,因为环境不好所以我拍不出好东西,所以我要拍辣鸡。这种言论稍微有点智商的都能分辨,不需要《流浪地球》来打脸……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用几组数据说明一下中国电影的情况。

1、2018年中国电影总票房是610亿人民币,美国是110亿美元,二者差距不大。中美的屏幕总数也十分接近。平均下来,中国每2个人看1次电影,美国是第1个人看2次电影。

2、据电影行业的数据分析,中国人目前在文体方面的消费约占总消费的10%。美国是11%(数据来源找不到了)。中美2018年的社会总消费额均为5.7万亿美元左右。

1和2几乎完美地解释了中国近年的票房表现。

3、中国自2009年开始票房每年几乎30%的速度增长,但近3年的增长都在10%以内。这是因为前些年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电影屏幕的增加。但自2016开始,电影屏幕实际已经相对饱和。

4、2018年中国国产电影的票房占总票房的60%

作为对比我们看看其他一些地区的情况。

日本:50%(日本国产电影票房超1000亿日元 多种因素促复兴

韩国:38.5% (韩国电影逆袭好莱坞:从本土片票房占比不到两成到力压进口片|界面新闻 · JMedia)

台湾省:10%(core.ac.uk/download/pdf

英国:28%(国产4亿英镑,总票房14英镑)

法国:35.4%(2017年欧洲主要国家电影票房收入统计分析(图)_中国产业信息网

德国:26.3%(2017年德国票房有所提升 本土电影占总销量26.3%

最后,美国:98%

可以看出:

a)除了美国之外,几乎所有的主要国家国产电影占总票房的比值都不高。中国这个60%的数据其实说明国产电影总体上其实并不算太差---------总额不低,比值也不低。

b)其他国家的数值低表明在文化产业美国是毫无疑问是收割全球的。但美国的电影真的每部都很好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9xw44enIDI&t=399s

这个小哥是长年在中国从事电影特效的美国人,是一家电影特效公司的首席技术员。前段时间怼《纽约时报》扭曲中国医疗的就是他。该视频是他在评论《流浪星球》。

我在另一个答案下也说了,美国的电影的垃圾片其实也是相当多的,垃圾到不能再垃圾,看一眼都想吐。能够进入中国或横扫世界的其实也是少数的精品

c)此次《流浪地球》海外票房的讨论中,不少人都指出了:老美不习惯看字幕!也就是说,国外再好的电影在美国也很难产生高票房。(兴许有些英国产的电影能够在美国成功)

d)而除了英语国家之外,其他国家的人都习惯了借助字幕看电影。美国的电影,非英语国家的人经常拿来练听力,所以好莱坞的电影在海外市场相对容易被接受。

e)以前我们经常看港片、韩国片,这些年港片、韩国片基本消失,说明中国大陆的电影实力实实在在地增强。

f)短期内不要想着和美国比。当美国人习惯了用字幕看电影后,中国才算真正倔起了。

g)另外,不要看有没有得奖。在国外的很多奖是忽悠人的。好莱坞这些年得奖的电影也越来越不怎么样了。戛纳之流更不用说了。


所以,一言以避之,中国电影不算太失败。(当然,不是说没有问题)

我们的总产值、国产电影的比值都不比美国以外的国家差。

指望中国电影突然一下发力盖过美国是不现实的。除了美国之外,我们其实可以和任何一个其他国家竞争。


最后谈一下奇葩之国------印度。

印度是世界上电影制片数量最多的国家,1200部/年。美国是600部,中国800部。

印度这货2018年国产电影的总产值是35亿美元。其中海外票房18亿美元

也就是说,印度电影竟然赚了外国人的钱!而且赚外国人的钱和本国人的钱一样多

单看这个指标印度几乎可以排世界第1。美国电影业的大头,其实也主要是来自国内。(跟美国的军火产业一样,虽然美国满世界卖军火,但主要买家仍然是美国军方自己)

细细一想,印度电影其实完美解释了:美国人不习惯看字幕------因为印度咖喱英语也是英语啊,在美国上映不需要字幕!

但这其实也表明了:印度的电影质量其实并不高。1200部电影产值35亿美元。中国是800部90亿美元。

可见,印度的电影其实是数量出质量:

一大堆烂片里偶尔蹦出一个好的,在美国市场获得成功,然后再转战到其他市场。



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yang-ai-hong-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韩国的一所监狱里,三名囚犯在讨论自己被捕的原因。

金明焕:“我因为发动工会被文在寅关了进来。”

李相熙:“我因为破坏工会被文在寅关了进来。”

最后一名囚犯:“我就是文在寅。”


user avatar   qian-ni-ma-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技术上:光刻机的制造和使用工艺。

金融上:打破美元的霸权。

军事上:台湾问题。


别的问题(房产绑架经济、老龄化、东西部平衡等)都是发展中的问题,都是可能通过发展来解决的。

上面列的3个问题是当前面临的核心问题。




     

相关话题

  在游戏中必死的关卡(剧情杀)没死打过去了是种怎样的体验? 
  原主机游戏《战神 4》PC 版正式解锁,游戏体验如何? 
  哪个瞬间你对中国娱乐圈彻底失望? 
  假如你穿越到《寂静之地2》的世界里,只能买3样东西你会买什么? 
  如何评价电影《追凶者也》? 
  《飞驰人生》中有哪些隐藏的梗? 
  为什么大部分文明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土葬这种丧葬形式? 
  如何看待非诚勿扰某男嘉宾身着满族服饰射箭的行为? 
  如何评价电影《阿拉丁》(2019)? 
  游戏《仙剑奇侠传七》相比之前是否越来越女性向? 

前一个讨论
你对电影《攀登者》有哪些期待?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这首网友一小时写出的薛(薛之谦)氏情歌?什么水平?





© 2024-05-1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