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网传京东员工因裁员还不上房贷上吊? 第1页

  

user avatar   fu-ru-wang19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同学们打开书,我们今天复习必修一的课文《包身工》


“还用说?住的是洋式的公司房子。吃的是鱼肉荤腥。一个月休息两天,咱们带着到马路上去玩耍。嘿,几十层楼的高房子,两层楼的汽车,各种各样好看好用的外国东西。老乡!人生一世,你也得去见识一下啊!──做满三年,以后赚的钱就归你啦。块把钱一天的工钱,嘿,别人给我叩了头也不替她写进去!咱们是同乡,有交情。──交给我带去,有什么三差二错,我还能回家乡吗?”

……

“放她?行!还我二十块钱,两年间的伙食、房钱。”他随便地说,回转头来对她一瞪:

“不还钱,可别做梦!宁愿赔棺材,要她做到死!”

芦柴棒现在的工钱是每天三角八,拿去年的工钱三角二做平均,两年来在她身上已经收入了二百三十块了!

……

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


user avatar   zhang-zha-60-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一段时间,看了几个NHK的纪录片叫做《无缘社会》《老后破产》


里面讲了这样一个问题,说在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前,当时日本年轻人对未来的生活非常充满自信。其中有些人就从公司跳槽出来,用自己积攒的积蓄做点个体生意,并把全部时间投入到自己的梦想中。结果,经济危机以后,失败了,自己的产业没了,工作没了,女朋友也没了。老年以后,不得不在家天天黑着灯吃清汤挂面以维持生存,连电都不敢买。


今天,很多年轻人和这个日本人当年的思维是一样的。他觉得自己的未来是一种可持续产出。他很“理想化”地规划了自己未来几十年的生活。比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理想是如果不能傍上大款,那就保持单身,周末偶尔健健身,然后一年中规划出几天用来旅游,在年末的时候,犒劳自己给自己买点奢侈品之类的。这些想法都非常理想,他们都建立在自己未来的几十年生活不会发生任何“风险”上。(当然,我不是建议你结婚生子来抗压、减轻风险


今天一些员工自杀,跟90年代香港时候一些家庭烧炭自杀现象,其背后所折射的现实实际上是一样的。主人公借了大量借款,又恰好碰上企业裁员,因为无力支付贷款。心情绝望,于是走向绝路。从大环境来说,是因为恰逢经济危机。而归结到个人上来说,原因还是这些个体对“风险社会”缺乏足够清醒的认识。


在农业社会时期,因为疾病流行,战争频繁,各种意外频发,普通人选择结婚,选择大家族聚居,实际上更多是一种经济行为。这样更有利抵抗外部风险,有利于个体的生存。但是进入工业社会以后,随着人类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维持生存、抵抗风险越来越不是当下人们选择婚姻的主要依据了。小家庭也代替大家庭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人们追寻更多的个人空间,更多的个人价值的实现。“集体”这一概念越来越淡出人们的观念。


在这种情形下,人们可以说越来越乐观。或者在各种广告的宣传下,说服自己变得越来越乐观。比如各种网络金融、小额贷款。以及五花八门的校园贷款。这些贷款之所以发生,一方面是因为人们膨胀的消费欲望。另一方面更多是建立在他们对自己收入的乐观的估算和期望上。他们完全没有考虑到未来极有可能遇到的麻烦。


比如同样在NHK的纪录片《女性贫困》中就讲到某个年轻女性在选择助学贷款的时候,电视台的采访者建议他选择稍小数量的贷款。但她考虑减轻眼前这段时间的兼职上的劳累,最终选择了更大数额的贷款。显然,他没有考虑到另一个问题,即作为一个夜校毕业的女性,即使毕业以后,她能否立马找到正式工作呢?即使她毕业以后立马找到了正式工作(这个概率本身并不是很大),但如果发生其他意外事件,比如一些疾病、事故都有可能把她拖入更深的贫困之中。


但是很不幸的是,在各种心灵鸡汤的营销下,仍然有不少人并没有认识到未来的风险重重,无论男女。


在今天社会上,流行着一种及时行乐的思维。这在女性中更为常见。鼓励女性消费,鼓励女性来场奋不顾身的爱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是广告只让他们看到了眼前的风光,却没有让他们看到这场奋不顾身的风光之后的凄凉。


在今天社会上,同时流行着一种及时努力的思维。这在男性中更为常见,鼓励男性奋斗,鼓励男性勇敢接受996的福报,而且还鼓励他们拼搏着用自己的卖肾钱,去投资城市郊区的房地产,贷款买车买房,去尽一切力去取悦女性。在卖肾钱变成了贷款首付之后,他们自以为看到了人生未来的希望,却没有看到自己以后可能的凄凉。


今天,年轻男女的矛盾与争论,只是一个未来的更大悲剧的导火索。但在这些矛盾还是只是火星的状态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却是及时行乐和及时努力的两种思维的膨胀与对立。其中女性和男性分别承担了消费社会再生产中的两种不同角色。


尽管他们自以为是自由的个体,但说白了,他们归根结底是资本主义结构下的两种并行的逻辑的体现,一种是生产,卖力地生产。一种是消费,卖力地消费。


而对于企业家而言,也就是资本的人格化象征来说,只有不断地卖力生产,才能产生更多的剩余价值。只有不断地消费,才能最终实现商品向货币价值的惊险一跃。所以企业要不断向男人灌输奋斗的价值观,向女人灌输消费的价值观。


而我们看到现在男乎和女乎的对立与大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只不过是市场内部未来危机的提前预演,是生产逻辑和消费逻辑的内在冲突与碰撞。


而我们也不能简单地把男性和女性的矛盾,看作是一种男人和一种女人的矛盾,不能看作是男人和女人有没有同理心,同情心的矛盾,甚至不能看作是男权和女权的矛盾。今天男女矛盾的激化,恰恰是暴露一个事实,即作为普通人的生产角色和消费角色之间的越来越无法平衡。社会的现实使得他们越来越无法用奋斗和享受的观念自欺欺人了。


从一种危机论的视角来看,男性和女性今天的无法弥合的矛盾,在根本上乃是对试图无限压榨和扩张以实现自我增殖的资本的内在矛盾的暴露。而越来越多的不婚主义者的出现(不管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正是普通人拒绝向生产-消费逻辑的歇斯底里的要求作出让步的表现。而事实也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其实根本也已经无路可退。


而老龄化、低生育率仅仅是这个矛盾所曝露出来的结果而已。


但是如果认为佛系不婚就是针对资本市场的抵抗的灵丹妙药,那就大错特错了。


显然,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在我看来,的确,男女矛盾、婚恋危机、生育率低下,乃是资本主义经济所导致的痼疾,但同时它也亮开了一种“解决”的出口。


我们之前已经叙述了,在程序员社会里,男性和女性承担着两种不同的分离开来的角色。男性更多侧重于承担着直接生产者的角色,负责不断卖力向企业提供剩余价值。女性更多侧重于承担直接消费者的角色,负责不断卖力把企业的商品转换成为货币,以实现货币资本的整个增值过程。


这种意识形态的最常见的表述是“你负责赚钱养家,她负责貌美如花


但是佛系并没有从根本上消灭这类矛盾。事实上,针对这一矛盾。存在资本主义所提供的常见的两种改良性的解决思路。


第一种,是1984式的。这常见于日本各种脑洞大开的电视剧和漫画,集体统一包办婚姻,马前卒式社会化抚养。这背后影射出的是一种无法想象的高度集中的超计划经济。但很明显,这种拉郎配对于个人欲望的压抑,显然是不可持续的。他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种矛盾,最终只会使得人们更加消极怠惰,而抵抗再生产。毕竟,大多数人并不愿意即当耕牛,又当种猪。


另一种,是自由主义的,也是现实正在发生的。也就是放开各种移民,允许第三世界的打工者自由涌入,来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于是男女的危机于是就重新转化为了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的矛盾。然而这种矛盾仍然对男女矛盾背后的资本扩张逻辑的一个结构性复制。这正像是大都市拆迁土著与外来打工者的矛盾。


你负责点亮上海的夜景,他负责享受上海的夜景


user avatar   yongming-7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买了几年plus会员,现在看来,明年不用买了。




  

相关话题

  离职时遇到以竞业限制协议威胁,我该怎么办? 
  你赞同带薪产假吗,为什么? 
  如何看待刘强东在哈佛演讲中所说「如果大家能够从银行贷款的话一定要从银行贷款,千万不要拿风投的钱」? 
  如何看待女员工因下班后不想跳舞被辞退,公司称其顶撞领导?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 
  如何看待2018年劳动合同法的修改方向? 
  在线教育或将大裁员,如何看待这次堪称行业生死转折点的史上最大裁员? 
  美国人才荒愈演愈烈,其中亚马逊员工基本工资封顶值翻番至 35 万美元,你如何评价这一现象? 
  有哪些相见恨晚的国外好物,让你产生「买对了」的感慨? 
  为什么很多企业更倾向提高非货币性福利,而不是直接提高工资水平? 
  春节串门,如何准备「体面好礼」? 

前一个讨论
《红色警戒 2》作者真的想黑苏联吗?为啥苏联单位都这么牛?
下一个讨论
《哆啦A梦》中哪些人物出场时间短暂却让你印象深刻?





© 2024-09-2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9-2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