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已答:常遇春死在赤城县龙关镇吗? 第1页

  

user avatar   ning-nan-zuo-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个好问题。

遇春……以平章李文忠副之,帅步骑九万,发北平,径会州,败敌将江文清于锦州,败也速于全宁。进攻大兴州,分千骑为八伏。守将夜遁,尽擒之,遂拔开平。元帝北走,追奔数百里。获其宗王庆生及平章鼎住等将士万人,车万辆,马三千匹,牛五万头,子女宝货称是。师还,次柳河川,暴疾卒,年仅四十。[1]

洪武二年,常遇春在漂亮地打完人生最后一仗,攻占元上都开平城之后,班师的路上暴卒军中,年仅四十,真真的灿烂如花的人生。

柳河川在哪儿呢?

网上有个比较热闹的说法是,柳河川以柳河得名,也就是现在的伊逊河,而柳河川则定位在了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和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交界处的庙宫水库附近,并认为这里就是金世宗的北巡捺钵柳河馆。

这个说法呢,我认为是有一定问题的。

第一个问题在金朝。辽金的柳河馆是一处捺钵,也就是在巡幸路上的一处临时住所,而金世宗在大定十年五月乙卯“如柳河川”,是从这路过,“七月壬午,秋猎”去了,并且在玩完之后又从这儿回来。但是这次巡行去的地方却是史书无载,唯有第二年说了一句“往岁清暑山西”的话。如果他住的的是隆化县的柳河川,那就是往北去了,应该叫“往岁清暑山后”才对。

所以,金代柳河川的这次出境,大概率不是隆化县。

《读史方舆纪要》卷十八:

爱阳河在炭山西北二十里,深仅尺许,中多浮草,性凉,宜牧马。又有柳河川,在镇北三十里。金大定十年,如柳河川。《边防考》:柳河发源大白阳堡北三十里,西流入长峪口镇城,樵采灌溉,悉资于此。

说的是宣府附近,这儿:

长峪口就是现在的张家口宣化区东望山乡常峪口村,是个山前村落。而这儿还真有条河,是从北边是山里发出来,经过常峪口折向西南。

宣化地处京西北玄平坡的下坎,也是北京走北路进山西的必经之路:

所以,理论上来说,金世宗经过的“柳河川”放在这附近,比放在隆化县要靠谱的多。

第二个问题,在元明。

众所周知,元代有两都巡幸制度,皇帝跟候鸟似的,冬天在南方的大都,夏天去北方的上都。元帝的两都巡幸是有固定路线的,这个路线和元代两都之间的驿路穿插,形成了四条路线也就是东路、西路、驿路、辇路。(具体内容可参见全历史 - 完全的历史

而长峪口的这条柳河川,就是位于图上的宣德府北侧,是上都和大都之间西路交通线的必经之地。

而常遇春在洪武二年出塞攻元上都开平城的路线,是“发北平,径会州,败江文清于锦州,败也速于全宁。进攻大兴州……遂拔开平”,我们从地图上简单标示一下:

一顿骚操作,常遇春最后“获其宗王庆生及平章鼎住等将士万人,车万辆,马三千匹,牛五万头”。大军行进,加上物资粮秣的转运,再添了这上万俘虏牛马,班师最有可能的,便是沿着元代两都之间的旧有驿路回北平。上面两都巡幸路线图上可以看出,西路、驿路、辇路在明安驿附近路线合为一处,常遇春的数万人马再加上众多俘虏继续翻山越岭经东凉亭走东路的可能性不大,而经西凉亭到明安驿是较为合适的路线,明安驿往南的辇路和驿路都是山路,唯独稍微绕远的西路是条大路。所以,常遇春在洪武二年七月班师的时候,极有可能是经明安驿过野狐岭,借道宣府返回,及至宣府周边,暴卒军中,年仅四十。

故此,我个人认为常遇春去世地点应该是今天的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西北与桥东区大仓盖镇一带,也就是当年顺宁府外的旷野上,柳河川旁的军中大营里。

也就是这儿:

参考

  1. ^ 【清】张廷玉《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十三



  

相关话题

  在明朝的靖难之役中,大家心理上是会偏向建文帝朱允炆还是朱棣? 
  《明朝那些事儿》有哪些不正确,不符合史实的地方? 
  朱元璋反对贸易,搞海禁,设立军户和匠籍,禁止人员流动,给明朝社会带来了哪些危害? 
  如果泰昌帝早死了半年明朝末期会发生什么变化? 
  请教明代太庙奉祀神主、庙号的问题? 
  明朝已巳之变时,袁崇焕如果不回援京师,而是选择抄皇太极老巢,可行性多大? 
  对朱祁镇,朱祁钰这两个皇帝有什么看法? 
  为什么史可法在扬州抵抗了很短时间就失守了? 
  明太祖朱元璋,真如书本上所言的那般不堪吗? 
  明朝建国号为“大明”,明是否是出自明教? 

前一个讨论
作为一个汉人,如果你穿越到明末,是投降满清做汉奸还是誓死保卫国家?
下一个讨论
北京首都之地的人素质真的有那么高吗?





© 2024-12-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