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千年后证明费马大定理会否变成高中数学课后习题? 第1页

  

user avatar   li-xiang-1-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在个别优秀高中生那里,费马大定理的一部分也可以当习题。

“一部分”可以指n=3,4的情况。n=4的情况可以用初等方法解决。n=3的情况需要引入复数。

最多可以包括全体的正规素数。正规素数是那些不整除相应的分圆域类数的素数。前100个自然数中有25个素数,其中只有3个不是正规的。对正规素数来说,费马大定理的证明相对简单,冯克勤《代数数论》的第三章和第九章就给出了一个完整的证明。

非正规素数的处理目前没有简单的方法。


user avatar   Kayam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千年后人类是否还存在,现有的小学-中学-大学学制是否有大改动这是个问题


如果说相当于现在中学生阶段的学生学习费马大定理的证明,我觉得不太可能

题主大概是低估了古人的数学水平,低估了费马大定理的证明难度,低估了数学发展速度,唯独高估了人类智商的进化速度


我举个例子,一个数列问题:

数列 、 ,满足 , , , .

求数列 、 的通项公式.


此题是我从一本高中数学联赛辅导书上看到的


这两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不很难求,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想办法去求,我就直接写答案了:

( )


实际上,如果你能注意到三角恒等式

那么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非常好求解的


尽管如此,此题的难度作为数学联赛一试的大题,我觉得还是绰绰有余了

我说的这个换元不是大多数人能马上想到的,更多的人用的应该是其他方法,这里就不细说了……


问题是,此题出处是啥呢?

这实际上是2200多年前,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使用的割圆术

他本质上是使用圆的外切正 边形的周长,以及内接正 边形的周长,去逼近圆周长


而 和 的几何意义,分别是圆的外切正 边形的周长与圆直径的比值,以及内接正 边形的周长与圆直径的比值

那么当然有


*实际上,这里的闭区间列 构成了一个非常典型的闭区间套,并且所有区间端点都是代数数,最后却构造出了一个超越数





我们令 为圆的外切正 边形的边长与直径的比值(半边长与半径的比值)

令 为圆的内接正 边形的边长与直径的比值(半边长与半径的比值)

那么很显然

为了简单起见,不如令半径为1


图中

过点 作圆切线交 于点 ,交 于点

那么

(因为 且 )


由几何关系

(相似三角形)

显然有


(勾股定理)


这就从几何意义解释了该差分方程组




既然2200多年前阿基米德的成果,仍然不能普及给当今所有中学生,仍然是数学竞赛的难度,那么证明费马大定理如何在千年后就变成高中数学习题?


user avatar   lei-tao-12-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偏个题

1000年以后,应该没有高中了,也没有课后作业题,没有现在意义的数学课了。





不要太瞧不起搞生物的




也不要瞧不起搞计算机的




等等



脑机接口、人造器官肢体、设计生命、寿命延长、大脑延伸⋯希望那时怎么定义人类都是个问题吧


user avatar   yuhang-liu-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不要太小看古人的数学哦。

“叙拉古的阿基米德一致被认为是古代最伟大的数学家[56],他使用了穷竭法求无穷级数的和,计算出了抛物线下的面积,这种方法在现代的微积分课堂上并不陌 生[57]。他还显示了通过穷竭法可以将pi的值计算到任何想要的精度,他还求得了在当时更精确的pi值,在 3 + 10/71 < pi < 3 + 10/70 之间[58]。他还讲解了后世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阿基米德螺线,发现了旋转曲面的面积公式(抛物面,椭球面和双曲面)[57],以及一个可以灵活表示极大数字的系统[59]。尽管他在物理和 许多高级机械装置上的贡献也广为人知,但他本人更看中自己的数学原则和思想的价值。[60]。他认为自己最伟大的成就,是发现球形的表面 积和体积公式,也就是证明了球外接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是该圆锥的2/3。“

阿基米德可是公元前3世纪的人哦,旋转曲面的面积公式,这已经是微积分内容了吧——并不需要先完整建立微积分的理论才可以进行微积分的计算,古代聪明人也能粗略理解并应用极限的想法。


“中国唐朝数学家王孝通在武德九年(626年)前后所著的《缉古算经》中建立了25个三次多项式方程和提出三次方程实根的数值解法。[1]

波斯数学家欧玛尔·海亚姆(1048年-1123年)通过用圆锥截面与圆相交的方法构建了三次方程的解法。他说明了怎样用这种几何方法利用三角法表得到数字式的答案。

中国南宋的数学家秦九韶在他1247年编写的《数书九章》一书中提出了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秦九韶算法,提出“商常为正,实常为负,从常为正,益常为负”的原则。“

三次方程求根公式确实是16世纪出现,但不代表之前的人没有尝试过数值解。并不是“只能处理一次方程”。


从另一个方面讲,1000年以后,首先,人类还存不存在?其次,1000年后还有没有高中这么个教学阶段?我们其实都是很局限的动物,我们基本只能体会认识到所处时空中一个小邻域内发生的事情。1000年以前有没有现代的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的教育体系?教学内容又和现在有多大区别?不要说1000年前,就是50年前,有人能想到50年后某种叫“手机”的通讯设备,会大幅度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的产业结构,以及世界第一和第二的大国,会因为争夺一种叫“5G”的“无线通信技术”的主导权,而打起贸易战么?1969年的人脑子里根本就不会把“信息”“通信技术”当成一种战略资源嘛。未来50年又会有什么新的我们根本没听说过的东西来影响国际政治、人们的日常生活呢?1000年后?根本没法想。




  

相关话题

  这道数列极限题怎么解 涉及到排列组合 不会啊? 
  如何用李雅普诺夫第二法分析非线性系统在每个平衡点处的稳定性? 
  如何证明任何一复系数整式p(z)都可以分解成若干个(z-c)相乘的形式? 
  如何看待部分明显不具备相关领域基础知识的公众号和用户在各种专业问题下强行「科普」的现象? 
  数学究竟是真实存在的,亦或是人类精神的产物? 
  同样是社会主义,为什么苏联能从20世纪后半叶至解体前培养出那么多数学大师,中国却不能? 
  综合除法的数学依据是什么? 
  维数可以是虚数吗? 
  数学是不是防碍人类理解世界? 
  《三宝大战诸葛亮》牛顿为什么会创立微积分,这是正确答案、还是在娱乐、还是在误导?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少林寺注册666个商标?
下一个讨论
给你两千万,但你的个人信息将全部随机改变,你愿意吗?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