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汉尼拔不能绕过阿尔卑斯山吗? 第1页

  

user avatar   an-tian-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年如果走海岸,路程更近并且道路条件好很多,但是必经之地是马西利亚,而马西利亚是罗马的盟友。

另外一点是为了防止罗马人海军的监视或者派军队阻截。

针对题主所谓,不可能派军队堵截的问题,那么我想问问汉尼拔留在纳尔波高卢的汉诺以及一万军队是怎么没的?

最后,如果迦太基有谷歌,别说罗马了,我看亚历山大里亚都挡不住迦太基人.jpg









当然如果汉尼拔是某个叫高文•塞西尔的卫星精的话那就当我没说。(摊手)


user avatar   jiao-zhu-ai-mo-g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说结论:不可能。

因为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打的是明牌。

这是很多人印象中最大的误区。

为什么是明牌?我们根据史实来捋一下:

No.1 因为制海权的丧失。

由于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主力尽失,曾经辉煌的迦太基海军舰队一蹶不振、而其在地中海的重要战略岛屿也早就被罗马收入囊中。

因此,汉尼拔的军队无法通过海路进攻直取亚平宁。

更糟糕的是,罗马人也很清楚这一点。

所以,在布匿战争爆发以后,罗马元老院除了派出一名执政官隆古斯在西西里岛整军备战、随时准备跨海登陆迦太基以外,

就在汉尼拔出兵的当年八月,他们还派出了另一名执政官老西庇阿,率领由15000步兵和1600骑兵组成的部队去截击汉尼拔。

任务是:

1. 在汉尼拔进入高卢地区后,将其就地歼灭。

2. 歼灭汉尼拔后,继续向西进攻、拿下整个伊比利亚半岛。

公元前264年,新兴崛起的罗马共和国(Senatvs Popvlvs Qve Romanvs)与北非迦太基为了争夺西西里岛而大打出手,是为第一次布匿战争(Prima Guerra Punica)。汉尼拔的父亲阿米尔卡 · 巴卡(Amilcare · Barca)是该次战争中的英雄名将,在西西里岛多次痛打来犯的罗马军队,被迦太基人冠以“闪电”的绰号。在腓尼基语里,闪电的名词是Barak,拉丁语则写作Barca(巴卡)。自那以后,阿米尔卡便将“巴卡”贯入姓名、并继承给了自己的三个儿子。

然而,岛屿争夺上的势均力敌无法改变战争的最终走向,公元前241年,罗马舰队在西西里北边埃加迪群岛(Isole Egadi)的决定性海战中一举击溃迦太基的强大海军、迫使后者承认战败。在随后的十年里,迦太基不仅屈辱地放弃了西西里岛、撒丁岛和科西嘉岛(地中海三个最大的岛)的主权,还需要每年向罗马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

No.2 老西庇阿去了哪?

对老西庇阿而言,这次的任务本来没啥挑战性。

毕竟迦太基人跑得再快,也跑不过自己的“高科技先进交通工具”——船。

保险起见,从(还没有斜塔的)比萨出发,老西庇阿一路航行到了南法地区离自己最近的港口——马西利亚(如今的法国马赛)、然后在罗纳河口安营扎寨。

因此,题主有两个有误信息是:

第一,老西庇阿的拦截地点并不是在西班牙、而是在马西利亚。

就挡在题主所画的那个25km口子的前面。

汉尼拔绕不过去。

第二,老西庇阿就是罗马元老院派去截击的。

罗马人并非“不知情”,他们很清楚汉尼拔“只能”这么走。

只不过,老西庇阿没想到的是:等他到的时候,汉尼拔已经过了罗纳河,甩开了自己。

汉尼拔派出一支敢死队来牵制自己,然后给伊比利亚军团、尤其是自己的王牌特种部队——战象骑士、最终能够顺利渡过罗纳河而创造出了充分的时间。

所以,汉尼拔早就探知到了罗马军团的位置,但他压根就没准备交手、而是选择了以最快的速度挺进阿尔卑斯山。

No.3 汉尼拔为什么不能先拔掉老西庇阿、再穿越25Km的路口?

肯定不能。

原因还是制海权。

如果在南法高卢地区与罗马军队陷入鏖战,汉尼拔即便能够占到便宜、长期拉扯下去也必败无疑。

因为在中立地区打消耗战,对方的海运物流优势会越滚越大、直至最后形成兵粮双碾压。

一成胜算都是充话费送的。

No.4 老西庇阿为什么不敢追?

因为害怕埋伏。

再往前追,自己将跟汉尼拔在阿尔卑斯山区遭遇,不仅地形险恶、丛林密布、还有众多高卢山地的凯尔特部落虎视眈眈。

在复杂多样的部落地区和险峻地形打野战,罗马军团的风险是很大的。

而且最关键的一点是,汉尼拔是知道老西庇阿的位置的(他派了骑兵去马西利亚牵制)、他是有战场主动权的。

如果老西庇阿继续追击,就一定会落入汉尼拔早已布置好的陷阱,在对己方极度不利的地形上被包围甚至全歼。

这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就在几个月后的特雷比亚河边,老西庇阿的搭档(上文提到的另一位执政官)隆古斯就中了汉尼拔的挑衅。在老西庇阿一再劝阻无效之后,他率领优势兵力追击对方、最终却遭受了全军伤亡过半的惨败。

而且,如果自己中计被歼,那么汉尼拔进攻亚平宁半岛就会变成一场纯粹的奇袭。

缺乏信息情报和应对时间的罗马人将无法组织起任何有效的防线、只能被对方突到脸上后吊起来打。

所以,老西庇阿最好的选择就是赶紧回撤亚平宁半岛报信、通知其他罗马军队一起在本土拦截汉尼拔。

No.5 罗马人知不知道汉尼拔要翻越阿尔卑斯山?

不是不知道,而是不相信。

因为如果汉尼拔翻越了阿尔卑斯山,就算不陷入蛮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估计也剩不下多少有战斗力的军队(事后证明,这个结论部分成立)。

所以,他们认为汉尼拔会跟老西庇阿在高卢地区开打。

但如果是这样的话,汉尼拔的胜算非常低,根本不用担心。

更何况当时的汉尼拔才29岁,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

所以罗马人才会两手准备,还派了隆古斯去西西里练兵准备跨海登陆迦太基呢。

但是,在被汉尼拔甩掉以后,老西庇阿已经发现了汉尼拔的意图。

他乘船沿原路返回比萨。

而且赶在了迦太基人翻过阿尔卑斯山之前就回到亚平宁半岛。

与此同时,罗马人也紧急调回隆古斯、跟老西庇阿一起率大军迎战迦太基。

汉尼拔在进入意大利以后的第一场大战,特雷比亚河战役,就是跟这两人打的。

所以,在汉尼拔绕开老西庇阿的那一刻起,他翻越阿尔卑斯山就已经是明牌了。

No.6 既然是明牌,那么汉尼拔的胜算在哪?

汉尼拔的翻越阿尔卑斯山,相当于是把原本只有一成胜算的开局、强行通过一波微操而打成了五五开。

原因还是上面说的,他如果在高卢地区就被罗马人给拦住,最后怎么打都是输。

因此,汉尼拔必须兵行险招、把军队直接带到罗马人的土地上兴风作浪。

在给足对手心理压力的同时,不遗余力地煽动当地部族和地头蛇们揭竿而起。

这样既能够缓解自身大军的后勤补给、又能够动摇罗马共和国的军政民心。

而相比较起来,后者其实更为重要。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将为下。”——马谡

只要持续不断地在亚平宁半岛制造战火和混乱,汉尼拔便有机会从内部撕裂罗马共和国的统治基础。

而这也是他唯一有可能赢得战争的机会。

只不过,最后棋差一招、没有做到罢了。

汉尼拔,北非迦太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他率领伊比利亚军团翻越阿尔卑斯山入侵亚平宁半岛,并在之后的提契诺河战役(battaglia del Ticino)、特雷比亚河战役(Battaglia della Trebbia)、特拉西梅诺湖战役(battaglia del lago Trasimeno)和坎尼会战(battaglia di Canne)中接连大败罗马军队,迫使后者转入战略防御并龟缩罗马城、只能通过“焦土政策"来持续消耗缺乏后勤支援的迦太基远征军。

汉尼拔率军在亚平宁半岛迂回战斗、不断策反当地城邦,让罗马共和国的统治命悬一线,但却总是无法给予罗马人致命一击。十四年后,苟过劲来的罗马人大举反击,名将大西庇阿围魏救赵、率军从西西里岛跨海直扑迦太基城。汉尼拔被迫回师救援、但在扎马会战(Battaglia di Zama)中败给对手,第二次布匿战争以迦太基再次割地赔款而宣告结束。

战争结束七年后,被打出心理阴影的罗马人强迫迦太基驱逐汉尼拔。后者先后来到罗马的敌国:塞琉古王国(La dinastia seleucide,如今的叙利亚地区)和比提尼亚王国 (Bithynia,如今的土耳其地区),帮助他们对抗罗马。最终,不依不饶的罗马人还是发现了他的踪迹、并胁迫国王答应将其引渡受审,宁死不降的汉尼拔选择自杀,时年六十四岁。

图为意大利卡普阿(Capua)出土的汉尼拔胸像,现存于罗马的奎琳娜艺术长廊 (Scuderie del Quirinale)。

写在最后

我们很多人看历史,总喜欢把战争胜败的结果归功于单一的计谋或者昏招。

比如:

韩信就是用十面埋伏干翻了项羽。

霍去病就是疾跑一开平推了匈奴。

赤壁之战就是曹操败给了周瑜的东风烧烤。

纳粹德国就是通过闪电战打垮了英法联军。

马云和马化腾的成功就是因为他们率先发现了互联网的财富密码。

考进清华的学霸们都是做题家,我要是像他们那样刷题我也能……

按照这种逻辑,很多人也就会觉得,汉尼拔就是靠着翻越阿尔卑斯山的奇袭、进而打垮了毫无防备的罗马军团。

而且他们也会觉得,由于最终并没有打赢第二次布匿战争,所以从战果上看,汉尼拔没资格跟“欧洲四大军事天才”的其他三位相提并论、甚至有点“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味道。

但是,暂且不论汉尼拔在后面团战里的操作有多精彩、单拿翻山这个阶段的运营来说,我们就可以提出如下三连问:

1. 是什么样的统帅,可以动员携带繁锁辎重(战象战马等)的部队毅然决然地踏上死亡行军,兵团没有哗变、士气没有衰退、且执行任务坚决?

2. 是什么样的统帅,可以在各种人生地不熟的蛮族地区纵横周旋,成功策反敌后武装力量、开辟敌后抗意根据地、还能把军队越打越多?

3. 又是什么样的统帅,在行军减员如此严重、新增兵源成分复杂的情况下,依然能够让部队保持极强的作战能力、打垮强大且以逸待劳的罗马军团?

这三个问题的答案,便是汉尼拔足以封神的原因之所在。

两千多年后的1935年,为了避开川军的前后夹击,红一方面军选择翻越雪山北上陕甘。在装备简陋、高原反应和地形险峻等极端条件下,红军靠着不可思议的信仰与毅力成功翻越了包括夹金山(海拔4500米)在内的连续五座山峰,总行程1350公里,成功到达川中小金县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据统计,在翻越雪山的过程中,红军三大主力的非战斗减员达到了四分之一。然而就在刚刚完成了“翻雪山过草地”的壮举之后,面对前来围堵自己的胡宗南部第四十九师,红军立即发动了“包座战役”,并在短短两天之内就干净俐落地全歼对手、打开了北进甘南的大门。

请问:现在你知道蒋委员长为什么要“攘外必先安内”了么?

图为中国画家艾中信1957年的油画作品《红军过雪山》,画中高峰即是夹金山。现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相关话题

  君士坦丁堡历史上有多少个名称? 
  古代罗马人是黑发黑瞳吗?我听说现在金发碧眼的欧洲人在古罗马时是蛮子是真的吗? 
  请问撒克利法典的内容? 
  有哪些古罗马政治笑话? 
  怎么看待“古罗马正统在通辽”视频? 
  一个有关罗马兴亡的历史问题? 
  为什么没有任何马赛克或类似的东西描绘古希腊和古罗马城市幸存下来?那时候在艺术中描绘风景不是很常见吗? 
  如何评价罗马皇帝哈德良? 
  为什么有些人不喜欢称中世纪的罗马帝国为“拜占庭帝国”? 
  罗马人会怎么看待日耳曼蛮子天天以罗马自居? 

前一个讨论
中世纪欧洲各国是怎样保证国王和王室安全的?
下一个讨论
《非正式会谈》的南非代表宁大人是什么血统?





© 2024-05-3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3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