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参加工作以后可以跑好几公里,甚至是马拉松马拉松? 第1页

  

user avatar   silentcc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人的自我意愿不同了。


上学时期的中长跑都有强制性质,需要考试需要达标需要打卡。这种有门槛的、被动式的要求你执行,很容易让人产生逆反心理。跑步本身的乐趣性也没有其它运动那么高,产生抗拒感很正常。


另外中国学校的体育教育,鲜有俱乐部模式。

想象一下如果班级、年级段、学校有支**队,运动的直接参与者和关注者都会高很多,对该项运动的排斥感通常也会少一些——而田径俱乐部的模式在中国学校里太少见了,社区俱乐部更是几乎没有(近几年才出现一些社区跑团)。存在的只有半专业性质的田径队。


——有强制要求(成绩达标要求/打卡要求)、没有兴趣培养引导(比如自发的田径俱乐部模式)、跑步运动本身比较单调乏味,上学时期厌跑太普遍了。


工作后年龄到一定程度,不说中年危机,很多人会下意识慢慢更关注自己身体状态,对一些身体指标的敏感性要远胜年轻时候,能进行的运动较学生时代又少了很多,跑步是为数不多的可独立完成、门槛较低、且效果还不错的运动。


另外跑步也是极少见的、(相对)对天赋要求不高,投入与产出非常成正比的运动,得到的成就感是很实实在在的。

只要多花点时间训练,多数人不出个把月就能从几百米都跑步下来变成能完成5公里、从第一次跑完十公里开始憧憬挑战马拉松、从沙发土豆一跃变成马拉松跑者可能也只是一年时间而已……这种成就感带给人的喜悦值很高。

而且基本上只要你科学的付出,收获的几乎都是正向的——这和那些玩了大半年终于认清天赋太重要、自己只是废柴的运动太不同了。


至于成绩,毕竟业余跑者的马拉松多数属于中青年运动,需要投入较多时间,青年人忙于工作,也确实有很多其它运动/娱乐/生活,不像中年人可能生活更单调些更会在跑步中投入大量时间,自然成绩也会更晚些才出现。

铁人三项更夸张,记得运动员创造最好成绩是在38岁(记不清具体数据了)——相比跑步,铁三更需要钱、时间、精力、专注度,随便哪一项小青年都拿不出来,只有中年人(且比较成功的中年人)才有。


前面提到的自我意愿,跑步这东西一定是自己想跑的才真香,最近几年很多傻缺公司,老板自己痴迷马拉松,就出台各种要求员工参与跑步甚至强制要求跑马拉松的,底下员工依然怨声载道的……


行业内有个说法,中国较大规模的民间马拉松热度在2012年左右开始发酵,到2014年被称为所谓的中国马拉松元年,整个跑步的热度发展增幅这两年兴许略有降缓,但跑步和长跑的总人数还是在增加的。

总的来说还会长期处于跑步(马拉松)的较初级阶段吧。


至于专业马拉松领域似乎顶尖高手也都30+,这本身并不合理——

如今足球篮球运动员寿命越来越长,巅峰能延续到30后是因为他们训练恢复都更合理,个人能力也更强了;这一批顶级马拉松选手年轻时多数主项都是更短距离的5K和万米(还有更短的1500、3K的),都是差不多径赛场没有竞争力了才慢慢转项路跑的更长距离,当下并不能说是地球人跑马的巅峰水准。

趁着这几年马拉松热,如果有更多青年选手更早就开始以马拉松作为转项训练,出成绩的年龄也会下降一些,兴许巅峰成绩会更往理论上人类耐力最强值的28岁更靠拢点。




  

相关话题

  坚持每天跑步5公里,一年后身体和精神会有什么变化? 
  肯尼亚为什么马拉松长跑这么厉害?有什么训练秘诀吗? 
  为什么中国办得出北京奥运会水准的奥运会,却办不出东京马拉松水准的马拉松? 
  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遇极端天气,参赛选手21人遇难,为何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 
  如何看待2020伦敦马拉松基普乔格遭遇滑铁卢,跑出2:06:49的成绩,跌出前五? 
  马拉松二级运动员申请程序是怎样的? 
  为什么长跑中跟随跑最省力? 
  据说「一碗螺蛳粉的热量等于跑一场马拉松」,你还会吃螺蛳粉吗? 
  每天跑五公里,带给了你什么? 
  选43个精壮年轻男性,训练1个月后能以接力的形式跑赢马拉松冠军吗? 

前一个讨论
马拉松比赛开始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下一个讨论
是选择去香港生活还是留在内地呢?





© 2024-06-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