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平安地活到刘邦身后。
杀功臣还是爱功臣
谈完刘邦杀降,就要说说名声很响的刘邦杀功臣问题。
在很多人心目中,刘邦是杀功臣的祖师爷,但仔细推算,死于刘邦之手的功臣真是寥寥无几,而且原因复杂。以菜九的研究,被刘邦下令处死的只有彭越一人,而且还是在吕后的一再怂恿下做成的,按刘邦的本心,纵使他看彭越不爽,也还是不忍心杀害。而刘邦背上杀功臣的最大黑锅缘于韩信之死,因为韩信被历史记忆为功高天下,刘邦的江山是韩信打下来的,所以刘邦指使吕后杀害韩信,理所当然成了杀功臣的祖师爷。刘邦韩信的关系很复杂,菜九有专著《拷古笔记——淮阴侯韩信历史真相大揭秘》专门作了考察,现简单说一下其中的关键所在:韩信有功劳,但说江山是靠他打下来的,是让人忽悠了。韩信的军事能力在当时要排在项羽、刘邦、章邯之后,韩信与刘邦投缘受重用并非大将军,而是高级军需官,是萧何的助手,没有参加东征,协助萧何等在关内围困章邯长达八月,也奈何不了章邯的残兵败将,最终还是刘邦彭城惨败后回到关内,才制服了章邯,而且刘邦并没有带多少人手回来,就利用原本就在关内的汉军,擒获了章邯,立功者是丁复部将朱轸。平定章邯之后,韩信才得以成为军事统帅,任务是偷袭赵之后方,抄赵之老巢,此役擒拿了赵王歇,没有背水一战,也没有斩陈馀。陈馀是张苍擒拿的,虽然史料中有将张苍划给韩信的记载,实际上张苍长期辅佐陈豨,而陈豨也正是汉击赵代的一路统帅。张苍不可能同时归韩信与陈豨统领。菜九推测陈豨完成灭代之后,向赵包抄,遇到了赵汉决战失败、向北逃窜的陈馀,陈馀不知道他的封地代已经被陈豨平定,所以落入陈豨之手。因陈豨最终反叛,而陈馀之擒之功又不容泯灭,所以就把这个功劳过继给了张苍。文官张苍是陈豨的助手,由他擒拿陈馀,感觉上不伦不类啊。韩信也不是整个汉军在齐的统帅,击齐汉军的陈武、陈涓、蔡寅等都不归韩信指挥,刘邦的合伙人吕泽估计也参加了击齐,龙且是死于吕泽部的丁复之手,也就不可能有什么半渡而击。所以定齐不能算韩信之功。但韩信与刘邦关系好也在定齐一事上得到体现,深受刘邦信任且官比韩信大的曹参也划归韩信统领。韩信的贡献是对刘邦重用的回报,刘邦并不亏欠韩信,没有刘邦,韩信什么也不是,而没有韩信,刘邦平定三秦没有任何问题,打下天下也就是时间问题。韩信并没有取得了不得的军事成就,但也还是胜任战略统帅之任,对刘邦的贡献更多的是训练出了大量的作战部队。韩信训练士兵的能力日后成了汉政权的潜在威胁,自从被废除楚王之后,这样的威胁解除了,他与刘邦就能相安无事了,刘邦也没有必要去杀害对政权没有任何威胁的韩信。因为刘邦主动发起了废除太子事件,就与吕氏家族有了隔阂。可能从那个时候起吕后就起了以吕易刘之心。韩信的存在对日后的以吕易刘是个障碍,所以吕后趁刘邦出征平息陈豨叛乱的时机,给韩信安了个罪名杀害了。总而言之,处死韩信不符合刘邦的利益,更不符合刘邦的为人,所以刘邦也很受伤。刘邦能为韩信做的,就是最大限度保留了他的功劳,这是其他真正反叛者没有的待遇。至于韩信被夸大了的功劳,又是另外一个层面的事,与刘邦无关。而一旦洗清了刘邦在韩信之死上的责任,刘邦杀功臣的黑锅就背不下去了。
因为背了杀功臣的黑锅,刘邦关爱功臣的种种美德被后人尤其是今人忽视了。其实传说中引出汉三杰概念的君臣对话中,臣下就说刘邦战胜予人功,得地予人利,就表明了刘邦的仁爱。刘邦的人气王就是人品与才气的结合,仁爱的天性也是刘邦的招牌,注定他对部下的仁爱是出自本心,也会把这样的关爱落到实处。打天下的本意包含共天下,所以天下打下来之后,就分割天下,让广大功臣受益,让广大人民受益。人民受益的体现是减税。功臣受益的体现是分地。一百四十多个功臣封侯,相当于一百四十多个小国家,虽然最小的只有六百户,估计也只有一个乡大小。而像曹参万户侯,就有几个县的地盘了。
后人以为张良为避免刘邦的杀害选择隐居,绝对是误解。在分封的时候,刘邦千方百计要让张良多得利,就创造了运筹帷幄的成语,并让张良自择三万户,这比曹参的万户又多几倍,地盘可以多达十个县,在当时可足以抵一个小王。如果刘邦真的忌惮张良,可以对战争年代张良没有战功的情况装呆,张良就不会有如此高的封赏。但刘邦为张良多封创造了条件与理由,尽管张良确实贡献很大,毕竟年代久远,且没有上战场厮杀,所以刘邦的偏心还是相当明显的。看张良的功劳簿上记录到反秦阶段张良下韩国灭秦,实际此二大功全是刘邦的,与张良毫无关系,但为了给张良多封,堵天下悠悠之口,刘邦是拼了,把自己的功劳过继给了张良。你的功劳是你的,我的功劳也可以是你的。否则楚汉战争过于清闲的张良凭什么比曹参还要多几倍啊?至于张良不接受如此丰厚的封赏又是另外一回事。这像是要杀张良的样子吗?
缅怀战友嘉惠后人,人死功不灭,也是刘邦善待功臣的特色。战争年代牺牲的功臣后人被封侯,以纪念先烈,这最大体现了刘邦对功臣的关爱。郦生之子郦疥,周苛之子周成,纪通之子纪襄,都被封侯了。没有后人的,娘老子也出来领受封赏,奚涓母鲁侯疵。其中 周昌与郦生后人的封侯,都是刘邦生命最后时刻做的。
后世有人根据纪信后人没有受封一事给汉高祖戴上刻薄少恩的帽子,实属无聊之举,纪信后人没封,更可能是纪信没有后人,甚至没有父母存活到战争结束,故无由受封,与刘邦的的多恩少恩没有关系。
刘邦对功臣的关爱还以白马之盟的形式作出了庄严承诺。白马之盟是汉高祖刘邦在位时与群臣以杀白马方式定立的盟约,第一,国以永存,施及苗裔(只要汉帝国存在,大臣们及其子孙就永远有酒喝有肉吃)。第二,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非皇族成员不得封王,如没有军功者不得封侯)。百度的解释没有错。刘邦这些话还不是欺骗,完全是出于本心。因为推翻秦王朝就是要共天下,不能好处一个人得。
白马之盟的核心是共享富贵荣华,前提是你一定要有功,不能无功受禄。日后大臣灭吕氏,就是因为吕氏明显违反了刘邦的政治遗产。反过来说,白马之盟体现了当时的公平,是可以摆上台面的利益分配,这也体现了刘邦对功臣的公正公平。
汉王朝对功臣总体上是宽厚的,即使因为有罪被剥夺了封赏,皇上也会找机会寻求其他子嗣继承功爵,这大概就是刘邦的遗风,所以刘邦的作风绝对不是杀功臣之风。
也正是因为刘邦生前给了功臣很大的恩惠,才使得广大功臣念念不忘刘邦的功德,把权势熏天的吕氏给灭了。否则的话,以吕易刘,不是大快人心吗,事实是以吕易刘不得人心。这也证明了刘邦对功臣的爱,直到十几年后,还能形成巨大的威力,在刘家天下摇摇欲坠的情况下,群情奋起,保卫了刘氏天下,导致以吕易刘功败垂成。这是刘邦的阴德在起作用。那么刘邦的特点是杀功臣还是爱功臣就无需要多解释了。
刘邦废除太子未遂,就对太子进行训导,其中的重要内容就是善待功臣。《古文苑》记有刘邦对太子的遗训: 汝见萧、曹、张、陈诸公侯,吾同时人,倍年於汝者,皆下拜,并语於汝诸弟。(手敕太子)此记载出于《古文苑》。
出于《古文苑》的○手敕太子,有好几条,比较著名的是刘邦对自己文化水平低的陈述及这方面的追悔: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祚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古文苑》)而这一条针对功臣的遗训,很好地说明了刘邦与臣下融洽的关系,并不因为他是皇帝就可以高高在上趾高气扬。所以他叮嘱太子在刘邦身后,要把这些叔叔伯伯供起来。这像是个特别喜欢杀功臣的人吗?
可以断言,刘邦对杀功臣没有兴趣。所有以为刘邦不杀功臣心不甘心不安的说法全是胡说八道。
说不尽的汉高祖https://zhuanlan.zhihu.com/p/61643663
一、人气王的底蕴是人杰
二、刘邦的能力是从哪里来的
三、 刘邦的战力评估
四、 刘邦的杀降杀俘倾向
五、 杀功臣还是爱功臣
六、刘邦的任人唯亲倾向
https://dsh.iauma.com/app?groupindex=35 (二维码自动识别)
低级红还是高级黑——戏说韩信拜将
韩信受到重用是刘邦生平的重要事件,但人们记住这个重要事件却是因为这个事件的虚假记录。而要取得对刘邦的正确认知,需要破解的正是这样的虚假记录。韩信受重用是真,而拜将台的相关故事为假。 拜将台故事实为对韩信的高级黑——把韩信描绘成一个贪得无厌的小人或者神经病。所以不妨认为,这样的传说是针对韩信的高级黑。
老共产党人菜九段有言: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中国人就最不讲认真。一般来说,只要给出一个说法,中国人往往就认了这个说法而不去较真。所以中国的事常常是挂起来,不行的话,可以挂个一万年嘛。但一万年太久,中国的事老是这样挂着,也总不是个事。如果像菜九一样,不轻易认可现行说法,而想较个真,就可能发现事情并不像人们以前认定的那样。于是那些本可挂上万把年的事,或者也挂不下去了。
拜将台故事与萧何追韩信传说之记载挂了已经不止两千年了吧,但菜九经详细考证得出韩信根本不会跑的结论,故而菜九觉得不能让这样的不实记载再挂下去了。近年来菜九把韩信问题翻了个底朝天,否定了太多的记载,其中也包括萧何追韩信的记载,考证过程链接详后。
不过,根据中国人的特点,你不把一件事驳斥到体无完肤,他们就不认你的账,甚至你做到这一点他们仍然会不认账。不认账是他们的事,驳斥到体无完肤是菜九的事。现以《针对韩信的高级黑》将否定拜将台史实的考证功课作一个简要归纳。
可查看链接: [原创]韩信根本不会跑——论拜将台史实之伪 【文化散论】-凯迪社区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2&id=12631716
韩信的跑与萧何的追已经深深植入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融化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菜九认为韩信不仅没有跑、也根本不会跑,实在是石破天惊的提法。因为韩信这个跑很关键,没有韩信的跑就没有萧何的追,也没有后续韩信拜将的事。否定了韩信的跑,就否定了拜将的故事,也会动摇韩信的军事神话。 只要对韩信入汉的简短过程作简单分析,并不需要多少智力水平,就一定会对韩信的跑产生疑问。韩信所谓的逃跑前的状态是什么,跑的理由又是什么,历史记载虽然是含而糊之,但大体上还是记清楚了。先来看看韩信逃跑前的状态。 简言之,韩信在项羽那里感觉没有前途,故而亡楚归汉到刘邦阵营另寻出路。鸿门宴之前,刘邦原本是可以王关中的,因项羽对前景坚决不接受,暴怒着要武力解决刘邦,刘邦情知不敌,便出让了王关中的权利,愿意去巴蜀汉中。具体考证可百度菜九《千古不散鸿门宴》。在项羽身边见证了鸿门宴上刘项交接的这个过程的韩信还是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前景似乎不看好的刘邦。
史称,韩信到刘邦阵营又 “未得知名。为连敖”,韩信应该是从连敖岗位上向刘邦直接进言,受到重视而提升到治粟都尉,也提示两个人一下子就很投缘。
记住拜将台之前韩信的官衔是治粟都尉。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拜将台之前韩信与刘邦见过面了。拜将台之前韩信与刘邦见过面了。拜将台之前韩信与刘邦见过面了。 韩信投靠刘邦,能与刘邦面谈并获得重用应该是他的终极追求,从他被拜为治粟都尉来看,这个过程完成了,这个追求实现了,韩信的个人价值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楚的郎中或在汉的连敖估计只相当于连级干部至多副营级,比曹无伤那个左司马还要低得多。治粟都尉则绝对是高级干部,相当于现在的总后勤部部长助理或副部长,与连级干部相比,真有天壤之别。刘邦给他的待遇真的不薄啊。
对连级待遇不满要另寻出路可以理解,连级直接拜大将也有刺激。
对副部长待遇不满就不好理解了,从副部长拜大将也没什么刺激。
这个时候就要讨论韩信会不会跑了。难道还会有什么人能给更高的待遇吗?绝对不可能。刘邦大军十多万,副部长很威风了。小国之王吴芮全国人民可能都没有十万。这个韩信跑出汉军真能有更好的前程吗?韩信的脑子又没让驴踢,会丢掉到手的荣华富贵去追逐虚无缥缈。
搜遍网络,两千多年来治粟都尉也只有韩信一人。此前没有此官职,此后亦不见此官职,如果是刘邦为韩信量身定制特设的,这可是真正意义上的因人设事,足见刘邦待韩信不薄啊,远胜过不着调的大将啊。
把韩信描绘成一个贪得无厌小人或者神经病的拜将台故事说成对韩信的高级黑,并不准确,实为低级红。
更详细的考据可见菜九段
《千古谁识拜将台/千古谁识追韩信(升级版)》(网络任意搜索即得)。
拷古笔记:淮阴侯韩信历史真相大揭秘 - K82 中国人物传记 - K 历史、地理-图信网 http://books.chnlib.com/K/K82/2018-06-09/1225250.html
欢迎光临菜子学院 登坛拜将——针对韩信的高级黑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58740265
惊天绝密,韩信的死难完全是他自己设计的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58763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