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不邀。
我的答案可能和主题关系不是很大,大家有耐心就看两眼好了。
思翼引入KPI也好,或者其他会议引入各种制度也好,都是基于"想把会议办好"的初心。或者说,想要找条路来提升会议质量尤其是学团质量。这种探寻无非两种模式或者混合,可以称之为"人治"与"法治",或者"人的素质"与"制度建设。
天然地,大家认为后者比较可靠。但其实我认为"人"本身是最重要的。一则,可靠而知根知底的人,高效而默契的团队关系,不太可能依靠制度而确立;二则,人亡而政息,人一走制度就崩溃的例子不要太多。
在这其中,领导者的素质往往非常重要,对于制度和人(团队)来说都是如此。
我以前在老莫手下做学术副总监,对此有很深的体会。老莫就是个非常好的领导者:
赏罚分明,该扣报销通报批评时绝不手软;方式方法恰当,被罚被赏,所有人都非常服气;最重要的,善于鼓舞士气,又善于凝聚人心,把团队里的人都当作自己人。
说到底,老莫的团队管理,创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团队文化,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受到感染。
比如,我记得当时国情组的文件有一处笔误。试读后被代表指出后,作为国情组负责人,我主动请求批评,然后老莫在后来的工作邮件里就批评了我和当事国情组员。这要是搁在别的会,这种主动背锅的事我才懒得做;但在当时,我是真心实意感到抱歉、希望弥补过失的。
我也做过几次学总,坦白说我根本做不到老莫的程度。但是这些经历让我感到,对于学总来说,管团队比立制度更难,但也更重要、更基础。作为学总,评估一个制度好不好,不是孤立的看它对于提高团队效率这一方面,而是要看它对于团队整体的意义(不光包括效率,还有凝聚力、热情、创造力等等)。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