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Q不熟不多谈。只谈谈AQR。
往年AQR是AEA/AFA年会上的明星公司。虽然Citadel, DE Shaw, Two Sigma等等公司也很出名,但是他们很少雇佣金融和经济背景的博士生。AQR是个例外,AQR特别喜欢经济金融背景的博士生,反而有点看不上理工科的博士,理工科的博士即使招进去也往往是做风控和开发,很难碰到AQR做阿尔法的组的边。同时AQR特别喜欢撸学术论文,从Journal of Finance和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一直撸到似乎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是自家开的杂志。很多做资产定价的博士生甚至学者都把受到AQR的认可作为一种荣誉。再加上AQR招的PhD Researcher一般package不错,对于应届金融博士生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
可是今年呢,AQR甚至没有把招聘挂在AEA和AFA的网站上。从19年9月份开始大家就已经知道AQR的表现不好,今年不大可能招人,不裁人就不错了。(至于后来公司主页上自己开出来的招聘信息。说实话,虽然不少人投了,但是我没见到任何人拿到面试。)
这仅仅是流年不利么?我觉得行内的人对AQR的讨论已经持续很多年了,有几个点是明眼人都看的到的。
首先是策略问题。不管AQR怎么撸论文,他们的股权资产(占大头)主要还是配置在了value(价值)和momentum(动量)两个因子上。价值因子过去几年一直表现不太好;其实做因子投资的过去几年表现都不太好。这是因为有太多资产配置在因子投资上了。
先不扯这些因子到底是不是系统性风险这样的玄学,就说说这个策略到底有多难复制。答案是很好复制。大家都交易同样的因子,到底AQR的因子投资能和BlackRock有多大区别?又和Research Affiliates有多大区别?和Dimensional Fund Advisors呢?更不要说数不尽的Quant Equity资管公司了。AQR算不错的了,某些著名公司除了蹭诺奖的热度以外其实研究水平一直是个谜(当然耐不住时间长大家基本猜出来了)。因子投资的好处是容量大,但是经不住这个版块资产一直增长,这十年下来这块的钱已经太多了。曾经因子投资的目标也不是很高,只要能够打败指数2%就是first tier。说实话,2%的阿尔法,大家轮番上的情况下,要不了多久就没了。
第二就说回来很多因子投资公司的问题 —— 忽视科技和工程方面的投资。AQR是个典型的金融经济背景的人攒起来的公司。看过金融学术论文的人不难发现,这些关于阿尔法的论文往往都是”点到即止“。我只通过简单的统计方法(都有标准流程,以Fama French马首是瞻)来证明某个维度上有阿尔法,讲一讲从经济学的角度上来说,这个维度为什么应该提供收益,然后论文就结束了。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在练武里面就跟心法差不多。心法很重要,但是心法没法打人啊。就拿最简单的价值因子来说,这个HML(High Minus Low)因子到底应该怎么构建,都有一堆文章。虽然我觉得它们大多数是无聊的数据挖掘,但是这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从找到阿尔法到交易阿尔法之间有多远的路要走。
这就说回来对理工科博士的忽视。虽然AQR是一个诞生了pandas的地方,但是谁也没听说进AQR需要编程很好的。尤其是很多金融博士进去做研究员,说句得罪人的话,以我对大部分金融博士的编程能力的了解,他们实现不了多少东西。金融博士往往直觉很好,能从大处着眼,找到宏观上对的方向。但最后要把事情搞定,还有很多实际的工程学问题需要解决。这类公司我也接触过不少,往往就差在这个方面上。
原来因子投资不拥挤的情况下,挖新阿尔法的速度超过了资产涌入的速度,工程实现上咱们对付一下也就算了。但是这些技术债迟早是要还的。有一天你发现怎么样拆单交易可以影响你几十个基点的收益的时候再来投资就太晚了。类似的工程问题不可计数。我接触了不少从AQR辞职出来的人,他们有个共同的抱怨点,就是在公司里你不做阿尔法你就很没存在感。对,别的公司员工也分三六九等,但是如果一个公司从文化上对科技和工程不够重视,那么工程学背景的人就很难长久待在这里,明明可以去科技公司,为什么要在这里受这个闲气?这个问题不是AQR独家的毛病,是由金融经济背景的人创建的公司的通病。经济研究往往只重意不重形,idea最重要,技术who cares? 反过来说理工科背景的人创建的公司往往没有big picture,只把市场当作另一个工程学问题解决,很难从商业角度思考。各有各的基因而已,只有最顶尖的公司能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
最后说第三点,公司的管理和文化。很多对冲基金在个头小的时候不需要去思考公司治理这种软问题,能赚钱就好了。我需要去思考公司文化么?我需要去思考员工在我这里有没有career path么?我需要处理公司内部的隐形歧视么?不好意思,对冲基金哪有人专门负责这个?HR可能都是外包的。但是AQR已经很大了,到现在撤资了不少也还有186个billion,之前一度有1000名员工。这些问题就自然浮出水面而且会拖公司的后腿了。如果在管理上不下功夫,公司的增长极限也就是这里了。作为对比,不如想想Citadel和Bridgewater。不去评论他们的文化好不好,但起码人家有个文化吧?(人家Ray Dalio的文化都出书了好么?) 有文化就有凝聚力,有文化员工就有归属感,这个公司自然就有新陈代谢,世界观相同的人就会聚在一起。而在这方面,想不出AQR的文化是什么。只有一些关于Asness的暴脾气的传说罢了。
公司的愿景到底是什么?说不上来。那我作为员工,我在这里的长期发展是什么?
人心思变。像去年的Machine Learning的头,一开始是Marcos Lopez de Prado,只做了半年不到就走人了,立马换成了Bryan Kelly。换将换的这么频繁,说明大家理念不合,那当初为啥招人家?这些细节很能体现一个公司的管理水平。
AQR是我长期follow的一个公司,所以感触很多。诚然我并未在公司内部工作过,掌握的不是第一手资料,但也算1.5手了。
总结来说,我认为AQR遇上了增长的瓶颈。这既是时势使然(长达十年的牛市,拥挤的因子投资),也是公司软实力欠缺的必然结果。接下来的路并不会更好走,整个美国股权市场现在的盈利空间都有限。话说回来,AQR仍然是一家庞大的公司,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看公司能不能迅速转型了(有点难,聪明人不喜欢承认自己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