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各位大佬怎么看这几道历史选择题? 第1页

  

user avatar   wen-jie-98-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来看一道“高考真题”

(2666年高考全国一卷)小丽对她的男朋友小张说“和你在一起的这段时间我很开心,你对我每天嘘寒问暖,无微不至,无论刮风下雨都接我上下班,每个节日纪念日都准备惊喜,我觉得你是个好人,一定可以找一个特别优秀的另一半,然而我觉咱俩可能不太合适。”这表明小丽
A、觉得小张这个人很好
B、和小张在一起很开心
C、认为自己配不上小张
D、把小张踹了

不是开玩笑,其实题主有一道题和它是同一个类型的题。就是这道题:

1910年8月,《国风报》一篇文章中写道:“十年以来,我国朝野上下莫不奋袂攘臂,嚣然举行新政。兴学堂也,办实业也,治警察也,行征兵也,兼营并举,日不暇给。然而多举一新政,即多增一乱端,事变益以纷,国势益以抢攘。”这表明清末“新政”
A、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效
B、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C、在多个领域同时进行
D、以加速近代化为目标

(正选B,错选C)

为什么说这两个是同一类型的?仔细看,它们的题干里有一个共同的词——“然而”。“然而”是转折词,结合小丽对小张说的话想一下:题干的关键是在“然而”前边,还是在“然而”后边呢?很明显是后边。

所以题干给你的关键信号就是“然而”,“然而”后边的内容就是关键内容——“然而多举一新政,即多增一乱端,事变益以纷,国势益以抢攘。”再来看四个选项,应该选哪个就很清楚了。

通过这道题可以总结一个做题经验:转折词是题干中的关键词,其后的内容是题干的核心。

好多人都说高考历史是玄学,全凭感觉。其实面对绝大部分的选择题的错误选项,我们是可以做到坚决排除的。我把历史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分成三类,当你被一道题搞得头晕脑胀时,可以按照分类,对照检查,逐一排除。这三类是:

①选项内容本身存在错误(不用看题干就可以排除);

②选项内容与题干无关;

③选项内容没错,与题干也有关,但仅仅是和题干部分内容有关,或与题干的核心部分无关。

拿题主的题试一下。

即使袁世凯对“国会”“宪法”“选举”等民主政治的内容和形式都十分反感,他如果想“转正”当正式大总统,也必须利用国会完成一定的法律程序。这反映了
A、民主共和的观念影响深远
B、《临时约法》阻止了袁世凯的独裁
C、国会的立法作用不可替代
D、近代中国的民主之路艰难曲折

(正选A,错选B)

B属于①类——选项内容本身存在错误,压根不用看题干,直接就可以把它排除。

C看似符合题干中的“必须”二字,但袁世凯由临时大总统“转正”为正式大总统这事儿,和“立法”有关系吗?所以C属于②类——选项内容与题干无关。

D选项的内容是对的,近代中国的民主之路确实是艰难曲折,与题干也有关,题干中说了,当时中国最有权势的袁世凯对民主政治的内容和形式都十分反感。不过“袁世凯对民主政治的内容和形式都十分反感”并不是题干的核心部分,因为这句话的前边有两个字——“即使”。小丽对小张说“即使你是个好人,我还是觉得咱俩不合适”,小丽的核心意思是前半句还是后半句?所以题干上的核心是“袁世凯如果想当正式大总统,也必须利用国会完成一定的法律程序”。所以D属于③类——选项内容没错,与题干也有关,但与题干的核心部分无关。

好了,我们给每个错误的选项都进行了清楚的归类,这样我们就可以义无反顾的选A了。如果做每道题,我们都像这样把每个错误选项做成“铁案”,那还会觉得高中历史是玄学吗?

我们再来看一下题主的另几道题。

张岂之在《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中指出: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和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子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洋货畅销、西学昌盛。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
A、推翻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B、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促使传统伦理价值观逐渐丧失
D、促使社会习俗发生根本变化

(正选C,错选A)

为了方便表述,我们给题干上的内容编个号:

甲、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

乙、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和价值体系的松动

丙、男人剪辫子、女子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洋货畅销、西学昌盛。

甲、乙、丙之间是个什么关系呢?很明显,甲导致了乙,丙是对乙的补充解释,这样就很明显了,题干的核心内容是乙。所以题主错选的A属于③类——选项内容没错,与题干也有关,但与题干的核心部分无关。

1912-1916年袁世凯统治时期,各派为争夺内阁开了激烈争斗,先后竟有八届内阁走马灯似的更替,成为民国初年政治的缩影。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A、民主政治建设进程艰难
B、立宪与共和斗争激烈
C、国民政治参与热情高涨
D、民主形式已荡然无存

(正选A,错选B)

这道题是最不该错的。立宪与共和斗争是课内相对重要的内容,如果你用的是人民版教材,翻一下必修三专题三第一课的最后一个子目,再巩固一下。立宪是什么?君主立宪。都民国了,没君主了,哪来的什么君主立宪。所以题主错选的B很明显属于①类——选项内容本身存在错误,压根不用看题干,就可以把它排除。

1907年,湖南巡抚在《奏遵旨严缉革党分别科罪片》中说:“奸匪假革命名词煽惑人心,希图扰乱治安“材料表明
A、民变以革命旗帜相号召
B、民主革命已是时代潮流
C、农民与革命党结成同盟
D、湖南已成社会矛盾焦点

(正选B,错选A)

之所以把这道题放在最后,是因为这道题可能最难,难在哪里呢?难在“民变”二字,没有课外常识的高中学生很可能对“民变”二字没有感觉,民变是统治者对群体性反抗朝廷行为的叫法,咱不能称呼“民变”,咱得称呼“革命党人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同样的事情,不同的称呼,体现的是或褒或贬的不同立场,比如大家都知道陈胜吴广发动的“大泽乡起义”,如果改叫“大泽乡民变”是不是就听着怪怪的?所以A大致可以算作①类——选项内容本身存在错误。


好了,由于肺炎疫情的原因在家待着实在无聊,所以唠唠叨叨写了一大堆,不光是为了回答个问题,也是为了梳理一下自己最近一段时间的做题体会。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一下我之前写的几个关于高中历史的东西,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关于怎么答大题

关于怎么复习

关于纪录片(待更新)




  

相关话题

  如何来概括唐朝? 
  蔡锷是一个怎样的人? 
  如何评价田余庆先生? 
  古代中国有重骑兵吗? 
  古典小说的战争,按真实情况描写,不好吗? 
  为什么金朝会迅速灭亡? 
  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帝王? 
  花园口事件造成多少人死亡? 
  元朝灭亡时,有很多汉人视其为正统,而为其自焚殉国吗? 
  明朝为啥没有西域? 

前一个讨论
你有没有让自己笑的满地打滚的事或笑话?
下一个讨论
作为普通读者读完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之后的感觉?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