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讲讲撒南非洲和印度的
Part 1
像答主 @男爵兔 提到的宝石棋,就是源自中东地区很经典的一类娱乐活动
这种桌游传到黑非洲世界有很多变体,像这种叫Oware规则的游戏,在西非地区就非常流行
在有关桑海帝国的史料《苏丹史(Tarikh al-Sudan)》里称这种棋类为“苏丹棋”。
在桑海阿斯基亚穆罕默德·奔卡纳Askiya Muhammad Bonkana(注意不是最有名的那一位)统治期间,有一位名叫Dankulku的将军就是这种苏丹棋的狂热爱好者,这里还有一段逸闻
奔卡纳在一次征讨尼日尔河右岸不信教的莫西人(今布基纳法索的原住民)时,从快马那获知大批异教徒军队正在袭来。奔卡纳随即传令彼时还是一支步卒军官的Dankulku立刻领兵出击,但Dankulku刚好下苏丹棋下到一半,对主君的命令不理不睬。眼看战局可能就要恶化,急得火上浇油的阿斯基亚直接在本阵冲着这位棋痴大声嘶吼“蚝~爹~油”,后者仍然是一语不发不动如山,直到把棋下完后才淡淡地对主君吐槽一句“仙~翁~油,就你这胆略还当埃米尔?”,然后领兵出战,片刻间就把莫西军杀败,回来后阿斯基亚认为他确实有才能,便对他说“好吧,现在敌人都在这了,就按照你喜欢的想法去做吧。”,下令桑海军中核心的贵族重骑兵出战,追击溃退中的异教徒
当然也因为这个逸闻,使得阿斯基亚很没面子,对这位善战的猛将十分忌惮,班师加奥之后刻意把他调离到杰内以西的地方去守边,还故意不守保留他职位以及任命他指名的伴当做后继者的承诺,以使他的影响力远离朝廷中枢,这是后话了
Part2
说到伊斯兰世界的娱乐活动不得不提下三哥的这本集大成之作
以下内容摘自Ni'matnama (Book of Delight,即《享乐之书》),为印度中部的马尔瓦苏丹国第二任君主Ghiyath Shahi所编撰整理的书籍,记录了大量印度的烹饪知识以及宫廷享乐之事
首先宴会当然是必须的,美食本来就是一种娱乐嘛
宴会上自然少不了有音乐助兴
在宫廷的鱼塘里钓鱼
打猎当然也是王侯们的经典保留运动
打猎过后的野餐
没事和妃子们看看池塘里的鹅
熏香也是一种消遣,撒点香水在身上,感觉自己萌萌哒~
当然,还有……苏胡的马杀鸡
事后一根烟(槟榔),快活似神仙
接下来是跟饮食有关的
Ghiyath Shahi在监督厨房工作
准备小食
享用用牛奶制作奶饭
和妃子们一起参加烤肉大会
这个据说是在制作果冻
让妃子(貌似是埃塞俄比亚人……)给喂喂布丁
再来享用一些哈尔瓦甜食(一种流行于中亚、南亚和中东的糕饼)
当然既然是印度自然少不了经典的咖喱
印度特色小吃,咖喱饺
要分有钱的和没钱的。
(网络段子,侵删)
有钱的:
礼拜,喝阿拉伯茶,论经,与四个媳妇不可名状。
没钱的:
礼拜,喝阿拉伯茶,听经,佯不可名状。
除了品鉴美食、吟诗作对,异族的女奴和男奴TA不香吗?
吸水烟,
下国际象棋,
就着红茶和甜点谈国事。
“伊斯兰世界”范围太广,不同地区和族群有各自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他们的娱乐方式也存在差异。
中亚文人中很流行一种独特的娱乐活动,文人雅士经常混在一起,写诗作词嘲讽君王。由于没有文字狱,而且帝王的权利受贵族牵制,很多文人雅士都是有背景的贵族,他们嘲讽戏耍帝王,帝王也不敢轻易肉体报复,尤其是那些自居明君的。
所以,中亚帝王们招募了一大批御用文人,专业对付那些毒舌文人。然后,帝王们出钱出人帮自己的文人著书,这才有了那么多专门歌颂帝王高尚人品和伟业的著作流传到今天。
相关回答:
题主给的范围是中世纪阿拉伯帝国,这一时期阿拉伯帝国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其实各地的民风民俗不尽相同,娱乐活动更是千差万别。这里主要介绍几个我知道的:
阿拉伯帝国在商业上获得了极大发展,而商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城市的昌盛和市民阶层的成长,市井文学由此得以繁荣。在当时的帝国境内,市井文学的主要形式是故事和说唱。
先说讲故事。
最为大家所知的《一千零一夜》是讲故事这种形式的集大成之作。《一千零一夜》并非出自一人之手。它是历代阿拉伯民间说书艺人反复加工创作的结果。它最早在阿拉伯流传,大约在公元8世纪末,定型成书则在公元16世纪。
研究《一千零一夜》绕不开它连环包孕式的写作手法,但其实如果认识到这是说书的产物,就不难理解。故事套故事的讲法最初是说书人为了留住回头客的重要手段。而且《一千零一夜》的语言非常丰富流畅,生动活泼,有声有色,充分体现了口头创作的特点。
除了《一千零一夜》,《安塔拉传奇》等等也是说书的重要题材。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英雄侠客,我们的评书涉猎的种种内容,和古代阿拉伯的说书人并没有什么区别。
再说说唱。
这里主要讲讲玛卡梅。如果这个名字有点陌生,不知道“十二木卡姆”这个名字会不会更熟悉。木卡姆的原型就是玛卡梅。
10世纪,由于和波斯文化的接触,普通的阿拉伯人开始创作玛卡梅。这是一种融合歌舞、说唱为一体的独特文学形式,学术界对其性质至今歧说纷纭,有的认为是说唱艺术,有的认为是器乐、歌舞表演,也有的认为是讲唱性的故事表演。
阿拉伯民族犹如其他古老的民族一样,是个喜爱音乐的民族,但是在伊斯兰化以后,由于激进的穆斯林的反对,音乐歌咏活动也遭到禁止,只有与伊斯兰信仰有关系的宗教音乐才能得以流传。直至公元622年之前,阿拉伯音乐一直处于蒙昧时期,根本无乐律的理论可供输出。伍麦叶王朝时期,由于受到波斯和希腊较先进的音乐文化影响,音乐这一艺术形式不仅步入宫廷,而且在民间也广泛流传,8世纪以后甚至通过乐器开始在各国产生影响。到阿拔斯王朝前期百余年间,阿拉伯音乐完成了世俗音乐由被严格禁止到消极对待、再到热烈吹捧的渐变过程。
其中,阿拔斯王朝第三任哈里发麦赫迪执政期(775—785)被西方史学界誉为“音乐、文学、哲学的时代”,文学艺术和哲学在此期间都得到长足发展。由于他本人酷爱音乐,当时的宫廷音乐会演出颇具规模,并非玛卡梅艺术初时的“即兴献艺”那么简陋,上场演员都要经过严格训练,以便产生“和谐”的舞台效果,于是在规范化的过程中,玛卡梅艺术也发展起来并日臻成熟。
阿拔斯王朝中期,音乐界对音乐理论的探索较多,但对旋律形式却研究不深。著名学者伊本西那(980—1037)曾主张:“采用12种主要调式,这12种调式,就其名称来看,无疑是从波斯引进的。到了阿拔斯王朝末期,正式被定名为玛卡梅。
此时的玛卡梅作为一种音乐艺术的身份与本质被固定下来。在民间演唱的玛卡梅,不论任何场合,开始都必须采取一种固定的形式,即请演唱者坐在上方,听者在周围坐着或站立,然后由演唱者中的一位长者或主要人物唱一段散板的玛卡梅,唱完后演唱者接着齐唱或舞蹈,这很符合聚会场所里演奏者那种即兴表演的特征。可见开始时,它是一种根植于阿拉伯本土传统文化,和民间音乐一同发展起来的一种集诗词、声乐、器乐、歌舞曲、说唱等体裁于一 体的综合性艺术。
玛卡梅艺术集歌、舞、乐、事于一体,玛卡梅表演者集歌者、舞者、乐师、说者于一身,表现出他们文学艺术才华横溢、记忆力超群和极强的背诵能力。他们能歌善舞,能诗善讲,能奏善演,将玛卡梅艺术传承下来。
阿拉伯人爱喝咖啡和茶,可以在咖啡馆或者茶馆(通常是一家)消磨漫长的时光。上边提到的市井文学,不少是在咖啡馆里讲述的。
13世纪的时候,阿拉伯的穆斯林社区开始煮咖啡,因为咖啡有提神的功效。当时这种饮料被用来让他们在长时间的祈祷中保持清醒。咖啡豆被烤熟后煮制成咖啡饮料。到了15世纪,咖啡在也门阿拉伯地区广泛流行。在接下来的100年里,咖啡传播到了埃及、波斯、土耳其和叙利亚。人们在家和在公共咖啡馆享受咖啡。
在伊斯兰教向东方传播的同时,中国茶文化也逐渐经由海陆两条丝绸之路传至阿拉伯国家。在阿拉伯语中,茶被发音为“Shay”,与汉语中“茶”字发音甚为接近,也体现了中阿茶文化之间的不解之缘。在唐朝,著名的“茶马互市”将中国茶叶经由陆上丝绸之路传播到西亚和阿拉伯国家,其数量不比输往东方邻国少。
在阿拉伯世界,社会各阶层的人都经常光顾公共咖啡馆(茶馆)。在咖啡馆里,顾客们可以喝咖啡、喝茶、看表演、聊天、了解最新消息、或者是下棋。由于如此多的人在咖啡馆里分享信息,这些咖啡馆被称为“智者学校”。
先说瓦利棋(宝石棋)。
瓦利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游戏之一。最早的记录追溯到中世纪的阿拉伯宗教经文中,其中关于游戏的描述,提到瓦利棋。瓦利棋可以简单地描述为“计数和捕获珠”,推理和计算能力完全取决于玩家的策略。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玩法不尽相同,我也不太清楚古代阿拉伯人是咋玩的。
再说双陆棋,这大概是阿拉伯世界最流行的桌游。
双陆棋起源于公元前3000多年古埃及的”赛涅特棋”(Senet),后流传于世界,甚至在古代中国也非常盛行,可谓桌游界得鼻祖,其历史远远早于象棋和围棋。双陆棋曾分别在唐代、五代、辽代、金代、元代风靡一时,连武则天、唐明宗也喜欢下双陆棋;在古代中国和古阿拉伯国家(古代阿拉伯被称为“大食国”)的文化交流上,双陆棋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双陆棋在阿拉伯国家也有演变体,被称作“大食双陆”,在宋人洪遵著的《谱双》一书有过介绍。
大概这些,想起啥我再续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