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会成为超级大国吗? 第2页

     

user avatar   BizarreAdventu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1951年到1956年,小学毕业生从每年100万增加到500万;

1957年到1968年,初中毕业生从每年100万增加到500万;

1971年到1976年,高中毕业生从每年100万增加到500万;

2001年到2008年,大学毕业生从每年100万增加到500万!

2015年,预计将有749万大学毕业生,50万人获得硕士学位,5万人获得博士学位。

作者:马前卒

链接:

知乎专栏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还是那句话

光为了满足这些大学生的工作,你就得往前走

富士康不需要大学生,初中生就行了

同样的,苹果手机本部赚多少?造cpu的赚多少?造内存屏幕的赚多少?

富士康组装的赚多少?

你肯定逼着你不得不慢慢的去造cpu,,去造内存屏幕

别给我扯什么国际大分工多好多好,你不安心组装手机想生产cpu是不合经济规律的是大跃进啥的

中国人也是人,也想过好日子!

我们不想一辈子就在富士康挣那么点钱!

再说了,赵文卓的外孙的叔叔们也搞过有水快流,疯狂出口资源啊,不搞高科技啊,航天专业不招生啊,克扣科研经费啊,逼得歼十的设计师卖面条啊啥的一堆符合所谓的经济规律,让国人安心生产低端产业的事儿

可惜,我们也想过好日子

就是这样


既然中国人想过好日子,又有庞大的基数,那么自然而然的就会往前走

挡不住的

80年代试着挡一下,城市户口世袭罔替,农村学生每年一个县能走出农门的不过几个人,但是白瞎,挡不住!长者亲政后直接重启军工重启科研重返非洲,都是一个重,因为你挡不住

这是大势

中东为什么乱?中兴华为的基站都修过去了,孩子们手机上看到完美的世界,又得不到···于是···

旧制度与大革命

进步于革命的赛跑

而用马督工的话来说,我们的教育一直超前于时代

硬逼着你往前跑

比如小时候督工学习的地方还没通电,但是课本上电视机洗衣机电脑啥的都有····

这是八十年代的课文,再穷的山沟沟的学生,都见识的到城市

知道美好的生活

我是小县城上的学,小学初中分别在三个省上过,都是小地方,但是每个地方的书本啊能看到的杂志啊都能提到大城市的少年宫

简直是天堂的梦想,特别想去的地方

所以,就算压制,让农村出现了读书无用论,但是这是压制不住的

最后还是长者出来拨乱反正

最后老规矩放茜茜公主的照片钓督工?

对了,一概不搭理三无账号·····


user avatar   wang-yu-hkc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听过一个有意思的讲法,出处忘了。

【 超 级 发 展 中 国 家 】

是不是很传神~


user avatar   pang-qi-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稍微多说两句。

其实华人在海外,尤其是欧美社会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意识不到种族的重要性。近代以前,中国基本都是处于一个“国家=天下”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在面对近现代以威斯特法伦体系为基准形成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概念,因而在欧美,尤其是在北美(USA/Canada)这种移民国家里生活的时候政治上十分受挫。

不管你承认也好,否认也罢,一个人在美国的社会认定更多地来自于一个人的种族(race)而非阶级(class).以我们最关心的教育为例:大学录取会很大程度上根据你的种族来决定录取标准,而不是社会阶层,更不是政治倾向。不管家境如何,只要你是亚裔,那么你就有大概率碰到录取标准的歧视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一个有智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在美国这个大背景下,在争取自身(个人/族群)权益的过程中,种族的优先级是排在最前面的,其次才是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填表的时候,不会让你选你是conservative还是liberal,只会让你选你是“white",“Asian”还是“Hispanic”. 而事实上,只要一个族群能够意识到美国社会种族优先的前提下,内部的政治光谱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优势,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犹太人。

犹太人在美国有多成功想必不用多说。但是犹太人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左翼或者右翼,而是通过在不同政治光谱上的发展,成功的让自己的种族在美国取得优势。说右翼,犹太人里面的一大票银行家企业家大家也有所耳闻;说左翼,犹太人中的囧叔,主持界传奇larry king,喜欢谈笑风生的华莱士等等都是业界传奇。这样他们右手掌控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左手掌控了舆论和传媒的力量,最终让族群取得成功。可见,以族群利益为先,则族内各个政见派系均受益;以政见利益为先,则族群分崩离析。

反观以叫兽为首的旧华“精英社会活动家“是怎么做的呢?不仅不去积极组织和联络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政治基本盘(一个越来越壮大的华人群体),反而主动地去做出例如:损害自己族群的利益以换取一小撮外部政治利益(SCA5),试图不断的分裂族群内部力量(亚裔内部细分法案)等等赤裸裸乃至荒唐可笑的背叛种族利益的行为。这种叫兽,如果不是脑子进了水,那就只能是因为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实在太差,吃枣药丸


----------------------------


断脊之犬,狺狺狂吠。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我特别震惊,不单单是文章内容,更重要的作者身份:美国百人会会长及首个法学院院长?这样的人竟然说出如此粗鄙之语?不过回想一下,这倒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作为一个在美国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种族,作为一个平均收入和学历都远超平均线的种族,作为一个贡献了马友友,关颖珊,刘玉玲等杰出人才的种族,为什么美国华人的政治地位如此的低下?为什么华人的权益总是受到系统性的侵害和歧视?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华人,尤其是旧华人及其后代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荣誉感低到令人发指?现在看来,这些旧华人中的“精英”“社会活动家”政治水准低到不堪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其实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明白,各个族群之间有竞争,有合作,也有斗争。但得到尊敬的条件只有一个:拥有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是经济力量,可以是知识力量,当然也可以是政治力量。所以这次大选华人主动出击,参与助选的行为我是非常认同的:重要的不是你站在哪一条队,而是展现能够左右选战结果的政治力量,这才是华人赖以发展的基础。相反,任何一种任凭意识形态洗脑而站队的行为都是政治水准低下的弱智行径。

其实稍微看了看叫兽的个人经历,未免有些可怜他。作为一个数次试图否认和摆脱自己华人身份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习得性无助”十有八九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崛起,新华人一步步向前的大背景下,他就像一头曾经被锁链拴住的幼象,完全没有意识到力量的对比总是会转化的,而华人政治家真正的基本盘只有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旧华人的社会认知,一种貌似平等实则歧视的社会认知,只会进一步地被抛弃,最终由新华人引领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旧华人畏畏缩缩的活了一百多年,却连美国这个国家的一点基本精神都没有学到,而这些分明写的很清楚: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毕竟,大清都亡了,也请你们这些遗老遗少们滚回历史的尘埃里吧。 -------------------

原答案

这个所谓教授才真是把“歧视”二字阐释的淋漓尽致。


user avatar   wei-sheng-32-2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然不介意啊。


去大超市买食品,油、米之类的,我个人十分反感标注“非转基因”字样,然后价格贵两倍的东西。


这就是最切实的智商税。


我就专门挑同一品牌的,不标注“非转基因”的油。上图就是我故意挑的一样品牌的葵花籽油,标志着原料为转基因大豆。(为什么葵花籽油的原料是大豆?这个挺搞笑的)另一种是标注“非转基因”的。价格贵很多。我就特意挑转基因的吃。


性价比直接翻一倍。

清晰地写着原料为转基因大豆

我就是会专门买转基因的。又便宜又好,何乐而不为?


因为转基因食物至少比传统食物更安全。因为转基因食品会经过层层检验,而传统食物不会受到那么专业和苛刻的检验。




反转派事实上又拿不出有害的证据,天天刀逼刀阴谋论。


科学家收钱的啊,食药监局被收买了啊。



问题在于,非转基因的“绿色”食物比转基因卖的贵!不但贵,出货量还大。


那庞大利益集团到底在哪一方?


我也可以同样来阴谋论:“绿色”食品都是庞大利益集团雇人营销的。反转派就是他们的五毛,拿钱造势。就为了卖高价米,高价油。简直逼脸不要。他们买通国内媒体,铺天盖地造谣转基因致癌啦、吃了绝育啦。让广大无知百姓听信其言,然后卖高价米。


阴谋论,谁都可以来。


但阴谋论的逻辑基点是站不住的。因为观点是证明出来的。


谁主张,谁举证。


谁主张转基因有害,就拿出切实可靠的证据。而不是让人家证明它没害处。


你认为120名诺奖得主拿钱了,你应该拿出证据证明。而不是要求人家证明他们没有被贿赂。


因为没有害处和没有被贿赂是没有办法被证明的。请问怎么证明一个人没有被贿赂?


任何法庭,都遵守以下原则:

1.无罪推定。

2.谁主张,谁举证。


因为有罪推定在逻辑上是无法实施的。


当然,反转派本来就没逻辑。有逻辑的人早就把理工科学得棒棒地,并且科学素养好好地,然后加入挺转大军了。



我做的视频,为什么要支持转基因?




---------------------------------------------------------------------------------------


下面进行科普,让不懂转基因的人立马看懂啥叫转基因。


我已然发现评论区的激进反转派根本不知道啥叫基因。


事实上,我觉得上过高中,学过高中生物知识的人就已然不会惧怕转基因了。


反转派害怕转基因,只是望文生义,觉得自己的基因是不是要被转了。


基因是细胞核内的DNA的一个片段,能够表达出一定的性状。比如一个人是双眼皮,就说他有双眼皮的基因。


一株植物,耐旱、抗病虫害,就说它有耐旱、抗病虫害的基因。


那啥叫转基因呢?很简单,假设A水稻有耐旱的基因,B水稻有抗病虫害的基因。现在利用分子生物技术,将A水稻的基因切下来,移植到B基因的DNA上,使得B水稻拥有两种基因,既耐旱又抗病虫害。就叫转基因。


而吃水稻,并不会把水稻的基因变成人的基因。你每天都在吃肉啊、米啊、植物啊。无数无数的基因被你吃下肚子,然后拉出来。你的基因跟这些物质根本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事实上,转基因之所以被人害怕,就是这个名字起得不好。让人感觉要转自己的基因,吃了转基因,自己基因就会变了。这就是典型的没有知识造成的恐慌。


而杂交水稻,原理是一样的。比如它用辐射或化学试剂,让A水稻基因突变,产生耐旱的基因。又用辐射使B基因突变,碰巧又产生抗病虫害的基因。然后AB杂交,那么后代就会有两种优质基因。但事实上,让一种水稻诱导突变产生想要的基因,是小概率事件,因此需要及大量的水稻被辐射啥的。


这个过程听起来更恐怖。并且诱导产生的基因根本无法预测,万一有了不好的基因呢?事实上,它的效率、成功率、安全性远远不如转基因技术。但是人们就不怕。


为什么?还是因为不懂,因为名字取得好,因为舆论宣传。

如果你惧怕转基因,你应该更加惧怕杂交水稻。事实上很少见到有人怕杂交水稻。因为真正懂这些原理的人,啥都不会怕。


怕只是望文生义,被无良公众号宣传了而已。



所以,科普还是任重道远。毕竟受过高等教育,能够清晰地讲出转基因原理的人在整个社会上还是少数。我相信这批人,绝大多数不会惧怕转基因。所以,宣传转基因,还是不要做傲慢挺转派,如果有更多的人有耐心和身边的人科普,相信舆论总有一天会逆转的。


我翻看知乎的答案,挺转的还是多数的。这是让我欣慰的。


user avatar   nai-he-dong-s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么,唐僧在花果山念一段紧箍咒,就会当上猴王吗?

如来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花果山的猴子会认为如来是猴王吗?

不扎根基层,群众是不会认可的!


原答案被折叠了:

盖世猴王为何裸死猴山? 数百头母猴为何半夜惨叫? 动物园最大猴群为何屡遭黑手? 游客投掷的食物为何频频失窃? 连环强 J母猴案,究竟是何人所为? 动物园管理处的门夜夜被敲,究竟是人是鬼? 数百只小猴意外身亡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这一切的背后, 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是性的爆发还是饥渴的无奈? 敬请关注今晚8点CCTV12法制频道年度巨献《题主的不归之路》 让我们跟随着镜头走进题主的内心世界…


user avatar   xiao-tu-5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根据中华民国空军军史馆记载,在国共内战(解放战争)期间(1946-1949年),国军空军出动66,259架次,取得了辉煌战果,击毙共军2,282,578人,并曾多次空袭中共领导人驻扎的延安根据地。

图片见下,来自网络。



这份珍贵的文字介绍,完美诠释了中华民国空军的精确打击力度和作战能力,不仅给解放军造成重大杀伤,而且能够做到在歼敌人数上世界首创性的精确到了个人。



国军空军还整理出来了历次战役的战果,虽然有点模糊,但依然可以识别。例如在徐蚌会战中,仅仅国军空军出动3828架次,击毙匪军272850人,击毁车辆2266辆,重挫匪军。各项战果依然可以精确到个位数。历次战果累计歼敌2282578人(228万多人)。




上图讲述了国军空军一起空战的战损比例:1:31!
就是说,在八二三炮战(金门炮战)期间,国军仅仅损失1架战机,就可击落共军米格战机31架,可见全歼共军空军并非难事,不过吹灰之力。
但国军不仅仅是威武之师,同时也是仁义之师。在给共军造成巨大杀伤,并创造了1比31的压倒性优势,打的共军空军溃不成军之后,国军的飞行员内心大彻大悟、立地成佛,不忍心给敌军造成巨大杀伤,不忍心生灵涂炭,所以功成身退,退出大陆东南沿海空域,主动退守到海峡中间线以东。






对此,有人赞曰:

援美十年捍卫民主,

歼兔一亿虎据台湾!




     

相关话题

  总觉得西方国家好,光想出国,跟洋人说话骨子里透着自卑,中国人的文化不自信有多严重? 
  为什么很多人分不清民主与共和? 
  有哪些阶级越相近却歧视越严重的例子? 
  关于斯大林模式的问题? 
  美媒称「若欧洲禁止华为,中国或反制诺基亚和爱立信」,外交部回应称假新闻,你怎么看? 
  为什么人类会有“四大”、“十大”这类的归类倾向? 
  为何西方的一些畅销史书总是习惯性地给予宋朝较高的评价? 
  我们有没有向巴铁提供过什么援助? 
  如何评价网易上一个署名侯聚森的账户公开声明——“没有正义,我自己主持”? 
  如何从历史和政治上分析巴基斯坦与中国的关系?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那群在澳洲被强奸的中国留学生们》这篇文章?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抗美援朝纪录片《1950 他们正年轻》?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