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层不设卫生间真的是不常见,如果真的不设我会这样认为:1 一层租金太贵,设个公共卫生间又不能收费 2想上厕所去二楼吧,也许你会顺带买点东西
电影院在顶层是因为电影院需要较大的无柱空间,设在顶层因为负荷最小,所以最易实现。而且从消费习惯来说,看电影基本是想好了要去看的,并不介意坐电梯或多爬几层楼,顶层租金相对一二层肯定便宜,换你是电影院老板你选哪层?对整个商场来说看电影的人群可能会附带消费一下一二层的服装店、甜品店、手表店等利润相当高的店。
超市在负一层(不在负一层的超市也很多,但设在一层的真是少见)是因为从租金来说地下室肯定便宜,而且进出货物方便,直接把车开到地下车库。服装店等并不愿意设在地下,因为无法做临街的橱窗广告,也没有超大超高的中庭,也不是人流必经之地。从消费习惯来说,超市也大多是生活必须了才去逛的多,至于它怎么设计内部流线让我们买更多生活并不需要的东西,可以看看宜家的内部流线,但这是另一个话题。所以你进一个商场最先看到的店必定是利润最大的店,租金贵,利润不大活不下来,常见的有首饰店、钟表、服装、快餐等,越往里走单位面积利润最小,如超市。
超市里的购物架是分几层的,一般最便宜的东西放最下边,也就是你视线不会第一眼就看到需要蹲下才能看到的那一层,而与我们视线齐平的那一层一般放利润比较大的商品。整体布置也一样,卫生纸牙膏牙刷等必需品肯定放角落里而零食、牛奶饮料、酒等肯定放在你最方便拿的地方,去找卫生纸的时候会经过很多零食架,好多人就会随手拿一点放进购物车里。其实和商场的整体布局考虑是一致的:用有效的空间创造最大的利益。
所以,你问模式的时候不妨想一下这些店面的利润、租金、与人流量、消费习惯的关系吧。
题主的观察很细致啊。对高票答案有些异议,首层不设卫生间真的很常见。
购物中心/商业综合体走到这些年,已经有非常成熟的空间、流线、布局、招商、运营模式了,尤其国内的购物中心基本上都是港系的(也有日系的,比如高岛屋、近铁,但都有点水土不服,导致不占主导),套路化其实很严重(此处中性微带贬义)。
先说卫生间:
一层很少设卫生间。尤其是越寸土寸金的大城市,购物中心的一楼更不可能设卫生间。
这是因为:1,一层空间商业价值最高;2,一层的可用商业面积相比楼上/地下最为稀缺。按照现有建筑规范,一层要放的房间太多了,这些占用面积的房间包括:所有地上、地下的疏散楼梯间,所有地上地下的设备井都在一层交汇,还有消防电梯/货梯,后勤流线,某些设备机房。如果再要加上卫生间,一层的商业得房率非常的低,既损失了租金,也不利于聚集商业氛围。
举个栗子,参与过的杭州来福士广场:下图是一层平面,左右两边是两座250米塔楼,商场占据了红框示意的中间一竖条。浅灰色是所有交通走道区域,深灰色是所有疏散楼梯/电梯/设备/管井/后勤区域,只有深中浅三种粉色是可租售的商业面积,你就肉眼看看得房率有没有50%吧。你说还要占掉一块做卫生间?那是在红果果的抢开发商的钱。
其次,卫生间放在二层和地下室,也有引流的作用。增加你上卫生间的经过距离,增加店铺展示时间。
电影院:
电影院的空间相比购物中心其他地方,是非标准结构体系:层高高,放映厅内无柱。放在顶层,结构处理起来比较自由,放在下面几层,那楼上落下来的结构柱需要进行一个结构转换,成本和复杂程度增加好多。除非需求强烈,不然投入这项成本没有收益。
而需求显然也不强烈。因为电影院有两个特点:一是目的性消费客流,二是瞬时客流很大(电影入场和散场时)。前一特点使得它不需要放在中低层或者街面的黄金铺位;后一特点使得它不适合放在中低区位。至于为什么不放在地下室...其实可以放,但电影院作为人流密集场所,放在地下室消防规范真的很搞啊...
超市:
一般购物中心的地下室都是占满建筑红线的,面积远比需要遵守建筑退界线和日照控制线的地上部分大,所以地下室很容易出现超级大超级深的店铺。这种时候,用超市去填补是最容易的。当然,也有其他选择的,比如健身房、比如大食代之类的美食、运动集合店、比如现在有些高逼格商场还拿来做展览馆,总之,就是那种一大坨、又不需要采光的业态。
严谨起见:
PS1,以上讨论针对城市化核心区的购物中心,郊区或者城市边缘的社区商业不包括。
PS2,有一种情况开发商不得不设卫生间-即地块规划时候带有公共卫生间指标。不过这种对外的公共卫生间,一般会被塞到地块的边边角角,不会整合在商场内部。
共产主义政党长期治理的喀拉拉邦在印度处于人类发展指数的前茅,这就是共产主义对印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