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说一战最惨烈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而不是索姆河战役? 第1页

  

user avatar   nay-gong-chu-m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其实这个是好问题。


说实话,虽然同是惨烈的战役,但是论伤亡,凡尔登战役确实比不过索姆河战役,索姆河战役两边累计伤亡超过了130万,凡尔登是70万左右,


然而凡尔登这场战争在战事宣传当中的地位更高。


主要是两个原因:


第一,这个战役意义是参战两边都主动拔高的


凡尔登战役是当时的德军参谋总长法尔金汉主动策划并且实施的计划,目的就是在这个地方把法军主力消耗干净——因为凡尔登的历史意义和军事价值都太大了,法军不可能让步,只能在这里拼尽全力防守(而且如同他所料,法军也确实这么做的,把一个个师次第投入到了这个地方,并且蒙受了巨大伤亡)。


但是有一点出乎了法尔金汉的预料——那就是法军的抵抗太顽强了,实在顽强得过头了……法军殊死抵抗,在连续几个月的战事里面坚持守住了凡尔登,甚至还打出了几次反击战,让德国军队同样蒙受着惨烈伤亡。


很明显继续打下去没有意义了,虽然会把法军血放干,但是也会把德军自己的血也放干,所以很快德国皇储跟法尔金汉说别打了,我们撤退吧,然而这时候法尔金汉拒绝了。


他已经骑虎难下了——这场战役是他自己力主要打并且策划实施的,结果打下去之后居然毫无成果而且蒙受了巨大伤亡,那他该怎么交代?前任参谋总长小毛奇就是前车之鉴,他在施里芬计划破产之后立马被德皇解职然后没多久就郁郁而终了,法尔金汉不想接受这个结果。


所以他一次次投入更多兵力,希望能够打崩法军,而法军也咬着牙投入更多军队,一场战役最后变成了两个赌徒互相提高赌注希望压垮对方的游戏,而这些赌注就是不断被消耗的士兵生命(所以显得非常荒谬)。


而这时候,整个世界的舆论也就被聚焦到了这座要塞周边,凡尔登战役已经变成了德法两军的荣誉之战——而相反,索姆河战役从来没有被赋予这样的意义,只是又一次无聊的消耗战而已。


坚持到8月之后,相对于协约国,人力更紧张的德国终于筋疲力尽了,借着罗马尼亚参战的机会,德皇体面地把法尔金汉解除了职位,派他去对付罗马尼亚人,把参谋总长的位子给了兴登堡元帅。


平心而论,法尔金汉其实是非常优秀的将领,他到任之后仅仅三个月就打崩了罗马尼亚然后占领了罗马尼亚几乎全境,然而现实还是无情地击碎了他曾经的幻想,法军的坚韧程度超过了他的预估,他也为此付出了代价。


第二,这场战役打得太魔性了……


大家对一战的普遍概念,就是机枪堑壕铁丝网,然后一大群士兵们在军官的哨声当中跳出来对着敌人的机枪阵地冲锋,然后对面的机关枪哒哒哒、哒哒哒开火,士兵们被疯狂收割,旷野当中尸横遍野,最后慢慢腐化……


在一战的西线,其实这种情况非常普遍,直到1917年法军和英军还在发动这种跟送死没多大区别的攻势,确实非常残酷。但是凡尔登战役不太一样——它比这种场面还要残酷


凡尔登是要塞,而且建筑在山地当中,这种情况下注定了守军的补给不会有其他地方那么畅通,很多时候守军必须在补给断绝和通信断绝的情况下进行惨烈作战。更为可怕的是,相比于旷野,要塞的地形会让德军的炮火更加集中,而且德军也确实集中了大量的重炮,对守军进行了罕见密集的炮轰(炮火密度甚至超过了二战时代)。






更加可怕的是,因为当时的炮火精度问题,所以两边的炮火实际上同时在煎熬两边的阵地,德军承受了自己的炮火,法军也要承受法军的炮火,等于是双倍的“喜悦”。



还有毒气弹的侵袭。





从这些亲历者们的描述当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当时战事的惨烈,甚至可能在心底里还冒出一个词——“上甘岭”。


是的,太相似了,同样是坚守阵地,同样是山地作战,同样是面对惨烈的炮火,同样是艰苦支撑,同样是蒙受了巨大伤亡……也同样被当成了符号化的意义。


上甘岭当中志愿军的伤亡并没有志愿军其他的某些运动战战役惨重,但是它变成了这场战争的一个符号,一个荣誉,而凡尔登战役的意义也是如此,它真正当得起“血肉磨坊”的称号。


同时,我无意冒犯我们同样英勇作战的先辈志愿军,但是要指出一个事实——那就是凡尔登战役当中,法军所承受的损失和折磨,所面对的炮火,都可以和志愿军相提并论,我们可以把凡尔登战役看做规模放大了几十倍的上甘岭,那么就不难理解它在法国人心中的意义了。


为追求胜利、为守卫国家而战的战斗意志,并非一个民族独享的,法兰西人也有(或者说曾经也有)


他们付出了牺牲,但是他们也保卫了祖国。



1940年法国崩溃的军事灾难,并不能损害1916年这些先辈们的光辉,是后人给先辈丢脸,而不是先辈的努力白费




最后,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英法的舆论优势。


英法毕竟是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占据了当时世界的主要舆论制高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里面,他们的宣传比德国人要更加深入人心一些。


而凡尔登战役,就是他们最为宣传的素材,因为这场战役,法军确定无疑地挫败了德军——无论是前中期的坚守,还是后期的反击,都让德军蒙受了羞辱。


相比于损失惨重而一无所获的索姆河战役,胜利的凡尔登战役自然更加值得协约国宣传和纪念,所以相对意义更大也就顺理成章了。



==============================


发现很多人都在争议一个完全无关的点上……那我就补充说明一下吧。


首先,志愿军保家卫国的气概值得钦佩,他们是伟大的,上甘岭战役更是他们精神的最佳展现,我对烈士们的牺牲表示崇高的敬意。


但是这绝不是说上甘岭的烈士们承受的是独一无二的、极限的残酷场景,凡尔登战役里面的法军所承受的伤害是犹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首先,一战时代,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军队都是以重炮犀利而著称的,克虏伯和斯柯达兵工厂都是有名的火炮生产商,而具体到凡尔登战役,德军一开始的目的就是以空前强烈的炮火来消耗法军的兵力和战斗意志。


众所周知美国在上甘岭战役当中火力非常凶猛,以至于被称作“范弗里特弹药量”,但是这个弹药量具体是多少呢?大约200万发炮弹——可是在凡尔登战役当中,德军光是最初两天的炮火准备,就消耗了200万发炮弹(每小时10万发),整个战役期间总共使用了4000多万发炮弹,其中还有多种恶劣的毒气弹。


无可否认,二战确实比一战先进,但是这种先进,是体现在机动装甲部队、空军和无线电技术等等的发展上面的,单论炮火的话,一战的西线并不会弱于二战水平——打个拙劣的比方,那就是一战时代是几个壮汉拿着铁锤互相砸,看谁流血更多;而二战是他们拿着剑来比试,追求找到破绽一击必杀,以歼灭战作为主要目标。


如果说志愿军在上甘岭承受的是超人的煎熬,那说法国军队当时承受着超人的煎熬又有什么不对?


我不太明白,为什么承认别人的优秀就会被看成否定我们自己的优秀呢?志愿军保家卫国的牺牲是伟大的,法军保家卫国的牺牲同样是伟大的,尽管法军将领的拙劣表现值得批评,但是他们的牺牲终究是伟大的。


言尽于此。


==============


实在不想为这破事吵架了,关闭评论(也许早该这么做了)。


既然要争议战场烈度和宽度的问题,那我最后说一下,凡尔登整个战线大概正面是30多到40公里,但是德军的进攻,是呈现梯次的,总共部署了6个军25个师,2月21日出动了3个军强攻一小段正面(宽度大约几公里,三个军当然也不是同时发动攻击的)。


大概两个星期之后的3月6日,因为发现法军的坚持顶住了攻势,法金汉命令其他地段的三个军同时发动进攻,这时候是整条战线进入殊死搏斗,但法军还是顶住了。


就在这半个月时间里面,人数劣势的法军,被德军达成了战役突然性,承受了空前剧烈的炮火,但是他们仍旧顶住了德军的攻势,我不明白这还有什么需要黑的?还要他们怎么样?



就这样吧。


user avatar   tai-lun-cheng-jie-q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学姐已经总结的很好了,我就不瞎显摆了,只做一些补充好了。


学姐说凡尔登战役被法德双方拔高,确实是这样的。

不仅如此,整个1916年的战役,不分东线还是西线,几乎每一场战役都是为凡尔登战役服务的。


1916年2月21日,凡尔登战役爆发。

3月3日,法国驻俄国的军事使团团长波将军在给俄军总参谋长阿列克谢也夫的一封长信中,希望俄军在东线发起攻势,这就是俄军失败的纳罗奇湖战役。

俄军西方方面军和北方方面军在3月18日至19日的攻势尽管失败,但德军不得不把手上全部的剩余预备队丢到了东线。

6月4日,俄国西南方面军在布鲁西诺夫的指挥下,发动了规模空前的夏季攻势,也就是著名的“布鲁西诺夫攻势”,德军再度调集30个半步兵师和3个半骑兵师到东线。

这场战役产生了连锁反应:罗马尼亚决心加入协约国——凡尔登主帅法尔金汉被打发去镇压罗马尼亚军队——主张停火的兴登堡掌管凡尔登战役。

6月24日,索姆河战役爆发,在这之前,法军请求英军务必在7月1日发动进攻,英军一开始拒绝了,但随着凡尔登战役的局势,英军反而提前发动了攻势。

11月18日,索姆河战役结束。

12月18日,凡尔登战役结束。


整体上,东西线的其他战役,甚至包括罗马尼亚加入协约国,都是在凡尔登战役的影响下造成的蝴蝶效应,东西两线所有的战役都为凡尔登战役而服务。


尽管伤亡数字上,协约国在索姆河的损失更大,但对于单独一个法国来说,索姆河血流的更多是英国人(45.6万人),法国人只付出了20万人的代价。

凡尔登战役,法国人可是独自流了54万人的血,69个师灰飞烟灭,幸存的师减员超过70%。

并且因为贝当的坚持,只有炮台被德军完全合围时,才允许守兵撤离的命令,以及10日至15日的轮换,让70%的法军都参加了战役,这对几乎每个法军士兵都造成了巨大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作为绝对的第一功臣,自然拥有最大的话语权,凡尔登的威名必然传播的更广泛。

即使是二战中,西方国家也把斯大林格勒称之为“红色凡尔登”。


user avatar   liang-bing-xin-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学姐 @匂宫出梦 总结的已经非常好了

索姆河战役虽然是一战西线规模最大,伤亡最高的战役,其本质是英军战术理念上的落后导致的无意义的人海填坑。英军秉承的人数终究压倒一切的理念,意图用英法巨大的兵力优势强行突破德军逼使其退出法国。最后的结果是,密集阵型的英国军队受到mg08残酷的收割,然而英法联军依旧执迷不悟,在天气发生转变战役条件失去之前,一再加入新的兵力,缓慢的极没有效率的向前推进,最终导致沉没成本不断加高,骑虎难下。甚至坦克也没派上多大用场,可以说颜面尽失。

凡尔登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则是双方各显神通,将全力押在凡尔登这一军事要地之上,即便如学姐所说后半段僵持到反攻阶段法金汉没有及时收手,其先期部署和战役早期的指挥依然卓有成效,而贝当之后的毅力和法军德军在这一要塞展现出的巨大的超越人类的决心和战斗意志也让人动容。最终,两方都在军事历史上留下了名字,正如两名顶级棋手对弈。

于是从战役的代表性(我不想用精彩这个词,这场战役的代价太过沉重),战役的激烈程度,战役中英法联军的表现(即政治因素)来看,凡尔登都比索姆河更有资格作为一战转折点,而后者最多只能算是一场错误的演示,即便这一错误的代价不能用简简单单的高昂来形容。

最后,凡尔登最终的结束也和索姆河开战德军不得不回援有关,所以索姆河的攻势也可以说是帮助凡尔登最终成功抵御进攻的一个因素。

总的来说,用伤亡来简单的代替战役的很多不同维度衡量一场战役的代表性和重要性是有问题的,很多时候伤亡仅仅代表了伤亡,而一场战役还有很多其他。

最后,这个答案不是希望把凡尔登和索姆河两场战役像比大小一样分个高低,毕竟世界大战太过残酷,一切在克里米亚的骑兵冲锋中没能醒悟的近代人,在这场战争中都看到了现代武器在屠杀同类方面令人胆寒的效率,昔日的光荣与威望,骑士与英雄渐行渐远,而身受重伤在战壕中慢慢腐烂却近在眼前。战争应当教我们的不是谁更强谁更精彩谁更华丽,而是战争有多么的毁灭人性。


It wasn't quiet at all on the west front.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谁是都一样,但还是无聊说两句。

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1战役影响和持续时间

2激烈程度

索姆河战役是整个一战最大规模的战役(其实我更把日德兰看做第一),但整个索姆河战役的战役宽度和凡尔登比算是大的,凡尔登是在十五公里左右的正面宽度上德军发动主要突击,而且是长时间你来我往的厮杀,外带双方炮兵不断的塑造地表面貌,打的惊心动魄,在凡尔登的法军要是败了,世界的历史将完全改变!而索姆河是英法主要在四十公里的宽度上进攻德军,德军部分地区反击,德军的炮火被压制,但马克沁把英国学生打成了筛子。英国战术不对,导致伤亡和战役惨烈程度成正比而不和激烈程度成正比。

索姆河的伤亡大于凡尔登,我觉得这是缺心眼的表现(尤其是指英国佬,虽说果然是把自己坑了,政府换届把丘吉尔给弄上来了)。

说话不注意,望轻喷。


user avatar   lsy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英语民族的霸权一方面源于其纵横七海的舰队,一方面来自在宣传和媒体上的绝对话语权,英国人觉得痛,全世界都痛。

凡尔登战役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英国历史学家利徳尔·哈特将此役比拟为“绞肉机”,夸张地声称“很大一部分法军被拖进了徳军炮兵的绞肉机”,这一生动说法不胫而走,令“绞肉机”成为凡尔登的代名词。26年后苏徳两军在斯大林格勒拼死博斗时,《纽约时报》称之为“红色凡尔登”更加深对凡尔登战役的恐怖回忆。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法方诸多参战者战后身居高位,贝当、马其诺、戴高乐的战争体验对公众产生巨大影响,马其诺防线受此战影响建设,贝当在与德国和谈时声称这是要像在凡尔登那样去拯救法国,凡尔登几乎成为法国在一战坚苦战斗的象征。

但实际上凡尔登战役虽然旷日持久(300多天),兵力消耗烈度并不如西线大部分战役,法军此役损失37.3万人,徳军损失37.4万人,双方人员损失速率与1914年边境战役、1915年香槟之战、1916年索姆河战役、1917年贵妇小径之战相去甚远。即使在战斗最激烈的1916年2月一6月,德军十日平均损失率(千分之37.7),远不如1914年东线波兰战役(千分之48.1)和1915年的东线加利西亚战役(千分之54.7)。

凡尔登和索姆河都不是一战最惨烈的战役,东线布鲁西洛夫攻势的酷烈程度要超过西线(以人员十日平均损失率计),实际上南线意大利和奥匈在多洛米蒂山区的争斗也极为血腥,但没有英美媒体关注,没有英法军人参加的战斗就像没有发生过一样被人遗忘。

叁考阅读zhihu.com/question/4093

zhihu.com/question/3548




  

相关话题

  华盛顿是常败将军吗? 
  历史上有多少像美国这样子在输出革命或反动,却反而自己被引爆的例子? 
  二战时期有哪些让人惊叹的神操作? 
  完全用唯物史观看历史是否有失偏颇? 
  天津临海,为何在古代没有因产盐而筑城? 
  如果孙皓像执政前期一样贤明,吴国能不能不会灭亡的那么快? 
  为什么寇准怂恿着宋真宗亲征契丹人成为英雄,而王振指使着明英宗亲征瓦剌就成为罪人? 
  毛泽东是不是看了17遍《资治通鉴》?他是怎么做到的? 
  台湾人去大陆念书会不会被排挤 会不会被差别对待? 
  为什么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要把总统位置让给袁世凯这个“清朝人”? 

前一个讨论
疫情期间如何合理安排学习?
下一个讨论
在与德川家康的较量里,石田三成犯了哪些错误?





© 2024-05-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