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红楼梦》里贾母自谦「我们这样的中等人家」,什么样的家庭才算上等人家? 第1页

  

user avatar   Linsin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上结论,贾母并不完全是自谦,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句客观评价。

至于为什么,这是个大话题。

说“中等人家”首先要从贾府自身的衰落说起,读过《红楼梦》的人都应该很清楚贾府是在衰落,那么问题来了,贾府为什么衰落?

在各种讨论中,虽然也提到了贾府自身的腐败,比如丫鬟小厮的揩油,管事中饱私囊,逐步积累下来是个不可忽视大数值,是贾府管理失败的一个缩影,甚至可以隐射一个国家的腐败,还有一代一代开枝散叶导致资源不够用的情况,贾府几十年前,荣国公府上大小姐贾敏就是唯一的千金,那自然金尊玉贵,而到了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时代,也就是红楼梦开篇之时,府内人口膨胀,林姑娘,薛姑娘,探春,惜春各房之间自然得到的资源就少了。


但讨论来讨论去,大家公认最本质的问题还在于政治上后继无人。

在贾府这一代中,也就是贾府第三代第四代,已经没高级官员了,不仅仅没有统兵的大将,也没有实权高级文官。我们知道,贾府是因为战功封爵的,就算不能继承父业,成为中央高级将领,转型从文,也至少该有个尚书级别的文官。

但贾府什么都没有。

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就是如此。

在贾府的鼎盛时期,第一代人通过战功立下大功的时候,贾府那时候可谓人才辈出,四王八公,独占两个国公,而荣国公宁国公都是立下了战功的,属于武将,可想而知,五十年前,那时候的贾府的两个家主手握重兵,权柄滔天,来来往往都是顶级的王公贵族,即使是个手下人,也大多位高权重。

而到了后辈,尽管国公的爵位世袭了,但权势并没有世袭,到了红楼梦开始的时候,贾府里已经没有高官和大将了,贾府里面政治地位最高的也仅仅是贾政这么个工部员外郎。工部员外郎只有从五品,而且在中央,中央官僚系统可谓高官满地走,从五品就是个芝麻小官,当然贾赦有个世袭的三品,看起来很厉害,不过可惜是个虚职。

对于普通人,其实已经不错了,不说其他的,就说当今社会,一个平民出身的公务员,不管再寒门贵子,能力出色,能混到现今的省厅级官员去,已经是祖坟冒青烟。


但贾府是出了两个国公的大家族,可谓是泼天富贵,一个区区省厅级官员作为家族成员尚可,作为家主,怎么支撑得起呢?

红楼梦虽然处于架空时代,但背景多有明清的影子,在这两个时代,清朝还好一点,明朝异姓王几乎是不可能的,国公就是封爵的巅峰,比如明朝的开国六公爵韩国公李善长、 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

就算红楼梦在这个背景上更加像清朝,六大异姓王才是封爵的最高巅峰,贾府的地位也非常可观。

要知道一共封了四王八公,贾府就占了两个。

贾府当时的风光绝不低于本朝的十大元帅,贾府第一代贾源贾演兄弟当个军区司令,那是跌了自己身份,是犯了什么政治错误被皇上贬谪了,贾府第一代至少也是中央军委,陆军总司令,国防部长之类的高官。

然而到了今天,贾府第三代职权最高居然也就是个省里面的厅长,第四代还更差劲,要么早死(贾珠),要么在家和姐妹丫鬟厮混(贾宝玉),要么只能打理一下荣宁二府(贾琏),无一人有官场成就,日后就算有人不想家族后继无人,一心从政,第四代大概也就是处长级别就完事了。


从这个角度看,贾府是个标准的中等人家,贾母一点没有自谦,一个家主仅仅是厅长的级别的人家,其余人零零散散当些小官的人家,自然不敢说自己属于上流社会,也不敢说自己就是顶尖的贵族。

虽然从用度和财富上面,依然有贵族排面,然而权势已经大减。

其实在这个句子里面就有答案,贾母那句名句来讲,她在说自己是中等人家的时候,其实已经隐晦说到了自己和谁比是中等人家。

“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

贾母心里,真正的上等人家其实是那些有实权的高官,要么手握重兵的大将,要么文官系统的大佬,他们才是这个国家的真正的上流,其实事实也是如此,如果那些宰相,内阁大学士,尚书级别的高官有意收拾贾府,比如出于某种政治考虑,要牺牲一部分勋贵,给贾府定个罪,抄家灭门只是分分钟。


反过来想想,如果贾府里真出了一个尚书宰相,定又是另一番光景。

就算贾府入不敷出,欠债还钱,但谁敢来要?

就算贾府人口众多负担重,但尚书宰相还怕没钱?

但看看贾府的三代四代,有希望吗?

贾家第三代里面,贾政的五品小官基本到头了,此生再难有寸进,贾赦虚职三品,荒唐放荡,更是没指望,贾敬中了进士,其实是最有希望的,可惜看破红尘出家了。

而贾家第四代,贾环之类的统统草包,贾珠早死,而宝玉要多说一句,贾宝玉并不是很多人理解的草包,真正读过《红楼梦》的都知道,作为贾府嫡子,贾宝玉天生聪明灵秀,才情过人,在试才题对额里面,贾宝玉就展现过自己非凡的文采。

贾宝玉若能专心科举,说不定真能中举人中进士,逐步积累资历加上贾府的钱财和人脉关系,混到中央高官级别,改变整个贾府。

可惜宝玉偏偏不爱读书!只爱到大观园里和女孩子厮混,从这里也可以理解宝玉挨打那一章,为什么贾政那么痛恨宝玉不喜读书。

因为他是唯一的希望,偏偏如此不省事,贾府已经不是一代二代时期的贾府了,二代就算草包,靠着权柄滔天的宁国公荣国公,少不了一个高官厚禄,而贾家第四代,容不得他如此不懂事。


说到这里,我想起在原著中,有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贾宝玉的大名始终是个谜,整个红楼梦全书,贾宝玉贾宝玉,其实宝玉都只是小名而已,贾宝玉只是个昵称,到底真名是什么?一直是红学研究的重心,按照班辈贾宝玉的真名,应该和贾珠贾环贾琏这些人一样,斜王旁。

但我想过,这里或许就是曹雪芹在暗示,贾宝玉始终是女儿国里面的一个孩子,而不能真正成长成一个有责任的男人、

他只是大观园里嬉戏放纵的贾宝玉,而不是家族期待,扛起整个家族的。。。贾瑛



到宝玉一代接班的时候,成为新一代贾府家主,贾政贾赦都死了,堂堂国公府邸,权势上面,只有一个虚职官员,有实权的看样子能混个地方小官也就到极限了,人脉上面,上辈人死后,无人和实权高官上流社会搭得上线。

钱财上面看似风光,但危机已经很明显了,贾府能被认为是上等人家主要因素还在于国公的招牌,这个到算是封建时代特有的阶级固化,纵然风光不再,但贾府也是千金万金。

任何钱财都是有极限的,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就说明了

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只靠着贾府积累的钱财,又能风光多久呢?

也不用远比,只说你如今林妹妹的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像个千金小姐的体统。如今这几个姊妹,不过比人家的丫头略强些罢了。

钱财上面,贾府在贾政这一代已经开始入不敷出,到了宝玉这一代,必然爆发危机,就算是没有日后的抄家一事,贾府也必然衰败。


在我看来,高鹗续写红楼梦,最差劲的剧情还是贾府抄家复起,沐皇恩延世泽。

要知道,红楼梦最初的几篇就已经点出了故事的结局走向,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而整本红楼梦就是在描述衰落,即使是红楼梦故事发生的几年时间里,从黛玉进贾府到宝玉入家塾,贾府的风光也是不一样的,开篇还能用奢靡的排场和国公的招牌来撑住上流家庭的表象,到了红楼梦故事70回之后,就已经不可避免戳破这个泡沫了。

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开始,贾府除了钱财就一直是中等人家,而到了故事末尾,恐怕我们会看到贾府彻彻底底没落,贾母死,贾政死,之后的第四代到中等人家都不算的地步,

只可惜曹公倒在了贾母前头。


user avatar   yongming-7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皇子上等,皇帝,太上皇,上上等吧。

其实老太太是想起自己老公公,自己老公,再看看两儿子,几个孙子,才真的是上等人家跌倒中等人家了。


user avatar   george-cai-80-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感觉 @刘镇锐 的回答是很有道理,至少是在理想情况下很有道理的……

我一直觉得,如果想好好讨论决策问题,就要明确不同的决策意味着什么样的社会,然后分开谈它们的代价。而很明显,就算禁止器官交易,由于这一需求客观存在,器官买卖黑市本身也必定存在,并且规模不小。

而另一种层面上,那些需求得不到满足的人也确实会面临死亡威胁……

所以禁止器官交易的代价其实也是很大的——其实倒不如说,禁止任何资源流动的代价都是很大的。

所以我对这种东西的态度和“健康码常态化,大数据医疗”的态度基本没区别。把一些平常不被当作资源的东西划定为资源肯定会留下一大把作恶的空间,但这不是断定这种交易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存在的理由……

放到一百年前,现代金融市场里种种衍生品的交易会留下的作恶空间也会大到难以想象。但做好了制度建设之后,这种存在内秉弊端的东西也同样可以被判定为利大于弊。

至于刘的回答本身,我可以从中看出来唯一的问题是,强制假设对社会规范的盲目信仰不存在可能有些强到脱离现实了……或者说,把那些“宗教化”的因素拿开之后,会带来的改变恐怕会导致一些很基础的理论分析视角不再可用(比如韦伯的理论很可能直接就废了),所以在这样的假设下讨论问题可能会很有误导性……


user avatar   asahi-22-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传染病防控,疫苗的研发虽因为时间长而无法在早期使用,却能成为后期避免长期传播的有力武器,

快速发展的疫苗技术,可能是今后我们应对传染病的一个关键科技。

疫苗是通过将病原体的特征物质(抗原)暴露在机体免疫系统中,但减去了其有害或者致病的部分,从而使得机体在不患病的情况下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因此,如何鉴别并研发病原体的特征性物质,是疫苗研发的关键。

那么,我们都有哪些疫苗技术了呢?

  1. 减毒或灭活疫苗

这一类疫苗的远离很粗暴简单,就是把病原体杀死(灭活),或者杀死一部分(减毒),使得其致病力显著下降甚至消失,但其抗原却能被身体很好的识别,因此是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类技术。

但这一种技术的缺点在于,产生的免疫原性较弱(特别是灭活疫苗),因此常常需要加强免疫(也就是打好几针),通过多次激发身体的免疫反应来建立长时程的免疫力。

在此次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制中,基于vero细胞的灭火病毒疫苗就是用的这个原理,所以也是需要加强免疫的(目前是两针)。

2. 类毒素疫苗

这一类疫苗主要针对致病原因是病原体产生的毒素物质。比如破伤风、白喉等,主要致病原因是破伤风毒素和白喉毒素。机体对这一类毒素也会有免疫反应,产生对应的“抗毒素”,从而中和毒素的破坏作用。

类毒素疫苗就是分离获得细菌产生的类毒素,或者采用生物方法,把类毒素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例如白喉毒素的第52位氨基酸改造后,毒力降低,但仍具有诱发抗毒素产生的能力),降低其毒力,诱发免疫反应,从而建立免疫力。

3. 亚单位疫苗

这一类疫苗就是典型的基因工程的产物。其原理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直接合成抗原,注射到体内,诱发免疫反应。因为抗原纯度高,所以极小的量就能引起剧烈的免疫反应,同时又避免了其他的疫苗副作用等。

比如乙肝的治疗型疫苗,就是通过基因工程在真核细胞中表达重组HBsAg,获得高纯度的乙肝病毒抗原分子,注射到体内从而建立针对乙肝病毒的特异性免疫。

4. 载体疫苗

之前提到的疫苗技术,都是通过各种手段把抗原从体外注射到体内。而载体疫苗,则是直接在体内产生抗原,诱发免疫反应。

这一类疫苗是采用已知的病毒载体(例如腺病毒),通过基因工程,在病毒载体中加入病原体的特征性抗原物质的基因序列。注射到体内以后,这个载体(腺病毒)会感染身体的细胞,然后在细胞中表达插入的病原体的抗原序列,从而产生大量的病原体抗原,激发免疫。

这一类疫苗的优势在于,能够模拟病原体感染的自然过程,即感染-识别-建立免疫这样一个过程,能够诱发较好的细胞免疫,这是之前的积累疫苗很难做到的。

腺病毒等载体是人类常用的病毒载体,对身体本身是无害的。我们利用它能感染细胞并表达自身基因组的特点,通过改造,把它的基因组放入我们的“抗原包裹”。它侵入了细胞之后,会自动把这些包裹表达出来,从而合成抗原物质,激发免疫力。

在新冠疫情中,军科院的陈薇院士就是采用腺病毒载体技术研发的新冠疫苗,目前已进入了三期临床评价。

5. 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的远离和载体疫苗类似,但更加直接。是直接通过将含有病原体抗原信息的DNA或RNA序列,注射到细胞中,使其在机体细胞中表达,最后抗原被识别而产生免疫力。

目前,较为成熟的是以脂质体等膜结构,包裹含有抗原信息的DNA或mRNA,注射到肌肉等位置后,使其与细胞膜结构,倒入DNA或mRNA。这些DNA和mRNA是经过特定修饰的,能够直接在细胞中表达,从而产生抗原,诱发免疫。

想较于载体疫苗,理论上核酸疫苗的效率更高,同时能够避免载体疫苗中载体引起的潜在反应,同时生产更加便捷。

在这次新冠疫情中,欧美有些国家采用的就是mRNA疫苗的方法,也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疫苗的研发技术,不仅仅针对传染病领域,也针对恶性肿瘤、遗传病等领域。疫苗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全面丰富的基础医学和生物医药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础科研”。

传染病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进化和演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经逐步认识到传染病的关键所在,早期的“传染病三要素”的控制,和后期基于疫苗的防控技术,都是我们的有力武器。

回顾新冠疫情期间我们国家的成就,和国外持续蔓延的现状,

尊重并相信科学,才是现代传染病防控的关键技术加成。




  

相关话题

  《红楼梦》里宝玉和黛玉做了哪些虐死单身狗的事情? 
  假如把明朝和清朝调换一下会发生什么? 
  从后事看,多尔衮明明完胜豪格,为何在争夺帝位中退让,令福临侥幸继位? 
  如果贾珠还活着,贾宝玉还会不会如此受贾母溺爱? 
  如何以「林黛玉拳打镇关西」为题写一篇文章? 
  为什么我喜欢不起晴雯来? 
  《红楼梦》第十四回中昭儿回告林如海去世后王熙凤和贾宝玉动作和语言背后隐含的意味? 
  那些粉清朝的人是怎么想的? 
  《红楼梦》中有哪些美食? 
  怎样评价靠研究红楼梦吃饭的红学家?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微软停产Kinect?
下一个讨论
诸葛亮的录尚书事和刘巴的尚书令重复吗?





© 2024-06-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