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末年,出身寒微的北府军将领刘裕,通过多次内战,夺取国家大权后,发动了多次北伐,相继攻灭山东的南燕,四川的谯蜀,关中的后秦,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几乎夺取了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全部领土,十分天下有其七,达到了东晋乃至整个南方政权的最大版图。直到近千年之后,才被朱元璋刷新了新记录。
这位从大头兵一步步成长为帝皇的传奇英雄,曾创下手奋长刀,一人追赶敌军数千人的传奇,一生戎马生涯战无不胜,更培养了刘道规,王镇恶,朱龄石,朱超石,檀道济等众多优秀将才。
特别是最后一次北伐,刘裕趁着后秦皇帝姚兴病死,宗室内乱的良机,出兵誓师北伐。他先收复河南,并在黄河沿岸,以“却月阵”的全新战术,歼灭3万北魏骑兵,之后攻破潼关,歼灭后秦军队主力,将其一举攻灭。当此之时,天下震动,群雄束手,称得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然而,就在刘裕夺取长安后不久,坐镇后方的首席文官刘穆之英年早逝,刘裕离开关中,停止北伐。关中留守的部将王镇恶、沈田子等人自相攻杀。赫连勃勃的匈奴夏国趁势大举南下,夺占关中。
刘裕虽然在几年后正式称帝,是为“宋武帝”,建立了南朝刘宋政权,然而有生之年统一天下的梦想,就此遗憾终结。
宋高祖武皇帝:刘裕
后世论者提及此事,多认为刘穆之早逝后,刘裕为了稳固掌控朝堂,篡夺东晋皇位,才放弃了北伐良机,导致关中惨败,使自己一生事业功败垂成,远不及后世朱元璋的目光高远。
然而,刘裕北伐时,经过多次内战,铲除了桓玄、刘毅、司马休之等政敌,平定卢循、徐道覆的天师道军队,早已经稳固控制了东晋政权,心腹党羽遍布朝野内外,扬州、荆州、江州等南方重镇尽在指掌。坐镇都城建康的刘穆之的去世,并不足以当真让朝野动荡。
所以刘裕离开长安后,先坐镇淮北彭城,后来移镇淮南寿春,以进可攻、退可守的两淮之地为驻地,足见他无需返回建康,也自信能稳固控制江南局势,而北伐之雄心从未熄灭。
东晋相国、宋王:刘裕
然而,刘裕统一天下的真正阻碍,并不在赫连勃勃这个形同马匪的胡夏政权,而在于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王朝。
北魏王朝并不同于此前汉化程度较高的后赵、前秦、后燕等胡族政权,其一半疆土在长城之外,是长城内外各胡族部落的共主,能一次性啸聚数十万塞外胡骑,对中原地区展开一场大侵攻。
而且,北魏已经雄踞河北数十年,得到以清河崔氏为代表的当地汉人世家大族的支持,建立了十分巩固的统治。同时明君(拓跋嗣)在位,贤臣(崔浩)为佐,并无类似后秦政权那样的内乱,几乎无隙可击。
北魏司徒:崔浩
随着河南、山东、关中等地区在将近百年的胡汉征战中被打残,河北地区已经一跃成为天下最繁盛的经济重心,同时也是北中国的人口重心。这一状况持续了整个两晋南北朝的数百年时间,一直到隋唐中期,安史之乱后才告终结。
因此,占据了中国的经济重心的北魏政权,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远非刘裕此前攻灭的南燕和后秦可比。
虽然此前北魏军在试探性进攻中,虽然被刘裕临河出奇兵,派朱超石以“却月阵”大破之。但区区三万人的损失,对北魏还远未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中书侍郎:朱超石
后世宋太宗赵光义,击败增援辽军,攻克太原坚城,灭亡北汉政权后,不赏赐部下,不休整军队,马不停蹄杀奔幽州城下,最后兵败身辱,仓皇乘驴车逃命,“高粱河车神”贻笑千古。
久经戎马的刘裕可不会犯类似错误,因为一场战斗的胜利,就当真以为北魏不堪一击,河北河东,乃至于整个天下唾手可得。只因无论军事实力、地利条件还是经济基础都不具备。
东晋自淝水之战后的几十年时间,孙恩之乱,桓玄之乱,连番大规模的内战,将益州、荆州、扬州、江州这些主要地域,全都被打残了。因此,此时东晋真实的国力,其实十分薄弱。
刘裕每次北伐,几乎都是统帅一支数万人的主力军团,从两淮出发,凭着麾下精兵良将的超强战斗力,方得连战连捷。甚至可以说,刘裕完全是凭着个人卓越的军政和战略才能,才得以一次次以小博大,以少胜多,打下这偌大的疆土的。
刚收复不久的山东和河南地区,由于处于南北势力的交接要冲,一方面被胡汉各政权发反复争夺,另一方面,各种地方豪强坞堡盘踞,内部关系错综复杂。所以不论南朝还是北朝,纵然能一时占领山东河南,却难以将之真正变成自己稳固的新战略基地。
因此,对收复长安后的刘裕而言,关中地区距离自己远在江南的大本营实在太远了。此刻东晋的疆土,看似地域是联成一体,实际是孤悬在西北。 一旦关中局面有变,无论是半残的荆州、益州,还是未巩固的河南,都难以提供有效的战略支援。
因此,在东晋和北魏以黄河为界对峙的情况下,刘裕绝不可能把军队主力旷日持久地驻扎于孤悬西北的关中地区。
此时已经50多岁的刘裕,也不可能弃自己南方的广大统治区不顾,当真把统治中枢转移到西北,重新来一次创业。
当刘裕一度动了经略关中,西征秦凉(关陇),再图赵、魏(河北河东)的念头后,他麾下诸将征战日久,皆纷纷反对,提出东归之意。坐镇都城建康、主持后方大计的谋主刘穆之,偏巧在此时英年早逝。
刘裕的决策,是一边接受宋王封爵,以兼顾南北的淮南淮北十郡为私人封国。他先坐镇淮北彭城,后来移镇淮南寿春,兼顾南北。另一边,刘裕留下12岁的次子刘义真坐镇长安为名义主帅,关中出身的王修、王镇恶这一文一武主持军政,沈田子、傅弘之等部将为参佐。
显然,不论是用二王两个北人做军政首脑,还是留下12岁的幼子,都是为了安关中当地士民之心,自己绝不会轻易弃他们于胡尘的一种政治表态。此刻刘裕尚有充分自信,能稳固南北局势,而北伐之雄心从未熄灭。
岂知,根深蒂固的南北矛盾不可解,沈田子、傅弘之等人完全信不过王镇恶,竟矫诏杀之。王修杀沈田子,又被其他南人将领,教唆刘义真将其处死。
安西将军司马:王镇恶
关中诸将内讧,一直盘踞朔方,对关中虎视眈眈的胡夏皇帝赫连勃勃,趁机集合二十万大军大举南侵。
如果刘裕要以主力军队增援关中,行军路线便得从彭城沿着黄河西进,北魏就在黄河对岸虎视眈眈,稍有不好就是灭顶之灾。
刘裕先后派朱龄石、朱超石兄弟和蒯恩率偏师增援,却无形中成了添油战术,一个个在赫连勃勃的大军进逼下,相继兵败身死。
要知道,王镇恶轻舟袭江陵,渭水取长安;朱龄石督师平定巴蜀;朱超石却月阵破北魏;这三人若是放到三国时期,都是一战灭国如邓艾的顶级名将,傅弘之、蒯恩、沈田子、毛修之等人,也绝不下于于禁、乐进这水准的“五子良将”。
关中之败,重将六死一俘,百战之余的北府精锐折损不下两万人,就相当于曹操一战把“五子良将”全搭进去,虎豹骑和中军也损失惨重,实在是……憾恨之极!
当前线噩耗次第传来,刘裕不得不忍痛放弃关中,在彭城城头迎风唏嘘,慨然流涕,洒下英雄泪,结束了这段金戈铁马的英雄传奇,【以南统北】的梦想,要留待千年之后的朱元璋来实现了。
相关链接:狐狸晨曦:王镇恶和沈田子的内讧悲剧,令刘裕丢失关中,为何无可避免?
本文部分观点,参照了笔者好友【长乐夜未央】的相关著述,此致感谢。
不是针对谁,但这个问题下 @鲁超 的高票答案中存在很多或大或小的错误。科普很不容易,要兼顾正确性和通俗性,但不能为了通俗就用一些似是而非的文字游戏来妥协,甚至牺牲最基本的正确性。所以在这里写个回答分析一下其中一些:
1. 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没想到从1937年开始,μ子、中微子、π介子各种奇异粒子接连在回旋加速器中被捕捉到。
这是错的。
μ子最早是于1936年被Carl D. Anderson和Seth Neddermeyer在宇宙射线中发现的。中微子最早是于1956年被Clyde L. Cowan和Frederick Reines利用核反应堆作为中微子源探测到的。π子最早是于1947年被 Cecil Powell、César Lattes、Giuseppe Occhialini等人利用宇宙射线探测到的。这些粒子最早的探测都跟回旋加速器没有任何关系。
2. 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1956年,物理学家首先发现θ子和τ子的自旋、质量、寿命、电荷等性质完全相同,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俩货实际上是同一种粒子。但另一方面,θ子会衰变成两个π介子,而τ子会衰变成三个π介子,这又如何解释。
这种情况下,两个在美国的中国小伙子杨振宁和李政道对此开展研究,他们提出:这两种粒子实际就是一种,之所以衰变方式不一样,是因为衰变的时候发生了弱相互作用,在微观世界,弱相互作用的宇称不守恒。
这段话也是有问题的。
首先,当年的τ-θ难题的核心并不是性质相同的粒子有两种不同的衰变模式。在物理学中,无论是基本粒子还是复合粒子,有多种变化途径是很正常很常见的现象。比如Z玻色子就既可以变成一对正反电子型中微子,也可以变成一对正反μ子型中微子,还可以变成一对正反τ子型中微子。τ-θ难题的关键在于π子的parity是 -1,而parity作为一个量子数是通过相乘(而不是相加)来复合的,因此两种衰变模式的产物的parity不相等,这才是τ-θ难题的关键。
其次,当时弱相互作用已经被发现了,物理学家也早就知道τ子和θ子衰变为π子是弱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的并不是τ子和θ子“衰变的时候发生了弱相互作用”这种在当时人尽皆知的废话。
3. 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镜子里的人跟自己不是完全一样的,左右互换了。但镜子里的人也必须遵守同样的物理定律,我跳他也跳,我蹲他也蹲,不可能看到我在刷牙,而他却在洗脸。这就是宇称守恒!
这种对宇称守恒的理解是不正确的。
即使镜子里的人与镜子外的人有不一样的动作和行为,也不代表宇称不守恒。反过来说,即使镜子里的人与镜子外的人的动作和行为完全一致,也不代表宇称守恒。宇称守恒指的是在宇称变换下物理定律不发生变化。镜子内外的人的行为是否相同跟物理定律并没有关系。
4.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当吴健雄的论文发表之后,第二天,《纽约时报》就以头版报道了吴健雄实验的结果。
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错误。
《纽约时报》对吴健雄实验的头版报道是在1957年1月15日哥伦比亚大学的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天,而吴健雄等人的论文《Experimental Test of Parity Conservation in Beta Decay》发表于1957年2月15日。(见文末截图)
5. 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动量守恒代表的是空间平移的对称性,空间的性质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并不因为你在南京而不在上海,你就会胖一点或者跑得快一点。
角动量守恒代表的是空间的各项同性,不管转多大角度,物理定律都是一样的,如果你要说你转多了头晕,不是由于空间出错了,而是你的生理特征,这也由更深层次的物理学定律所支配。
能量守恒代表的是时间平移的对称性,时间总是均匀的流逝着,时钟不可能一会快一会慢。
这种表述是错的。
空间平移不变性指的是物理定律在空间平移的变换下保持不变。空间平移不变性跟空间性质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也不能推出 “空间的性质在哪里都是一样”。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Schwarzschild时空,在这个球状对称的时空中,空间性质并不是处处相同,因为不同半径处的曲率等性质显然不同。但其中的物理定律还是有空间平移不变性。
同理,时间平移不变性也跟时间是否均匀流逝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6. 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这就是伟大的“诺特定理”,它体现了守恒律的美。
而现在吴健雄的实验告诉大家,原来我们的宇宙竟然有一个不守恒的地方,而且是我们之前最意想不到的地方:镜像不对称,大多数人都首先表示不能接受,泡利“左撇子”的论调正是代表了大家的心声
这种对诺特定理的理解是错的。
诺特定理中涉及到的与守恒律相关的对称性是连续对称性。宇称变换是离散变换而不是连续变换,宇称对称性(和宇称守恒)跟诺特定理并没有直接关系。
7. 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一直以来,电荷对称性也被视为宇宙真理,每一种粒子都有其对应的一种反粒子,除了电荷以外,其他性质几乎完全一样。
在粒子物理学中,charge-conjugate symmetry并不能翻译为电荷对称性。因为charge-conjugate transformation涉及到的不只是电荷,还包括与强相互作用相关的色荷(color charge)等其他charge quantum number。在charge-conjugate transformation下,粒子变成相应的反粒子,正反粒子的区别不仅仅在于电荷,还在于其他charge quantum number。这也是为什么电荷为零的中子跟反中子不相同。
另外,除了这些charge quantum number,正反粒子的其他性质就是完全一样,并不需要加上一个“几乎”。
8. 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对称破缺的一种比喻,小球只有在中央的顶点才是稳定的、对称的,当受到微扰,它就会落下来,产生运动,并发出各种叮呤咣啷。稳定的、对称的、孤芳自赏的小球甚是无趣,叮呤咣啷才是我们宇宙的精彩。
这是错的。
在“墨西哥帽”模型中,中央顶点对于小球来说是不稳定的,这也是为什么小球会倾向于发生对称性破缺而从顶点移动到较低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