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口口声声说这部电影给国民党招魂的人,应该看看这部电影。
看看黄晓明关于“演戏”的那几句台词,
看看黄晓明硬挤出来的两行眼泪,
看看黄晓明那小丑般的妆容,
这哪是给国民党招魂啊,
这分明是给国民党上坟。
刚刚看完。我不想参与到电影立场的撕逼中,只谈谈自己一些主观的感受。
国家遭受侵略,百姓沦为亡国奴生不如死;身为军人,为国战死,这没什么好说的,天经地义。
但是,将士们的热血,情怀与生命,被“委员长”,拿来当作向洋人,向美英法这些列强演戏的“演员”甚至道具,而四行仓库,说白了,就是“委员长”设计的向洋人演戏的最好的舞台。
凭什么。
当我看到那个美国的飞艇飘浮到战场上空的时候,我出离了愤怒,愤怒的程度远超我看到日军要凌迟处死被俘的中国士兵。可以,你强大,你可以杀我们的人,灭我们的国,那是你作为敌人的本分,吾辈自当拼死反抗。
但你不能站在干岸上,拿我们的将士当猴看。
我们的将士把手榴弹绑在身上和侵略者同归于尽,就是为了让你看个新鲜的?
“委员长”不知道,这些白皮肤的洋人是把我们的将士当猴看吗?他当然知道。他岂止是知道,他恰恰是因为知道这一点,所以才要让这些将士“好好演”,演出风格,演出水平,才好“争取国际社会的援助”,“让国际社会站在我们这一边”,“让国际社会出兵支援我们”。
真是斡旋的妈妈给斡旋开门,斡旋到家了。
后面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美国对日本开战,是四行仓库保卫战过去整整四年有余之后的事情。日本猴子竟敢在我们堂堂白大人头上动土,真是反了天了。至于之前的中国人已经靠羸弱的血肉之躯独自抗击了日本侵略者整整四年——如果从918算起那就是整整十年,在这些高贵的白大人眼里,不过是“黄皮猴子”的互相攻击,what a pity。
“委员长”挖空心思给洋大人演的戏,人家洋大人真的就仅仅是当了个戏看的。
我们都知道,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装睡的人有自己的私心,他们不会醒,这谁都知道;而那个坚持要用八百将士的生命和热血来强行“叫醒”装睡人的人,才是真正亏欠这八百将士的人。
讲理讲理,八百将士的血肉之躯,是讲不清一个道理的。八百将士用生命护住的青天白日旗,配不上这八百将士。
从这个角度讲,《八佰》是部好电影。
往小了说,让我们知道,我们的民族曾经出了那样一位“委员长”,拿中华英雄好汉的鲜血去向洋人“邀功”。这段耻辱的历史,我们不能忘,我们不敢忘,我们不配忘。
往大了说,我其实有点好奇。当纳粹的装甲部队列阵开进巴黎的时候,当V2火箭把伦敦炸成一片废墟的时候,当日本战机把珍珠港的军舰击沉的时候,这些高高在上的“洋大人”,是否会想起四年前,在飞艇上缓缓飘过四行仓库的时光。
会不会想起那些身上捆满手榴弹的,不屈的脸。
拍水浒传,并为了票房改名为《北宋末年山东农民起义纪实》!
拍西游记,并为了票房改名为《三藏法师大唐西域记》了!
抗日神剧不是不让公映了吗?
吃屎都抢不到热乎的。
大家还记不记得早些年有一个相当流行的时髦词汇叫民国范?
哦,应该是民国范儿。
这个词的具体出处已不可考,不过它的基本含义大概可以理解为:民国时期是一段充满了风花雪月的,诗情画意的,温文尔雅的,轻歌曼舞的美好旧时光。
那段时期是摩登的,是儒雅的,是体面的,简单来说约等于糖,香料和其它一切美好的味道。
当时伴随着民国范儿一块粉墨登台的,还有其它各种宣传推广那段时期的辣眼睛的东西,这类东西一般来说主要出现在文宣领域,而且市场覆盖范围比较全面,横跨高中低档,低水平的有诸如委员长铁血卫队大战雨花台,台湾打开灯塔引导海军收复三沙这类地摊货,中档次有XX周刊的各种通稿软文,描写民国鸳鸯蝴蝶梦的各种肥皂剧电影,高档次的有校长日记,鼓吹“正体字”运动,巅峰之作则是某岛当局领导人那句“xx正统在xx”。
我记得当时这些东西在大陆公共舆论环境中的出现,就像是往化粪池里扔了个炸药包,轰的一声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钻出来了,各种前民遗老遗少,地主帮闲,买办姨娘,军阀后人如粪海狂蛆般一拥而出,各种资用笔杆,无骨文娼跟着摇唇鼓舌,妖言惑众,霎时间百鬼昼行,恶臭弥天。
在那会,凡是和民国沾点边的东西都一下子自带了某种神圣光环,各种亚文化符号层出不穷,除了民国大师,民国审美,“正面战场”这类大路货外,还有一种历史上并不存在的东西叫民国风骨。
果粉在那会是一个褒义词,一个人如果被认为是果粉,那么他通常会被认为是有思想的,有态度的,有气质的,有人格的,不人云亦云的,没有被洗脑的,能够洞察真相的。
在那个果粉是一个褒义词的时代,啥事但凡沾一点民国,马上就成了热门文化产品,大卖是起码的,热评是内定的,风潮是基本的,现象是可能的。
民国范儿,是那段时期的财富密码,发民国财是一份至少保本,容易求利的好买卖。
这烂片最大的失误,就是拍晚了,这要早个十几二十年拍出来,怕是能成为“民国范儿”的样板戏,被大书特书大吹特吹捧到天上。
然而时代变了。
民国究竟是个啥样,所谓的“民国范儿”究竟是个啥。如果说早年各位大师们还能依靠话术雕琢,文笔技巧,造谣生事再加上一点点信息不对称来糊弄群众,恰两文烂钱,那么在键政键史已经成为显学的当下,那些遗老遗少的文字把戏早就已经成了太阳下的吸血鬼——化成渣,并且臭不可闻。
但偏偏就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一直活在过去,时代的变迁对于他们来说只不过是日历往后翻而已,他们的时间仿佛停滞了,一直停留在那个“民国范儿”还是财富密码的时代,他们居然妄想着在当下还能依靠这种已经彻底过气的话术来接着恰烂钱,带节奏。
不过仔细想想这也正常,他们也就这点出息了,他们不甘心自己所代表的政治势力彻底的失败,又没有勇气去以头抢地,自杀又嫌头皮痒水太凉,那也就只能扣扣索索的搞点下作营生,抒发一下他们那点小情绪咯。
对于他们来说,“黄金十年”是最完美的光辉岁月,而“民国范儿”则是次级光辉岁月,他们对于这些终将消逝的东西是如此的执迷,如此的恋旧,以至于相比较接受现实,他们更愿意催眠自己,告诉自己这一切还没有过去,他们的情绪只有两种,无能愤懑和依依不舍,然后抱着这点心理宿便去搞传销,找认同,拍烂片,恰烂钱。
但时代终究是变了,英雄尚且运去不自由,何况遗老?他们连烂钱都恰不顺口了。
英雄运去不自由给后人留下的是嗟叹,遗老给后人留下的则是恶臭和笑料。
抱着最大的善意奉劝各位遗老一句,能不能别尽吃冷屎?
这个片子情节完全是编。
我随便抓一点:
果党部队整个抗日期间一共抓了几个日军俘虏?
一个420人的孤军就能抓一排的日本俘虏,让士兵枪杀俘虏练胆!
扯吧!
历史电影的历史史观可以有不同角度,但不能有错,不能否定基本史实,特别是使用真名的史实作品。很显然,在这方面,电影《八佰》是不合格的。
电影从第一句话开始——他们在保护我们,就是不符合史实的。四行仓库保卫战中谢晋元等抗日将士的壮举值得歌颂。但是同样要明白一点,电影《八佰》讲述的这场战役出发点并不是保护人民大众,而是国民党在拿抗日英雄们的鲜血去博取帝国主义同情,想通过一场惨烈表演战来争取租界列强介入调停。而抗日英雄们最终也被帝国主义和买办阶级政府给出卖了。
长期以来,国民党方面对此役进行了大量片面的与夸大其词的宣传,甚至刻意编造了一些故事来人为拔高。这些片面、夸张与虚假的宣传,一直没有得到有力清理,贻害至今。
清理种种片面、夸张与虚假宣传,恢复四行保卫战的全貌与真相,这是对历史的最大尊重,也是对谢晋元等八百壮士的最大尊重。
1.战役背景
淞沪会战,蒋介石本意主要就是打给美英等西方列强看的。一开始,蒋介石心存侥幸,企图发动突袭,一举歼灭日寇驻沪部队的几千人,可是,战斗自始至终一直没有周密的计划,乱糟糟一哄而上。
更荒唐的是,前线军队即将发起进攻的时候,蒋介石却又寄希望于国际调停,下令暂停进攻,等调停失败再发重新发起进攻,战机已经丧失,日军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
结果,苦战近十日,占有绝对兵力优势的国军竟然歼灭不了几千驻沪日军。直至日军援军从本土赶来登陆增援,淞沪会战已经毫无胜算。蒋介石为了“国际影响”不许部队后撤。无数中国军人的血肉之躯,填入日寇的炮山火海中瞬间就消失了。
淞沪会战全线溃败后,蒋介石对国际调停与援助依旧心存幻想,希望上海留有部分部队继续打给国际上看,便把任务给了88师,88师则把任务交给了524团第一营,并选择了最便于租界列强围观的四行仓库作为坚守的阵地,这样才有了四行仓库保卫战与“八百壮士”的故事。
2. 一些重要内容
在战斗发生之前,国民政府给四行仓库88师师长孙元良拨款26万银元,用以修筑工事,然而孙将军见闸北有的是仓库、钢铁,以及老百姓逃亡后留下的空屋,便就地取材修筑工事,未花分文,所拨经费基本落入孙元良自己的腰包。这也是四行仓库防御战打得这么艰难的原因之一。
电影里提到上海市民前来慰问国军,其中一个代表是个眉清目秀的女大学生,孙元良见色起意,意图强奸。国民党第88师军械处主任葛天在其回忆录中写道:(1937年)10月上旬我到上海,那天正好遇到上海学生代表在四行仓库88师师部慰劳,这时孙元良看到一个女学生代表眉清目秀,就以花言巧语要该女生单独在师部多玩一下,企图强奸。这个情况被该师副师长冯圣法知道后,曾前往劝解无效。这时我到师部,冯要我再去一劝。我照冯意对孙劝说后,他竟说:“英雄总是和美人联系在一起的,自古英雄都喜欢美人,尤其是我们在上海作战有功,做这一点小事没有什么。 ”
在战斗进入白热化状态时,战场附近的工业煤气罐安全受到威胁。为了保护租界,老蒋在列强的要求下命令谢晋元撤军。随后残军在日军要求下全部缴械并软禁起来。随后国民政府开始表演,一边给谢晋元及其残部授予各种嘉奖,一边对其不闻不问,最终导致谢晋元在两年后被刺身亡。剩下的士兵被日军送往各地做劳工,抗战胜利后幸存者只剩下一百多人。
3. 战斗不像电影里那样激烈
电影《八佰》里的战斗场景极其激烈,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符合事实的。
在10月27日至10月31日四天的四行仓库保卫战中,发生过数次战斗,不过,真正大规模的激烈战斗并不多,至少从参战者的回忆来看是如此。
守卫者们牺牲的很少(应该不超过10人),这一方面是因为四行仓库易守难攻,同时守军积极防御,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日军并没有发动强有力的、志在必得的进攻。
为什么日军没有那样做?
第一,上海已经被占领,仅剩的一个四行仓库并不具有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拿下的战略意义。
第二,更重要的是,日军并不愿与租界内列强发生纠葛乃至冲突。四行仓库紧挨着租界,守军又做好了充足的防御准备,那么要想夺占异常坚固防守严密的仓库,必须得投入较多的兵力,并动用重型火炮,甚至需要派飞机轰炸,而重炮轰击与飞机轰炸,很容易误中仅有一河之隔的租界。
如前所述,蒋介石之所以让孤军坚守四行仓库,就是为了打给租界内的列强看,以争取同情、调停乃至援助,除此之外,还有不便明言但又不难猜到的一点,那就是蒋介石故意借此吸引日军进攻,好让日军在攻击仓库中犯下错误,炮火直接殃及租界,从而惹怒英美,让英美替自己惩罚日军。
很显然,日军也没那么傻,不会往蒋介石的套子里钻,不会主动惹怒美英。
4. “杨惠敏泅水献国旗”是谎言
国民党一直宣扬,四行仓库保卫战期间,上海女童子军杨惠敏看到四行仓库上空没有中华民国国旗飘扬,便于夜间负国旗一面,冒着生命危险,游过苏州河,将国旗送到守卫将士手中。长期以来,这一故事早已被当作事实接受了,1975年台湾方面拍摄的电影《八百壮士》就是如此讲述的。电影《八佰》也照搬了这一情节。
这个故事流传颇久颇广,但一个小姑娘冒着日寇的枪林弹雨,游过苏州河向守军献旗,其合理性与概率实在是太低了。一查资料,果不其然,的确是国军编造的神话。杨惠敏向守军送过国旗不假,但过程并没有那样惊心动魄。
献旗事实过程大致如下:看到仓库没有国旗,守军可能告知了88师;88师又告知了租界内的上海商会;上海商会便安排童子军杨惠敏等人送旗;送旗时甚至是先乘车通过新垃圾桥,然后进入四行仓库内的,而不是冒着枪林弹雨于夜间泅水送去的,而且,送旗那一天,杨惠敏往返仓库有两次,都很顺利。
如前所述,因为日军并没有封锁联通租界与仓库的新垃圾桥,保卫战期间,守卫者与租界的联系一直保持畅通,根本没有必要为了送一面国旗让一个小姑娘冒着枪林弹雨“夜间泅水”。
与杨惠敏同乘一辆车去四行仓库的曹聚仁曾明确说过:
“那位献旗的杨惠敏女士在汉口对记者所说,如何游过苏州河,从前门冲进去的谎言,原是十分可笑的。”(曹聚仁:《我与我的世界》,转摘自胡现岭:《凇沪会战中杨惠敏献旗真相》(《史学月刊》2009年05期)
关于献旗真相的详细考证,可参看胡现岭《凇沪会战中杨惠敏献旗真相》(《史学月刊》2009年05期)一文。
如果你去上海建于原址内的四行仓库纪念馆,解说员也会为你澄清这段历史。我想管虎作为一个敬业的电影人,拍《八佰》肯定去过那里好几次,2017年,还在纪念馆前举行过发布会。片方要获得近在咫尺的真实信息一点都不难,仍然沿用流言,令人遗憾。
5. 飞将军”孙元良
飞将军”孙元良在影片中并没有过多出现。然而,在电影宣传阶段,导演管虎以及剧组却把国军中公认的民族败类、逃跑将军孙元良吹捧成英雄。实际上,孙元良贪污公款、强奸慰问女学生、丢上海、丢南京、临阵脱逃、藏妓院,恶行不少。这与2016年管虎力挺并支持台独艺人戴立忍,吹捧戴立忍为谦谦君子一脉相承。
电影八佰官微还转发管虎微博说:“作为战事亲历者的后人,老先生的自豪和同理之心溢于言表。期待这段壮举在荧幕重现。”民族败类孙元良这么多恶行,秦汉作为孙元良的后人,哪里来的自豪和同理之心溢于言表?
导演管虎2016在微博为台独艺人戴立忍站台,吹捧戴立忍为谦谦君子。遭到网友抵制后,又继续在微博发日军举枪看守国军的照片,威胁网友。
关于孙元良的历史资料:
强奸上海学生慰问团女学生
(1937年)10月上旬我到上海,那天正好遇到上海学生代表在四行仓库88师师部慰劳,这时孙元良看到一个女学生代表眉清目秀,就以花言巧语要该女生单独在师部多玩一下,企图强奸。这个情况被该师副师长冯圣法知道后,曾前往劝解无效。这时我到师部,冯要我再去一劝。我照冯意对孙劝说后,他竟说:“英雄总是和美人联系在一起的,自古英雄都喜欢美人,尤其是我们在上海作战有功,做这一点小事没有什么。 ”
——国民党第88师军械处主任葛天著《我所知道的孙元良》
他人死守,自己撤退
1937年11月5日,淞沪会战期间,日军第10军登陆杭州湾金山卫,形成对淞沪前线中国第三战区部队的包抄之势。国军反击未果,为避免全军覆没,下令“转进”,实则为溃退。
为了掩护国民党主力部队转移,孙元良又下令88师524团第1营的400多名官兵,固守四行仓库阵地,并亲手将“死守上海最后阵地”的命令交给谢晋元团长。
自己则撤退了。
——国民党第88师军械处主任葛天著《我所知道的孙元良》
民族罪人
1937年12月的南京保卫战期间,当雨花台阵地陷落,日军居高临下攻击中华门阵地时,88师262旅官兵不顾日军炮火,坚守城垣,但时任88师师长的孙元良却临阵脱逃。孙元良需要为之后部分国军官兵被日军屠杀负责。
——国民党第88师军械处主任葛天著《我所知道的孙元良》
日军那种极端残暴的行为外,在我国方面,参加保卫南京战役的高级干部,都是有责任的。尤以像孙元良那种卑鄙可耻的行为(孙元良于12日下午5时到长官部开会出来后,就没有回部队,脱去军服,换上便衣,跑到一家妓院拜鸨母做干妈,迁到难民区躲藏了1个月,后以日军疏散难民,才混出来),更是罪不容诛……
——国民党36师师长宋希濂著《南京守城战役亲历记》
87、88两师规定突围,均未遵办,又未控制到船只,无法渡江,而且88师已经溃散。听说王敬久、孙元良二人开会后即不知去向,部队无人指挥,混乱不堪,后来被日寇屠杀的最多。这二人均被免去军、师长职,只保留两师番号,重新成立。(孙元良入妓院,托庇鸨姆,甘充下役,得全生命,无耻之极。)
——刘劲持著《上海八一三抗战及南京卫戍战见闻》
总结某乎对于《八佰》的奇葩言论,无外乎以下几个观点
1、孙元良战时逃跑、丢上海、丢南京、贪污捐款、霸凌女学生……种种恶行,罄竹难书!
历史究竟怎样,不谈论,因为不了解,也没研究。
但是,这部电影叫《八佰》,不叫《孙元良传》,讲的是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几百名国军战士,讲的不是孙元良!因为孙元良溃逃,就否定几百名战士与日军浴血奋战的史实,这是大秦帝国的连坐制度吗?
照这个逻辑,影视艺术不要搞了!
拍个《辛德勒的名单》:辛德勒明明就是个德国人,竟然拍他拯救犹太人,这就是赤裸裸的为德国纳粹洗白!
拍个《三国》:曹腾是阉货,为什么要拍他儿子,还拍的让观众觉得他是雄才大略,王者霸气?
拍个《康熙王朝》:这是汉族的耻辱,他爷爷曾带着蛮夷之兵践踏中原大地,怎么能拍这种!
这都是什么狗屁逻辑!
2、管虎为什么不跟谢晋元的后人照相,为什么要跟孙元良的后人照相
我真的想一巴掌呼到这群人脸上,跟谁照相要你管?人家是搂着你老婆照相了?你这么能挑刺,为什么不去看综艺?导演组巴不得你天天挑刺天天骂上热搜,在自己看来:哇,我真有才,角度真刁钻。在人家看来:这傻子又开始了,继续,加点热度!
3、与历史不符,真实的情况没那么激烈
敢问持有这种态度的各位看官,您这是穿越了吗?您怎么就知道真实情况呢,说的跟个真的一样!再说了,您这是看电影呢,还是拿好小本本来上历史课的?不要跟我扯什么电影有教育功能。不好意思,电影从来就没想背起教育的锅。除了列宁等几个政客外,还真没有哪个电影艺术家站起来高呼:电影要教育民众,电影要好好上课!
看到了吗?
出来唧唧歪哇的,没有一个人站在这部电影本身的艺术特性和艺术表达好坏的层面上来讨论这部电影,甚至大多数人连点映都没有看过,就靠着一些戏外的零散碎片来拼凑起来支持自己的喷!
就像三岁小孩评论《兰亭集序》,你看看这字,他亲娘都不认识了,还怎么看,这破玩意,啥也不是!
就像东京热一姐评论《金瓶梅》:写的太差,姿势动作神态心理都不真实,床上根本就不是这个样子!所以这本书绝对是垃圾!
最近几年,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动不动就被一些人扣上三观不正、立场不对的高帽子,好像你的三观才是三观、你的立场才是立场一样,只要跟你不一致,那就是三观不正、立场不对!那您还看什么电影,看什么电视剧,拿面镜子对着自己,看着自己喷的口水四溅的样子岂不是更好?
最后,我对《八佰》表个态
最近10年,拍的最有影感的国产战争片(不知道怎么归类,用战争片代指)
跳脱了一切类型片的套路,群体性取代了传统的主角功能,国产片中极大的创新
剧作结构散中有聚,全片意象表达准确到位、潜台词深刻丰富,场面表现不输任何一部好莱坞战争大片!
人物转变内因外因充分、人物成长不硬不软
如果这样的影片还要被喷,我真不知道什么样的影片才能被喷子们跪舔!
或许只有打了鸡血的脸谱化正能量,才能被你们跪舔吧!
提升全民艺术修养、提高全民艺术鉴赏能力任重道远啊!
刚刚看完,我给7.5分吧。
出于求生欲和管虎最近风评,先说缺点:
-1:故事是比较流畅的,就是虎头蛇尾了,结局太多的线没有结,最后的古今过渡虽然是套路,依旧很感慨。
-1:女演员普遍表现不佳,尤其是负责送旗的唐艺昕,怎么看都不像少女(真的,一点都不像,少妇都有点勉强)。还有对面的舞女诠释了人肉花瓶的可替换性(没有也没问题,一种浓浓的带资入组既视感)。姚晨饰演的何香凝先生让人生理不适,原因很简单:她不配演这个角色!
-0.5:就是有的细节显得刻意,士兵的情绪变化主要集中在几个角色上,其他的士兵就比较脸谱化。还有我发现最近的影视作品,小孩演员普遍演得出彩。
我现在一听到小湖北这个名字,就有点想掉眼泪。
好了,说完缺点,说优点。
我感觉普通观众的评价可能会更高,因为很多人一直坐到了最后。
当然也可能这是今年上的第一部新片,大家坐在那感怀曾经的日常。
故事很简单,就是谢晋元带着这四百士兵是怎么输掉四行仓库的。
无论中间过程是怎么惨烈,输就是输。
首先说说导演安排上有个很巧妙的点:
明面战场上是两方:中日。
实际的战场是三方:中日“国际”,甚至是四方:中日“国际”“未成为中国人的中国人”
这是一场表演战。
这里要表扬黄教主。时隔多年,他终于再次演出了让我感到惊艳的角色:特派员。
那种投降前的无奈、悲愤、憋屈、愧疚、绝望的复杂情绪,短短几分钟内,黄教主演得很有层次。
黄教主,奥力给(ง •̀_•́)ง!我为自己不能吐槽你的演技感到开心。
在开演前,我一直很担心孙元良,片中根本没有提及。所以,管虎是为了微博挨骂,不是为了电影挨骂(눈_눈)。
电影分为了三幕:
第一幕:逃跑。
以欧豪饰演的端午为代表的保安团为代表的中国当时主要的地方武装,是如何融入到国军之中。
这些士兵和日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日军虽然也不是完全现代化的军队,可是端午这些保安团的士兵本质上就是农民。他们不想打仗,也不会打仗,他们是拉来的壮丁。遇到事的第一反应就是像农民一样蹲在地上,小心地看向四周。
他们一次次逃跑,一次次被抓回来,一次次在被自己人枪杀的恐惧下硬着头皮作战。
第二幕:表演战。
从端午主动游回去开始,进入了第二幕。
端午是因为对岸百姓(美女)的叫好和租界军人的驱赶,自己回到了仓库。
他后来英勇作战,甚至为此牺牲,但他本质上并没有真正理解这场战争,即便在第二幕结束时,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喊中华不会亡的时候,是跟着国军喊的,而不是他自己想到的。
因为这本身就是一场表演战。
中华民族的想法也一直只停留在端午的嘴上,他并不能真正理解救国存亡这个概念。因为当时的国军并没有豁出一切的准备,还心存侥幸。
这就是我说的:
这部电影表面热血,内在憋屈。
那么惨烈的一场战,就是为了给国际看,看国军有多拼,想要的还是国际援助。
对岸的百姓呢?热泪盈眶,摇旗呐喊,可身躲租界,心里还是期望国际友人。
可是国际援助在哪呢?
这就是导演安排最妙的地方:
在天上,在天上飘着的热气球里。
他们喝着咖啡,拿着相机,下着赌注,赌的是中国的国运,是中国人的人命。
这样的国际援助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笑话。
战场上,战士战斗得多惨烈,政治上,中国就有多可悲。
端午他们的牺牲对于整个战局来说,毫无价值,即便他们是英雄。
这个世界上有的英雄创造了功绩,有的英雄创造了教训。
两者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同样重要,从某种角度来说,后者更重要。
当端午化成一张照片,故事进入了第三幕。
第三幕:求生。
这一幕可能是最为人诟病的部分。
在杂牌军组成的敢死队掩护下,正规军撤退到租界。
分别是两场戏:
杂牌军的求死和正规军的求生。
虽然场面悲壮,可总觉得差了那么点劲。
后来我想想。
这个地方其实可以做一个非常好的对比。
求死的那一组才是正确求生的道路,他们搏杀到敌人面前才真正死去,眼睛里是光,心里是希望。
求生的那一组却是求死的一条路,他们被看不见的日军狙杀,到了租界后,还被缴械,他们从士兵变成了难民。
可能是想给对岸百姓一些戏吧,结局的点过于散乱,导致很多元素都没能用到位,尤其是对剧情中的关键元素——日军的应用上。
最后的决战变成两个将军的对决,有点过于中二了。
如果能把日军这个元素运用到极致,那么就能把整个四行仓库的历史意义拉上一个台阶,最后无论是敢死队的留守,谢晋元的撤退就有了更深的意义。
原版:
日军将领对话内容:明天我就要被换走了,这是我们最后决战的机会。我不要当失败者。今晚决战吧。
如果稍微修改一下:
日:我们千里迢迢打到这里,就是为了拿下整个中国。任何事物都不能阻挡。今晚就是决战,你们只有两个选择:战死或撤退。
作为军人,谢团当然是希望马革裹尸,可就是这样的心愿在这样一场“表演战”里也无法完成,于是接下来的撤退才显得无奈和悲壮。
如此的话,谢团和小湖北的最后对话也可以升级。
谢团让小湖北跟着自己躲到租界,求生。
剧情可以通过小湖北的视角有一个升华:
小湖北:团座,今天那个日本人说他们要占领整个中国,这个中国包括我家吗?
团座点头:但我们不会让他们成功的,我们还有四万万人。
小湖北:四万万人都像对岸那样吗?羊拐说他们都是有钱人,就看着我们卖命。
团座:不,他们并不尽是如此……
小湖北:那我还是不躲了,我多拦他们一会儿,你们就能多活下来一些,你们多活下来一些,日本人就能晚一点到我家。我家就剩我娘了,我想她活久点。
他最后跟着排长和兄弟,跳进了日军的战壕里走向了死亡,眼睛是有光的。
反观当88师的弟兄在日军闪光弹和狙击下来到租界,却被租界士兵第一时间卸下了装备,眼睛里尽是迷茫。他们回过神想回到那个战场上,却被拦了下来。
当然,这是我期望看到的结局。
最后,此片还是可以一看的。
希望以后导演能长点心。
刚看完点映场,说点真实的感受:
看哭了,真的。非专业影评人,就说说自己的感受吧。
除去导演之前强行给自己加戏的事儿,就单纯说影片完成度来说,《八佰》可能不是中国最好的战争片,但绝对是西方世界或者好莱坞标准下最好的中国战争片。就是整体拍的很好莱坞范儿。是好是坏,见仁见智了。
由于疫情防控的关系,还是隔一个人一个座位,但点映场也坐满了。
由于尚在点映阶段,不能现场拍照,就只能拿预告片里的一些截图来配图了。
说这部片子是好莱坞标准下中国最好的战争片,主要说的是好在以下几点:
首先,剧情展开的地理跨度小,比较适合西方观众理解,
八佰(其实是400人)战士守一座仓库,或者说一座要塞,这妥妥的拯救大兵瑞恩(守一座桥)以及布列斯特要塞的节奏,人物故事,剧情冲突,都十分容易产生共鸣。
你在《八佰》里面能找到很多经典西方战争片的桥段,比如下面这个镜头,一行人在郁郁葱葱的田野里行进,慢慢镜头拉开,远处是被战火吞噬的城市。
这个镜头和兵临城下的斯大林格勒有异曲同工之处,
这样就是用西方观影者能看懂的镜头语言去一下子传递了想表达的内容,
还有这个镜头,谢团长站在仓库顶楼,镜头从租界拉到闸北沦陷区的镜头
一边是灯火辉煌的天堂,另一边是人间地狱
很多战斗镜头,从滤镜到镜头感都很有西方二战电影的范儿:
你不说这是上海,说是斯大林格勒也有人信,
这德械师的德式钢盔一出境,妥妥的库尔斯克的感觉,
在就是与之前很多抗日神剧很不一样的,《八佰》继承了从《集结号》开始的忠实还原战斗血腥场面的传统,
用血肉横飞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
看过抗日神剧的人可能感觉战争很好玩,
看过《八佰》这类片子的人绝对会厌恶战争,
哦对了,之前争议很大的升起青天白日旗的剧情没有剪掉,
然后说说特别的感受,
首先是四行仓库,
在片子中你能看得出来,四行仓库是一座天然的要塞,
这四行仓库其实四所大银行的联合仓库,是闸北区最高大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可以抵御日本坦克的炮击(苏德笑了),国军八十八师曾经把这里当做师部所在地及军火库,这也就解释了为何400人能坚守四天四夜
资本主义银行家们仓库的坚固墙壁,对于小日子过得不错的日本部队来说就已经是叹息之墙了,而且仓库后面一河之隔就是租界,日军怕误炸租界而不得不放弃空军轰炸和重炮,所以日军只能用人突击进去,
然后,这两个最会死磕的亚洲国家军队,就把这里变成了东方斯大林格勒了。
说一个让自己不太愉快的点,那就是姚晨饰演何香凝,真把我尴尬到了,要是何香凝先生知道这位饰演她的演员曾经用“恶之花绽放的土地”来形容她和丈夫廖仲恺先生深爱着的中国,何香凝夫妇二人都会气的活过来。
《八佰》这部片子比西方战争片多了一个冲突点即在于当时中国的特殊国情——
一边是已成焦土的中国城市,另一边是被西方列强霸占却安然无事灯红酒绿的租界
上演了一幕“中国陷入战争,而一部分中国人和老外在隔岸看戏”的讽刺场景
看过《八佰》我想任何一个中国观众都会从心底发出这样的呐喊:
永远不要再让这一切再次发生在中国的国土上!
不论国军共军,在抗日战争中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有这样的中国军人在,中国,中华民族永远不会亡。
向坚守四行仓库的八十八师的战士们,致敬!
向所有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中国军人们,致敬!
电影我还没看,但我实在搞不懂最高票答案 @申鹏 在吐槽个什么劲。四行仓库是2015年8月确定的第二批10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中的一处。根据《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的通知》: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抗战纪念设施、遗址的保护管理,做好抗战史料文物和英烈事迹的发掘整理、宣传陈展工作,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性拜谒、参观活动,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充分认清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犯下的罪行,牢记中华民族抵御侵略、奋勇抗争的历史以及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巨大民族牺牲和重要历史贡献,学习宣传抗日英烈的英雄事迹,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申鹏 如果觉得四行仓库不够格,不值得宣传和学习,别在知乎上逼逼,去找国务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