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电影《八佰》? 第4页

                       

user avatar   liquangao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宋孝宗以后,大宋要拍抗战电影,应该拍谁?

当然是岳飞、韩世忠啊。如果实在是正经人都让你犯PTSD,那么你吹一下童贯,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现在你拍了一部《元圣单刀赴金营》。

就别怪群众忍不住嘲讽了。


user avatar   tang-jian-93-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更新。严重剧透警告

接着补充一个细节啊,为啥现在看不到四行仓库战斗的实拍录影呢?其实录影是有的,不过进步电影工作者把四行仓库战斗和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剪辑在一起,组成了《中国万岁》的纪录片,送给国民党反动派审查当局审核的时候,被审查人员以“宣传共产”的罪名,将正片、底片全部销毁,于是今天管导演只能用电影镜头黑白化来糊弄事,甚是可惜……

再补充一个当事人的命运啊,“游”过河去送国旗的杨惠敏女士,后来继续参加抗战,有一次她接到了护送影星胡蝶回重庆的任务,路上她被土匪袭击,弄丢了胡蝶的行李,胡蝶到重庆后向军统头子戴笠哭诉,戴笠正好要泡胡蝶,为在PY前显摆,就下令把杨惠敏抓进监狱严刑拷打,无理由关押长达4年,1947年国民党反动派快玩完了,才被放出监狱。不知道新四军淞沪支队的官兵,有多少死于皖南事变和上饶集中营?希望可以调查一下

更新。

武器装备道具、战斗场景设计方面,很多人说《八佰》做得好,是国产战争电影的新高度。

要我说,《八佰》的战斗环节实在太尴尬了太出戏了,整体也就一个手撕鬼子戏的水平。具体参见我的另一个回答,包含大量剧情,特此剧透警告。

电影《八佰》为什么有争议? - 知乎 zhihu.com/answer/142455

以下是原回答:

更新。

现在又有人提出,不提看法,只单纯从电影质量来说《八佰》。

那么我要问了:电影的立意,是不是电影质量的一部分?

还要问第二个问题:导演或者编剧,为了自己对中国近代史的个人看法,拿着投资人的钱、影视公司的命运,去博自己“教化民众”的幻境,是在负责任的制作商业电影吗?特别是华谊现在面临重大困难的时刻?

我认为答案很明显,在下文里:

单纯从电影质量角度说,《八佰》值得去看吗? - TomCat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4141

更新。

《八佰》制片方把谢晋元将军之子谢继民请到了发布会/点映会现场。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但是我们还是希望管大导演出来走两步,像他战战兢兢的搂着跑路天王孙元良儿子照相那样:

也战战兢兢的跟真英雄谢晋元的儿子谢继民照个相。而不是把谢老扔在观众席,当应付了个差事。


user avatar   fu-chou-zhe-16-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吧……

你们可以发现的是,现在整个影视圈,都把八佰,当做一个信标。

你看看多少影视圈的名人出现在八佰的首映礼上,就能知道,这个电影被关注度有多高。

说个不好听的:

今年票房数据好看不好看,完全就看八佰了。

八佰能火,那么今年数据就还可以,八佰凉了,那么对于之后的影片上映也是一种打击,更多的电影就会选择避开这两年,接着,今年的数据就会及其难看。

因此不论网上怎么骂,影视圈的人该夸还是夸,相关的媒体该怎么吹就怎么吹,相关的公关公司该怎么刷好评就怎么刷好评。

另外:

知乎你还不打开八佰的打分模式么?

我想看看知乎众怎么看待八佰的。

毕竟豆瓣的8.3有点过于高了。

真正大众的口味,估计在知乎反而容易看到。

就是这样了。

至于说电影本身……

恩……

反正我是不打算去看的。

就是这样了。


user avatar   liu-yi-65-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八佰》一箭四雕,管虎与委员长的默契


本答案从第二部分开始,内容会复杂一些,如果你想留言批判此回答,请看完,如果你无法理解超过1000字的文章,请谨慎留言反对。

第二部分讲电影最大的bug,第三部分讲如何用一段台词生造出一个根本没有的巨大转折(不是历史上没有,是剧情上就没有)


首先《八佰》不是历史片,也不是战争片,它是一部奇观片

它与历史的差距,很多答案都说了,这里不多说了。单谈一下,导演跟委员长跨越八十余年的默契。


《八佰》拍的好,关键是题材选的好。

首先导演自己在宣传里也说了,一水之隔,喝着咖啡打着赌,就能观看真实战争的事件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就是奇观,电影再把奇观放大一下,尤其纵身一跃、丈夫许国,确实直击人心,不单是视觉的更是心灵的,看着看着就落泪了。

其次,爱国主义,这是最容易引发共鸣的,尤其在当前的国际大环境下。

但是导演厉害就厉害在,它的爱国主义不是歌颂TG的,而是歌颂国军的,这样一些反感主旋律的观众也会喜欢,更进一步说,这都不是国军,是一种超越了党派、阶级的,每一个普通人的爱国主义,更高级的爱国主义。这一下B格就高了起来

最后,因为不是歌颂TG的,还能跟飞将军孙元良扯上关系,而孙元良的儿子正是台湾著名演员秦汉,秦汉是谁?大家可能不太知道。但是在他那个年代可是跟林青霞齐名的,他与秦祥林、林凤娇、林青霞合成二秦二林(星爷的大话西游里至尊宝还忽悠紫霞自己是秦祥林),也就说他没准能影响金马奖哦。所以导演去台湾拜访秦汉。之前16年他挺姓戴的也是一个道理,此人和秦汉有一个共同点,在省内电影界影响力甚大,1999年到2014年,金马奖12次提名,9次获奖。

片中还有一个高笔,就是没提孙元良(委座本来是要把孙元良的整个八十八师都留下的,孙不干,最后留下400人),按此人的真实形象提,又逃跑又强奸的,秦汉不满意。不按真实形象提,国内观众不满意。不提,秦汉推这部片子时,还可以避嫌,等片子获奖了再找水军在省内给秦先生歌功颂德。所以,导演去拜访片中没有的孙元良的后人秦汉,却不去拜访片中主要人物谢晋元的后人


补一下谢晋元后人的资料:



你看,导演还是很厉害的,一箭四雕

1,罕见奇观,吸引观众

2,爱国主义,引起共鸣

3,超越阶级,非主旋律

4,跨越海峡,剑指金马


一部电影即兼顾了票房(奇观)和口碑(不同人群的爱国主义)还能冲一把奖。


而能做到和导演一样厉害的,怕也只有当年做出让八佰勇士死守上海决定的蒋公了。

蒋公之厉害也可以分为4点。

首先,奇观,咫尺之间,一边歌舞升平,一边血光四溅,以期引发全世界对日军侵华的关注。

其次,以少敌多,体现国军之英勇善战。誓死抵抗,体现政府之保家卫国。

再次,一江之隔就是租界,这边还有俩大煤气罐,日军不敢用重武器,颇有挟租界以令日寇之智慧。这一智慧在后来也有体现,那就是1941年蒋公对日宣战,宣战书中赫然写道“不料强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

注意,四行仓库保卫战是1937年,对日宣战是1941年12月9日。2天前也就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所以蒋公这一举动可以说是超越阶级、超越国籍的,为友邦两肋插刀。

最后,一江之隔,再现隔江犹唱后庭花,方便对面报道,普通记者也能当战地记者了,让租界隔岸观火,自惭形愧,引发国际舆论,剑指布鲁塞尔会议,为委座伸张正义。

可惜的是委座未能如意,这一切伟大的设计都因布鲁塞尔会议推延而失败。

同样可惜的当然还有管虎导演,因为今天的金马奖已经不是之前的金马奖了。


总结一下,委座与导演的默契

1,罕见奇观,引发国际关注

2,下令誓死抗争,体现蒋公之爱国

3,超越国籍,唱响国际反法西斯主旋律

4,跨越亚欧,剑指布鲁塞尔

400条人命就兼顾了实力(撤退)与荣誉(抗日),还能搏一把国际关注 让列强自惭形秽 产生同情心 伸张正义。实在是高。

蒋公用心良苦,可惜最后还是败走台湾,1956年,颁布了“海外国产国语影片奖助金申请办法”,也就是金马奖的前身,1962年,取金门、马祖之意创设了第一届金马奖,是统战之意,是为了鼓励香港拍摄迎合台湾政治立场的电影,此时尚是蒋公在位,想必这金马二字也包含了委座反攻大陆,一统山河之壮志雄心与运筹帷幄。奈何kmt不争气,去年这点政治遗产也丢光了。

不过,缘分就是这样的妙不可言,也许就是在金马奖的召唤下,蒋公的良苦用心壮志奇谋,终于在四行仓库保卫战近八十余年后被管虎导演领悟到了。于是我们看到了《八佰》。


但,令人唏嘘的是这八佰勇士的满腔热血,不过是演了场戏。片中黄晓明说的好一切都是政治。我想对于《八佰》他可能会说一切都是政治,一切也都是生意,谅你是才高八斗的大导演也没逃出我委座的遗策妙计。(黄晓明这段最重要的台词第三部分有分析)


片中还有一句台词:”若国人皆如此,日本何敢?“

无论国军还是共军,都是中华儿女,面对家国存亡的危急时刻,我相信大多数人也都会向片中的勇士一样奋起反抗,那为何国军还是输的那么惨,为何日本还敢?

为何要到1941年才敢宣战?从柳条湖事变算起已经10年了,从卢沟桥事变算起已经4年了,再有4年日本都投降了。


我觉得,这八佰勇士视死如归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纪念,但我们更不能忘记,我们是怎么输的,又是怎么赢的,不然就是对不起千千万万抗日英雄的牺牲。


“在事实上,亡国一次,即添加几个殉难的忠臣,后来每不想光复旧物,而只去赞美那几个忠臣;遭劫一次,即造成一群不辱的烈女,事过之后,也每每不思惩凶,自卫,却只顾歌咏那一群烈女。彷佛亡国遭劫的事,反而给中国人发挥“两间正气”的机会,增高价值,即在此一举,应该一任其至,不足忧悲似的。”

——鲁迅



其实委座是个有梦的人,不然也不会地图开疆、日记强国了。

管虎导演也应该是个有梦的人,从《八佰》的投入就可以看出来,为了电影挖了一条200米长的苏州河,建了20万平的建筑,1:1还原真实战场,用的子弹点相当于10部大型电视剧,亚洲首部全程IMAX大片。

不可谓不是大制作。

而他的梦,我想那就是拍一部自己的《战狼》,但不被骂,还要体现他粉丝眼中自己反抗权威之形象,即所谓的“站着把战狼拍了”即超越吴京又超越姜文。

祝管虎导演早日成功。不过失败了也不要紧,可以学委座把努力写在日记里。




上面说的选题主要讲电影之外,下面是具体的一些主要是电影之内。


剧透预警


说它不是战争片,是因为它浪漫化过了头,已经不讲战场逻辑了。

浪漫主义过了头,典型的失败品就是去年《我和我的祖国》中陈凯歌那个《白昼流星》,导演觉得自己在写诗,但观众感觉莫名其妙(当然那不是战争片)。


《八佰》也是如此,比如片中我方基本不讲计谋策略(战场逻辑),那个水道,一般人都会想到可以用来偷袭吧。居然不设防,太不可思议,还有那匹无缘由的白马用来象征八百壮士护国。

逻辑忽略的太多了,剧情就不通了。

比如升旗那场戏,那么多人聚在楼顶,不是活靶子嘛?或许仓库是制高点敌人打不到?但是片中没有交代,就算是高也可以用迫击炮啊,是怕打到河对面吗?不清楚。日军直接调来飞机,这个仓库又没有什么战略价值,再说飞机机炮的准头打国旗,有点难吧。

还有送电话线那么费劲,小童子军(吐槽一下,根本没看出来她是童子军,倒像是少妇)送国旗却那么容易而且还回去了……难道送电话线就不会夜里送吗?

再有仓库内部结构,也就是我方阵地,没有交代清楚,敌人阵地好像根本没有交代。

等等诸如此类的很多。

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一些角色的心理转换太快,让人搞不明白,比如那个记者莫名其妙。

所以我说它作为一个战争片是不合格的,如果再仔细一点就会发现这些不合理的地方都是导演牺牲掉了逻辑性,为刻意制造的奇观让路

比如升旗,那就是为了搞《父辈的旗帜》那种感觉忽略了逻辑。电话线也是一样,为了制造刀子送电话线的奇观。尤其最后的过桥撤退,在交叉火力中没有任何壁垒,跟送死无异,就是刻意制造奇观。

所以我说它是部奇观电影,用奇观替换了战场逻辑,夸张一点说,复仇者联盟跟灭霸对决,动用了全地球的武力,你会觉得那是战争片吗。


《八佰》不是战争片,但作为奇观片,不可否认的是,导演拍的确实好,我现在帮着手榴弹跳楼的那段鼻子还会酸。单在导演的手艺上,确实值得让人称道。也正是这些奇观、情绪的把控让很多人忽略了问题。


不过,影片最大的一个bug是无法回避的,那就是为什么撤退?这是整个片子最关键的部分。片中谢晋元给出的解释是保留种子。

看到这,有点摸不着头脑……

我理解,这个种子是抗日精神的种子,是八百壮士殒身不恤的种子,而不是肉体的种子。那为何要通过撤退保存?

或许谢晋元是善意的欺骗自己的兵,不想让他们白白牺牲?片中给的线索太少了,最后谢晋元撤退的那么坚定的心理是什么(在桥上那么坚毅的表现)?尤其过桥那场戏表现得那么惨烈,与其说是撤退,不如说是从容赴死。谢晋元不会想“这和决战到底又有什么区别”吗

从慷慨捐生到坚决撤退逃跑,从普通人成为英雄,从英雄再成为“逃兵”(虽然在我们眼里,无论撤退与否他们都是英雄。但在当事人心里,这是迈不过去的坎),这不应该是这群壮士的戏眼吗?也是这个电影的关键点啊,揭露反派体现电影主题的时候。


我觉得,合理得解释是,坚定的撤退是建立在对之前自己的巨大的否定上的,只有否定了之前自己的坚持才能给撤退带来合理性。而这个否定是在他被迫放弃抵抗而撤退当“逃兵”的巨大打击下产生的。

这个巨大的打击会让他不得不思考自己战斗的意义,是为了保卫上海吗?不是,只不过是为委座幼稚的想法演一场荒唐的戏罢了,以前这种荒唐还能被“军人的天职是执行命令”和“军人的荣誉”掩盖。现在则显露无余。面对这种荒唐他必须去寻找战斗的意义。

所以他决定撤退,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弄明白一个问题——“我为谁而战?”更进一步说就是“抗日往何处去?”是“中国往何处去?”

不过,这显然是我想多了,因为中国往何处去的问题,在中国不是问题,但在金马奖和西方世界的眼里却是问题。不然西方也不会搞几十年和平演变了。

所以导演拍的这么蹩脚,只是用黄晓明的台词点了一下老蒋,却不继续完成戏眼,却不想这也是对自己的揭露。


其实这个时候我想到了教员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引用一小段:

这个小资产阶级内的各阶层虽然同处在小资产阶级经济地位,但有三个不同的部分。第一部分是有余钱剩米的,即用其体力或脑力劳动所得,除自给外,每年有余剩。这种人发财观念极重,对赵公元帅礼拜最勤,虽不妄想发大财,却总想爬上中产阶级地位。他们看见那些受人尊敬的小财东,往往垂着一尺长的涎水。这种人胆子小,他们怕官,也有点怕革命。因为他们的经济地位和中产阶级颇接近,故对于中产阶级的宣传颇相信,对于革命取怀疑的态度。这一部分人在小资产阶级中占少数,是小资产阶级的右翼。
……
以上所说小资产阶级的三部分,对于革命的态度,在平时各不相同;但到战时,即到革命潮流高涨、可以看得见胜利的曙光时,不但小资产阶级的左派参加革命,中派亦可参加革命,即右派分子受了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左派的革命大潮所裹挟,也只得附和着革命。我们从一九二五年的五卅运动和各地农民运动的经验看来,这个断定是不错的。


如果把文中的发财换成得奖,我想也并无不妥。这段讲的就是介乎于资本家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小资产阶级的摇摆和投机,所以导演一面挺td分子戴、拜访秦汉,一面又拍了《我和我的祖国》,我记得当时还有人说“没想到你这种浓眉大眼的也拍主旋律”。


所以《八佰》注定是充满争议的,它本身就是一部摇摆和投机的产物


上文说到委座是有梦的,他是什么时候梦醒的呢?大概就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候吧。反攻大陆彻底无望,据说委座对此,只说了五个字:“世事难料啊”

《八佰》13年立项,17年开机,18年杀青,原定19年7月上映,2019年8月7日,电影局正式宣布暂停中国大陆电影和人员参加第56届金马奖。真是“世事难料啊”。

不禁令人感叹,历史自有其韵脚。只怕导演的“战狼”梦之路只能越走越主旋律了。

最后还是祝愿导演早日成功。不过失败了也不要紧,可以学委座,想让人民交口称赞搞物流也可以。



最后,从最重要的一段台词理解电影与导演。

评价这部电影 我觉得这取决于你从什么角度去看,排第一的答案说从揭露委座这个角度看是部好片。

其实,从金马来说,黑一黑老蒋其实无所谓,因为台湾人也不喜欢他,但不能黑过了头,因为黑蒋过头就变成挺共了,所以片中点了下老蒋,用蒋衬托八佰壮士,但其实黄晓明这段点蒋的台词是矛盾的

黄晓明:“我如实相告,委员长之所以让你们留守至今,本就是一场给西方诸国的一场表演。你们再坚持下去将不再是战士,看见对岸的演员吗,不要把这次壮举沦为更大的笑柄。”

本片最重要的一段台词。看着好像揭露了委座,但其实什么都没说,因为谢晋元一开始接到的命令就是留守到底,以在布鲁塞尔会议上取得国际支持。问大家要不要升旗的时候还说了,升旗让日军感受到侮辱,从而提升战斗烈度,引起国际关注。也就是说“通过卖惨让列强同情”在剧情的前半部分一直被认为是合理正确的

而黄说“我如实相告”意思就是之前是骗他的,之后才是真的。

黄的话就是:

“死守仓库以惨烈战斗争取国际支持”=不实

“演给西方诸国的一场戏”=真实


但实际上这不是一回事吗?就是一件事的两种描述角度而已。如果把这两种描述对立起来就会在委座身上产生矛盾,如果委座认为这种做法是笑话,然后还命令这么去做,不是故意让自己成为笑柄嘛?

所以,谢晋元的回答是“你们就这么定义这场战斗?”而不是“委座居然骗了我!”

解决这个矛盾,只能从黄晓明在故意消解谢一直所做的斗争的合理性去理解。黄和谢之间其实是一场谈判,要剥夺这个军人的荣誉,只能消解他抵抗的合理性,把战斗描绘成表演。所以这时就会发现,“通过卖惨让列强同情”这个在剧情的后半段可能还受到剧中主要人物的认可。

我甚至有些感觉谢晋元说的“你们就这么定义这场战斗?”不是对黄晓明说的而是对我们大家说的,因为如今大多数人都认为这就是一场表演。

最有趣的是,导演可以让观众在前半段忽略这种一直存在的荒唐,而通过黄晓明的一句话,在后半段突然意识道这种荒唐。所以在手艺上导演还是挺厉害的。


这种让剧情非常蹩脚的矛盾,从编剧角度说,是整个剧情偏离史实必然导致的不能自圆其说。从导演角度讲就是上面说的摇摆和投机的结果。既想讨好这边,又想讨好这边,犹豫不决,左右试探。


再说回来,我觉得另一个角度从奇观片的角度也是好片,确实是大制作,确实摧人心肝,感人肺腑。还有对对暴力场面的还原,也挺好,场面也够大,就是不要带小孩看。

但是从历史角度、战争角度,我不觉得是好片。


但是有一点如果去看,看之前最好了解一下真实历史。然后再看这部《八佰》你不仅能再次更深刻的理解当年的历史,还能理解当下,理解电影内外的人。这一点我觉得是最重要的。


公号:诗太浓chat


user avatar   bai-tou-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补充: 这篇影评是批评管虎的。但评论里总有人跳出来,说你怎么能批评国民党的抗日烈士。

分析了一下绝大多数来为电影辩护的观点,基本都是一模一样的。他们根本无法从思维上区分电影塑造的八百和历史中真实的孤军营。就像把叶问,黄飞鸿,方世玉,甄嬛传当真实历史来看。

他们出于对真实抗日英雄的敬佩,对虚假电影桥段也概括承受。并且攻击一切批评电影的人。

别说管虎主观设计冒着敌人炮火撤退,杀俘虏练胆,说日语的台湾人被民众吊死了……就算管虎设计了孤军营把送旗小姑娘xx了,一样会有被别的剧情感动的观众为之辩护。

他们根本没思维能力区分辩护的是孤军营,还是导演。这才是虚假电影最可恶的地方,误导无知青年。

————


我裤子差点毁在这部电影上了。

电影上映前知乎上就诸多言之有物的差评,今天亲身看完电影的感觉,所言非虚!!

比起八佰这个题材,我本人对管虎导演的个人能力怀疑更大。他历来把电影拍得疯疯癫癫,又喜欢滥用象征和隐喻去掩盖一些不敢公开示人的价值观点,关键在于每部电影都假高潮,文本也不好看。

今天看八佰,前半部分尽管战争场面明显不符合历史(双方军队的纪律性都好差,战术都好蠢),剧情也不符合逻辑,价值观也令人欲言又止,然后就对那种德械审美、咆哮式治军硬吹……我都还算坐得住。

接下来到了黄晓明饰演的党国上峰来对谢晋元劝晓以“理”那段——我就记了个印象。好像说的是,这场战就是被日本人揍了躺地上撒娇,演戏给帝国主义爸爸们看的,期望帝国主义爸爸们看到别人家孩子打我屁股多疼,生气了去骂他的爹妈;结果现在欧爹美妈自己闹脾气,没人管我们了,演不下去了,要逃到割让给洋爹妈的租界去“保留些种子”,“让那些杂牌军断后吧”。

我心说哎哟,管虎让人意外啊,这段台词不把光头党的底裤都给扒了吗??难道前面铺垫那么多,是为了最后反转来个大批判?这按新中国后的价值观,谢晋元要不憋出一个临阵抗命誓死不撤,这个“孤军唤醒国人”的大牛皮怎么圆得回去?

本来这个尿点我已经憋了一瓶可乐的尿了,反倒是坐了下来。眼看剧情就要到最后的高潮,最后的决战了,我 倒要看看管虎怎么才能把剧情圆回来!!

结果最后的剧情原来是,谢晋元对着他刚下令洗过断头澡的这几百名士兵,一顿训话猛如虎,大意就是真的要 “成建制、整齐”地撤离到租界了!!而且还真的让杂牌兵断后了!!!

然后整个剧情的高潮就是,在杂牌兵和伤兵们挺胸抬头走出去送死(???)的同时,几百个全副武装的德械精锐,丢下尸体和伤兵,用德械吹最喜爱的整齐划一的号令,冒着日军的猛烈炮火,面对对岸无数平民殷切的目光,不顾伤亡,集体冲向租界的大桥!!!

租界的大桥 ??

???????????????????

我靠管虎原来是这么给溃逃洗地的啊?!!原来根本就不洗啊?!!直接就放礼炮“转进”了啊!!!!!

看到电影最高潮的那一幕,一群弓腰如猛虎的德械精锐,在营长的一声“冲啊”的大吼下起身狂奔,我一瞬间产生幻觉还以为是吹响了反攻上甘岭的号角了——现实却是喊着 “不要恋战”、“不要回头”,面对着自己的人民,背对着屠杀自己的敌军,想逃到别的帝国主义爸爸从你中国抢走的地盘里逃命??

我特么————————差一点就把尿给气出来了!!

查一查这是75年台湾版八佰设计的虚假桥段,国民党那些窝囊废一辈子都在给帝国主义爸爸演戏,一辈子都转进,拍出这种剧情来他们还自觉心安理得。你管虎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人,居然连这陈年老屎都吃得下去??还说不是跪舔金马奖?

即便吃的下去,问题在于这个结局也把整个电影的逻辑毁了啊!管虎你处心积虑编了那么多剧情,编出了一堆被孤军感动的皮条客、戏子、妓女、青帮、赌场黑帮、外国记者甚至还有汉奸双面间谍……只为了圆一个国民党吹了几十年的谎:孤军奋战激发起国人的民族情绪、最终获取抗战胜利……

但电影中谢晋元 “冒着敌人的炮火,撤退,撤退”的理由是 “保护德械种子”,那这些 “德械种子”后来在租界下场如何?谢晋元本人下场如何??保家卫国的军人从战场上丢下死者和伤兵逃走,面对自己的老百姓,背上受敌人的伤,宁愿受如此奇耻大辱……换来在祖国被帝国主义者侵略强占的土地上,最后手中没有武器被敌人俘虏、奴役???给管虎这么一演本来颇有气节的孤军就纯粹是贪生怕死的军人败类了啊??

至于管虎花掉好几成笔墨,着重描写的那些被孤军感动的青帮、黑社会——他们几成在四一二沾过烈士的鲜血,又有几成在上海沦陷于日寇时甘心做了汉奸?

而管虎导筒里那些被孤军所感动的列强爸爸们,什么泪流满面拍摄战局的洋记者,气愤至极向日军方向开枪的租界士兵——日军统治上海的时候他们在干嘛?孤军被交给日军时他们在干嘛?


电影结束了,一个大镜头从战火后的四行仓库直接变成了今天金碧辉煌的上海滩头景象,可管虎这部电影中 “演戏给帝国主义爸爸看”、“转进到老百姓中去”的历史逻辑,和今日上海哪里有一丝一毫的关系??

恐怕只有在台湾天天演习 “飞机撤退”、“地堡逃亡”、“军力保全”,以求支撑过两星期获得美国爸爸 “调停” 的那帮货色,才可能对管虎八佰的历史逻辑投来会心一笑吧(然后转过背去继续骂死一个少一个)??

真是气死人了!!下次再要去看网上差评如潮的电影以身犯险,一定要不喝水!


user avatar   zhui-huang-b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更新:

总算是去看了

怎么说呢,这个电影给我的一种感觉就是把抗战历史上的诸多元素一股脑加进了电影中,但是咋烹饪的时候操作的不对,又掉消化不良的感觉。

我之前



更新:昨天一个同学给我说了一个评论很有趣

现在八佰的

因为媳妇不愿意去看,加上周末加班的关系,我还没去看

不过我一个同学(半个果粉)和我弟(没什么偏向,单纯想看抗战电影)都在周六去看了,复述一下他们的看法

张译和魏晨的表演好评

影片故事上说按照历史明显不是,说给国军唱赞歌吧也不是,说要黑国军吧也不是,完全看不懂导演想突出表现什么,似乎很有深度,但是没表现出来,很拧巴。

整体电影质量不如《捍卫者》,那个片子成本不高,但是整部电影很干净,就是表现淞沪会战中,中国基层将士们在装备差距下英勇的抗击日军,而《八佰》则有一种导演想说千斤的东西,观众却只看的到二两重的感觉


user avatar   cui-ding-ding-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抗战胜利都这么多年了,还有人在吹果党,这不是在搞笑吗?如果果党能被吹,Tg就该被天天吹。

果党什么货色,即使之前大家不了解,看看湾湾的果党什么货色就知道了,没啥信仰,不顾及普通民众的利益,不团结,把湾湾带到那里去了?

Tg带领新中国都在跟果党的美爹在正面竞争了。

跟Tg相比,果党就是个笑话。


user avatar   zhang-wei-82-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同样是抗日,这帮人无论怎么拼命,在很多年以后还是被无数人批判,抗战死人分两种,一种叫烈士,一种叫亡魂。


user avatar   chun-tian-78-94-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更新:有湖北的朋友告诉我某马认为本片贬低湖北保安团,抬高中央军。

我实在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湖北保安团是陈诚训练的,陈诚何许人也?中央军土木系老大。

同志们,当时湖北又不是川军、滇军、西北军这些地方军阀的势力范围,湖北是老蒋的基本盘之一啊。

所谓保安团也并不是什么地方军阀部队,它就是中央军的补充团,相当于预备役。

所以电影相当于贬低了巴萨预备队的实力,夸大一线队的实力??

都是一个系统的,哪里来的贬低??

电影里面端午他们是被打散了,和其他地方军散兵混在一起进入仓库的,否则正儿八经的交接了,就是88师的在编兵员了。

而且电影里面也交代了,88师补充了五次,兵员就是各地保安团。

就算某马是真理的化身,骂得义愤填膺,咱也稍微自己思考一下好不好。咱们考试做判断题的时候还知道有个小技巧呢,叫做过于绝对的表述大部分是错的。

有朋友推荐我看某马的两期视频,问我有什么看法。我还能有什么看法,这哪是电影啊,简直成了毒品。建议他直接上书中宣,赶紧禁了这部片吧,挽救像我这样被误导的人吧。



部分高赞回答有自相矛盾的嫌疑,部分回答下的评论更是有“曾参杀人”的嫌疑。

一方面,你们大声疾呼抵制这部电影。

另一方面,你们呼吁的、倡导的、呐喊的,不就是这部电影所体现的么?

这片子还原的就是日、果两军这种封建旧军队的样貌,而且通过特派员这一角色把选择性卖国的凯申黑出了屎。

为何大家都在骂本片屁股歪?我险些以为是果粉在弃车保帅,围孙救蒋。

从高赞回答的重要论据——薛定谔的“逃跑将军”孙元良开始说起。

一,影片里孙元良就在字幕里存在了几秒钟,而且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逃跑了的师长。但是实际上同时期孙带着88师主力在苏州河南岸苦战啊。连带着旅长彭巩英和团长韩宪元(在稍后的南京保卫战中牺牲,入选民政部第二批抗日英烈名录。)一起“被逃跑”了。我在其他回答下面看了下,本来高赞答主就说了个孙元良,结果吃瓜群众添油加醋一传,就变成了团长也跑了,扔下谢晋元营。韩宪元烈士要是知道了估计也哭笑不得吧,曾参杀人也不过尔尔。

在1938年兰封会战中,当时的88师师长龙慕韩违抗军令,跟着桂永清(这家伙也是一言难尽,但是我估计你们大多数人没听说过他。)临阵脱逃,导致中国军队对日军14师团的合围破产,间接导致了花园口惨案的发生,随后龙被军事法庭枪毙。这位88师的龙师长才是“逃跑将军”的出处吧。这片子就是在明着黑孙嘛,不是正合知乎er意么。

二,其实至少在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以前,孙元良是什么人大部分人也没什么概念,历史上也并没有定论。孙某一没曲线救国二没水旱蝗汤,管虎晒了合影之后好长一段时间评论都是个位数。关于他的黑料主要来自果军系统的下属和同僚的回忆录。果军军官的回忆录就和凯申日记一样,只能参考。正经史料里他在一二八淞沪抗战里还打出过庙行大捷呢。你指望管虎去通读历史分辨哪些是真哪些是假,这也太难为他了。大佬们这么喜欢引用日方史料,怎么不说说淞沪会战第一阶段十日围攻里孙元良的88师在广中路让日本海军陆战队上特陆第一大队亡63重伤102人,伤亡过半。同时期回忆录里黑他黑得起劲的宋希濂的36师(电影细节之一,羊拐原所在部队,和88师同属调整师序列,朱胜忠口中的宋长官就是宋希濂。四行仓库战斗的同时,36师也在苏州河南岸死顶日军34联队)在汇山码头打成什么鬼样子,自己伤亡1000多人,击毙日军7人!果军内部派系倾轧,狗咬狗惯了,真要互锤起来还能看么。反正就淞沪战场十日围攻的表现来看,孙的88师强于宋的36师。我记得2015年有个献礼电视剧叫《东方战场》,里面的孙元良可是实实在在的正面人物啊,那个时候大佬们怎么没有众人皆醉我独醒?(或者存在的可能性是2015年之后,史学界对孙元良生平的发掘有重大进展,对他重新下了定义。)

三,孙元良在下属和同僚的回忆录里确实是个败类。可是高赞偷换概念,把88师主力也说成是这样就过分了吧。88师在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中的表现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出色的,四行仓库战斗的同时,其师主力在苏州河南岸顶住日军68联队的正面强渡,也和36师一起夹击了周家桥附近渡河的日军,甚至到11月5日日军登陆杭州湾后也一步没退,那会儿四行仓库战斗已经结束好几天了。直到11月8日,登陆的日军第六师团攻占青浦切段后路才匆匆后撤。南京保卫战后,88师是突围部队中唯一带出了三门机关炮和一门迫击炮这样的重武器的调整师。按理说将熊熊一窝,但从88师表现来看,孙的作战能力起码没那么不堪。同时,88师在淞沪会战中牺牲旅长黄梅兴,在南京战役中牺牲旅长朱赤、高致嵩。这三位好汉和八百壮士一样都是进了民政部第一批抗日英烈名录的。第一批抗日英烈共300个,88师占了4个,这比例在国军里不低了吧,这几个实打实的英烈难道还抵不过一个传说中的败类?四行仓库战斗在蒋介石眼里是表演战,在我们这些键盘侠眼里是表演战,可是在当时的八百壮士眼里就是卫国之战。这也是他们为什么出现在抗日英烈群体里的原因。

另外,有大佬拿着日军战史说四行仓库战斗只打死一个日军的,于是我看了下这份史料截图。

由于知乎服务器原因,图片可能暂时传不上。图片中的日军史料记载闸北扫荡战日军重伤三人对应的是中国军队在仓库里遗尸100具左右。键盘侠们一方面说中日双方没死几个人来说战斗烈度低,一方面又选择性眼瞎,对遗尸100具这样明显夸大的数字视而不见。合着除了中国军队减员的40多人外,还有50多具尸体是被处决的日军俘虏?这是在侮辱我招核男儿么??

说我之前回答里瞎吹的,我承认我纯靠记忆阐述的细节,确实会有错漏,如果具体指出,我也很乐意探讨。比如上特陆的作战服确实和一二八搞混了,感谢评论指出。至于论证过程,因为影片还没有上网络平台,所以我无法截图说明。还有一直念叨与史实不符的,我想说的是,这场战斗的最后一个中方亲历者杨养正已经去世10年了,很多细节早就模糊不清,无法考证。中日双方的史料出入很大,也都有各自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方。影片照搬史实去拍,搬哪个史实?如果搬日本人的史实,为什么不搬四行仓库纪念馆的史实?


其实吧,为什么大多数人看了这个片子觉得荒谬、费解和压抑?

因为这片子里的四行仓库战斗就是抗战的缩影。

苏州河南北两岸——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仓库里的守军,成分杂乱,上下限极大——国民革命军派系众多,各打各的算盘

战斗过程高开低走——正面战场各大战役的普遍现象

劝八百壮士撤退的特派员——总想以战促和而不是战而求胜的老蒋

飞艇上的观察员——绥靖的西方各国

为啥如此压抑,因为缺了点东西。

缺了啥?缺了tg和它领导的敌后战场。

所以说本片描述的整个过程就是平行世界上没有tg参与的抗日战争的悲惨假设。

影片中的谢晋元最后是萌发出了靠近持久战的正确思想。

向对岸民众传递希望——发动民众,打造人民战争

撤往南岸,活着就是胜利——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所以影片的结局的真正含义就是

依靠选择性卖国的果脯是没前途的

在这样的政权领导下依靠军队片面抗战也是没前途的

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让这个国家真正看到活下来的希望,而这种希望被历史证明由tg实现了。

这么精妙的设计,这么良苦的用心,为啥你们就是看不出来呢???

不然你们以为这片子为什么能过审???

尽管可能出于影片时长原因考虑没拍出后续,但是真的已经黑得很明显了!

那些口诛笔伐的高赞答主们,宽容些吧,就因为管大导演不是学历史的,没看过宋希濂和葛天的回忆录,就稀里糊涂拜访了薛定谔的所谓逃跑将军,就抵制这部电影版《我的团长我的团》,实在是有失偏颇。


总之,看完这片子我就两个感受。

1、黑凯申黑得痛快。

2、军史细节给了很大惊喜。


作为一名军史爱好者,《八佰》一直是我今年最期待的电影。虽说近年来,《战狼2》、《红海行动》等军事类型片层出不穷,也不乏制作精良者,但其故事背景均为现代战争。二战作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西方各国已经制作过许多优秀的战争巨制,如以欧洲西线战场为背景的《拯救大兵瑞恩》、以太平洋战争为背景的《血战钢锯岭》、以苏德战争为背景的《布列斯特要塞》等。作为参战最早,牺牲最大的战胜国,我国近年来却没有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战争电影代表作。少数优秀作品如《血战台儿庄》、《铁道游击队》等均已年代久远,拍摄手法略显落后,越来越无法迎合现在观众的审美需求。相反,各类抗日神剧倒是层出不穷,道具张冠李戴,台词天雷滚滚,战斗场面就是炸药堆砌,令人大倒胃口。

《八佰》取材于淞沪会战中的四行仓库战斗,讲述了谢晋元领导的国民革命军88师524团1营“八百壮士”坚守上海市区最后一块阵地的故事。此前,“八百壮士”与脍炙人口的“狼牙山五壮士”、“刘老庄连”等英烈群体被民政部列为第一批300名抗战英烈名录。此番他们的故事被搬上大荧幕,自然引起了广大观众,尤其是军史爱好者们的热切关注。

8月13日是淞沪会战爆发75周年纪念日,而75年前的8月14日,88师向盘踞在上海八字桥地区附近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发动全面进攻,当日264旅旅长黄梅兴将军壮烈牺牲。75年后的8月14日,《八佰》开启了首映和超前点映。

从军史爱好者的角度而言,整个观影过程就像是一次寻宝。尤其是战斗场面比较密集的前半部分,本身影片的节奏就紧凑明快,再加上大量的历史细节还原,即便是一闪而过的布景或是一句带过的台词,都给人很多惊喜。

首先是枪械和装具的考证比较严谨。影片的视角是跟随赶赴上海战场增援的湖北保安团的一群预备役军人展开的,老葫芦等人身穿的湖北地方团警的制服在影史上属于首次还原。保安团手持的是汉阳造步枪,此枪是德国1888年式委员会步枪的国产版本,技术落后但产量巨大,实际上是整个抗战期间中国军队的主力步枪。

与日军发生遭遇战后,保安团残部进入四行仓库,与88师524团1营会合。88师属于中德军事合作的调整师序列,1营下辖三个步兵连和一个机枪连。步兵装备中正式步枪,该枪是德国1924年标准型步枪的国产版本,子弹口径与汉阳造步枪通用,但技术要先进得多。机枪兵使用的是进口的捷克zb26式轻机枪和仿自德国马克沁重机枪的民24型重机枪。影片中,轻机枪主要被用于拦截日军步兵,重机枪主要被用于防空。1营的官兵均头戴德国进口的M35型钢盔,国徽印于左侧,与史实相符。然而同样考证比较严谨的抗战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却并没有注意这一细节。

仓库中还有从其他部队掉队的士兵若干,王千源饰演的羊拐和姜武饰演的老铁虽然所属部队番号不同,但均佩戴了英国进口的MK1型钢盔。历史上中央军、西北军、粤军和桂军均大量装备过此型号钢盔,两位老兵油子有丰富的途径获取这一广泛存在类型钢盔的可能性。

影片中攻击四行仓库的是日本陆军第三师团和海军上海特别陆战队。其使用的三八式步枪、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93式喷火器和90式钢盔均与史实相符。与其他抗战题材影视作品不同的是,本片中日军的机枪手都配备了副射手,这是非常还原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的特点的。这款机枪采用奇葩的漏斗式供弹方式,需要副射手不停地往漏斗中压入桥夹,才能保证其火力持续性。另外,侵华日军陆军在整个抗战期间主要使用过两款军服,1938年武汉会战前使用昭五式军服,以肩章方式体现军衔。武汉会战后使用98式军服,以领章方式体现军衔。著名抗战题材电视剧《雪豹》就让1937年淞沪会战中的日军穿上了98式军服,而《八佰》没有犯这个错误。

令人惊喜的是,影片中中日两军装备的防毒面具的差异性也得到了体现。日军装备的是过滤式防毒面具,其面具下方有一根管子从左肩连接到后背的滤包。而中国军队调整师装备的是隔绝式防毒面具,面具下方只有一个隔绝罐。无论是防毒效率还是持续时间,日军使用的过滤式防毒面具均优势明显。至于普通的中国军队和保安团,就只能用以尿捂口这样的土方法解毒了。

在本片高潮的护旗阶段,日军派出了海军航空兵的A5M舰载战斗机发动攻击,其半开放式座舱和不可收放起落架都得到了还原。中国军队则使用了法国布雷达20MM口径机关炮予以还击。这两种重型武器均属国产战争题材电影中首次出现。

总体来说,本片对武器装具的考证和还原做到了真实甚至突破,这对交代影片敌强我弱的历史背景起到了极大的辅助作用,也有利于体现保安团士兵起初畏敌如虎的合理性和八百壮士以弱击强的勇气。

其次是人物的塑造有史可依。影片以四行仓库战斗为原型,88师众多官兵如谢晋元、上官志标、雷雄、陈树生等均为真实历史人物。各部散兵和保安团官兵虽为虚构,但其塑造的逻辑也十分严密。

最典型的如羊拐。影片中当魏晨饰演的朱胜忠询问王千源饰演的羊拐所属部队是不是33师的时候,羊拐回答也在36师呆过,随后朱胜忠表示宋长官的手下不会有弱兵,还向他敬了个礼。这一桥段初看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但其实这位羊拐前后的一系列表现提供了逻辑上的合理解释。羊拐虽然不是88师的士兵,但他的的战斗素质相比88师的老兵却毫不逊色,在护旗时既能使用步枪击中飞机,也能使用轻机枪打出老练的点射和急速射,甚至在与敌人肉搏时完成一击必杀。这是因为36师和88师一样同属调整师序列,也是第一批参加淞沪会战的部队之一,再加上师长宋希濂相对业务能力和责任心都比较强,所以其官兵素质相对普通中国军队比较突出。而在影片早前的战斗中,羊拐在提醒其他人不要在日军进攻时露头时提到蕴藻浜战斗中中枪的士兵都是头部中弹,这也是因为历史上36师曾是蕴藻浜战斗中中国军队的主力部队之一。至于影片中羊拐为什么会戴着33师的臂章,则是因为历史上33师前身是陕军。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细节推测出,说话带陕西口音的羊拐不知道出于什么理由脱离36师后,加入了基本上都是老乡的队伍。而且历史上33师在10月25日的大场战斗中被击溃,那么羊拐10月27日被88师收容也就非常符合逻辑了。

本片对历史原型人物的处理也经得起推敲。战斗中谢晋元总是第一个想到机枪连连长雷雄,在陈树生捆满手榴弹与日军同归于尽后号召全连士兵效仿的也是雷雄。这是因为经过闸北、张华浜和蕴藻浜等地的惨烈战斗后,88师原有官兵伤亡殆尽,前后补充了五次兵员。在四行仓库战斗中,1营下辖的四个连的连长只有雷雄是88师最初编制的军官,其战斗素质最为过硬,战斗意志最为坚定,所以谢晋元最信任的也是他。这就好比《集结号》中的团长刘泽水总是想起连长谷子地一样,因为他们俩是老八区教导团最后活着的两个人。

这样的细节设置在本片中广泛存在,尽管琐碎,但却为角色人物特点的塑造提供了充分且不刻意的依据。

同时,本片中所有的中方演员的台词设计也十分出彩。一方面台词的内容上很多出自老兵回忆的真实记录。最后留守的伤兵和主动出击的敢死队员之间互道“来生再见”,被击伤倒地的士兵因疼痛难忍大喊“补我一枪”等,都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真实质感。另一方面台词在形式上均以方言展现,非常符合当时普通话尚未普及的时代背景。甚至连南岸的童子军杨慧敏说的也是江淮官话,让我这个镇江老乡会心一笑。

另外,本片的战斗场面设计比较精良战争电影的一大核心看点就是战斗场面的展现。国产战争片此前也有大场面大制作的尝试,可惜大多沦为烟火表演和爆炸堆砌。然而,剧烈的爆炸和摇晃的镜头并不能为战斗中敌我双方的攻防转换和态势发展提供逻辑支撑,反而会让观众觉得战斗的胜负结果只是导演和编剧的个人意志,而不是之前看似热闹的战斗画面的合理总结。

《八佰》在这方面做出了相当成功的突破,影片中中日双方的职业军人的言行均体现出令行禁止的纪律感。影片开头在仓库外构筑工事的中国军队突然发现疑似敌情时,军官口令简短利落,士兵立刻隐蔽运动至射击位置。短短几秒钟,一群训练严格的军人形象便得到了体现。这与和日军骑兵遭遇战中惊慌失措的保安团士兵形成了鲜明对比。日军在首次冲击仓库遭遇关门打狗时,仓库外的日军士兵也是立刻后退寻找掩体,搜索和观察敌情。这种纪律性极强的战术动作设计使得观众感觉到自己看到的真的是战争而不是打群架。

同时,中日两军围绕仓库的攻防的战术设计也有明显的逻辑递进过程。由于四行仓库特殊的地理位置,日军在进攻中不能动用重炮等重型武器,只能采用步兵冲击,工兵抵近爆破的战术。影片中,日军分成若干小组,步兵手举钢板围成半球体,将工兵掩护至墙根处实施定点爆破。在突进过程中,无论是子弹射击还是手榴弹的投掷均无法对钢板阵中的工兵造成实质性伤害。在这样的背景下,才会出现陈树生用身体捆满手榴弹纵身跃下,用自身坠落的重力冲破钢板杀伤日军工兵的悲壮场面。此前在本片发布预告片时,就有网友质疑过自杀式袭击的必要性,认为投掷集束手榴弹同样能够起到效果,这一桥段的拍摄有强制煽情的嫌疑。然而,在实际观影后,通过这样的战斗场面的铺垫,观众便会发现陈树生和机枪连的勇士们的壮举是合理而无奈的。

在正面冲击受挫后,日军也相应改变战术,一方面从射击口较少的仓库侧面使用挖掘机迂回攻击,一方面占领仓库旁边的楼房用平射炮轰击,甚至还利用夜色的掩护从仓库南面的水道和窗户发动偷袭。当然,在南岸民众的掩护和谢晋元的镇定指挥下,八百壮士每次都有惊无险地击退了敌人。

本片的战斗场面在做到精彩逼真的同时,也做到了逻辑自洽,这为剧情的发展起到了令人信服的推动和铺垫作用,这在以往的国产战争片中往往是不被重视的,但却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还有很多一闪而过的细节令人惊喜,如封锁八百壮士撤入租界的战斗中,日军的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的点射带有真实的曳光弹弹道,这在以往的国产战争片中是从未体现过的。再如谢晋元与日军指挥官单独会面的场景中,出现了日军为战死者临时设置的木牌式灵位,也是真实还原了历史上侵华日军的一贯做法。

而最后留守仓库的伤病员则将自己用铁链固定在了防守位置上,这在当年日军战地日记中也有相应的记述。

就《八佰》战斗场面的观看感受而言,两个多小时的观影体验让我意犹未尽,海量的军史细节彩蛋必定被我遗漏了不少。尽管有些遗憾,但我仍然感到欣慰和期待。考证严谨、逻辑严密、制作精良,这才是国产战争片该有的样子,也希望以后的国产战争片都能做到这个样子。


user avatar   wang-ya-dong-24-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很多答案都在说不能用纪录片的标准要求商业片,有虚构没关系,重要的是精神内涵。

其实这话没什么错,就像卖拷贝的变形金刚,一堆人骂它烂,没必要啊,那就是个爽片,看机器人打架就够了,还要啥自行车?

就像八百,确实虚构了升旗,排队送死之类的情节,但这样的镜头能让观众热血沸腾,用了也无可厚非,确实有效果啊。

我爸就特喜欢看抗日神剧,每次看的神情专注。我说有啥好看的,这么垃圾,都是瞎编乱造的。他说就是,太假了。我说那你还看?他说我就是想看打鬼子。

可能不同的观影需求就会有不同的评判标准吧。




                       

相关话题

  对于电影《长津湖》你们有什么感想? 
  看完电影《横空出世》,你有什么感受? 
  《How I Met Your Mother》(老爸老妈的浪漫史)中有哪些容易忽略的细节? 
  如何评价陈凯歌导演的《无极》? 
  如何评价电影《黑寡妇》? 
  《进击的巨人》里有哪些很燃的情节? 
  为什么很多外国电影都说中国枪是垃圾? 
  有哪些为人熟知的电影,其实是被删剪过的? 
  如果高铁上有一节车厢承包给电影院搞成观影车厢是不是个好主意? 
  为什么中国拍不出《复仇者联盟》? 

前一个讨论
97%国人乳糖不耐受,内蒙古人是怎么活到现在的?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华盛顿邮报发文称:「我们还需要共和党吗?」这一观点?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