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你是否赞同博士生自称博士? 第1页

     

user avatar   shan-yang-y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日本有一种咒术叫做言灵,相信语言是具有强烈仪式感的魔法,话说出口就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力量,誓言是一种祝福,妄言是一种诅咒。

虽说这也许是一种封建迷信,但我认为其精神内核是具有可取之处的。我们所说的任何语言,最受影响的听众恰恰正是我们自己。当我们喜欢说浮夸的话时,这些话反过来作用于我们的精神,让我们潜移默化变得更加虚浮,最终可能尝到苦果。这一过程综合来看,说成是自己对自己的诅咒并非毫无道理。

当一个博士生自称博士时,一定要意识到这种语言的力量正在反向冲击着你的性格。一个生字,是一种甘于学习的身份和态度,去掉这个生字,就背离了实事求是,背离了反躬自省,背离了博士作为一种磨练而非头衔的初心。这种自称说多了,对自己绝不可能毫无负面影响,和其相比,它带来的所谓面子上微不足道的收益实在不值一哂。


user avatar   xia-ran-18-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赞同。

漫漫读博路上主要有三种称呼;

  1. 入学 Phd student (博士生/在读博士)
  2. 通过qualifying examination: Phd Candidate (博士候选人,但一般可能统称博士生)
  3. 通过oral defence 且获得学院最终核准(当然不同学校可能规矩不同): Phd (博士)

而在导师以身作则的影响下,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这样的:

  1. 在学术圈,如果没有通过最后一步而自称博士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行为。这主要体现在如:邮件写错title,或者presentation等公开场合误称自己为博士等等,而这些都被认为是对同行之中通过巨大努力获得学位的博士们的极大不尊重。之前有朋友发生写错自己称呼发出邮件给其他professor的经历。她导师是一个美国人,当时看到邮件对她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且让她补了一封言辞恳切的道歉信,足以体现这种行为的严重性。
  2. 如果在未被授予学位之前被别人称呼X博,通行惯例是会当场纠正,如邮件回函,当面纠正等等。这些都是比较基本的社交守则。毕竟高中生=初中学历,高中毕业生=高中学历还是有本质的区别的。而自身恪守这些准则,也是体现了最后通过答辩博士的含金量。

选择读博就要尊重这个选择 尊重这个学位,根据提问者的描述来看这也本身就是一种哗众取宠的行为。作为一个获得学位都可能在学术圈只是达成学徒期满毕业成就的人来说,上来就自称博士以专家身份自居未免太着急了一些。


user avatar   zibuyu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赞同。不过是很有意思的语言现象。

我听德国老师说,他们国家就对博士特别尊敬,拿到博士学位后,都可以在护照、机票、甚至公寓邮箱名牌上加“Dr.”。可能国内水货博士太多,社会没那么尊重这个名号吧。

有个说法叫”语言通货膨胀“,例如:老师/师傅、先生、大师、同志、美女、帅哥,在过去都有特指,而现在,是个男生都叫帅哥,是个女生都叫美女,而在山东遇到生人问路都称”老师儿“。估计博士也有类似通货膨胀的倾向了。

还有原因是有的场合喜欢给讲者戴高帽。例如有时候主持人就会介绍我XX教授,也不太好打断ta说“不对,副的”。

从语言习惯来看,我们说“某某大学博士生XX”,不说“某某大学XX博士生”,但在人名后面不加点东西,总让人觉得不够尊敬,叫“某某大学博士生XX同学”又显得不够高大上。所以,我猜有的媒体就索性把“博士生”的“生”字给略去,四舍五入变成“某某大学XX博士”了。


user avatar   xi-yun-yong-z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中国的部分高校和医院,只有博士生才会被称为“博士”。

比如一个科20个医生,18个是博士,剩下一个是67岁延退的博导、二级教授、国务院特贴;还有一个是当年硕士毕业就达到留院标准,最后一批入编的,所以一直没读博。你喊“陈博”,是哪个陈博?

而研究生不同。为了加以区分,博士生会被称为“陈博”,硕士生则称为“小陈”。

这不是同不同意的问题,而是客观上只能这么喊。

中国并不重视“衔”,更重视职务。职衔合一的称号比学历这种单纯的衔更重要。例如美国有“山德士上校”,但中国没有拿预备役军衔这么称呼的。就算是现役上校,也只会称为“张团长”。

如果某博士生毕业了,还被称为“x博士”,其实不是什么好事情。说明这个人过的不如人意,以至于其学历成了最好听的头衔。

比如某学院的图书馆,有个讲师精神分裂了,单位照顾他借调去当图书管理员。他本职称是讲师,所以被称为“K博”。

或者这个勃士有水分,是买来的,例如李黄瓜博士。

至于“自称”,对圈外人总要解释为什么快30岁的人才月入3000不到吧。不然相亲怎么办?

(至于圈里人,我们一般都互称院士、主任、院长、书记、委座、上峰......)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反正不反对。

中文语境下的博士,和英文语境下的Dr. 其实不完全一样。

英文语境下,Dr. 基本上是一个一旦到手可以跟你一辈子的title。我导师一位50+的正教授,邮件落款一直是Dr. XX,我们平时也叫他Dr. XX (我刚去的时候叫他Prof. XX,后来发现所有人里面只有我这么叫……于是后来我也改过来了)。

但是中文语境下,一旦毕业,除了强调学历的情况基本上就没什么场合会需要提到“博士”这个身份了。如果你去跟你的大学教授叫“XX博士”,人家八成以为你是来找茬的。

在英文里,Dr. 首先是一个身份、一个title;而在中文里,博士(生)其实更多表示的是一种状态(在读状态)

其实和中文里“博士生”相对应的那个英文词我觉得与其说PhD student / candidate,不如说graduate student更接近(后者是研究生;但不知道为什么国内现在不加说明默认研究生=硕士生?)——它强调的是一种在读的状态。

这里面其实有中英文对应错位的问题。因为中文并没有把“博士”发展成一种普遍的title,所以在不会引发歧义的情况下,“博士生”经常被简化为“博士”,其实也并不奇怪。

说实话即使是留学生,对待doctor这个词都是比较慎重的,但是汉语交流中仍然会经常用“博士”简称博士生——不信你想想,平时日常交流是不是都说“XX系有个博士怎样怎样、我室友是个博士如何如何”?反倒真的是“Doctor”的时候,比如提到某博士后,我真的一次都没听到过在中文里称呼博士后为“博士”的情况——一次都没有。

这里还要细分一下,中文虽然没有把“博士”当作title的普遍认同,但是偶尔确实也会把“博士”当作title来用。也就是“姓+博士”的这个组合,这里不是“博士生”的简写,需要慎重。

简单判断,就是当“博士”一次作为主语中的title时(“姓+博士”),指的是“已拿到博士学位的人士”。而当“博士”作为表语出现时,多数情况下是“博士生”的简写。不信你们对照一下日常情况是不是这样?

所以不必吹毛求疵。“我是某某学校的博士”这句话在中文里其实就是“我是某某学校的博士生”,几乎没什么歧义。如果已经拿到学位,多数情况下自我介绍都会变成“我是某某学校毕业的博士”。

故意玩文字游戏误导他人的不算在内。

说真的,我可能是个奇葩,我和前面的各位答主都不一样,我一点也不喜欢Dr. 这个title。我到现在所有需要填title的地方全都写的Ms.。可能还是受汉语习惯影响,总觉得“X博士”有自吹自擂的嫌疑,非学术场合没有必要,学术场合……学术场合博士毕业没找到教职的小博后感觉很是自卑。我每次看到Dr. 这个title(虽然我不喜欢,但是拦不住别人这么叫我,因为是博后别人肯定都知道你有博士学位),我就会想到做学生的所有优惠条件都已经一去不回了。原来PhD student /candidate好歹还是student,现在faculty遥遥无期,只是个staff,一点都开心不起来。很多学校、学术会议等给student的优惠再也没我的事了,感觉白花花的银子流出去,这个title叫得我一点也不开心。

我导师当初还跟我说,你有了Dr. 的title了,将来结婚你丈夫也不会让你改姓了,你不开心吗?我就只好呵呵,我们中国人本来结婚也不改姓啊好吗。

反正我现在还自欺欺人,非正式的场合我照样还管自己叫student(小博后厚着脸说自己还是student)。至于Dr. 的title,谁爱要谁要吧。

但是中文的话,我就会直接说“我是XX学校的博士”,基本上人家都能get到我厚颜暗示“我还是个学生”的意思。就这样。


user avatar   ffancag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张三,

博士在读时,都是 “小张”;

拿到博士文凭后,成为了 “张博士”;

毕业后继续给导师干活儿,变成了做着博士后工作的 “张博士”;

之后在高校任教,成为了 “张老师”;

然后上了tenure track,成为了 “张教授”;

最后拿到了tenure,只要不潜规则学生或学术造假被曝,这辈子就锁定 “张教授” 了。


博士在读,是没有资格自称 “张博士” 的;

与此同时,没有tenure track的研究或教学岗位,也并不适合自称 “张教授”。


拿博士在读的人出来,挂 “博士” 头衔说事儿,其实还好,无伤大雅。

更普遍的是,高校旗下一堆没有tenure-track的讲师、客座、驻站、兼职,在外面日常用 “教授” 自称,才是真麻烦。


user avatar   mlleyyji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博士生能否毕业最终正式成为博士,这是说不定。

所以应该自称博士在读或博士生。

他们这么做属于不严谨。如果是为了博士的称号读博,也实在可悲。


user avatar   liu-yu-cheng-40-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不知道你们是怎么互相称呼的,但是我们读博的时候喊同学都是直接喊院士的


user avatar   chen-ke-xing-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国内,你随便叫没有什么区别,反正国内也默认博士生就是博士,平时博士生出门大家都陈博李博张博的叫,毫无违和感。

如果在国外,没毕业最好不要叫自己dr,这个头衔分量很重的,老外也特别特别在意这个,我见过有的教授,如果你给他写邮件用Mr而不用Dr他会很生气。假如你是一个没有毕业的博士生,但是自我介绍又想表明一下身份,最好叫自己phd,不要叫Dr.,不然你可能会被当成教授或者postdoc


user avatar   hua-sha-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哈哈哈,肯定是不行的。很多人都说了,但是我想再补充一个我自己的例子,说一下title事情多严格。

我博士答辩完之后,和Commitee 鏖战了两个小时。最后,答辩通过。这时候一位美国来的教授先对我说:「Welcome to the club」。然后,转头问边上的别的教授们,大致意思是:「在美国的话,我们已经可以称他(就是我)为博士了,在这里行么?」然后我们系主任表示:「按照这边的规范,还是得要等到我的thesis被full accept之后,才能叫 Dr」。然后,委员会的几位教授纷纷表示惋惜:「过段时间你再把银行账户、飞机常旅客的title从Mr改成Dr吧」。

你看,这个还是很严格的,哪怕答辩过了还要走个流程。

我在举个类似的例子,我们的博士论文的提交版本都叫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Doctor of Philosophy」,因为在提交审核时候,我们还没拿到PhD,不能说fully fulfilled。直到委员会通过,把终稿打印存档图书馆时候,才能改为 In fulfillment of。足见规范和title的严谨性。毕竟是最高学历,带着一定的传承和历史性。

毕竟博士这个title不易,不能乱叫。之前这类东西的乱叫太多了,君不见多少自称「XXX研究员」的。当然,有时候要和媒体打交道,很多人也没法对自己的title进行控制。也是资本对人的异化吧。别人怎么叫没法控制,但是自称时候还是小心严禁比较好(自从拿到了title之后,才是长出了一口气啊)。

PS: PhD拿到后,下一个title就是 Prof了,这才是更难啊。

PS2:一般都是没有人才比较在意这个,亦或者需要一个title的人。现在在科研院所呆着,谁不是个博士。仔细一想,博士只不过是漫漫征途的敲门砖罢了。




     

相关话题

  作为一个找不到教职的博士/博士后是什么样的体验? 
  如何看待何凯文皇后事件?何凯文和谭剑波之间有什么事? 
  上财应用统计和上交复旦的材料专业研究生应该选择哪一个? 
  男朋友读博,每天和我说同一个实验室师姐的事,师姐有男朋友,我该不该介意? 
  如何看待俞书宏课题组 2018 年几乎每月一篇子刊? 
  如何看待天津大学开出的博士后薪酬? 
  研究生、博士生全程只靠自己能否发一篇 SCI? 
  都已经读研了,却突然学不进去了,只想写小说怎么办? 
  荷兰研究生留学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我想知道一份好的工作摆在你面前,而且你又考上了研究生,你会怎么选? 

前一个讨论
低谷期你做过哪些正确或错误的选择?
下一个讨论
如何以「将军出征回来了,他还带回一个怀孕的女子」为开头写一个故事?





© 2024-11-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