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根据龙应台 2010 年北大演讲总结的「我不在乎大国的崛起,我更在乎小民的尊严」这句话? 第1页

  

user avatar   da-xian-zong-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高中的时候折服于龙应台,觉得这是位勇敢的作家,《野火集》抨击时政,凌厉又尖锐。后来的《目送》更是成了我毕业赠送好友的礼物。她文章里表现出鲜明的人本主义情怀,具有鲜明的价值倾向性。我那时还很年轻,她的价值观给了我很大影响。

现在我们也看到了,她也因其鲜明的价值倾向,在读者乃至围观的网友中间产生了分歧较大的评价。她表达的“不在乎大国崛起,只在乎小民尊严”就是最具代表性的表达。

在关于历史的文章中,我们会读到很多标榜自己客观的作家,作家本人都会说自己只是客观地“记录”历史,我认为这只是修辞性说法。作家的价值立场和倾向性早已重要而不动声色地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形成文字的情绪感染读者,并汇入社会心理与时代情感之流之中。

我从今年开始接触《毛选》,越读越受震撼,我这个年纪还没办法形成什么坚定的立场,但是毛泽东的价值观深深地吸引了我。

人类的历史不是对错的历史,而是权衡的历史。

看过我专栏的读者应该知道,我本人深受契诃夫影响,契诃夫是现实主义者。契诃夫的价值观给了我极大的影响,我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领路人。我所理解的现实主义的伟大之处,在于对现实整体、深刻、全面地反映。在历史方面,就要体现历史的“总体性”。作家肩上要有担着责任的使命感,要反映整体性的生活,不是对社会生活中个别的、偶发性的、孤立的乃至片面的生活事件与现象的镜子式的“反映”,关键是要反映生活的内在整体性,实现历史的发展趋势与现实的内在本质的统一。

卢卡奇大佬认为,真正的现实主义者可以抛弃日常生活本来的面孔和外部世界的先在性,以实现对现实本质和发展倾向的总体性阐释。

我不否认龙应台文章里流露的感情的真挚,以及一些她笔下的人在社会历史中遭际的可能真实性,但是解放战争可是推翻了几百万的地主,而当时中国土地上到处是饥寒交迫的穷苦农民,这样的农民在中国的土地上有几亿人。解放战争极大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和重构了新的社会关系这一现实本质和历史发展倾向,直到今天,我们可以从现在的社会进步中触摸到它的历史体温和活力。这就是现实的整体性。

我听过不少人表达过这样一种观点,即:历史是由一个个人、一个个家庭组成的,只要写好一个现实的人,一个现实的家庭,它们总汇起来就构成了大历史。这是不对的,姑且不说事实上做不到,在理论也不能成立。孤立的个人或者家庭简单相加不能构成能在的现实与历史的整体性。因为如果没有科学的方法,我们从这些原子式的碎片是不能打捞不到整体而真实的现实和历史倾向的。

那又如何解释龙应台笔下“小民尊严”的悲剧呢?我们认为这是国家在历史进程中,要跨越特定历史阶段和历史条件的不成熟所必须付出的沉重代价。

其实更契合龙应台情怀的,是我国的土改。由于法制不健全,土改领导者因缺乏经验没有预见,翻身农民历史局限性等因素的叠合,形成无法控制的破坏性给部分开明地主家庭带来巨大的灾难。

想想为什么毛他们宣扬一定要用暴力推翻统治?其实就是毛泽东所说的,在社会的条件尚未完全具备的条件下,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种要求暂时不可实现所构成的矛盾和冲突,是“历史悲剧”的基础。因此,龙应台们笔下的人物具有相当感人的艺术力量,获得相当一部分读者的认可,引发了对特定历史阶段的复杂性和失误之处的反思。这种反思也是有益的,可以警示世人,防止“悲剧”重演,促进历史第二次以喜剧的方式登台。

历史事实提醒我们,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一个具有悲剧意味极浓的家庭叙事是不能淹没大历史叙事的,在史传传统和文化信仰强大的国度,这一点尤为重要。龙应台在回忆或者重述历史时,应该采用历史主义态度,要有历史的辩证法和历史同情心,否则采用绝对主义的态度,很容易成为另一种历史虚无主义。

在今天,对于如果对历史的态度过于随意,缺少敬畏,过于凭借感觉和道听途书,不做辨析和反思,缺少“总体性”观念,就很容易成为陷入另外一种“政治偏见”的书写中,而这种书写可能已经偏离了(我认为的)现实主义。


附注:文字部分参考知网关于卢卡奇现实主义讨论性的论文,尚才疏学浅,有不足之处欢迎你指出批评讨论,相互学习进步。另外,我不太喜欢别人在我的回答下宣泄我认为的没有价值的负面情绪,所以遇到该类评论,我将会删除,谢谢理解。

以上,感谢阅读~


user avatar   qingshanguowaixi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传染病防控,疫苗的研发虽因为时间长而无法在早期使用,却能成为后期避免长期传播的有力武器,

快速发展的疫苗技术,可能是今后我们应对传染病的一个关键科技。

疫苗是通过将病原体的特征物质(抗原)暴露在机体免疫系统中,但减去了其有害或者致病的部分,从而使得机体在不患病的情况下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因此,如何鉴别并研发病原体的特征性物质,是疫苗研发的关键。

那么,我们都有哪些疫苗技术了呢?

  1. 减毒或灭活疫苗

这一类疫苗的远离很粗暴简单,就是把病原体杀死(灭活),或者杀死一部分(减毒),使得其致病力显著下降甚至消失,但其抗原却能被身体很好的识别,因此是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类技术。

但这一种技术的缺点在于,产生的免疫原性较弱(特别是灭活疫苗),因此常常需要加强免疫(也就是打好几针),通过多次激发身体的免疫反应来建立长时程的免疫力。

在此次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制中,基于vero细胞的灭火病毒疫苗就是用的这个原理,所以也是需要加强免疫的(目前是两针)。

2. 类毒素疫苗

这一类疫苗主要针对致病原因是病原体产生的毒素物质。比如破伤风、白喉等,主要致病原因是破伤风毒素和白喉毒素。机体对这一类毒素也会有免疫反应,产生对应的“抗毒素”,从而中和毒素的破坏作用。

类毒素疫苗就是分离获得细菌产生的类毒素,或者采用生物方法,把类毒素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例如白喉毒素的第52位氨基酸改造后,毒力降低,但仍具有诱发抗毒素产生的能力),降低其毒力,诱发免疫反应,从而建立免疫力。

3. 亚单位疫苗

这一类疫苗就是典型的基因工程的产物。其原理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直接合成抗原,注射到体内,诱发免疫反应。因为抗原纯度高,所以极小的量就能引起剧烈的免疫反应,同时又避免了其他的疫苗副作用等。

比如乙肝的治疗型疫苗,就是通过基因工程在真核细胞中表达重组HBsAg,获得高纯度的乙肝病毒抗原分子,注射到体内从而建立针对乙肝病毒的特异性免疫。

4. 载体疫苗

之前提到的疫苗技术,都是通过各种手段把抗原从体外注射到体内。而载体疫苗,则是直接在体内产生抗原,诱发免疫反应。

这一类疫苗是采用已知的病毒载体(例如腺病毒),通过基因工程,在病毒载体中加入病原体的特征性抗原物质的基因序列。注射到体内以后,这个载体(腺病毒)会感染身体的细胞,然后在细胞中表达插入的病原体的抗原序列,从而产生大量的病原体抗原,激发免疫。

这一类疫苗的优势在于,能够模拟病原体感染的自然过程,即感染-识别-建立免疫这样一个过程,能够诱发较好的细胞免疫,这是之前的积累疫苗很难做到的。

腺病毒等载体是人类常用的病毒载体,对身体本身是无害的。我们利用它能感染细胞并表达自身基因组的特点,通过改造,把它的基因组放入我们的“抗原包裹”。它侵入了细胞之后,会自动把这些包裹表达出来,从而合成抗原物质,激发免疫力。

在新冠疫情中,军科院的陈薇院士就是采用腺病毒载体技术研发的新冠疫苗,目前已进入了三期临床评价。

5. 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的远离和载体疫苗类似,但更加直接。是直接通过将含有病原体抗原信息的DNA或RNA序列,注射到细胞中,使其在机体细胞中表达,最后抗原被识别而产生免疫力。

目前,较为成熟的是以脂质体等膜结构,包裹含有抗原信息的DNA或mRNA,注射到肌肉等位置后,使其与细胞膜结构,倒入DNA或mRNA。这些DNA和mRNA是经过特定修饰的,能够直接在细胞中表达,从而产生抗原,诱发免疫。

想较于载体疫苗,理论上核酸疫苗的效率更高,同时能够避免载体疫苗中载体引起的潜在反应,同时生产更加便捷。

在这次新冠疫情中,欧美有些国家采用的就是mRNA疫苗的方法,也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疫苗的研发技术,不仅仅针对传染病领域,也针对恶性肿瘤、遗传病等领域。疫苗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全面丰富的基础医学和生物医药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础科研”。

传染病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进化和演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经逐步认识到传染病的关键所在,早期的“传染病三要素”的控制,和后期基于疫苗的防控技术,都是我们的有力武器。

回顾新冠疫情期间我们国家的成就,和国外持续蔓延的现状,

尊重并相信科学,才是现代传染病防控的关键技术加成。


user avatar   SiobhanChrist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传染病防控,疫苗的研发虽因为时间长而无法在早期使用,却能成为后期避免长期传播的有力武器,

快速发展的疫苗技术,可能是今后我们应对传染病的一个关键科技。

疫苗是通过将病原体的特征物质(抗原)暴露在机体免疫系统中,但减去了其有害或者致病的部分,从而使得机体在不患病的情况下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因此,如何鉴别并研发病原体的特征性物质,是疫苗研发的关键。

那么,我们都有哪些疫苗技术了呢?

  1. 减毒或灭活疫苗

这一类疫苗的远离很粗暴简单,就是把病原体杀死(灭活),或者杀死一部分(减毒),使得其致病力显著下降甚至消失,但其抗原却能被身体很好的识别,因此是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类技术。

但这一种技术的缺点在于,产生的免疫原性较弱(特别是灭活疫苗),因此常常需要加强免疫(也就是打好几针),通过多次激发身体的免疫反应来建立长时程的免疫力。

在此次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制中,基于vero细胞的灭火病毒疫苗就是用的这个原理,所以也是需要加强免疫的(目前是两针)。

2. 类毒素疫苗

这一类疫苗主要针对致病原因是病原体产生的毒素物质。比如破伤风、白喉等,主要致病原因是破伤风毒素和白喉毒素。机体对这一类毒素也会有免疫反应,产生对应的“抗毒素”,从而中和毒素的破坏作用。

类毒素疫苗就是分离获得细菌产生的类毒素,或者采用生物方法,把类毒素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例如白喉毒素的第52位氨基酸改造后,毒力降低,但仍具有诱发抗毒素产生的能力),降低其毒力,诱发免疫反应,从而建立免疫力。

3. 亚单位疫苗

这一类疫苗就是典型的基因工程的产物。其原理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直接合成抗原,注射到体内,诱发免疫反应。因为抗原纯度高,所以极小的量就能引起剧烈的免疫反应,同时又避免了其他的疫苗副作用等。

比如乙肝的治疗型疫苗,就是通过基因工程在真核细胞中表达重组HBsAg,获得高纯度的乙肝病毒抗原分子,注射到体内从而建立针对乙肝病毒的特异性免疫。

4. 载体疫苗

之前提到的疫苗技术,都是通过各种手段把抗原从体外注射到体内。而载体疫苗,则是直接在体内产生抗原,诱发免疫反应。

这一类疫苗是采用已知的病毒载体(例如腺病毒),通过基因工程,在病毒载体中加入病原体的特征性抗原物质的基因序列。注射到体内以后,这个载体(腺病毒)会感染身体的细胞,然后在细胞中表达插入的病原体的抗原序列,从而产生大量的病原体抗原,激发免疫。

这一类疫苗的优势在于,能够模拟病原体感染的自然过程,即感染-识别-建立免疫这样一个过程,能够诱发较好的细胞免疫,这是之前的积累疫苗很难做到的。

腺病毒等载体是人类常用的病毒载体,对身体本身是无害的。我们利用它能感染细胞并表达自身基因组的特点,通过改造,把它的基因组放入我们的“抗原包裹”。它侵入了细胞之后,会自动把这些包裹表达出来,从而合成抗原物质,激发免疫力。

在新冠疫情中,军科院的陈薇院士就是采用腺病毒载体技术研发的新冠疫苗,目前已进入了三期临床评价。

5. 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的远离和载体疫苗类似,但更加直接。是直接通过将含有病原体抗原信息的DNA或RNA序列,注射到细胞中,使其在机体细胞中表达,最后抗原被识别而产生免疫力。

目前,较为成熟的是以脂质体等膜结构,包裹含有抗原信息的DNA或mRNA,注射到肌肉等位置后,使其与细胞膜结构,倒入DNA或mRNA。这些DNA和mRNA是经过特定修饰的,能够直接在细胞中表达,从而产生抗原,诱发免疫。

想较于载体疫苗,理论上核酸疫苗的效率更高,同时能够避免载体疫苗中载体引起的潜在反应,同时生产更加便捷。

在这次新冠疫情中,欧美有些国家采用的就是mRNA疫苗的方法,也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疫苗的研发技术,不仅仅针对传染病领域,也针对恶性肿瘤、遗传病等领域。疫苗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全面丰富的基础医学和生物医药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础科研”。

传染病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进化和演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经逐步认识到传染病的关键所在,早期的“传染病三要素”的控制,和后期基于疫苗的防控技术,都是我们的有力武器。

回顾新冠疫情期间我们国家的成就,和国外持续蔓延的现状,

尊重并相信科学,才是现代传染病防控的关键技术加成。


user avatar   ling-jia-c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史书评价很恰当,欺负孤儿寡母的摘桃咖,刻薄寡恩,评价不高,明清祭祀帝王都把他踢出帝王庙,虽然现在有些键盘侠在为他翻案,但是现在的主流还是对他评价不高,毛主席都说他做法蕴藏大乱,隋文帝是历史上最会扒刮地皮的皇帝,连灾年都舍不得放粮 以下我整理的杨坚实绩

1、欺负女儿外甥摘桃,屠尽宇文家族

2、屠城,毁了两座古城邺城和建康

3、为了多收税大索貌阅、强制析户

4、三斗为一斗,变相横征暴敛剥削百姓

5、大肆发放铸币炉给诸王和大臣,致使货币崩盘

6、东征高丽,三十万大军死了十之八九,二十多万人命就这么没了

7、猜忌太子,好的侍卫自己用,把老弱病残派到东宫,并让老婆毒菇监视东宫

8、杀功臣,杀功臣的数量能排进所有皇帝前三,打赢突突的史万岁一回来就被杨坚砍了,发明廷杖,曾经在朝堂上用廷杖打人,还嫌弃廷杖不够粗,后来把廷杖加到3倍粗

9、佞佛,大肆修建寺庙

10、严刑峻法酷吏,三个人偷一个瓜判死刑

11、修仁寿宫死了几万人,还夸杨素干得好

12、明明国库里装了很多粮食,但是开皇14年灾年不放粮,很多百姓都饿死在粮仓周围,而且还在灾年低卖北周旧米(此时北周灭亡已经14年了)后来忽悠百姓设置义仓(所谓义仓就是让百姓在丰收年把粮食交一些给政府保存,遇上灾荒百姓可以去义仓领粮食,但是这是欺骗百姓的,等百姓交了几年粮食,杨坚全部收归国有,相当于我们交了社保最后被收为国有一样。

13、废天下学校,苛待学官

14、禁绝私史,杀害大儒 15、逼弟弟离婚,弟弟不同意,就毒杀亲弟弟 16、剥削百姓攒钱给小老婆花,宣华夫人容华夫人生活非常奢侈,但是灾年缺不放粮。 17、对结发夫妻刻薄寡恩,妻子重病带小老婆在外游玩,不回来见妻子最后一面,导致妻子都没有机会交代遗言,临死前甩锅老婆,说独孤误我。[/cp]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龙应台因「我反战」的表态,在台湾舆论界被围攻? 
  「稼轩词豪,东坡词旷」,王国维这句评语是否精准?能用别的字形容这两个词人吗? 
  如何评价陈天华的猛回头? 
  如何评价作家阎连科? 
  对于个人写作而言「人生」与「时代」哪个影响更大? 
  詹姆波特对西弗勒斯斯内普的行为是否能够构成校园霸凌? 
  如何评价龙应台《大河就是大河》? 
  如何评价德国汉学家顾彬发表的「中国当代文学的一部分是垃圾」的言论? 
  你如何看待龙应台的这一言论?——“真正的害,是人民本身素质不够。” 
  《水浒传》(古典长篇小说)为什么争议很大? 

前一个讨论
从棉签盒中取走一部分棉签,为什么剩余的棉签会以呈螺旋状排列?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事情?
下一个讨论
夷陵之战,该如何指挥才能立足不败之地?





© 2024-06-2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