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未来如果中国转入经济内循环会对世界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ping-25-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国家:中国还有6亿人月均收入不足1000元

公知和高华:你国政府都说了,肯定是真的。

国家:中国经济未来要进入内循环

公知和高华:你国政府的话你也信?

国家: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3.5万元

公知和高华:又被平均了,大部分老百姓哪有这么高收入

国家:2022年3月1日起银行单次存取5万元要登记说明来源

公知和高华:老百姓的生活又要受影响了

2001年中国加入WTO,公知和高华:中国四大银行坏账创新高,经济受到冲击,中国即将崩溃。

2008年全世界金融危机,公知和高华:中国经济要崩溃了。

2018年中美贸易战,公知和高华:太好了,美国要把中国弄死了,中国要崩溃了。

2020年新冠,公知和高华:天佑美国,你国体制下疫情要爆炸了,外有贸易战,内有疫情,你国马上要崩溃了,只有欧美体制才能有效控制疫情,这下你国要完了。

现在,公知和高华:内循环?你国经济要完蛋了,还内循环。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白了,所谓的内循环就是将来外贸在我们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会降到非常的低

但即便如此,我们的外贸总值在全世界范围横向比较仍然是世界第一。这就是外循环。

2020年我们的外贸占GDP的比例是约30%。当年这个比例曾经一度高达80%。

小的经济体是没有这个便利的。由德国的外贸占GDP的比例,至今仍然高达70%。韩国也是70%。

所以这些国家对外部世界的依存度非常高。但即使如此,他们也没法称为国际贸易大国中的头把交椅。

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们用我们自己的一点点力量就能成为外部世界的第一

我们只要从外部世界获取一点点资源,然后在我们的大体系里面一转手,再卖回外部世界,就足以对外部世界产生翻江倒海的影响。

久而久之,也就是我一直说的:世界的产业链逻辑,将由我们把控。

比如我前一段时间说十几二十年内出现的新鲜高科技产品,我国基本上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国,产量超过世界一半。比如光伏,高铁,智能手机,智能家居,AR/VR,无人机,电动车,等等,无不如此。

那么我们就以高铁为例。什么是高铁产业链的逻辑呢?如果从世界范围之内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出口高铁的国家并不多。日本跟我们争来争去,最终也只拿到一个印度的订单,而且还遥遥无期。而我们目前已经拿到了土耳其,印尼,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的高铁项目。

事实上除了在欧洲内部,比如法国向西班牙出售高速,如果把欧盟看作一个整体,欧洲也没有向外出口高铁。真正满世界出口高铁的只有我们一家(当然前提是这个国家能够消费得起)。如果我们细心的去发现地,地铁也是如此。事实上现在绝大部分的轨道交通,都是我们在出口。

所以将来很有可能世界各国的高铁、地铁、轨道交通都由我们的铁路逻辑来主导。

我们生产什么高铁,别国也必须用什么高铁。我们用什么地铁,别国也必须用什么地铁。我们用什么货运铁路列车,别国也必须用什么货运铁路列车。

我们只需要从外部进口一点钢铁矿石,经过我们国内内循环一倒手,变成一辆一辆的高铁、地铁、铁路货车。

虽然我们只是拿自己生产的一小部分高铁、地铁、货运列车,拿到世界上去做交换、去出口,但足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高铁、地铁、货运列车出口国。

这就是我们主导了轨道交通的产业链逻辑。

随着内循环、外循环,双循环系统的逐渐成型,将来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新推出的产品,都将以我们的产业链逻辑为主。


总之,逝者已矣,过去的有些产业链我们还要花一些时间来追赶,比如大飞机、芯片。但是未来的产业链必将 优势在我


user avatar   li-zhi-lun-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就仿照大宋了,

文官集团和禁军hold住局面,顶层释放流动性,最底层接不住的就成了盲流子,最多祸害一个省。

好处就是不会像宋朝那时候周边有强敌,搞点军国主义入侵大宋来释放国内矛盾那种,

在经历无数高衙内看上林冲妻或者大郎喝药了的事情后,

文化会再次兴盛,有一段文艺复兴也说不定,

在能源买不上价的时候,俄罗斯也没啥能出口的,人家日子也那么过了,芸芸众生都是在努力的活着,寡头考验投胎技术。

中国总看不上那些沦为种植园的发展中国家,觉得自己工业化了,

其实五十步笑百步,

人家出口香蕉咖啡蔗糖,

咱们出口手机电脑玩具,

而且土地无知无觉,施肥收割,机械化率很高了,

不像工厂禁锢劳动力,流水线摧毁人的尊严。公知竟然还兀自不满,说产业工人八旗弟子化了,不那么勤奋了,要警惕,真是把人当牲口那么看,生产队的牛都没这么低贱,

资本通过剥削增殖,增殖之后再无孔不入,渗透到衣食住行菜篮子和教育,制造奶头乐,劣化灵魂,顺便扶植一票买办狗腿子,

也是一种循环,

内循环的中国如果能摆脱资本刷刷刷的循环,

其实也不一定是坏事。

从1840年到今天的经历来说,中国只要关起门来把自己的事情理顺,再放开门都能强一个级别。


user avatar   tie-shu-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会有什么影响,你家关起门来吃饺子还是喝稀粥,跟对门邻居家有什么关系?你吃的再好,他没办法来跟你分点好吃的,你吃的再差,那也是你自家的事,就好像现在朝鲜人饿到眼皮往天上翻,但你不能越过国境去给对方送吃的,只能隔着门对他们假意说点安慰话。除非你主动打开门邀请对方到家来做客,那就叫改革开放了,是会影响到邻居的,你吃肉,邻居也可以跟着你吃肉,你喝汤,邻居也只能跟着你喝汤。

关起门来自循环与打开门请客是完全不一样的体系。


user avatar   la-la-la-la-74-13-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20-2021:中国的转折之年

全面趋势复盘,带你看懂未来。


①中国的两大循环:公平与效率

这段时间发生的所有事都是相关的,从蚂蚁上市失败到吴签被抓,再到最近开始敲打游戏产业,其中始终隐含了两条大主线,把握住这两点,才能深刻理解未来的趋势。

在新中国之前,中国是一个极度苦难的国家,一方面是被外部殖民压迫,一方面是被国民党反动派压迫,与很多人认识相反的情况,是那时候中国基本没有资本家。

关于什么是资本家,1972年毛主席曾经有过精辟的论述:

“你太高看他们了,他们懂什么是资本主义?最多倒退回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资本主义是靠侵略和掠夺别的国家而积累资产的,他们敢侵略谁呀?不被侵略就阿弥陀佛喽。”

“他们只能剥削本民族的百姓,或者贱卖自己国家的资源,以满足自己贪得无厌的私欲。”

准确的来说,任正非、曹德旺这些有自主研发技术,对外能硬刚,这些才叫资本家。而那些玩模式创新、金融创新的,怎么能叫资本家?这完全是侮辱资本家,这分明就是一个中介,是买办。

因为新中国之前,中国人都是被各种势力压迫的状态,所以新中国建国以后,早期一直都是“公平导向”的政策,甚至出现过部分矫枉过正,但是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中国人被压迫的太久了,需要这样一次矫正。

解放农奴、男女平等、横扫地主、批斗封建反动势力、清算殖民势力、以举国体制建立完善的国防工业基础,这就是建国时期的大方向。

但是一直过于强调公平,很快就遇见了问题。那就是穷,家里只有两个馒头,却有五口嘴,无论分的多么公平,都是在挨饿。而且那时候也没有馒头吃,白面这种稀罕食材,普通人平时是没机会吃的。

所以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渐转化为效率第一,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52年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79亿元,按照不变价计算,到了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1952年增长了175倍。

中国经济发展起来了是事实,效率有了,但是随之而来的公平层面,却开始严重出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现在遇见的问题,和建国时候反过来了,现在是馒头有不少,但是很多人的馒头,被资本给分走了。

公平和效率是一个天平的两头:

极端的公平会导致人的欲望被压抑,从而无法释放生产力。

极端的效率则会让整个社会严重分化,最终走向动荡。

二者并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一个循环关系,类似于你白天精力充沛工作,晚上则需要好好休息,如果休息不好,白天也没有精力工作。

兼顾效率,但是更为偏向公平,很明显将成为未来中国政策的大趋势。

6月8日,没有任何前提、征兆的情况下,两篇感人至深、意味深长的文章再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刊登。

第一篇叫《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

第二篇叫《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两篇文章,全程高燃,内容核心就是:“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篇文章的视频版在B站登顶当日全站第一。

今天的中国富起来了,我们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是很明显,没有先富起来的巨头会自愿帮助后来人一起富。

一般来说,类似美国一样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就卡在这个阶段,然后因为资本垄断,社会失去活力,逐步开始走国运下坡路,乃至灭亡,中国古代的王朝兴替亦是如此。

正常情况都是这样,你看现在的美国、欧盟、日本,这些西方老牌发达国家,哪一个不是在下坡路上狂飙?原因真不复杂,就是资本垄断了一切,普通人没机会了,如果努力就能致富,以勤劳著称的日本人,他们的年轻人又怎么会躺平?


②美国:成于实体、败于虚拟

拜登上台时候,说要和中国该合作的合作,该竞争的竞争,这句话如果让二战时期的美国人听见,美国先辈估计是气的要大口吐血。

今天的中国是“全产业链工业国”与“基建狂魔”的双封号斗罗,但是这些封号曾经都是美国的啊。

1929年美国只有一亿人,汽车销量就突破了500万辆;400多米纽约帝国大厦只要410天就建成,平均每周完成4层半;1942年美日开战,美国一年就生产了4.7万架飞机,3万辆坦克;为了诺曼底登录成功,直接出动1万架飞机;在1942-1945,三年一口气造了147艘航母...

如果是这个状态的美国,是不需要和中国谈什么合作的,如有不服,他会直接杀进来。当然更令人震惊的是,他确实在这个状态下杀到中国家门口过,居然还是被中国打跑了。

反正归根到底就一句话,你觉得今天的中国工业能力很牛?其实完全比不上当年巅峰时期的美国。但是问题就是,美国当初这么牛,怎么就变成今天这个鬼样子了?

就是因为美国是资本主义制度,什么叫资本主义?就是资本当家做主。二战的时候,还没有彻底全球化,所以美国制造业还都留在美国本土,二战、冷战(苏联解体落败)以后美国独霸天下,天下无敌,全世界他都尽在掌握。

这时候美国资本就发现,这全球经济一体化,那为什么我要把制造业放在美国国内?难道中国、东南亚的低人工成本他不香吗?

所以上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新加坡、韩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经济纷纷崛起。

这些国家经济一时崛起没什么不同,都是美国产业转移的结果,这些国家有两个特点,一是被美国拿捏的死死,二是年轻人口多、人力成本都很低。

后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什么亚洲四小龙、亚洲四小虎就死了一半了,原因也很简单,这些国家发展起来以后,人力成本就上升了,然后产业自然就继续往更低成本的中国转移,而中国体量巨大,基本把能吸的低端产业全部榨干了。

当然这倒不是我们害了这些地区和国家,而是如果一个国家缺乏产业规划,在全球化经济中只搞没有任何优势的代工厂,最终被吸走是很正常的,中国后面也会遇见这个问题。

台湾、香港曾经都是制造业很多的中国地区,但是大陆改革开放以后,台湾、香港商人为了赚快钱,把制造业全部往大陆转移,香港就专心搞金融了,台湾比香港强点,好歹电子产业还在,其他什么啥也木有了,产业空心化严重。

而产业空心化,就势必导致严重的失业,而失业就会产生社会动荡,香港为什么前几年暴乱这么厉害?一方面是政治、文化、历史、房价原因,但是还有一点很重要,也很关键,那就是今天香港制造业比例占地区GDP的1%左右,而1970年香港经济巅峰时期,制造业占地区GDP的30.9%。

60-80年代的美国梦是什么样子?那就是一个高中毕业的美国人去工厂打工,就可以养活全家,同时住上别墅、开上小轿车。这是美国制造业、实体经济强大时候的模样。

而美国制造业转移以后,美国本土就产业空心化了,大量的蓝领工人失业,体面的生活消失了,沦为要靠政府食品券救济的无业游民。

其实美国的这个下场没什么意外的,而是资本主义的宿命,让我们回顾历史就清楚了:

全世界最开始工业化的国家是英国,英国那时候也是“全产业链工业国”与“基建狂魔”,然后英国觉得做实体赚钱太笨了,搞金融、搞投资赚钱多轻松?于是20世纪初,英国把制造业开始往美国转移,最终英国产业逐渐空心化,美国成为制造业强国,这就是第一次制造业转移。

20世纪50年代,欧洲要对抗苏联,亚洲要打越南战争、朝鲜战争,为了遏制全球共产主义的发展,美国重新开始工业化德国、日本,把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往这些国家转移,成为了德国、日本现代工业重新起步的关键开始,这就是第二次制造业转移。

日本、德国吃了美国转移的部分产业链以后,也开始慢慢富起来了,过于低端的制造业他们也不愿意干了,感觉太累,就开始往亚洲“四小龙”和部分拉美国家转移。不过日本、德国因为自己有工业底子,所以到也没有产业空心化,而是专心发展自己的优势领域去了,比如汽车业、电器。这就是第三次制造业转移。

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了,吞金巨兽来了,于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他们所有的低端制造业,全部被中国吸干,这就是第四次制造业转移。

在2019年左右,印度本来是准备来吸纳第五波的,准备把中国的制造业逐步吸走。而中国因为人力成本上升、人口老龄化、加上国内部分声音也开始呼吁说什么制造业赚钱太辛苦,早就应该转移出去,理论上来说,确实有可能第五波制造业转移就要发生了。

对于制造业要不要转移出去,当时国内也是有争论的,支持反对的五五开。

结果疫情爆发了,具有海量廉价劳动力的印度,直接被疫情干趴了,印度国内疫情、毛霉菌、加上农民闹事,一片混乱,廉价的人力成本优势荡然无存。印度国内的混乱,抵消了印度对中国具备的一切成本优势。

本来中国制造业成本已经不是全球洼地,但是全世界发展中国家,都深陷疫情失控,导致中国被动成为了全世界制造业成本最低的国家,因为其他地方已经不仅仅是资金成本了,而是人命成本问题,现在谁还敢去印度开工厂?别说新冠肺炎,就是印度毛霉菌都可以把你收拾的明明白白。

更万万没想到的事情是,中国竟在疫情中加速完成了一系列史诗级的蜕变。

③疫情大逆转


2020年,正值中美贸易战火热之时,天灾来了,疫情爆发。当然目前来看,与其说是天灾,更可能是美国人祸,最近共青团中央都发文了,疫情很可能就是美国不轨...

2020年之前,中国制度一直饱受公知攻击,但是现实会证明一切的。最先被病毒袭击的武汉,中国倾全国之力,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很快就彻底扭转了武汉局势,同时最快速度控制住了全国疫情局势。

但是号称民主的西方国家,却一个个沦陷,硬是没几个能打的,本来想看中国笑话的美国,瞬间攻守易势,小丑竟是我自己?

疫情战役阶段性大获全胜后,至少确定了三件事:

1、彻底粉碎了公知极其美式神话。美国灯塔人设崩塌,中国制度自信全面回血成功,民族自信心大振。

2、终结了关于中国制造业地位的争论。疫情期间,中国之所以可以渡过难关,就是因为我们是全产业链工业国,自己需要什么都可以造,不求任何人。

3、坚定了中国对人民至上理念的决心。

疫情爆发之前,中国国内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折点,中国制造业虽然依旧强大,但是从2010年开始,就一直是互联网企业受宠,中国制造业长期被过于冷落。

占比总体是走下坡路的,而因为互联网企业的过热,部分声音开始轻视制造业。出现了类似曾经的英国、美国一样的声音,说这是辛苦钱,没意思,应该转移和淘汰。

但是疫情爆发以后,全世界开始陷入需求端危机,如果不是中国自己需要的东西,全部自己都可以生产,如果不是长期中国制造业企业家和工人的坚守,哪有这关键时刻的高光?

如果当时我们已经开始去工业化,开始学美国搞金融、服务业立国的话,可能就是我们要对外求物资了,西方国家绝对会趁机搞死我们的。

结果现在情况是什么?

中国海关总署7月13日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8.0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27.1%。其中出口9.85万亿元,增长28.1%;进口8.22万亿元,增长25.9%。

中美双边货物贸易总值同比增长34.6%,与东盟和欧盟的贸易额分别增长27.8%和26.7%。

从去年疫情爆发开始到现在,中国外贸已经处于爆单状态。甚至有做外贸的网友评论表示:现在真的是没办法了!钱不赚都不行了!

全世界目前只剩中国可以生产全套工业物资,注水的美元都不好使了,甚至夸张点说就是“废纸”一张,中国物资才是硬通货。

如果要给打赢疫情战役分功劳的话,中国制造业起码应该拿50%的功劳!这是当之无愧的。

同时华为因为始终有鸿蒙备份意识,让华为在被美国制裁损失惨重以后,没有被美国彻底搞死。

反过来看中国经济也是一样,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可以说对中国展开无耻的全面绞杀,就马上开始,说明如果经济只有一个循环,这是不稳定的,我们的经济也需要一个类似鸿蒙一样的备份计划。

所以我们必须搞内循环,如果外循环出问题,中国国内几十亿的人口,就可以自己形成一个小世界,来渡过外循环的乱纪元。

以上就构成了今天国内政策的两个大方向:

1、调整政策,增加公平导向,实现共同富裕,开启经济内循环。

2、疫情证明了,制造业才是中国经济的核心,虚拟经济立国不可取。


④“开战”时刻


2020年10月8日,拼多多开启所谓的“全员硬核奋斗模式”,每13天休1天,且硬性要求每个月的工作时长不低于300小时,全月无休。

2020年12月29日凌晨1点30分,拼多多一位女员工在下班途中突然晕倒,周围的同事将其送入乌鲁木齐医院后抢救无效去世。

这个女孩死的时候年仅22岁,事后拼多多官方的回应更是令人不适:

“你们看看底层的人民,哪一个不是用命换钱,我一直不以为是资本的问题,而是这个社会的问题,这是一个用命拼的时代,你可以选择安逸的日子,但你就要选择安逸带来的后果,人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努力的,我们都可以。”

随即舆论哗然。

还有个去年的新闻也值得重点关注,那就是一个家长退出班级群的视频火爆全网,他的一番苦水说出了多少现在家长的辛酸:

“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你们上课不用心教,下课叫我帮忙批改作业,那我要你们干什么?我那么有时间收群消息,我不会自己教吗?整天不是让我去报补习班,就是让我帮忙改作业,改完作业还要昧着良心说老师你辛苦了。说实在的,辛苦什么?教我教,改我改,是谁辛苦啊?”

同时还有一个视频也大火,就是一个男子在家长会上突然情绪崩溃大哭,原因居然是他工作太忙,经常不回复家长群的信息,被老师提醒后,突然就失控了,边哭边说自己加班、开会又盯着孩子,怎么看得过来……

同时去年各大互联网app,集体开始力推类似花呗的贷款业务,各种奇葩土味贷款广告在各个短视频平台刷屏,其中京东金融的一个贷款引发了广泛的批判,内容如下:

视频中,一位农民工打扮的人士因母亲晕机向空姐提出能否打开窗户或更换座位,空姐则向其推销升舱服务,价格千元。该农民工打扮人士因余额不足放弃升舱,而后排一位西装革履的男子随即帮他在“京东金融”申请了15万元的“备用金”,称“如果你以后急用钱,不需要再看别人的脸色了。

虽然看起来内容很奇葩,实际上是针对弱势群体的精准收割,随即引发全网不适,京东随后道歉。但是这个事引发的舆论,大家讨论的并不是京东广告,而是大家发现,现在几乎所有大型APP都在力推贷款功能。

去年12月,民政部部长李纪恒撰文表示:“目前,受多方影响,我国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总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线,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

如果这个趋势不被遏制,未来中国年生育率可能跌破一千万。

就业被资本疯狂压榨,内卷严重。

教育被资本疯狂炒作,内卷严重。

高房价、教育产业化、员工的合法权益被漠视、巨头企业不搞创新,开始集体搞放贷,这些多重因素叠加下,以多子多福著称的中华民族居然开始生育率不足了。

也是去年,那时候互联网上开始流行打工人、躺平、内卷这些词汇,普通年轻人的情绪散发着一种看不见希望的低迷。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看看美国的铁锈带工人、日本的平成废青、香港的乱港废青,其实谁又是天生愿意当废青的?还不是因为资本垄断,普通人已经对生活失去了希望,所以开始自称打工人,自我戏谑,自暴自弃了。

如果是正常情况下,中国以后可能就是下一个美国、日本了?

谁也没想到,今年180度的逆转即将开始。

因为资本忘记了一件事,中国不是资本主义制度,中国是社会主义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⑤2021大变局


两条主线来了:共同富裕+回归制造业立国,以下是政策时间线顺序全面复盘,你会看的非常清楚。

2020年8月4日,国务院印发了《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中国芯片自给率要在2025年达到70%,而2019年我国芯片自给率仅为30%左右。

2020年11月,据中国工信部副部长透露,当前中国制造业比重正处于下降状态,且降幅与其他国家相比明显过快,2016年中国制造业占经济的比重峰值达到32.45%,随后出现趋势性下降,2019年降至27.17%。守护中国渡过疫情的制造业发展,并不乐观!

2020年12月14日,市场监管总局依据《反垄断法》第48条、49条作出处罚决定,对阿里巴巴、某文小说集团、丰巢分别处以50万元人民币罚款的行政处罚。当时法律还没有变化,50万元不多,但是是属于顶格罚款,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奏表态。

2020年12月24日,市场监管总局依据《反垄断法》对阿里巴巴“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强迫商家二选一的行为,展开立案调查。

2021年3月27日,“2021中国实体经济论坛”上,相关领导表示,当下中国应该阻止制造业比重继续下降。

2021年2月1日,电视剧《觉醒年代》在CCTV1播出,随后在互联网爆火,该剧就讲了一件事,中国共产党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成立?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刻讲这个事?值得思考。

2021年4月9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要求坚持职普比例大体相当,什么意思?就是读高中的和读职校的,以后要对半开左右比例。

2021年4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阿里巴巴处以其2019年境内销售额4557.12亿元4%的罚款,计182.28亿元。刷新了中国反垄断行政处罚纪录。

2021年4月13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中央网信办、税务总局召集34家中国互联网公司召开行政指导会,要求充分发挥阿里案的警示作用,各平台限期一个月全面自检自查、逐项彻底整改。严打:强迫实施“二选一”、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掐尖并购”、“烧钱”抢占社区团购市场、实施“大数据杀熟”、漠视假冒伪劣、信息泄露以及实施涉税违法行为等问题。

2021年4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工作论文《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 》,文章表示,重视理工教育,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

2021年4月26日,总局再次对互联网巨头出手,依法对美团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2021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准备在浙江试点共同富裕模式探索。

2021年6月8日,人民日报、新华社发表姊妹文:《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 、《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有高赞评论这样说到:

中国不会辜负人民,也许这就是这两篇文章的含义。

2021年6月10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进行分组审议。规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2021年7月23日,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公安部、自然资源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

八部位直接立下军令状,明确三年之内解决房地产问题。

原话是:通知显示,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监管制度不断健全,监管信息系统基本建立,部门齐抓共管工作格局逐步形成,群众信访投诉量显著下降。

可能有人会说,三年之后又三年,我还要等你多少年?过去也调控了很多次啊,没什么大效果啊。先说说为什么过去调控效果不大,你才能知道今天为什么不一样。

过去是中央出台调控大政策方向,然后各个地方官员来落实,而地方官员的升迁主要是靠政绩、靠GDP指标,虽然中央的政策很重要,但是和官员的升迁并没有挂钩。

而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地方财政转移给了中央,所以土地财政就成为了地方很重要的收入来源,搞GDP、搞政绩,土地财政都是贡献很大的。

所以只要明白了这些,你就懂了,为什么过去中央说住房不炒,地方总是一阵风就没了,因为地方没有动力。

这次的区别就在于中央部位直接出手,开启了问责模式。哪个地方房价持续上涨,就马上约谈地方管事的,如果多次约谈无果,那就要问责。

举例:今年上半年惠州挂牌出让的39宗土地中“地王”频出,个别地块楼面价高达9161元/平方米,这意味着惠州地价已经逼近实际房价,上涨速度过快。

结果马上黄牌警告就来了。

随后,因房价地价增长过快,惠州与银川、徐州、金华、泉州等城市,全部被住建部约谈,武汉现在都被逼的开始搞房票了。

2021年7月24日,两个权威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彻底消灭了教培行业,教育军备竞赛熄火。随后又开始整顿学区房,深圳已经开始准备搞教师交流制度和大学区了,学区房以后没什么大用了。

2021年8月1日,人社部正式印发《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并提出“十四五”目标是,实现新增技能人才4000万人以上。

2021年8月11日,教育部网站发布消息,“双减政策”落地后,拟对各省“双减”工作落实进度每半月通报一次,力度之高,史无前例。我预测房地产行业也可能即将如此,展开高频率问责,违规马上就约谈。

趋势已经很明显了:

趋势一:全面打击让老百姓生不起、养不起、住不起的产业,禁止相关产业资本化,靠房子收租躺赢的时代即将成为过去式。

趋势二:全面重视制造业,整顿、规范金融与互联网行业。以后人才培养将往制造业倾斜,绝大多数人将读职校、成为掌握一门或多门技术的人才。


⑥解读总结


大家不要觉得读技校就很差,其实这就和校外培训是一个原理。

如果一件事所有人都一样,大众也就接受了。

在校外培训被国家出手消灭之前,多少家长是一边反对补课,一边又拼命给自己孩子补课的?这就是一个军备竞赛,但是义务教育的课程,其实对就业没什么太大的帮助,就是一个选拔的方式。

如果这样持续军备竞赛下去,迟早是孩子被学习压力压垮,同时教育彻底产业化、资本化,谁有钱请的起更牛的老师,谁就更容易上名校。而国家直接灭了教培的目的就是让选拔重新回归选拔意义。

如果要个人主动停止军备竞赛,这是不可能的。

但是只要国家层面出手,画一道线,禁止再卷了,那么内卷就会停止。最终大家也就会接受不补习、不开挂,就正常发挥即可,这是孩子也轻松,家长也省钱。

技校也一样,大家都不愿意读技校的时候,谁主动读技校就感觉自己吃亏了。但是如果国家直接中考分流1:1了,百分之50的人口全部去自动去读了技校,就没人再会鄙视技校了。

全国发钱,就等于全国没发钱。

全国都禁止补习,就等于全国人都补习了。

如果全国都瞧不起技校,等大家都是技校毕业以后,就没人瞧不起了。

而且很多传统对技工的刻板印象,其实早就过时了,搞无人机是技工、修港珠澳大桥的也是技工、做电脑程序编程的还是技工。一说技工马上就脑补和工地搬砖挂钩,实在是一个过时的想法。

芯片是谁造的?不就是技工(技术工人)造的吗?专家的本质其实就是技术人员,说是技工也没毛病。

现在每年有接近一千万的大学生毕业,但是根据中国青年网的调查80%以上的大学生,都认为自己毕业就失业,或者对于自己的就业前景感到不明。

这就得说说大学的意义了,传统大学是用来培养社会顶尖人才的,但是在大学扩招以后,进入大学的人太多了,导致大学学历严重通货膨胀。而大量的大学生本身,都没有掌握什么实际技能,只是有一个大学学历。

而根据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联合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指出,预计到2025年,全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缺口将接近3000万人。

一边近千万的就业人口感觉找工作难,一边是制造业缺口3000万人,甚至更多,这充分说明我们的教育匹配需要改革。也再次说明了制造业的重要性,可以提供海量的就业岗位。

国家现在在做的事情,其实就是让这些原本应该去学技术的人,回去学技术,同时现在很多学院也正在合并成为职业技术大学,是一种全新的模式,既是职业教育,但是也和本科同级。

而传统的大学本身会逐渐回归其原本的市场份额比例,成为真正天赋异禀的聚集地,培育国家精英,而不是负责大众就业前途这块了。

只要读了技校、学的一门技术,就业就不是问题。大家也不用太担心以后职业技术毕业没有社会地位,中国是政府主导的社会,国家说你有份,你就有份,国家说你没戏,你就没戏。

过去大家觉得大学比技校强,也是因为过去几十年中国大学生太少,社会管理各方面都缺大学生,国家把资源都给了大学生。以后国家把资源转移给技校,职校应届生的地位自然就有了,不要低估了国家的动员能力。

就好像曾经的学区房和教培上市公司,不都是香饽饽?结果国家说锤爆,就马上锤爆。反过来也一样,我们只要明确了国家发展制造业的决心,你就不用担心这个赛道以后不是趋势。

同时最近官方媒体持续给游戏产业上紧箍咒,先是8月3日新华社旗下的经济参考报批判游戏,骂完以后又撤稿了,但是影响巨大。

港股开盘后,游戏股全线暴跌,腾讯控股一度暴跌超10%,网易盘中最大跌幅近15%、中手游跌幅超20%,心动公司大跌17%……

截至收盘,X讯跌幅仍超6%、网易收跌7.8%,心动公司跌超8%、中手游大跌13%,另外A股的三七互娱、中青宝、完美世界跌幅均超5%……粗略估算,当日网游上市公司整体市值合计蒸发接近3000亿元。

然后没完,8月11日知乎热搜问题是《中国之声》继续对游戏产业的批判报道。

其实很多分析都错了,这不是要搞游戏产业的意思,个人分析是给中国互联网巨头们敲警钟,中国互联网巨头的营收大块都是游戏,给游戏敲警钟,就是给互联网巨头警告。

其实就是一个信号,虚拟产业不再受宠。

以后没有技术含量的虚拟产业,将不再受到热捧,而以下领域,将成为重点发展领域:

5G、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新能源、航天发动机、芯片、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这些前沿领域。

都需要大量的技工人才,这就是为什么国家要大力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原因。

高端科技、高精尖制造业、领先实体将成为国家发展的重点。

越长远的产业,在未来越受支持,越赚绝户钱的产业,大家越要小心了,类似于教培上市公司那种一天之内被锤爆到消失的惨痛案例,已经表明了国家的决心。

挣快钱的时代,真的要结束了~

文章来源 公众号 每日怡见

user avatar   yuan-hao-6-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双循环思路。

当前的经济局面是什么?

1 复杂的经济难题

4月有一组数据比较准确地展示了当下复杂难解的经济形势——PPI指标是6.8,CPI指标是0.9

这组指标是啥意思?

PPI是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

注意!它不仅仅是消费类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还包括初级原料产品的出厂价格指数。所以,这个指标一般被看作是制造业产品成本变化的一个指标

我们可以把PPI指标为6.8简单地理解为工业产品成本增长了6.8%。

CPI是我们的物价指数。

这个指标简单地说就是我们老百姓购买的消费产品物价上涨指标

CPI指标为0.9的意思就是我们老百姓购买的消费产品物价上涨了0.9%。

这一组指标联系起来看就是一个不大好的经济现象——

企业生产成本上涨了6.8%,但是最终消费品价格竟然只上涨了0.9%!换句话说,我们企业在成本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居然不敢提高产品价格!

这是偶然的现象吗?

不是。

事实上,从去年10月份开始,我们的CPI指数就一直在0.4以下徘徊

在今年一季度国际大宗产品价格暴涨,制造业成本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我们4月的CPI指数才从3月的0.4“大幅度”增加到0.9而已!

正常情况下,原材料价格上涨,制造业也会想尽办法将上涨的成本转嫁给下游的最终消费者,所以PPI上涨一般都能带动CPI同步上涨。

而我们的企业却如同雷锋一样承担了几乎全部成本上涨的压力,硬是不敢提高产品价格!

以上情况说明了什么?

说明终端消费异常低迷!



消费低迷的现状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数据得到佐证。

今年五一,我国出行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3.2%,但是最终消费却只有2019年的77%左右

出行人次更高,但是消费金额却更低,大家外出旅游都捂紧了钱包。

那么,为啥从去年十月以来,我们消费就一直处于低迷的状态呢?

因为杠杆率太高!

杠杆率就是负债率,2020年底我国宏观杠杆率(负债率)高达273%,其中居民负债率也超过60%——

负债率越来越高就是导致消费低迷的根本原因!

负债率太高是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顽疾,原因其实也好理解。站在宏观层面,最近20年中国基建狂飙猛进,中国短短20年时间的基建规模就超过了西方国家300年的成就。

如此巨大的成绩自然也要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就是很高的负债率——对!你没看错,我国基建大部分是靠负债建设起来的。




2015年,我国宏观杠杆率就接近250%,所以从2015年起,我们开始搞供给侧改革,首先就是去杠杆。

2018年,我国宏观杠杆率降了一点,大致是240%,但是这一年偏偏遇到美国向我国发起贸易战!外部冲击之下,只能暂停去杠杆。

2019年,我国杠杆率又恢复到了250%左右。

2020年,因为突发的新冠疫情冲击,央行被迫实施了一波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结果到了2020年年底,我国宏观杠杆率一下子飙升到了273%

站在老百姓的层面,负债率高达60%主要是房地产影响

2000年,我国人均居住面积只有9平米,到了2018年,我国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6平米(城市30平米,农村45平米)。同时,居民自有房率也达到了96.5%。

这两个数据甚至比大多数发达国家还高,付出的代价就是居民负债率比较高。

2019年我国居民负债率56.5%,去年央行放水之后,房地产又火了一轮,让居民负债率直接超过60%

本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大家还担心会造成输入型通胀,结果通胀意外地没来,来的是更让人担忧的通缩!

从经济内循环的角度来看,目前我们的供给端与需求端是都存在隐忧的。

供给端是成本大幅度增加,产品价格还不敢涨,所以企业是叫苦连天。

需求端是负债率太高,导致消费低迷,消费低迷就无法支撑供给端发展,就无法构建国内经济大循环。

怎么办?

怎么解决当下复杂难解的经济难题?


2 供给侧为企业降本

直接开始去杠杆降负债?

这肯定不行。

当前经济恢复并不牢固,老百姓连消费都很低迷,如果强行去杠杆降负债是无法承受的。

所以,当前只能从两个方面着手。

对于供给端——

尽量降低国际大宗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为企业降成本。

对于消费端——

其一,千方百计保证老百姓就业;

其二,要稳定居民负债率,决不能让居民负债率继续快速增长;

其三,要想办法降低居民刚性开支。

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首先是供给端。

为了化解国际大宗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管理层花了很大力气来打压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目前来看,对煤炭、铁矿石价格的平抑手段效果显著,但是对石油、铜等效果不大理想,当然这里面也是有客观原因的。

煤炭我国储量丰富,管理层有足够的产量去平抑煤炭价格。

铁矿石的全球主要买家就是中国,虽然暂时还无法摆脱对澳大利亚铁矿石的依赖,但是作为全球主要买家,我们也有丰富的手段去打压铁矿石价格。

从今年一季度开始,我们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去打压铁矿石价格,包括——

一、提高粗钢出口税率,同时将粗钢进口关税降为0。仅此一项每年我国就要减少5000万吨以上的低附加值钢铁产能;

二、加大对国内废钢铁回收与利用。2020年我国废钢铁产能有2亿多吨,这一块做好了将降低20%铁矿石需求;

三、促进国内钢铁产能整合,提高我国钢铁生产效率。



以上措施多管齐下,直接将铁矿石价格打掉30%,铁矿石价格指数从1358的高位大幅度调整到1058的年初低位,好吧,土澳又要哭了。

铁矿石价格下来了,钢材价格也会降下来。

但是石油与铜的价格就比较难控制。

这类资源不但国内产量少,对外依赖比较高,而且国际上买家众多,中国采购占比并不大,所以即使管理层想尽办法,也无法控制跟随美联储印钞而起舞的石油与铜的价格。

总体来说,管理层虽然花了很大力气去控制国际大宗产品上涨对我国制造业成本的影响,但是除了部分产品(煤炭、铁矿石、钢材)有明显效果,对大部分的原材料效果并不明显,说白一点,中国对国际大宗产品定价的干预能力还很有限。

按:中国对国际大宗产品干预能力较差主要原因还是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结算占比太低,目前还不到3%,与我国国际贸易金额全球占比15%严重不匹配。

要提高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结算占比,就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就要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还任重道远。


3 保障老百姓就业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消费端。

消费端的重中之重就是保就业。

这一两年保就业是管理层的首要目标,原因很简单,在宏观负债率、居民负债率都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就业率不抓上去,整个社会与经济都要出大问题。



今年保就业的力度更大。

保就业具体而言就是保中小企业,毕竟我们中小企业解决了80%的就业。

对于保中小企业,管理层主要采取了三方面措施。

一个是在财政很紧张的情况下,依然对小微企业实施力度更大的减税降费。

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

一个是坚决反垄断,打击资本的无序扩张。

我们有些资本巨头吃相很难看,企业做大了就希望利用平台优势与资本优势坐地收租,对中小企业刮骨吸髓搞赢家通吃,这是绝对要重拳打击的。

最后一点就是捏着鼻子还得保出口。

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大增18.5%,其中出口贡献极大。一季度我们出口增长38.7%,而进口只增长了19.3%,贸易顺差高达7592亿,同比增长690%

说实话,在美联储拼命印钞,美元指数一路走低的大背景下,贸易顺差太大并不是好事——

相当于我们拿实实在在的商品去交换了越来越贬值的美元,顺差越大,我们就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美元不负责任印钞的转嫁成本

所以,从五月开始,连续就有两位央行系统官员放风说人民币将长期升值。这个消息直接刺激了资本市场放量大涨,然后央行又站出来表态——

警告投资者不要去赌人民币升值,久赌必输。不但有表态,央行还有行动,6月15日,央行将外汇存款保证金从5%提高到7%。



(来源:新京报)

那么问题来了,央行为啥这么做?

有句话说得好,小孩子才做选择题,成年人的选择是我都要!

放在宏观管理的领域,管理层任何一个政策都是“既要……还要……”,这句话用来解释央行这一系列的行为就是——

既要推动人民币长期升值,缩小贸易顺差,也要控制人民币升值节奏,防止对出口造成巨大的冲击。

出口不仅就是GDP,出口还是就业。

为了保就业,我们央行不得不刻意延缓人民币升值的速度。


4 稳定居民负债率

其次,要稳定居民负债率,决不能让居民负债率继续快速增长。

对居民负债率影响最大的就是房地产。

毕竟,老百姓买房子大都需要贷款,开发商每出售一套商品房就意味着某个居民增加了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的负债。

当然,对于老百姓正常的买房需求(比如刚需、改善型需求)还是要保证的,管理层真正要打压的是投资性购买行为,正是投资性购房才会导致居民负债率快速上升

去年央行为了对冲疫情影响实施了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个政策带来的后遗症就是年底一线城市与省会中心城市的房价又有了快速上涨的势头。

要打击投资性购房就要抑制房价快速上涨,要抑制房价快速上涨光靠行政手段干预不是长远之计,最为重要的还是要控制土地价格。

今年国家尝试用集中供地的方式来抑制土地价格,但是效果却并不理想,进行集中供地的试点城市土地溢价都创出新高。

既然集中供地效果不好,管理层终于从工具箱里拿出了一件威力无比的武器——卖地收入划归税务部门征收!


5 卖地收入划归税务

下面讲一讲土地出让金由税务部门征收的影响。



过去卖地收入是由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征收,属于地方政府的小金库,现在卖地收入划归税务部门征收,虽然目前还是由地方政府支配,但是征收部门变了意义就大为不同了。

因为税务已经完成了国税与地税的整合,由中央直辖!

打个比方,比如以前你是企业某个部门的领导,部门有一块收入自收自支。

现在这块收入划归企业财务部门征收,虽然怎么支配还是由部门决定,但是意义绝对不一样,因为财务部门是由总经理直接管理的!

如果是部门小金库,那么就可以直接提出来给部门人员发福利,现在这块资金放到财务部门,部门虽然理论上也可以提出来发福利,但财务部门一定会将这个情况向总经理汇报,总经理某一天过问一下部门领导发福利的理由,部门领导怎么交代?

所以,同样一笔钱放在不同部门,意义是大不一样的。

对应到本次卖地收入划归税务部门管理也是如此。

首先,地方政府拿卖地收入直接给基层公务员、事业编以及合同工(临时工)发补贴会越来越难,所以未来卖地收入高的地方公务员与事业编的收入与福利可能要下滑一大截。

其次,过去地方官员为了政绩大搞各种开发区屡禁不止,原因就是地方卖地收入这块小金库财源,未来这种乱建设乱开发的现象将得到很大的抑制。

这两块支出得到遏制意味着卖地收入不再投入到一些效率比较低的领域,而是投入到保民生、保经济等效率更高的领域。

说白一点,这就是中央政府要求地方政府一起来共克时艰。

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卖地收入划归税务部门征收有利于从源头上控制房价。

为什么?

过去卖地收入直接归地方政府管理,所以地方政府总有推高地价的动力,土地价格炒高了,直接导致房价水涨船高。

对于中央政府而言,过去比较被动的是,只有当一个地区出现房价大幅度上涨之后才能出手干预,但是干预的时候,已经有大批土地卖出去了,而且是高价,最后只能采取行政手段强行控制房价。

但是对于已经买地的开发商,地方政府是不能让它们亏损的,所以往往在风头一过,行政干预放松,房价就出现报复性上涨。

现在卖地收入划归税务部门征收,意味着一个地区土地市场出现过热现象时,中央政府就能及时出手干预

如果地方卖地溢价太高,不排除中央直接让税务部门转移支付给中央政府,这样不仅中央政府能从源头上控制地价,地方政府也大大减少了炒高地价的动力。

现在的媒体对卖地收入划归税务的政策解读还是过于片面,大都停留在房地产的层面去认识。

你只有了解当前复杂难解的经济形势,你才能全面理解这个政策的全面含义。

共克时艰!

我觉得这才是卖地收入划归税务政策的根本含义。


6 降低居民刚性开支

最后,要想办法降低居民刚性开支。

老百姓的刚性开支主要就是住房、教育与医疗

降低老百姓在这些领域的刚性开支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认为是增加老百姓的福利,让老百姓生活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将收入去降负债或者消费。

在欧美国家,要提高老百姓的福利只能靠政府扩大财政支出来解决。

中国有十四亿人口,仅靠财政扩张是不行的,但是我们管理层却有很多的解题思路。

住房——房住不炒以及大力发展租赁房与廉租房市场。

房住不炒是抑制房价过快增长;

发展租赁房与廉租房市场是用更低成本解决底层人群的住房问题

这里必须强调一下,大家不要对房住不炒这个政策有任何幻想,任何时候打击投机性购房都将是我国一项长期政策。

原因很简单,看看我们现在的宏观负债率,看看居民负债率,一旦放松对投资性买房的打压,居民杠杆率马上就会飙升,那将绝对是一场灾难。

教育——是双重手段。

一个是民办教育公立化。

民办幼儿园公立化是最近全国性的趋势,但是民办教育公立化只是在重庆率先开始试点。

为什么民办教育公立化没有迅速向全国推广呢?

因为地方财政没钱。

那么地方财政什么时候有钱来干这件事呢?

就是卖地收入划归税务系统之后,这块收入将投向更有效率的保民生的领域,民办教育公立化就是这样的领域。

另一个就是打击校外培训违规行为。


(来源:央广网)

可以这样讲,现在对校外培训机构违规行为的打击远比这则新闻更大。校外培训市场萎缩,对于一般老百姓也能省下一大块开支。

医疗——扩大医保对更多病种更多药物的覆盖。

最近几年医保扩容力度很大,不但逐渐覆盖了更多病种,还覆盖了越来越多的药物。

而且,医保使用范围也在放开,过去医保只能自己用,现在医保个人账户还可以给父母、配偶、子女使用。

为了让医保扩容,国家也是花了很大力气。

一方面,国家财政给医保的补贴每年都在提高;另一方面,国家采用集中招标的模式将纳入医保药品价格杀得极低。

(来源:第一财经)

通过集采让药品大幅度降价这是将整个医药行业利益链的水分挤干。


7 共克时艰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

当前国内的经济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过去数十年的大规模基建建设叠加疫情的冲击让我国宏观负债率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数字,因为负债率太高导致消费低迷,让我们的经济有陷入通缩的危险。

为了解决复杂难解的经济难题,管理层下了最大的决心来构建国内经济内循环。

这个决心用一个词语来描述就是“共克时艰”——具体而言就是国家以雷霆般的措施迫使各个层面利益集团向民生领域让利——

包括垄断资本、互联网巨头、地方政府(小金库)、教育产业链、医药产业链、金融系统(去年我们国有银行向实体经济整体让利2万亿以上)等等。

能做到这一点,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则是在经历中美贸易战以及新冠疫情之后,中央政府威信空前高涨,得到十四亿国民全力支持,整个国家凝聚力非常强。

所以,我们中央政府政令畅通,全国如臂使指,这在其它国家是不可想象的。


环视全球其它国家,与中国相比妥妥就是一副学渣的表现。

号称皿煮的灯塔、自由的象征的美国社会割裂政治混乱,现在勉强只能靠抹黑甩锅中国来凝聚共识;

号称发展中国家民主典范的印度经济沉沦疫情失控,整个国家变成人间炼狱,中央政府所有的社会改革一事无成,执政阶层只能靠宗教来维系国家不至于分裂;

至于老牌发达国家欧洲各国经济衰退社会动荡,三天两头就爆发此起彼伏的街头运动,现在只能苟延残喘,在中美大博弈的夹缝之中寻求平衡。

所以,我们即使经济层面遇到一些困难也不会是无解的难题,毕竟与学渣相比,学霸拥有更多的解题思路与手段。

这里多啰嗦几句。

现在我们的经济确实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至少还是经济复苏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看看全球其它国家,它们都还在疫情的泥潭里打滚!即使是接种疫苗最快的美国,现在每天还是确诊好几万,死亡好几百!

与全球其它国家相比——

第一、我们基本扑灭了疫情;

第二、我们经济状况怎么也比它们好得多

不要遇到一点困难就灰心丧气,不是嚷内卷就是喊躺平,这种态度实在是太消极了一点。

国家都在想尽办法与大家共克时艰,为啥我们个人要放弃努力呢?

保持定力与耐心,我们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这里是@花猫哥哥,更多深度内容,请关注公众号:猫哥的视界、猫哥的世界;哔哩哔哩:花猫哥哥713

相关阅读:

原创 | 解放战争中最精彩的心理战

原创 | 美国图穷匕首见:中美火花四溅的相撞


user avatar   a-la-ding-68-6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又不是没有发生过,上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世界主流经济体隔绝二十年,中国大陆人民缺衣少食,十亿人民皆挨饿,跟今天的伊朗朝鲜一样,地球上其他国家该发展的发展,该富裕的富裕,未必人家还要原地等你啊!


user avatar   peng-qiu-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高房价在,内循环基本上就是个幻想。

国内房价不跌,或者人们的收入不能大幅度上涨,扩大内需搞内循环根本实现不了。

大家看今年第一季度的社消总额才只有10.52万亿,和2019年的社消总额的9.779万亿相比,只增加了7.6%,想想这是什么概念?两年叠加起来的增长率才这么低,远低于GDP的增速。

在疫情之前,社消的平均增速是8%,而现在是两年叠加起来都没到8%,这说明网上说的那种报复性消费根本没有来。和社消形成了鲜明对比的,那就是房地产的增速了,简直就像是坐火箭一样,嗖嗖嗖的增加。

现在大家工资就那么点,房价那么高,大家要么在背着房贷的路上,要么在攒房贷的路上,除了那些有钱人,普通人有几个敢消费的。


user avatar   ha-ha-ha-ha-36-70-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可能实现的事情讨论如果没有意义


user avatar   chen-feng-yi-jiu-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道理来说,早减晚增本身是没啥毛病的,毕竟只是个选项,丰俭由人。

大家怕的是某些人通过这些选项,再加点私货。而且这个说法和推迟退休一起出来,由不得大家多想。

按照目前的舆论情况,如果你敢允许早退减拿,估计只要不在体制内的人就统统早退了,反正也没啥规定领了社保就不能接着打工,对吧?甚至还可以把原来交给社保的那块放自己口袋。

所以,让你早退减拿是不可能的,忽悠大家晚退多拿的可能性比较大。




     

相关话题

  在你看来,到 2035 年中国可能发生哪些变化? 
  中国现在有没有超过汉唐盛世? 
  如何评价「台湾为争取美关税豁免 对大陆钢铁制品展开双反调查」? 
  儒家思想比法家思想更适合现今中国吗? 
  为什么要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 
  如果 百度,阿里,腾讯 突然消失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外国人加入中国国籍后,身份证一栏该填什么民族? 
  上海和纽约有多少差距? 
  中国大陆中产家庭3320万户意味着什么? 
  如何看待日本品牌POLA公然挂牌禁止中国人入内? 






© 2024-05-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