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古希腊有屠城记录吗? 第1页

  

user avatar   hong-yi-du-ji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他答主提供的文献记录已经很充分了。在文献记录之外,我想再补充一些考古实物证据。

公元前348年,腓力二世围攻欧伦托斯(Olynthus),并在陷城之后进行屠城。此后,欧伦托斯城没有再被重建,该城的遗迹因此得以长久保存,城中大量出土的标有腓力军队标识的武器也印证着屠城事件的真实性。

欧伦托斯城遗址位于现塞萨洛尼基市的南方,古代城市规划的形制都被基本保留。这个废墟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让我们现代人也可以步行于古希腊城市的住宅街道之间,想象当时古希腊人的社会生活样貌。

它还为现代人了解公元前5世纪末至4世纪初的古希腊北方建筑提供了最好的实例。

总之,欧伦托斯城遗址可以说是古希腊版的“庞贝古城”,只不过它的长久保存来自于屠城而非天灾。


user avatar   gao-wu-fan-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还挺多的

比如波俄提亚(Boeotia)同盟屠阴谋推翻忒拜(Thebes)民主统治的奥科美努斯(Orchomenus);

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雅典屠米洛斯(Melos),斯巴达屠普拉提亚(Plataea);

以及最出名的亚历山大屠忒拜。

古希腊有一个词指这种对战败者的“处罚”,ἀνδραποδισμοῦ,这个词的本意是“奴役,卖为奴隶”,实际操作是杀死战败城邦的成年男性,妇女和儿童卖作奴隶,并且拆毁城市。比如亚历山大屠忒拜就杀死了六千忒拜人(实际上亚历山大似乎没有把忒拜的成年男性屠杀殆尽),把三万人卖为奴隶,把除去诗人品达的居所和神庙以外的忒拜城部分夷为平地。


user avatar   mei-you-ren-24-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极殊兵W 大佬的回答做一点补充~

屠城在古希腊是比较常见的,其形式如大佬所述,是处决成年男性/将妇女儿童卖为奴隶。不过因事件性质重大,至少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时,屠城是需要事前进行一定形式的评判的。不过随着战事的发展,这样的准则执行起来也越来越随意,最终甚至出现完全失效的情况。

例如发生于公元前427年的斯巴达屠灭普拉提亚。由于希波战争中著名的普拉提亚战役就发生于该区域,故而伯罗奔尼撒方面对于攻城一事非常慎重。他们先是准许普拉提亚人向雅典交涉投降事宜,后来在普拉提亚选择抵抗后,则向当地的神祇和英雄们设祭,称普拉提亚追随雅典,破坏希腊城邦的自由,有违各城邦在希波战争后的盟约(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P178。下略),随后才开始攻城。

普拉提亚人的抵抗持续了两年才因断粮而投降,条件是必须组织一场审判以裁定普拉提亚的命运。普拉提亚人、底比斯人和斯巴达人均参与申辩,而审判的结果是:斯巴达人认为普拉提亚人的行为违反了希波战争时期希腊城邦之间的盟约,之后又拒绝了斯巴达人强迫中立的条件,故而其立场为非正义,而城邦的命运则取决于是否对正义的一方——斯巴达及其盟友——作出了贡献。普拉提亚人自然没有作出,据此,残余的普拉提亚守军被一一处决,妇女卖为奴隶,城市被削平。显而易见,这样的处置方式已然缺乏公正性,但从中仍体现出一种希望在希腊人共同体的范畴内、依据既定的道德准则和协约,来解决城邦之间矛盾的取向。

其后较具代表性的,则是“密提林辩论”(The Mytilenian Debate)和“米洛斯对话”(The Melian Dialogue)两次事件。首先是同样发生于前427年的密提林事件。作为雅典的盟国之一,该城为了扩张势力而选择反抗雅典。战败投降后,雅典公民大会下达了极为残酷的屠城令:不仅是成年男子,就连密提林的妇女儿童都要被杀,因为雅典人认为密提林在雅典的同盟体系内受到优待,此时选择同斯巴达串通反抗,是严重的背信弃义。然而他们随即产生了犹豫,毕竟全城屠灭,在希腊人那里是“史无前例的”(230),此时留在雅典的密提林代表团抓住机会,提议重新审议。与普拉提亚的情况不同,这次会议上发言的只有雅典人,而反对屠城的戴奥多图斯(Diodotus)虽然站在密提林人一边,但却直截了当的宣称:“如果我们是有理智的话,我们要考虑的不是密提林人是不是有罪的问题,而是我们的决议对于我们自己是不是正确的问题。”(239)雅典最终推翻了之前的判决,密提林得以保全。

而米洛斯(前416年)则没有这么幸运。作为基克拉底群岛上的一个海岛城邦,他们与斯巴达人有血缘关系,故而从一开始就选择中立,不参与雅典的同盟,这在几乎已成雅典势力范围的基克拉底群岛是非常危险的。而雅典也派出了远征军,要求其投降。同普拉提亚、密提林的情况不同,由于米洛斯不允许雅典使节在公民大会上演讲,故而关于米洛斯未来的辩论,是在雅典使节和米洛斯的少数上层之间进行的,这让讨论除去了“仁义道德”的面纱,变得赤裸粗暴。米洛斯人反复强调他们的中立、他们七百年来的自由传统,而雅典人则毫不顾忌的大谈利害关系,“正义的标准是以同等的强迫力量为基础的……强者能够做他们有权力做的一切,弱者只能接受他们必须接受的一切”(466)。谈判理所当然的破裂,雅典在获胜后屠杀米洛斯的成年男子,将妇女儿童变卖为奴。此时伯罗奔尼撒战争已经推进至中后期,雅典未经公民大会议决便直接选择了屠城,可见战争已经开始破坏之前约束希腊世界城邦间关系的那些准则了。

最终,密卡利苏斯屠杀体现了古希腊战争规范的彻底崩溃。前414年,一群色雷斯雇佣兵计划参加雅典远征西西里的部队,但抵达后却发现雅典舰队已经开拔。雅典人也不愿支付他们的薪水,于是便以船只将他们遣返。密卡利苏斯城位于他们返航中途,于是这群色雷斯雇佣兵发动突袭,攻陷城池,随后对城市发动了不分男女、不分老幼的大屠杀。待其他城邦的援兵赶到,密卡利苏斯已然彻底被毁。这次屠城同此前所有案例都不一样,事前没有开战步骤,事后没有遵照战争传统。尽管修昔底德在他的记载中试图把这一切归咎于色雷斯人的狂暴,但此事件毕竟是雅典军队对敌国采取的军事行动,当雅典人为了应付战事而大量动员异族雇佣兵时,发生这样的悲剧大概是必然的。

若将这四次或既遂、或未遂的屠城放到一起做一对比,则结果如下:

普拉提亚,前427:战前交涉、战后公开审议、有参战双方参加。符合屠城惯例。

密提林,前427:战前交涉、战后公开审议、仅获胜方参加。初始决定不符合屠城惯例,后被推翻。

米洛斯,前416:战前交涉、无战后公开审议。符合屠城惯例。

密卡利苏斯,前414:无战前交涉、无战后公开审议。不符合屠城惯例。

从中可以直观的看出,随着战事的发展,古希腊城邦之间的战争准则、战争道德也遭到了破坏。而屠城作为战争中最为残酷的军事行动,其形式、规模的演进,也是战争残酷性愈发激烈的一个绝好缩影,这也是修昔底德在他的著作中反复强调的一个主题。


user avatar   cdxe-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他大佬已经举了很多希腊本土的例子,这里补充一点西部希腊地区的屠城事件(希腊人和迦太基人的恩怨)。

公元前410年,西西里岛上与叙拉古(Syracuse,西西里有名的希腊强邦)结盟的希腊城邦塞利努斯(Selinus)再次入侵厄力密亚人的城邦塞格斯塔(Segesta)。之前塞利努斯对厄力密亚人的入侵招致了雅典的西西里远征,这一次将招致迦太基的干涉。

次年,迦太基指挥官汉尼拔(Hannibal,“巴力神赐予的荣耀”,200年后的那个著名的汉尼拔的远祖)带领10万名士兵和先进的攻城器械前往西西里,用了九天时间就突破了塞利努斯的防御。之后迦太基军队对塞利努斯展开了屠城。公元前1世纪的史家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记载:

那些逃进市集的塞利努斯人都战死在那里。野蛮人(迦太基人)分散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他们从塞利努斯人的房里抢劫财物。连同住在屋内的人,一些房屋被他们烧毁了。他们将其他人驱赶到街上,在那里,他们不分性别和年龄都被杀死——儿童、婴儿、妇女、老人。他们没有表现出任何同情心,他们按照传统的方法肢解了这些人的尸体,一些人将成串的手系在身上走来走去,其他人则用标枪和长矛挑着头颅……

汉尼拔继而进攻西西里岛北部的希腊城邦希梅拉(Himera),71年前他的祖父哈米尔卡在进攻这座城邦时战败身亡,但他成功攻克了这里。为了复仇,他在祖父被杀害的地方处决了3000名俘虏,希梅拉也被洗劫毁灭。

之后汉尼拔携带战利品衣锦还乡,但事情还没结束。一个叙拉古的流亡者赫摩克拉底(Hermocrates,曾作为将军对抗雅典的远征军,由于政敌戴奥克勒斯的煽动被驱逐)回到了西西里,他聚集势力,很多塞利努斯人、希梅拉人都加入了他,他们对迦太基城邦莫特亚(Motya)发动袭击。赫摩克拉底通过一系列宣传手段尝试笼络叙拉古的人心,但叙拉古民众仍拒绝召回他,失望的赫摩克拉底试图发动政变,结果失败被杀。

赫摩克拉底造成的动荡引起了迦太基人的警觉,于是在公元前406年,迦太基军队再次进发,攻克并毁灭了西西里南部的富裕城邦阿克拉加斯(Acragas,现在的阿格里真托,这里的希腊神庙非常著名)。叙拉古则由于援助阿克拉加斯失败陷入了阴影中,这时曾做过赫摩克拉底部下的年轻人狄奥尼修斯(Dionysius,这时只有25岁,后来被称为狄奥尼修斯一世)在公元前405年发迹,通过一系列手段和运作被叙拉古授予全权将领(General Plenipotentiary)的职位,逐渐成为事实上的僭主。迦太基军队攻克阿克拉加斯后继续挺进,包围了阿克拉加斯的殖民城邦盖拉(Gela),狄奥尼修斯率军援助盖拉,被迦太基人击败,盖拉陷入了和母邦一样的命运。但在之后对卡玛里纳(Camarina)的进攻中,迦太基军队中发生了瘟疫,都无力再战的两方因此议和,划分在西西里的势力范围,签订了一份对叙拉古来说比较屈辱的条约。

这次战争摧残了西西里岛上的许多希腊城邦,但其他城邦的削弱却意味着叙拉古的力量相对加强,至少叙拉古可以吸收许多难民来补充人口。此外,强人狄奥尼修斯由此确立了自己在叙拉古的统治,他的野心为下一次战争埋下了伏笔。

公元前398年,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后,狄奥尼修斯发动了迦太基人的复仇之战,公元前409年到公元前405年的战争加剧了希腊人对迦太基人的仇恨,战争一开始就有很多迦太基人被希腊人抢劫杀害。次年,狄奥尼修斯率军攻克了迦太基城邦莫特亚,像之前迦太基军队对塞利努斯、希梅拉、阿克拉加斯和盖拉所做的那样开展了屠杀,并把大量莫特亚人卖为奴隶。但是由于经费不足,狄奥尼修斯不能扩展胜果。公元前395年,迦太基指挥官希米尔科(Himilco,可能是汉尼拔的表弟)率军包围了叙拉古的大港,叙拉古差点面临亡国之危。此时瘟疫又光顾了迦太基军队,斯巴达也派来了援军帮助叙拉古,狄奥尼修斯趁机击溃了迦太基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僵持后,双方再次讲和。狄奥尼修斯没有选择乘胜追击一举将迦太基人赶出西西里,这也引来了叙拉古人的猜忌,说他收了迦太基人300塔兰特的贿赂,因此才愿意和迦太基讲和。

题外话:之后狄奥尼修斯一世又和迦太基发生过两次战争,但都没有将迦太基人赶出西西里,有观点认为狄奥尼修斯一世是有意维持一个外部敌人威胁叙拉古,以确保自己的统治地位。




  

相关话题

  古希腊人会如何评价现在的希腊? 
  为什么现在很多国人还以为西方把荷马史诗当历史? 
  亚美尼亚和希腊是什么关系? 
  几千年前先人的中文字今人仍可读懂,只有中文才有这样的性质吗?请问古希腊的文字今人读懂吗? 
  为什么亚历山大选择东征而不是西征? 
  研究古希腊史如何入门? 
  《荷马史诗》的记载算不算历史,能不能经得起论证? 
  是否有人因为某些学者对考古历史界对中西方的双标,引起愤怒转而质疑古代西方的历史及考古? 
  为什么说中世纪的罗马帝国是希腊化的? 
  如何证明何新是个真实存在过的人,《希腊伪史考》不是伪作? 

前一个讨论
谁谋杀了基洛夫?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安提柯一世?





© 2024-06-2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