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实在看不下去《国富论》怎么办? 第1页

  

user avatar   lan-qiao-huan-xi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是谁推荐你读《国富论》的?叫他出来,我保证不打他的脸!

国富论虽然是“现代经济学之父” 亚当.斯密的经典经济学著作,但是出版于1776年,1776年啊!

一方面,里面的很多观点并不适用于现代,也可以说有的理论具有历史局限性;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经济学基础的人上来就看这种书比较枯燥。

经济学能指导人们更好地生活,很多非专业人士也比较感兴趣,尤其是要炒股的同学们,但是要循序渐进!

1、如果非专业人士想系统学习经济学,我推荐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N.格里高利·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这本书通俗易懂,基本上是我见过的最通俗易懂的经济学入门书籍。(我不否认国富论在经济学领域的地位,除非是研究经济思想史,否则更推荐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这本书分为上下两册: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一般认为宏观经济学要难于微观经济学。


该书1998年在美国出版时创造了两项吉尼斯世界记录:一是这本书还没有完稿时,出版商就出价250万美元买下版权,从而创下经济学著作卖价的吉尼斯世界记录;二是这本书一出版便很快风行美国,当年销售量就达到了20万册。其畅销速度和畅销数量又创下吉尼斯世界记录。


2、如果只是对经济学感兴趣,不想系统学,我倒是推荐一本很有趣的书,叫《魔鬼经济学》。

《魔鬼经济学》是2006年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美)史蒂芬·列维特、史蒂芬·都伯纳。
在本书中,列维特和史蒂芬·都伯纳取材日常生活,以经济学的方式来探索日常事物背后的世界:念书给婴儿听会不会使他日后成为一个好学生?游泳池比枪支还危险?贩毒集团的结构其实和麦当劳的组织很像,而且基层员工和小弟都没赚头,钱都进了总裁和大哥的口袋;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对孩子影响不大等。

此外,这本书还研究了很多有趣的问题,我说一个你们感受下:

本书中讲,如果让你去罚一个点球,你会往哪个角度踢更容易进?很多球迷肯定说,往死角踢啊,这还用问?其实,答案出乎意料,是往中间踢!

为什么?

因为守门员往往习惯去扑死角、两边的球,在你没踢之前他就会事先判断你会往哪里踢,然后就赌一个方向,如果扑中了就是好球。

这时候中间肯定空!

但是,虽然往中间踢可能性最大,球员没什么没有往中间踢的?

因为,你如果往死角踢,被守门员扑到了,说明守门员判断准确,能力过硬,不是你的问题!

但是!你要是往中间踢,万一守门员走神没有扑两边,那你就踢到守门员怀里了!

这时候你就会被喷死!这时候你就会被喷死!这时候你就会被喷死!

大家会喷你愚蠢,等等。


是不是非常有趣呢?本书就是围绕着此类问题来的,非常好!

大家记得点个赞哦!


-----------------

更多干货可关注同名公众号:蓝桥幻想

-----------------


user avatar   rong-jian-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国富论》毕竟是一本18世纪的书。它的内容浸透了那时代的特征,无论是社会现实、思想史语境还是学科设置。按照思想史剑桥学派的说法,原著脱离语境是理解不了。

《国富论》这书写那么长,看过的人都会发现有大段篇幅和经济学理论是无关的。斯密很有现实关怀,所以有大段的铸币政策、殖民地贸易政策讨论;斯密和欧洲学者共享一个历史世界,所以有大段文字称述希腊罗马的文治武功,还有对罗马帝国衰亡后农业史和美洲发现后货币史的讨论;政治思想史上斯密又属于苏格兰启蒙学者一脉,对于这派学者深刻关心的问题,例如商业社会是否危害共和主义公民美德和自由政体(在当时的英国政局中有具体对应),有自己的想法和论证。这些都是21世纪的普通读者和非思想史专业的经济学界无需关心也不可能关心的。因此这书尤其有思想史价值,但没有前沿学术价值,更不可能有经济学入门科普价值。本文将介绍一些与《国富论》有关的思想史语境。

首先从学科研究对象来讲。政治经济学économie politique这个词是法国人Antoine de Montchrétien提出来的,他从著名的国家理性主权理论家博丹的“国君治国如理家”这一论断获得灵感,将原本用于家政的economy,这个源于古希腊的概念挪用到国政。之后两世纪里政治经济学的讨论主题离不开欧洲主权国家的军事-财政-商业竞争。而斯密是一个苏格兰人。相比英格兰,苏格兰是个肉眼可见的穷国,穷到国家破产把自己的独立打包卖给英格兰。斯密以“国民财富”(实际是国家整体的财富)作为研究主题,确实是18世纪的正常风格。以现在的学科专业建制来看,当时的政治经济学就是一种剥离了居民收入消费教育健康等等议题的狭隘的发展经济学,再加上一些事关列强军事-财政-商业竞争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主题过于狭隘,研究视角也过于宏大,与强调微观基础的现代经济学入门方式很不一样。洪特有一本书讲17-18世纪政治经济学的背景与主题,值得一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现代经济学通过从微观个体的偏好出发构建福利经济学和社会选择理论,比较容易建立与伦理学-政治哲学的联系。17-18世纪的政治经济学因为视角和方法的局限,反而困难。如果问斯密为什么在《国富论》之外还写了《道德情操论》,我认为答案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虽然《国富论》篇幅很大,内容看似很散乱,但当时认为作为政治经济学主题的书不需要包涵一个伦理学体系;另一方面,按照下面这本书的探讨:

斯密本人不认为道德哲学中对个人幸福的度量可以简单加总成一个总和社会福利,然后作为社会正义的标准,社会正义不等于公共效用。与斯密同属苏格兰启蒙学派的斯图沃特(Dugald Stewart)则从斯密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受到启发,他把政治经济学视为“立法者科学”,从中开除以往政治经济学家关心的一些主题(例如政府理论),而加入别的议题(例如以公共效用评判的法理学和道德哲学),开启19世纪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变化的先河。

其次从一些现实问题关怀来讲。

第一卷第五章,提到金属铸币价值。金属铸币离fiat money的时代太远,银块银币比价,铸币磨损,铸币费等等问题对现代人来说已经很陌生了。萨金特系统研究了这个问题:

里面还提到了17世纪末牛顿和洛克关于银币定价的争议。斯密引了洛克观点并加以驳斥。

第四卷第五章讲出口奖励金,最后附了一大段论述谷物贸易限制的内容,大致意思是出现歉收导致的潜在饥荒时,应尽可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政府不要出台谷物限价或限制谷物跨区域流动。这段思想称不上有很大的原创性,法国重农学派已经有这个建议,并且他们的建议在大革命前后的歉收中得到了实施,具体效果如何是法国史关心的课题。斯密的这一思想在英国影响确实很大,但也被E.P Thompson怒斥完全出于抽象推理不顾现实,且其政策推行在19世纪很有危害。(我对Thompson的观点有所保留,理由是禁抑价和禁遏籴是千年来中国荒政史反复出现的思想,很难说没有现实政策的合理性。)

第四卷第七章主要是讲殖民地商业限制和征税的。里面撇出一大段讲方兴未艾的北美独立运动。斯密是支持北美革命者对议会代表权的诉求的,他的理想是一个公平统一的帝国。北美殖民地有足够代表权,同时公平承担帝国防卫支出。北美足够繁荣了帝国首都迁到北美都未尝不可。另外,书中对东印度公司的各种抨击,可以和柏克弹劾黑斯廷斯的事件参看。第五卷第三章大段论述英国国债史,顺便提了下斯密对爱尔兰问题的看法(斯密这种不顾主题旁逸斜出的文风确实很糟糕),他认为英国与爱尔兰应该彻底统一,顺便废掉爱尔兰贵族以减少压迫,增强爱尔兰人国家认同。(可以思考,斯密对于帝国和殖民地的观点,和常见的《国富论》重点摘录——分工有利繁荣且受市场范围限制,以及“看不见的手”有逻辑上的联系,也和斯密经历过的苏格兰合并后的经济增长有关。)

国债问题也很有意思。第五卷第三章用很大篇幅回顾了英国国债在18世纪历次战争中快速膨胀的历程,斯密的态度是非常担忧的。特别是七年战争后的巨额债务刚有削减的迹象,已经开打的美国独立战争又让减债成为泡影。斯密和他好基友休谟都相信英国的巨额国债是不可持续的且对经济增长有害,休谟主张抢先主动违约一次,好在与法国的财政竞争中轻装上阵。斯密则主张通过赋予殖民地政治代表权换取殖民地承担税收,或者干脆放弃殖民地和为殖民地而开打的战争以省钱。两人都没预见到:1)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导致的国债膨胀让之前英国所有的国债规模都小巫见大巫;2)英国通过合理化财政改革内部挖潜(拿战中开征所得税),挺过了债务膨胀,没有依赖殖民地;3)19世纪的长期和平和工业革命让英国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填平了18世纪的国债大坑;4)总体来说英国国债仍发挥了积极作用,包括提升金融市场深度,促进工业革命时的基建投融资。

最后,从政治思想史脉络来看,18世纪英国思想家关心一个问题,即高度分工,经济繁荣的商业社会是否会损害共和主义公民美德,危害自由政体;国际军事-财政竞争中发展出来的大额国债和常备军会不会被野心家用来腐化政体,危害自由。这方面的背景见:

苏格兰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人类社会的形态是随着历史演进的,当时英国已经进入商业社会,古典共和主义的一些结论不能机械照搬到当前。整个《国富论》第三卷都在讲社会形态的演进,斯密从罗马衰亡后欧洲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城镇和海外贸易的进步一路讲下来,特别叙述了随着商业进步封建制度和人身依附怎么消失。斯密在内的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对人类社会形态演进的关注,特别是关于经济/产业进步引致社会制度变迁的思想,在19世纪的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包括马克思)那里有深远反响。

回到共和主义。第五卷第一章第一节,讲的是兵制。如果能忍受斯密关于布匿战争冗长的讨论,最后斯密会给一个常备军不会危害政治自由的有趣论证。

第五卷第一章第一节第三小节,大段对当时教育课程设置的议论,顺便提了下怎么通过教育培育公民武德,这是当时共和主义理论家很关心的问题。

怎样抑制宗教狂热是另一个当时思想家关心的问题。赫希曼有一个综述

大致是讲18世纪思想家普遍认为鼓励商业发展,让人追求interests, 可以驯服宗教passion. 斯密在这一争论中有其地位,主要体现在《道德情操论》中论证interests和passion的合一。但《国富论》也涉及斯密对于抑制宗教狂热措施的看法。第五卷第一章第一节第四小节,讲国家支持宗教。斯密大段引了他好基友休谟的原话,说国家包养神职人员的目的在于让他们懒惰一点,不要教出太激进的信徒,顺便建议国家资助科学与哲学教育以及戏剧娱乐以抑制宗教狂热。


user avatar   jiang-yuan-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准大学生不要读《国富论》,“读古代经典”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经济学。从经济学学习的角度,《国富论》没有任何读的必要,现代的研究早就远远超越《国富论》。从尊重前辈或者积累谈资的角度,读读《国富论》也没啥问题,但是把《国富论》视为经济学必读书目的人既不懂经济学,也没读过《国富论》。就像大家在中学学习初等物理,并不需要读《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或者《关于两个世界体系的对话》。如果题主希望入门经济学,也不要去读什么《一课经济学》、《小岛经济学》,准大学生要对自己有更高的标准,在大学里花时间学更扎实的知识,而不是把时间花在类似《趣味数学》、《物理小常识》、《化学小实验》的书上。

非专业人员入门经济学最标准的答案就是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另外一个要着重强调的是,很多人以为读经典是“从先贤明哲的作品中获得智慧的启迪和感悟”。这种学习思路也许适用于修仙小说或者武侠小说的世界,但是并不适用于现实世界。在现实世界中,学习历史上著名思想家的最好方式并不是感悟原著,而是大量阅读高质量的二手研究文献。经典名著也不是什么神功秘籍,而是其所在学科漫长研究发展传统中的一站。如果要了解作为人文社科领域思想家的亚当斯密, @荣健欣 已经推荐过好几本书了,我补充推荐以下两本。这两本书都挺难读的,适合已经入门的人。

另外,还有些人说什么通过读《国富论》感悟人性,或者反思经济学研究中的人性。这个话题同样有大量高质量的研究。不过这一部分我了解的有限,所以只能推荐一本,不过这本书读起来相当费劲。

至于还有一些要整个儿反思经济学这个学科的,我个人的建议是去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当代世界学术名著·经济学系列”(book.douban.com/series/)和上海三联的“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book.douban.com/series/)的相关作品。其中不少书对于数学的要求很低,我这个学文科的也能读。真的,我们这种没有受过训练的人可以想到的问题别人早就研究过了。不要自己瞎琢磨,也放过亚当斯密吧……


user avatar   huan-shi-l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因此去学一门学问显然是不需要的,攻壳提出的东西更多的是一个思考的话题,而不是一种思想哲学体系。一遍看不懂也正常,因为这个动画在各个方面制作优秀,第一遍往往会更注意在动作场面或者剧情等其他方面的东西。很多事情来不及思考就到下一个剧情点了。所以弄懂攻壳中想说的思想,TV动画2周目以上是必须的。

你提到哲学和社会学2个方面,那我也谈谈这2个方面我的看法吧,当然攻壳不只是谈了这2个方面。

其实攻壳抛出的哲学思考话题很简单,就是当处于一个网络极度发达,信息技术极度发达的科技水平下。当记忆可以复制,转移,消除,修改的情况下。传统的区别人类个体的方式就开始产生矛盾。或者说人类在抛弃宗教影响下,还缺乏一种真实区分人类思想个体的标准。这个问题在现实中还不会产生问题,但在攻壳那种信息科技水平下就会产生问题。攻壳中,区分人类思想个体是GHOST,放到现实中意思是鬼,幽灵,灵魂。但是这些词在现实中都是或多或少含有宗教含义的,科学定义下是没有这些东西的。大部分字幕组都采取不翻译这个词,直接放出英文,我觉得是正确的。因为用现实中的定义直译,太容易联系到宗教意味。而这个词实际想表达的是科学定义下的灵魂,删去宗教定义的灵魂,或者另一个比较接近的词是意识。攻壳就是想谈谈这个GHOST是什么。

我之所以说这个涉及到一些哲学意味的话题并不难,因为现实中每个人肯定都想过。科学上解释大脑的运作,是一个极度复杂的神经网络系统利用生物神经信号来获得记忆,并且利用记忆进行各种复杂的基于神经网络的思考活动。但对比电脑,发现有一个东西是缺失的,我们用电脑,电脑主机CPU对应大脑的运算功能,主板对应各种神经型号的传递,内存和硬盘对应储存记忆的皮层,那么使用电脑的USER是对应什么,没有USER电脑根本不知道该做什么。那么对应到大脑,是谁在作为USER指挥大脑去做事情。一般现实中会想到意识这个词,但是意识是什么科学上现在说不清楚。所以当人脑对应电脑时,就很容易发现这个问题,而攻壳的世界观下,恰恰是一个人脑电子化的世界,所以这个世界下,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其实攻壳也无法给GHOST定义,只能说是用很多事例来说明必须有这玩意的存在。比如说少佐和笑脸男共享了记忆,但他们并没有变成一个人。

最近上课,老师谈脑机接口,也扯过这些东西,所以谈的比较多,其实上面废话较多,精简下来估计也就几句话。所以另一方面,社会学的方面就不多谈了,直接精简吧。

社会学方面就是赛博朋克作品普遍要谈的东西,就是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反乌托邦。这种作品包括攻壳,一般都会描述政府,大公司大资本家,会利用发达的信息技术来加强强权,而主角队,无论是革命者,犯罪者,还是什么其他种类的挑战者,也往往是利用发达的信息技术科技来反抗这种强权压迫。攻壳的主线,TV1中做微型机械的医疗公司(名字忘了),警察局都是强权的这一方。九课和笑脸男是对他们的挑战者。而TV2中久世英雄是挑战一方,但他们太激进了,实际用的压迫手段让观众更觉得他是强权一方。所以社会方面,谈的阶级统治和我们现实的社会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随着人类普遍认知的提高,上层阶级要维持统治,会倾向于尽量的让下层民众感觉不到自己在被压迫被统治,就是反乌托邦作品中的要反的这种表面理想的社会。而赛博朋克作品作为一类的反乌托邦作品,特别的是,其中信息科学技术的发达导致信息可以操控,甚至记忆可以操控,使得思想的操控和反操控成为一个焦点。攻壳也是表现这方面的东西。




  

相关话题

  资本家已经拥有大量资产了,为什么还要剥削无产阶级? 
  一个人有没有可能精通经济学,金融学,心理学,数学,医学,音律以及近身搏击。? 
  现代主流经济学是否能够提出解决经济危机的可行路径? 
  中国 GDP 被高估还是低估了? 
  同样的书为什么别人读了就可以信手拈来,自己读了感觉像没读一样? 
  现代社会坚持读完《资治通鉴》的人有多少,以及有什么感受? 
  《动物农场》(《动物庄园》)这本书好在哪? 
  为什么当今世界的资本如此地偏爱金融、IT行业,而非传统工科行业? 
  你还在用kindle看书吗? 
  钞票越印越多,货币购买力不断被稀释,如何抵抗货币超发?现在该买入什么资产?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网传《虹猫蓝兔七侠传》即将翻拍成真人版电视剧?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纽约时报》刊登研究称「西班牙人不是白种人」?





© 2025-01-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