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不上忠诚,他们只对自己忠诚。仕晋之于仕魏,也谈不上背叛。
西晋开国的核心人物,无不是曹魏的显贵。
司马氏自不必说。贾充,贾逵之子。钟会,钟繇之子。陈泰,陈群之子。太原王氏,琅琊王氏,仕魏俱至三公。
魏晋之争,夏侯玄虽然死难,但在晋代备受推崇。夏侯氏仕晋,仍是二流顶尖的高门。嵇康殉魏,可是其子嵇绍乃晋之忠臣。这些人深知投资的精髓,两头下注。
既然西晋掌权的那一批人,几乎就是曹魏掌权的那一批人,那么这个朝代叫做什么,又有何关系呢?两朝的全部体系一脉相承,只是曹氏被司马氏取代了而已。夏侯氏尚且能够仕晋,何况其他人。
有晋一代,情况始终如此。南渡士族首先保全的是自家的利益。晋室乃身家权位之所系,哪有自己叛自己的说法。
但刘渊、石勒可不讲这些。那是真正的改弦易辙——君不见连王夷甫高贵的头颅都跌落尘土?士族们当然性命要紧,宁肯抛下田宅寄人篱下也要南渡。
满清开科举,士子归心。科举一停,就要复三百年前的明。那个椅子上坐着的屁股是谁的重要吗?不重要。只不要少了我的一杯羹。
行了,别杠了。评论区不少杠精来管我要证据,试问作为原始史料的碑文和史书记载都抵不过你们查到的百度/必应……各路词条,我还能给出什么样的证据呢?
史书上不是没有记载,
《宋书.恩幸传序》:“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
《后汉书.刘表传》这句:“使(韩嵩)条品州人优劣,皆擢而用之。”
《孙楚集》:“又魏武拔奇,决于胸臆,收人才不问阶次,岂赖九品而后得人。”
《晋书.李重传》:“九品始于丧乱军中之政。”这个丧乱军中无疑指的是曹操时而非曹丕。
胡三省《资治通鉴》卷58汉灵帝中平元年的位置:“后置州郡中正本于此(月旦评)。笼统说来月旦评就是中正的雏形。
近代的
钱穆的《国史大纲》第十八章第一节
毛汉光的《中国中古社会史论》第五编
唐长孺的《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九品中正制度试释》都有很好的证明曹操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度。
够详细了不?不是书中没记载,只是百度没记载吧?所以别再用各路词条碰瓷了好吗?用词条否定原始史料,然后还大言不惭的说自己正宗,说自己科班考古?这话你自己静下心来想想,能说服你自己不?
所以,别杠了,多看看书。证据有的是。
以下为原答案:
————————————
在魏晋时期如果想做官,那九品中正是不能被忽略的。
东汉末年,察举制的弊端展现出来:浮华造假、结党营私、不切实际。
举茂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桓帝时的官场写照
同时由于烽烟遍地,战乱不断,使得百姓背井离乡,寄寓他地,而这些人中不乏才华横溢者。由于察举制只能推举家乡人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会有大量人才被流失。
曹操一方面出于对社会旧制度的反思,另一方面为了给流移中的人才出仕的渠道。因此实行了九品中正制度。
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宋书》
汉朝传统的豪族都推崇儒学,西汉经师只专一经,东汉经师则博通诸经。汝南袁氏、弘农杨氏就是个中佼佼者。而在曹操版的九品中正制度下,新兴了一批不治理儒学,单纯“以功仕进”的寒族。
但是随着时间流逝,曹丕发现对世家大族的抑制并不能改变其日渐膨胀的客观事实,而且曹丕代汉称帝也需要这些人的支持,因此就出现了陈群版的九品中正制。
设置由中央委任的中正官去掌握地方选举,而中正官又都由世家大族出身的大官兼任,这样,世族渗透进选举,中央政权和士族势力在选拔人才这个问题上,矛盾开始缓和,士族开始逐渐垄断大权。
这是曹丕的妥协,也是其政权得以平稳过渡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曹氏本身也逐渐“士族化”。
有曹丕代汉的好榜样在前,司马懿在消灭曹爽后推出了一个更能满足自己诉求的九品中正制度——在各州设置大中正。
这一招的有两个目的:
一方面通过设置大中正,把自己的党羽以及自己想要拉拢的各世家子弟安插进去。如此就从源头掌控了人才的“纯洁度”——毫无疑问,只有认可司马氏的才能被摘选。
另一方面也给予各个世家发展空间,这是切实的让利,也是对于各个世家的贿赂。
如此一来,曹魏的基本盘自然转化为司马氏的政治同盟,而新晋人才则全由司马氏私门控制。
在司马昭时期,更是提出了“以资定品”。即以父辈的官职高低、资历深浅作为中正品评的标准之一,这导致大族开始利用“九品中正制”垄断机遇。
这就造成了后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社会现象。同时也是西晋王朝虽然新创,但是各处却暮气沉沉的原因——因为阶层已经固化了,新鲜血液进不来。
有了这个大前提,之后的很多问题都会得到解释。
这些既得利益者吃的满嘴流油,政治利益和司马氏紧密挂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自然会“忠心”。
对于曹氏来说,正是“君以此兴,亦以此亡。”
司马家是新兴儒风家族,虽然不是最显赫,但是在本质上,与各个“老牌”士族的价值观是一致的,因此利益、诉求也属一致。
司马家兴于河内,司马懿在明帝时期两任专征,更是在曹真去世后都督关中。他在关中坐镇多年,关中诸将多是其旧部或受其提携,其在关中的人际网络是支持司马氏代魏重要的政治筹码。
日后淮南屡生变故,关中形势却一直保持稳定,这使得司马氏从未面临过腹背受敌的局面。而司马氏与东海王氏、泰山羊氏的联姻,使司马氏进入汉末一流名士的通婚网络,以及随着司马懿权位上升,获得开府辟举之权,举荐辟召人才,构筑出一个非常强大的权势网络。
司马懿将这种网络“变现”则是自高平陵之变开始。
他利用了功臣们对曹爽的不满情绪,险而又险地发动了宫廷政变。事实上,元老们支持司马懿政变只是为了匡复朝政,当时的口号也是“绛灌之事”。
但是所有人都被利用了,哪怕智慧如蒋济。
爽之在伊南也,昌陵景侯蒋济与之书,言太傅之旨,不过免官而已。爽诛,济进封都乡侯,上疏固辞,不许。济病其言之失,遂发病,丙子,卒。
实际上如蒋济般心存不满的人并非少数。司马师的东关之败,就是其迫于压力急于稳固自身的结果。司马师的执政实质上是权力在权臣家族内部的传递,对外战争失败,他只能通过加强对内严密控制的方式来保持自己的权力。这也是史书上记载其“执法严明”的原因。
除了蒋济,也有人不想蹚这浑水:司马孚、陈泰便是其中代表。
司马孚作为家族长老,一方面试图保持曹魏开国元老之名节,另一方面需要在司马懿父子的政治行动中保全家族。陈泰与司马氏亲近,但仍在高贵乡公问题上坚守了立场。
群臣摇摆的立场和两可的态度也造成了司马氏“外宽内忌”的执政特质:外宽,是为了保持局势稳定、收买人心、延续曹魏官僚集团;内忌,在于对得国不正的深层敏感。
一方面对朝中大臣相当宽容,甚至容许他们表现出留恋故主之心,以争取人心。一方面又绝不容许其对司马氏的专权构成威胁,一旦言行逾越边界,便会遭到毫不留情的整肃。
具体就表现在李丰与夏侯玄事件以及淮南三叛的处理上。
丰在中书二岁,帝数召丰与语,不知所说。师知其议己,请丰相见以诘丰,丰不以实告;师怒,以刀钚筑杀之,送尸付廷尉,遂收丰子韬及夏侯玄、张缉等皆下廷尉,钟毓按治,云:“丰与横门监苏铄、永宁署令乐敦,冗从仆射刘贤等谋曰:‘拜贵人日,诸营兵皆屯门,陛下临轩,因此同奉陛下,将群僚人兵,就诛大将军;陛下傥不从人,便当劫将去耳。’”又云:“谋以玄为大将军,缉为车骑将军;玄、辑皆知其谋。”庚戍(二十二日),诛韬、玄、缉、铄、敦、贤,皆夷三族。
而淮南三叛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是出发点并不相同。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一个有趣之处:王淩叛变,被毌丘俭、文钦分权;毌丘俭、文钦叛变,征讨先锋是诸葛诞;结果后来诸葛诞又叛。
之前蒋济死于被动,这三人则不是。王淩似有权臣之心,是不满足分得的蛋糕分量;毌丘俭叛变虽然与李丰有关系,但是仍可归结为司马氏集团内部低等士族对功臣子弟的反扑;诸葛诞则全为自保。
九品中正的确给司马家带来了极大的红利,但是其不可忽视的弊端也于此时显现出来。灭蜀与灭吴两役,均出现了主帅与大将相争的局面:
钟会(士族)——邓艾(寒族)
王浑(士族)——王濬(寒族)
司马炎的称帝标志着司马氏家族从政治共同体转变为帝系—旁系结构。而被他遴选出来的决策集团就颇有“富贵荣华,世袭罔替”的意味。
咸宁元年配飨于庙的功臣名单反映出了晋初权力结构:
以故太傅郑冲、太尉荀顗、司徒石苞、司空裴秀、骠骑将军王沈、安平献王司马孚等及太保何曾、司空贾充、太尉陈骞、中书监荀勖、平南将军羊祜、齐王司马攸等皆列于铭飨。
本来应该在权力中心的王祥、石苞、陈骞等在司马师时代大放异彩的老臣反而被冷处理。取而代之的是贾充、裴秀、荀勖、王沈、羊祜等新生代大族子登上舞台。
这几族相互联合结婚,政治上可以安排族人加入到帝国的各个实权部门,经济上又有“品官荫客占田制”准许士族合法荫客,合法占有田地。
二者相辅相成,令各地士族愈加放肆,不断进行土地兼并,甚至超过国家法度允许。司马氏则出于政治自卑感,一味的默认放纵。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是享受超级VIP的豪族话事人,你是想做贾充,还是李丰?
unbelievable = 无法相信
不能,因为亲兄弟也要明算账不是。即使一个人,他有很多领地,也没办法把它们合并,何况不同领地的继承顺位也是不同的。欧洲这些王室疯狂乱伦,也没统一欧洲。不过查理五世的领地加起来是相当庞大。算血统,欧洲那些王室都是世代联姻的亲戚。
查理五世(1500年2月24日-1558年9月21日),即位前通称奥地利的查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19年-1556年在位),西西里国王(称卡洛一世,1516年-1556年),那不勒斯国王(称卡洛四世,1516年-1556年),低地国家至高无上的君主。 他在欧洲人心目中是“哈布斯堡王朝争霸时代”的主角,也开启西班牙日不落帝国的时代。
查理五世是哈布斯堡王朝广泛的皇室联姻的最终产物。他是出身于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一世与卡斯蒂利亚的胡安娜(疯女)之子,阿拉贡的斐迪南二世与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一世的外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和勃艮第女公爵玛丽的孙子。
查理于1506年(他的父亲死于那一年)继承了低地国家和弗朗什孔泰。当他强悍的外祖父斐迪南二世在1516年去世后,他成为一片巨大领地的拥有者,这片领地包括他母亲的卡斯蒂利亚和斐迪南二世统治的阿拉贡、纳瓦拉、格拉纳达、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 以及整个西属美洲(在他统治时期,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由于征服墨西哥和秘鲁又扩大了好几倍)。
在祖父马克西米连一世去世后,查理又得以继承哈布斯堡家族在奥地利的产业。通过向选帝侯行贿等手段,他在1519年战胜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1555年在击溃新教力量的最后努力失败后,查理五世就开始脱离政治生活。他把自己的个人帝国——西班牙和低地国家传给了儿子腓力二世;把神圣罗马帝国传给了弟弟斐迪南一世(1555年10月25日放弃尼德兰王位给腓力;1556年1月16日放弃西班牙王位给腓力;1556年9月12日放弃皇帝帝位给斐迪南)。
查理五世的家庭
妻子:葡萄牙公主伊莎贝拉,1526年结婚
子女:
腓力二世(菲利普二世),他的王位继承人,享年71岁。
玛丽亚(1528-1603),嫁马克西米连二世,享年74岁。
胡安娜(1535-1573),嫁葡萄牙太子若昂,终年38岁。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1527年7月31日-1576年10月12日)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48年至1550年马克西米利安摄政西班牙,1562年被选为波希米亚国王(1564年-1576年在位)和罗马人民的国王(1562年至1576年在位),1563年又被选为匈牙利国王(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64年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也曾试图成为波兰国王,但没有成功。
马克西米利安1527年出生在维也纳,父亲斐迪南一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56年至1564年在位),母亲安娜是波希米亚和匈牙利国王弗拉迪斯拉夫四世的女儿。1548年马克西米利安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1530年至1556年在位)的女儿玛丽亚结婚,查理五世同时也是马克西米利安父亲斐迪南一世的哥哥,即马克西米利安的伯父。(堂兄妹乱伦)
腓力二世。西班牙国王 (1556年-1598年在位)和葡萄牙国王(称腓力一世1580年-1598年在位) 。查理五世儿子。1570年马克西米利安将女儿安娜嫁给了腓力二世,成为他的第四个妻子。安娜是腓力二世妹妹玛利亚的女儿,生下腓力三世。(甥舅乱伦)
腓力四世,娶奥地利的玛丽亚·安娜(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之女,母亲玛丽亚·安娜是腓力四世的亲妹妹)。(甥舅乱伦)
这是两种产品定位产生的不同运营方法:
快餐:面向的是“凑活吃一顿饭”的人群,因此运营目标是薄利多销,毛利率低(相比较餐馆而言),周转率高。在品质可接受情况下,降低菜品成本和管理成本。
降低菜品成本:(不讨论歪门邪道),定点采购,菜式固定,提供相对有限的选择,以批量降低采购价格,反复估计用量,优化运营。
降低管理成本:提前收费,减少点单复杂度,产品套餐化,减少点单的人员服务成本。缩短客人的就餐时间,提高桌椅等固定资产利用率。一般后端都有强大的中央厨房和物流做基础,食品在进入餐厅以前就是半成品了,没有真正的厨师,节省厨师和现场的场地成本,在现场只是加热加工。
客户体验目标:干净卫生,快捷简便,但不适宜长坐,还要刻意降低“闲坐,闲聊者的体验”,达到“吃完就走,还没有什么不满意”客户行为目标。提前收费有时候还刻意制造一种心理暗示:饭吃完了单买了,你还坐在这儿干嘛?
饭馆:面向“享受口味,服务型消费”,与快餐相比,要现做现卖。毛利率高,厨子要有一定水平。要制造菜市多样性和新鲜感。
菜品库存有一定报废率存在。……
简单的说,运营目标上面,一个重在“节流”,一个重在“开源”。
怎么说呢,法学本科,月薪500元就别去了。真丢不起那人。你得有点傲气不是。
我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3年毕业的,原来叫中南政法学院,湖北是二本,外省算一本。后来政法与财经合并,变成211。中南政法学院原为五大政法学院之一,在南方厉害,广深司法系统好多师兄都是中南政法一脉。02年底,班主任劝我在本校保研,我当时不肯读书了,主要是心思不在课本上了,想去大城市发展。
我老家在苏州,跑去苏州人才市场,本来投了中国银行苏州分行的法务岗,结果人事负责人说,我们这里清华北大人大的法学生简历有很多,还有研究生呢。
我心想,HR的嘴,骗人的鬼。北大和人大就算了,03年的清华法学算是个什么东西,清华文科恢复才几年,也来苏州抢饭吃?清华呢能有几个法学毕业生在苏州?心里骂归骂,牌面上打不过,在中国,清华两个字砸死人呦。
当时苏州人才市场上,我还投了一个张家港国泰外贸公司。我是国际经济法系毕业,专业极其对口,国际贸易术语通则是熟练的,再加上刑事民商各类法律护航,还是很香的。人家外贸公司的办公室主任说了,张家港和苏州一样,都是苏州。本乡本土的,做外贸来钱快。
我对他后半句存疑,将信将疑,于是去张家港一看,待遇还是不错的。第一年保证不低于3万元,保证月薪达到2500元。公司有单身宿舍,可以选择住公司,我在张家港还有亲戚,可以选择住在亲戚那里。这个价位在2003年应届本科生里面,大概算是顶着天花板了。国泰里面的人还说,外贸系统来钱快,据说开单以后,还有按单提成,乖乖,算起来钱景可观。但我那时还是想去大城市发展,一门心思想去北京。
04年,我就去了北京,当北漂。我北漂第一份工作是1900元,转正后2200元。还不如苏州老家辖下——六线城市张家港的外贸公司的水平。我想,既然北漂了,就忍忍吧。人生地不熟,咱还得奋斗。
05年,老家在北京发展的发小先买了房,叫我去看。我看了眼馋,销售也机灵,发展我跟着发小一起买。于是,我家里出首付,在北京南二环买了一套房,我还贷款,月供2000元。这时候钱就不够用了。巧了,公司涨薪,涨到2700元。我心里还是不满意,我还得打魔兽不是。80后年轻的时候,还是挺看眼前的,这样是不对的。我那时候就开始想办法找工作,跳槽。
06年,最终还是跳槽了,谈了个月薪4000元的工作。好,这下和我父亲供我读大学时候的薪水同一区间了,他一个处长03年才4000元一个月。我出道不过3年,我也4000元一个月。于是,人飘了,志得意满。我父母都是民航系统的,我们民航子弟,去天津民航学院,分配到南通兴东机场,一个月才能拿到900元。后来航油系统被中石油和中石化给并购了,他们又托了关系,挤破脑袋进了中石化。
后面一切就比较自然了。反正03年出道那会儿,起步比不上97级的师兄师姐们,他们包分配,我是99级,里外里就差了两年,就得自己找工作。
但是,但是严肃的说,我们那一届赶上了中国经济起飞,干什么都能干成。同学里面检察官居多,文科女生多嘛,女生都喜欢进检察院;不管男女,做法官的都很少。考公务员的也有,工商、税务、海关、边检、城管……都不乏其人。
还有一个大的方向是进银行,我们班在银行系统的,比去公检法司的加起来还多。那时候刚开始发展股份制银行,民生华夏汉口一大堆同学在里面。金融系统里面,做股票证券也是一个方向。还有同学去搞煤炭和钢铁贸易的。
还是应了那句话,我们各有各的工作岗位,我们都有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