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品牌不断向年轻人喊话,这样真的能得到年轻人认可吗?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年轻人,人们时常俯视,偶尔取悦,却甚少倾听,更不愿把舞台拱手相让; 定位年轻人进行营销的品牌,或许会表达羡慕,或许报以理解,但总脱离不了「你听我说」的窠臼。市场往往会预设一个年轻人应该有的样子,奖励符合预期的、规训不按剧本走的,最后把每个人变成屏幕上精致的样子。

可不可以,对计划之外的闯入者多一些宽容?

Cindy ,就是这样一名闯入者。

在她面前,有已经铺设好的剧本:如果你来自小镇的边缘,那就好好当一名「小镇做题家」,如果你做的题目足够多,或许能给自己找到一处格子间、租下一所鸽子笼、让你的后代成为大城做题家。

如果你相貌平平,最好不要「丑人多做怪」,面对意料之外的聚光灯应该及时躲避、不要出声。最好寄希望于网民的健忘,让时间暂时搁置不正确的审美,趁机从舞池中逃跑,回到被预设的生活。

如果你执意要发声,那就要做好被误解、被消费的准备。当你连在镜头前打个哈欠都成为罪孽、被节目组有意设计出一场失败,那么最好习惯于当个丑角,,帮助公众排解无处宣泄的评判欲。

如果你厌倦了娱乐圈,在十二点钟声敲响时离开,从此再没有出现,或许能在某个自媒体账号上留下一句墓志铭:ta 折射出了这个时代的光怪陆离。最终,主角是这个时代,而不是身处其中的你。

面对这些如果,Cindy 在每一步都没有作出「最优」选择。她选择了更不确定、更不低调的道路,而那些正在年轻,或者曾经年轻过的人们,是否也曾经产生过一种隐秘的渴望,想要作出更加「不识时务」的选择?Cindy 的境遇,年轻过的我们,都很熟悉,她所发出的呼声,年轻人们也更加感同身受。

不少针对年轻人进行营销的品牌,都提到年轻人的选择。

《后浪》看到了选择的自由:你可以选择纵身一跃翱翔天际、可以选择最优秀的同伴、可以从前人留下的财富中,选择最璀璨的皇冠。但《后浪》并没有告诉我们,可以如何拥有选择的能力,如何在时代的盛宴中找到自己的坐席。

也有的宣传片,在我看来格局更大,能看见平凡人们的生活,为每一种生活喝彩,但这还不够。贴近现实、看见众生,并不是对话的终点。年轻人需要被看见,不是作为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作为平等的对话者,是让自己被听到,能够改变他人看待世界的方式。

而优酷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不再「喊话」年轻人。不居高俯视,也不屈膝献媚,而是学着去当一名听众,让生于 2000 年的 Cindy 来发声。 。

我是 93 年生人,算是互联网时代的新移民,在我之后,是互联网世界的原住民,「Z 世代」的年轻人们。

这是很矛盾的一代人。他们通过屏幕见到了更大的世界,却发现世界已经给出了标准答案。

创新成为了一种套路,走进精致的仿古小镇,无论是在华北还是西南,都能吃到同样的特色网红美食,正如在各个平台都能看到同一套妆容的网红主播。造作也有了剧本,那些惊人之语、意外反转,看多了也似曾相识。总有人知道,播放量最高的音乐,是哪几个和弦的组合,爆款文案中,包含着什么关键字。

Cindy 的出现,或许可以改变那些模式化的创新、那些精细雕琢的造作,我期待她告诉更多的年轻人:舞台是你们的,站上去,你本来的样子就配得上这个机会。我也很想知道,选择了 Cindy 的优酷,会不会从此从此像她一样,更加敢做敢为,敢于创造。

毕竟,年轻人本不应该在乎自己是否被需要,因为他们终将定义什么是这个社会需要的品质;年轻人更加无法被评价,因为试图评价他们的人,总会先一步腐朽。

Everybody is here now,少一些自上而下的喊话,甘心去做在台下喝彩的人,就已经足够好。


user avatar   a-san-s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老蓬这已经是很明确了:中国学生别过来,还要回来的话,我可不能保证会发生什么。

理智的人应该想办法离开美国,而不是现在还心存幻想地考虑怎么过去。

诚然中美只要不打世界大战,最终还是会有和好的一天,也许就在大选后,也许三五年,也许等到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但这个过程必然需要付出很多的代价。

如今还试图往美国跑的学生,就有可能成为这个“代价”。

写了篇感想:

感谢你的阅读和支持,喜欢可以关注公众号“三叔看世界”,并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哦


犹记得早在3月份那会儿,当我发现欧美国家居然没有办法搞定疫情、进而开始甩锅给中国之后,脑海当中立刻写满了“第三帝国”四个字。

从那之后,我又写了不少文章警告还在美国的中国人,如果有条件就请尽量回来,最起码不要继续留在美国,否则犹太人曾经的遭遇可能就是他们未来的命运。

从那之后到今天,差不多也过去将近半年时间了。我看到很多原本计划在美国多留一阵子的人已经踏上了回国的飞机,甚至连14天隔离期都结束了。

各位,未来你们一定会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庆幸。


历史上,第三帝国对犹太人下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某篇文章里,我就相对具体地分析过希特勒上台之后,为何那些犹太人总是心存侥幸不愿意第一时间逃离,直到后来想走也走不掉的原因。

对于犹太人的种种束缚,总是乍一看好像没有特别严重,受害范围也不算大,但不知不觉之间,舆论已经形成了一种“必须消灭犹太人”的意识,犹太人注意到自己在德国成为社会另类,哪怕是街头小娃都会怒斥杀死犹太人。

历史上发生过的这些事情,如今都在美国一步步上演。

如果说之前中美之间打贸易战,还可以被理解为国家竞争的一种形式,那么从特朗普开始喊出“CHINA VIRUS”之后,就已经在强化一种中国人和美国乃至其他“自由国家”的人不是一个物种,中国就是在给世界带来灾难的意识。

大家不要觉得懂王看起来像是个小丑,但是当他利用自己强大的舆论工具来推广这个词之后,受众们就会逐渐接受这个设定,下意识地认定中国要对疫情负全责。

所以,特朗普顺理成章地将“中国负责论”写进了下一个任期的章程,毕竟铺垫完毕了嘛。

之后就是对“中国群体”的一种妖魔化宣传,方式大概可以有:

1.中国破坏美国安全(tiktok跟华为);

2.中国正在阴谋颠覆美国政权(拜登亲中论);

3.很多中国人都是来美国窃取情报的。

当网内网络上有不少人还在自满“哎呀,原来我们厉害到能够左右美国啦”的时候,站在普通美国人的立场上,会如何看待我们呢?

恶魔,一个似乎无处不在、无恶不作、无所不能的恶魔。

恰似从中世纪就被称之为撒旦伙伴,千百年来各种阴谋论层出不穷的犹太人。

可想而知,这些美国人走在街头,看见实实在在的“中国人”(可能只是亚洲人)时,心中将产生怎样的恐惧。

所以,当美国高层开始一步步将“中国人”从正常秩序中剔除时,遭遇到的阻力就会非常非常小,最终有了蓬佩奥的这段发言:

也有了美国部分高校赤裸裸驱逐中国公派留学生的现象:

你瞧,这两招乍一看温情脉脉,仅仅只是“考虑限制入境”,亦或者是仅仅只针对“公派留学生”,大多数在美中国人的利益似乎没什么影响。

巧合的是,历史上希特勒也曾经这么干过:

1933年,纳粹政府颁布法律恢复了对公职人员资格的限制。该法律试图将纳粹的反对者排除在外,这些反对者包括犹太人和政治反对派。公职人员必须提供关于其父辈和祖父辈宗教信仰的文件,证明他们属于“雅利安”血统。如果不能证明,就会被开除。

很多犹太人想了想,好像也只是公职人员才受到限制,他们做生意或者当个公司职员啥的又不受影响,怕个球?

等怕了,也晚了。


当前,疫情、经济萧条、大选等多重因素,导致了中美关系短期内不可能稳定。

甚至不排除在某些意外的状况下,发生擦枪走火,毕竟光看最近湾湾跟南海的局势,明天打起来都不奇怪。

乐观主义者可以认为,只要熬过今年困难期,明年一切就要恢复正常了。

但谁又能给未来一个明确的保障呢?

只要两国紧张关系骤然升级,普通人在大国对抗面前,必然是脆弱无力的。

今天也许还能想办法买到去中国的机票,明天所有持中国护照的人就有可能失去自由。

以中国当前实力,保障大陆范围(甚至第一岛链内)国人的安全,问题不会很大。

但距离能够将航母开到珍珠港甚至洛杉矶港的那一天,估计还有很长很长时间。

只是真有这一天,也就不存在中美关系紧张了。

可为了这一天的到来,需要我们做出很多努力,甚至于很多的牺牲与代价。

而目前依然在美国的每个中国人,都有可能成为“代价”。

所以,哪怕是今天刚下飞机的人,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幸运儿,都可以为自己的选择而庆幸。

就算未来中美摩擦进一步升级,我们还是可以坐在空调房间里敲键盘,当个吃瓜群众。

当然了,那些想要继续留在美国的群体,也纯属个人自由。

毕竟1美元的炸鸡特别好吃,美国政府不管对自己做什么,“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嘛。


其他的随口答:

扎克伯格到底做了哪些恶?

历史上都有哪些突破普通人想象的真实事件?

外媒称印度国有炼油企业已停止从中企购买原油,你怎么看?

9 月 1 日美国新冠肺炎确诊 620万,新增100万确诊仅用22天,针对疫情目前美国主要在做什么?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张勇回应海底捞不好吃,称「可能是嫌价格贵」?从商业角度讲,是这样子的吗? 
  年轻人还有必要买房吗? 
  现在的年轻人是否宁愿家里蹲也不干底层工作?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看不到希望? 
  从你的角度来看,ofo 最本质的问题出在哪? 
  福特中国海报文案带「2021 中国马年」引发争议,官方回应系宣传车型,这一宣传有哪些问题? 
  有哪些大家都不看好,但最后却出乎意料的事情? 
  如何判断一个人真有钱还是装的? 
  学历高和学历低的眼界差距有多大? 
  如何看待锂价一年飙涨 490%,马斯克称这东西地球上到处都有,特斯拉或亲自下场开采? 

前一个讨论
报道称猿辅导将获 12 亿美元融资,从 2020 的情况来看,在线教育还有多大的发展空间?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江苏扬州规定「犬绳不得超 2 米,未系绳视为流浪犬收容」?你认为整治不文明养犬还有哪些措施?





© 2024-06-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