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几个亲身经历
一.
2005年的时候老同学介绍到了中国汽车报下面的《汽车族》杂志社工作。当时国内也就刚刚开始兴起车评行业没多久,谁都没做过,市面上车也没几台。传统媒体时代,那时候的媒体人能量还是很大的。各位老板们开始各显神通,去国外谈资源,当时《汽车族》谈的是美国MotorTrend的版权合作。所以,所有的工作方式,所谓的车评体系都是按照美国人的体系来的。
那个时候我的工作是一个月翻译3篇老外的文章,然后就是跟着我们测试总监,在交通部试验场做测试。测试百公里加速、制动,测试180米绕桩,测等速静音性和油耗什么的。后来渐渐的,就学会了模仿老外的样子去写评测文章。市面上,除了美式车评,还有就是大家熟悉的德系车评。
因为是女孩子,有人问我是干什么的,我说是做汽车媒体。好多人都不信,解释来解释去,后来我也懒得说了,就跟他们讲:“大学在清华学的汽车工程。”不懂的也就不多问了。
如果没记错,2006年的时候新上市的车也60台左右。做这行最好的资源就是你有机会把这些车都开一遍,年底两个月为了做年度车评选,挑出最有竞争力的20多款车,折腾两个月。又测试,又拍片,又跑山路。就算你再不懂车,这样强度的集中测试,你也能把所有这些产品整的清清楚楚。
大概早期车评就是这个样子。
有意思的是,大概10年前后《Motre Trend》那边的美国编辑都陆陆续续辞职了,他们说要去网站做编辑。13年的时候,我身边的老编辑们也开始陆陆续续的去网站工作。那个时候美国的老编辑们开始研究怎么拍视频的车评。到了2016年的时候,我自己也开始研究怎么拍视频。
之后我才想明白,没人能够抵抗时代的浪潮。
二.
2016年底的时候,投资人和易车撮合,把日本第一车评人中谷名彦签约到了我们公司旗下。去年一起合作了不少节目,所以有机会了解了一下日本车评行业。
相对中国的互联网环境,日本的车评届还是很传统的。说起“日本年度车”,其实只有一个机构。因为日本的车评人有一个职业化的社团,有很严格的准入制度。首先你要有足够的行业积累和经验,不到40岁都没有入场的机会。除此之外,还需要有足够有份量的推荐人,才可以入局。
中谷老师在日本车评届是非常有威望的,某田的一个高层跟我聊天,半开玩笑的说。当年他负责的一个车型,本来信心满满认为可以夺得当年大奖。谁知道中谷老师在半程的时候,突然提出了异议。结果其他车评人都一边倒的跟着他跑了。当年也是搞得他很郁闷。
宣传上,我们都说中谷老师有个EVO 8的纽北圈速记录,差一点点就成为日本第一个F1职业车手,不过后来教出来了佐藤琢磨。那他到底有多厉害呢。我再给你讲两个小故事。
有一次我们上山做路跑,一台拉长的A级车。到了地方,老爷爷开着车就不见了,5分钟之后看刹车片冒着白烟回来了。他摇下车窗跟我说:“你知道悬架和车架之间有个胶垫吗?这个车各方面性能不错,就是那个胶垫,用的肯定不是好材料的。”
还有一次是我们两个编辑,非让老爷爷在锐思赛道跑他们俩的改装车。老爷爷说在日本好多玩改装的想让他试车,但是他坚决不去,因为这些改装车极限性能没调校好,太危险。不过,他还是很给面子的跑了跑。跑了两圈回来用日语跟我们编辑说:“你的刹车不好。”
翻译说:“你的刹车不好。”
另一个翻译,是学汽车工程的:“不对,老爷子说的是,你的刹车油不好。”
我们编辑回头跟我说:“姐,真牛B,我的刹车皮是刚换的。确实刹车油不太行。”
不夸张的说,视频节目里能呈现出来的,也就是他1/10的功力吧。日本很多车型,在调校阶段,工程师会请老爷爷过去,让他试车给出一些建议。和他私下里聊天,是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他总是爆个料,然后偷偷跟你说,别告诉别人哈。
三.
2018年底,电动车被炒做到风口浪尖。中信证券的朋友邀请我去参加年会,这一屋子做的都是行业专家。有三星电池厂的,有专门研发三电系统的,有传统的底盘车身专家,剩下的就是一屋子的行业研究员。大家坐在一起面面相觑,为什么呢?因为虽然都是汽车行业,大家谁也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我也挺尴尬,我一个被吐槽的车评人,讲什么技术发展,技术选择,未来市场……在坐的肯定都比我懂。
恰好那年Model 3刚刚在美国上市,我和同事特意去美国试了一下,还顺便试了试丰田燃料动力车Mirai,试了试比亚迪刚刚推出的宋EV500,带我闺女在美国开了开敞篷野马。我就跟所有参会的说,别的我也没有你们懂,但是可能我车开得比你们多一些,我就给你描述一下,每个车开起来、用起来都是什么感觉吧。
没想到,讲完之后台下掌声雷动。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这是全场唯一一个,大家都能听懂的发言。
四.
前几天参加福特的科技展,他们请来自己的工程师和百度车联网的大拿,给大家讲福特和百度联合开发的SYNC+系统。
虽然我们目前在终端还只是实用导航呀、语音识别呀、找歌曲呀、订外卖呀这样的功能。但是后台,双方已经在智能交通领域有所布局,可能以后车机可以成为整个道路智能交通系统的一部分,甚至与交通信号灯进行信息互通。
不过这些,看不见也摸不到。于是我就瑟瑟发抖的,私下里问了工程师一个问题:“你们号称自己是国内智能车机第一,有标准吗?怎么证明你们是第一呀?”
喜欢这样霸气自信的工程师,不过不懂的消费者,还是看不懂。
看来以后车机的评测需要一套更合理的标准,才能跟消费者描述清楚。这是车评人该做的工作。
所以你说车评人是做什么的?
你明白的,车评人给你介绍清楚。
你不明白的,车评人想办法给你弄清楚。
——————————
写在最后:
最近好多人吐槽***设计丑
说设计丑这种事,至少在我这就算了。
的确是有丑的车,但是我不会说他丑。
换个角度想一下,每个车型都是设计师的孩子,
要不是因为“家里原因”,谁也不愿意设计成那样
对着一个人说:你家孩子长得丑,还到处跟别人宣传。
反正这样的话,我是说不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