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隋炀帝杨广,算一个明君吗? 第1页

  

user avatar   kan-ma-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观雄隋三十八年,无强汉之西域,无巨唐之漠北,无蒙元之宣政,无皇明之大理。不开仓,不安民,不轻徭,不薄赋。外战不决弃河右,内乱不定转江都。虎踞广陵今胜昔,骁果军刀慨而慷。曲线救国入定襄,二京四都雄风扬。圣人可汗御突厥,九天阊阖开雁门。高丽颂我七德盛,万国衣冠拜京观。恶贼李唐改谥炀,大隋正统是郑王。北狄因我雄隋威,渭水吓得李二降。永济堵塞通南北,五品举荐灭门阀。天下皆是贰臣贼,唯我雄隋得国香。君王死部下,天子向南逃。众皆以弱亡,独隋物流亡。


user avatar   li-yang-ke-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年我在中学历史课本上看到: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我还是挺感慨的,毕竟杨广在位时间那么短,就把规模如此宏大的大运河修完了,那是相当不容易,为此败光国家,也算值了。

不知道大家以前上学时学到这段时,有没有和我类似的想法。

然而等我长大了,我发现………自己当年果然太天真了。

因为大运河的起点不是由杨广开始的,而它的终点也不是在杨广一朝。

可能是因为教育方式问题,不少人对历史的认知是这样:三省六部怎么来的?隋朝时期蹦出来的,大运河是怎么出现的?杨广修的。

因为中学课本就那么薄,想全面或者系统介绍一个政治制度或者一个宏伟工程前因后果,那是不可能的。

而这样就导致,让许多人认为许多东西就像从石头蹦出个猴子一样,那些非常伟大的历史成就是不需要基础的,靠一个神通广大的皇帝就可以完成。

相反如果一个伟大工程是在一个皇帝在位时期完成了,那这个皇帝肯定牛逼到爆了。

而杨广,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个例子。

说回大运河,我们首先要认知到,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如此庞大的工程,根本不是能靠倾国之力,就能十年(604到614)修建完的工程。

可以说杨广就算不打什么高句骊,不修什么东都和长城,全心全意去修大运河,十年也远远不够让大运河从无到有。

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杨广大帝掌握了外星科技?

当然不是,答案是大运河,或者说中华南北水系,早就经过了上千年的发展。

从大禹治水,中华文明就在和大自然进行斗争,水利工程任何时代都不会忽视的事情。从春秋的夫差,战国的李冰,秦朝的嬴政,汉朝的王景,都是在兴修水利工程。

而到了魏晋南北朝,随着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开始难移,进一步加速了南方的水利工程发展。

孙权,桓温,包括后面的宋齐梁,都在开凿、疏通河道。

而在北方,曹操,以及北朝的孝文帝,还有杨广他爹杨坚,也在开凿和疏通北方的水系。

当然,在漫长历史中兴修水利工程的人远远不止上述这几个,而南北河渠的发展更是包含了千百年来万千中华百姓的心血。

在隋朝一统后,北方和南方河渠在上千年的发展,已经到了相当的高度,而且杨坚也主持过水利工程,也就是广通渠。

顺便我们插一个笑话,杨广大帝上位了,因为这个河渠犯了他名讳,于是改名叫“富民渠”。富民之名,杨广也真是好意思说。

换言之杨广大帝要做的工作,其实就是疏通一些河道,让一些河道连通或者改道。这个工程也不能说是不大,但肯定远远不如什么让大运河从无到有的工程量,而且这个工程量以隋朝的国力来说,将其完成也并不困难。可以说只要杨广给每个渠三、五年期限(杨广主要修了四个渠),二十年之内完全可以将其完成,而且也不会过于劳累百姓、损耗国力。

然而千古一帝杨广是怎么做的?

比如杨广在曹操疏通的白沟的基础上,开永济渠。杨广为此征发上百万民夫参与工程,后来男的不够,还强迫妇女服役。

最终永济渠,仅仅几个月就完工了!然而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百姓死亡超过半数,也就是六十多万百姓被折磨致死。

与此互相呼应就是杨广开通济渠,也是征发上百万民夫,以死了几十万百姓的代价,通济渠五个月就通航了!

再多说一句,这永济渠后来还因为隋末大乱,导致河道无人维护,从而淤塞了。事实告诉我们,疯狂压榨工人,对提高工程质量帮助不大。

所以大家能明白了吧,杨广大帝就是来残害生灵的。可以说换一个正常人当皇帝,用正常速度修运河,大运河都能修的到达杨广那个标准,甚至还能修的比他还好,而且还不需要那么多百姓丧命。另外在隋朝之后,后面的朝代也在完善大运河,所以杨广也并没有给大运河的修建真正画上个句号。

杨广坐拥中华上千年的水利传承,结果还能把百姓搞得白骨成山,还能把天下搞得分崩离析,只能说,不愧是千古一帝。


user avatar   xiang-tian-y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的看法和 @重楼百尺卧玄德 一样,还是那句话:“邓艾被冤杀和有没有人恨邓艾是两码事”。为毛有人恨?因为邓艾不是money,不可能做到让人人喜欢。哪怕是润公都有人恨,更何况邓艾呢?无非是人数问题比例问题,不会做人的,恨他的人自然就更多。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恨他的人自然更多。

唐彬的话可能有夸大其词,但是大体上是符合事实的,总不可能陇右那群人要造反然后唐彬故意说他们不想反吧?什么?你说那是因为司马昭大军在这儿所以他们不敢反,那请问大军走了以后呢?有人反吗?秃发树机能反叛的时候有邓艾旧部跟着反吗?也没有吧?邓艾这么多的同事下属里面才几个申冤的?占比多大?刘虞边让死后一堆人给他报仇的,邓艾有没有人给他报仇呢?

至于杜预的话,未必就是因为和关系好才给邓艾说话,可能纯粹是因为看不惯邓艾被冤枉。

如果陇右想反却不敢立马反,那唐彬应该跟司马昭说需要留兵留将(而且还要是可靠的将帅)长期镇守才是;应该和司马昭说要提防陇右造反才是。为了讨好上司却隐瞒实情,要是出了事可是得不偿失啊!

再来从一个细节窥探一下邓艾对待手下是什么态度吧。

《三国志邓艾传》:使於绵竹筑台以为京观,用彰战功。士卒死事者,皆与蜀兵同共埋藏。

人家为国捐躯视死如归,你倒好,连场像样的葬礼都没给人家,反而把手下的士兵和绵竹战死的蜀兵一同筑了京观,可见你邓艾也没多尊重士兵嘛,感觉这能和唐彬说的邓艾平时不尊重身份低微的人对得上嘛。

还有一条记载非常微妙,不知道是否和唐彬说的话对得上?

《三国志董允传》:及邓艾至蜀,闻(黄)皓奸险,收闭,将杀之,而皓厚赂艾左右,得免。

也不知道邓艾的左右给邓艾说了什么话让邓艾放过了黄皓,不知道能否和唐彬说的“顺从者谓为见事 ”对得上?而邓艾任用这种受贿的人本身也能说明一些问题,要是诸葛亮这一类型的人会用这种贪污受贿阿谀奉承之人吗?毕竟诸葛亮“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呢。

总说唐彬无中生有,我看未必。

至于有人说由于邓艾很多事亲力亲为所以不会御下严苛,这未必吧?亲力亲为和御下严苛不矛盾的,给你们一条史料参考吧。

《陈书程灵洗传》:灵洗性严急,御下甚苛刻,士卒有小罪,必以军法诛之,造次之间,便加捶挞,而号令分明,与士卒同甘苦,众亦以此依附。性好播植,躬勤耕稼,至于水陆所宜,刈获早晚,虽老农不能及也。伎妾无游手,并督之纺绩。至于散用赀财,亦弗俭吝。




  

相关话题

  为什么提起隋炀帝就是大运河就是祸在当代利在千秋进而洗白杨广,而同样修京杭大运河的忽必烈却无人问津? 
  如何看待隋朝灭亡与隋炀帝无关这种观点? 
  隋炀帝为什么不肯离开江都? 
  为什么唐末不能像唐初一样把天下再从头打一遍呢?唐末和唐初有何区别? 
  隋炀帝杨广为什么不能成为李世民? 
  隋明帝杨广的成败和唐明皇李隆基的成败,有本质的区别吗? 
  隋炀帝为什么要伐辽东? 
  为什么短命的隋朝反比289年的唐朝富有? 
  如何看待个别李世民粉丝黑杨坚? 
  杨坚和独孤迦罗的品行端正,为何他们的儿子杨勇杨广都贪色淫靡? 

前一个讨论
吕后为什么要杀韩信?
下一个讨论
猪八戒和孙悟空谁厉害?





© 2024-06-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