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和评价浙江大学18级硕士研究生齐俏两年发14篇论文,获浙大最高层次奖学金? 第1页

  

user avatar   shan-kong-lei-d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冉冉升起的新卷王诞生了!


user avatar   cracks-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更新一下:

这件事到现在为止,最让我惊讶的不是灌水,而是有很多人尝试把“灌水”包装成一件“合情合理”的行为,不禁让人感叹世风日下。

以前还在科研一线的时候,灌水并不少见,但这样做的人多多少少还是有点心虚的。

你夸他论文多、水平高,大家心照不宣的呵呵一笑,相互自嘲“科研民工”,说明至少还是知道这种事见不得光的。

但现在,已经到了“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地步了,不承认灌水,反过来把指出问题的人说是“酸”,颇有革命小将的风度。可见这种功利化的科研风气,已经到了何等的地步。

在这里,我真心建议当事人不要在跳了,这件事情闹大了,最终利益受损的是你、你的导师和你的学校,这不是威胁,是忠告,懂的应该都懂(知乎上学的一个词,终于用上了)。


以下是原回答:

每当出现类似的问题,其实基本都是一个情况。

所有真正做过科研的人,包括作者都知道她在“灌水”,也都知道宣传部门在“造神”,也明白这背后的“利益关系”,正因为如此,作者只能用“导师push”这种表面的原因解释为什么这样做。

道理很好解释,“灌水”多了,文章多,拿奖多,导师职称帽子上去,学生能获得教职更好的工作或深造机会等等。只要这个评价体系仍在论文数量上做文章,这种人就不会少。

但是这种行为对整个科研体系的影响是负面的,也是这些“灌水”的“既得利益者”不敢去正视的。

最直接的影响,劣币驱逐良币。

在目前的科研评价体系下,拿“灌水”取得的文章数量上的优势,排挤掉在真正脚踏实地地做科研那些人的机会。水论文的人得到教职,踏实做研究的做博后或者被迫远离科研,这种事情一点都不少见。

更深远的,“灌水”加“造神”所带来的“文章多就是学术大神”这种错误的价值观,将继续延续下去,会有更多的“利己主义者”模仿他们,走上这条路。

当“利己主义者的“眼里都是“利益”的时候,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他们看所有批评的声音都是“酸”了。




user avatar   zhu-jing-21-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只想说怎么又是浙大?这几年出的学术神话浙大占了多少个?




  

相关话题

  历史上有哪些牛逼的本科or硕士毕业设计or论文? 
  医疗机构科研岗在「抛弃」临床专业,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文献综述怎么写呀?格式什么的字数什么的? 
  因为科研没有成就感,对生活失去了兴趣怎么办? 
  机械专业的学生看到知乎上劝退机械的思潮是怎样一种感受? 
  怎么知道一名本科生有没有科研潜力? 
  硕士论文可以大量引用访谈内容吗? 
  哪些实验能体现科研的暴力美学? 
  如何看待因涉嫌操纵同行评审,Springer Nature 旗下杂志一次性给四百多篇文章发表关注? 
  如何看待中国科大陈秀雄团队成功证明「凯勒几何」两大核心猜想?这有多厉害? 

前一个讨论
科研的尽头是编制吗?
下一个讨论
与鬼决斗,怎么提高战斗力?





© 2025-05-1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5-1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